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4306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文短教 学法“引路” 浅谈如何提高长文短教的有效性 在小学高段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不少长文,教学长文时,老师们容易讲得面面俱到,或者将长文肢解成好几部分进行讲授,以至于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最后收获却不大。同时,学生在学习长文时常常出现这几种情况:沉不住气,没有耐心读完全文;只关注于故事情节,缺乏语言的品味;对全文所蕴含的内在意义理解不到位,一知半解,抓不到文章所折射出来的闪光点。如何减轻教师长文教学的课堂负担,如何提高学生长文学习的课堂效率,我认为可以试着从长文短教中寻求突破口。而让长文短教行之有效,教师则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省小学语文教

2、学建议第四条中指出: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正是这样,教师把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运用融合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引领下,走进长文去品读语言,把长文读短,读精,读出情,读出味。让学法“引路”切实发挥作用,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引领学生“迈好”以下五步。一、查一查,将长文读“浅” 很多文章都涉及到一定的背景,让学生在阅读长文前先通过各种方式,如上网搜索,翻阅参考书,与别人交流等了解到故事所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或者作者情感创作氛围,会有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找到情感的共鸣点。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长文前需要查阅课外资料,比如作者的介绍,

3、故事的取材,作品的地位等,积累资料,拓宽文本的内容范围。只有将一篇长文放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去读,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味来。此时,学生虽未深读文本,却将自己的心灵靠近了文本一步。有不少作品离学生成长的年代较远,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生活,缺乏情感的体验,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就为长文学习做好了准备。如学习开国大典一文时,我让学生亲自查找有关新中国解放的历史和1949年大阅兵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初步感受开国大典历史意义的重大,为课文学习铺垫情感。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较快地融入到场景中去,在一幅幅画面描写中感受着全国人民欢庆的喜悦气氛,体验了开国大典的庄严和隆重。课文虽长,但学生

4、并没有表现厌烦的情绪。事实证明,课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长文的阅读就相应地降低了难度。二、理一理,将长文读“短”当学生刚接触一篇文章时,总想一赌为快,在进行长文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默读或者浏览全文,对文章留下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学生在自读全文的过程中,不断地满足着好奇心,对长文的畏难情绪也得到了缓解。读完长文,每位学生的感受皆不同,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学着与同伴自由交流,将第一感受尽情表露。因为这是长文首次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是让学生用发自肺腑的话阐述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也是学生与学生间进行思想撞击的时机。教师除了让学生直抒感想外,还可以直接引领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概

5、括文章内容。如果长文又有几个故事片段组成,如小英雄雨来,教师可以启迪学生抓住主要事件的方法归纳文章内容,最好能帮助学生学会用四字词概括主要事件。这种学习方法能培养学生在长文学习中化复杂为简单,化冗长为简短的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学习和运用四字词的意识不断加强。再则,教学中有了小标题这个台阶的搭建,学生可以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表述长文的整体内容。学生通过提炼小标题的方法能轻轻松松地理清长文的线索,将本来字数比较多,情节比较复杂的文本读“短”,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文本的一个框架。而且这样做,学生避免了支离破碎地去理解文本,在细读文本时脑中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三、品一品,将长文读“美”在长文教学中,教师可

6、以选取的教学角度很多,如作者情感表达方面的,作者语言特色方面的等等。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抓住文本中的某一点,以一个或两个片段为训练点引领学生进行细细地品味,把文章读出味来,将文章读“美”了。让学生学会品读语言,其实是启迪他们用自己的一颗心与文本语言相撞击,从而迸发自己独有的情感。情感不是灌输而来的,课堂上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述源自学生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品读了作者字斟句酌过的语言,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长文其实也是那么地“美”,他们需要认认真真地去读,心无旁骛地去品味。如新授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就引导学生品读“嘎羧披挂象鞍”这个感人至深的

7、片段。教学中,我将读文写批注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看,如我在“一下子安静下来” 语句旁写上“原来嘎羧非常想得到的是象鞍”等。而后让学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读语言,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揣摩着,用心捕捉语言的精髓,让自己的思想飞扬得更高。学生默默地咀嚼作者精彩语言的同时,感受着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此时的课堂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课堂悄悄绽放。从当时课堂上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中,我发现写批注这种品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学生亦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文中的语言。四、想一想,将长文读“厚”课堂上,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长文的重点内容,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应该对文本内容进行渗透,进行开拓。其实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读懂

8、文本深层次含义的重要方法。长文短教中老师不应放弃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进行想象性学习的方法。经过学生想象后的学习,文本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增加其 “厚度”。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要抓住最能凸现中心或者语言表达比较有特色的某一些片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提示的方式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学习的方法,如我在金色的鱼钩教学中为学生预设了几个问题,老班长看到战士们日渐消瘦,他会怎么想;晚上,战士们休息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等。我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将文本中静止的语言转化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将课本中已经描述的和文

9、本后其实蕴藏的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加深了文本的底蕴。学生又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将原先的片段内容具体化,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使得情感更加浓厚。在学生想象后,我鼓励学生读,是那种怀着自己独特的体验的,很有感情的朗读。经过学生想象性的朗读,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五、做一做,将长文读“实”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未免比较浮躁,可能对重点的知识掌握得不太扎实,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作业。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巩固与检测。通过做作业,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回顾和整理。通过作业的校对、讲解与分析,学生将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通

10、过学生在课堂内外认真地完成作业,课中所学的知识将被学生掌握得更扎实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也将上一个台阶。平时,教师应让学生形成一种及时作业的意识,并且通过做作业的方法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教师将作业与课文新授紧密结合,能减轻学生学长文的负担。一旦学生养成了边学习边练习的好习惯,长文的学习将会更加地扎实。作业的布置可以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在课堂中教授完了相关片段后,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语文课堂作业本进行练习。如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治车夫”这个片段后,我让学生打开作业本,带着问题再次思考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教授完穷人一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想象穷人一家收留了孩子以后的生活并写下来。此时,学生边想边反复回味着文章中的语言,在写作中融入着自己对穷人的同情与赞叹之情。学生还应该完成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比如学完了最后一头战象,学生应去欣赏沈石溪著作的原文,积累课外知识。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为了以后的不教,教师就应该重视并且在平时多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这能力的养成蕴涵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中。学生们掌握了学习长文的好方法,就会触类旁通地阅读更多的长文,在今后的长文学习中将得心应手。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引路”下,胸有成竹地解读文章时,我们的“长文短教”才会向高效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