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5211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9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V5.0)2010年05月目 次一.系统建设背景1二.文件组成1三.系统定位1四.系统应用场景2五.总体技术要求31.总体要求32.系统部署33.系统功能框架43.1 总部系统功能框架43.2 省分系统功能框架44.软件结构55.组网结构66.链路采集要求77.主机系统要求78.数据库系统79.存储系统710.广域网组织811.操作系统要求812.图形用户界面要求812.1 基本要求812.2 界面锁定和激活913.接口要求914.时间同步要求915.其他要求1016.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10六.省级系统功能111.数据采集存储功能111.1 协议分析要求1

2、11.2 信令数据采集存储层功能132.应用层功能132.1 配置管理132.2 实时网络指标监视142.3 实时信令跟踪172.4 xDR查询192.5 协议分析192.6 用户行为分析192.7 业务质量分析232.8 网络质量分析252.9 数据关联分析282.10 用户投诉处理292.11 上网日志留存302.12 网络安全检测功能313.报表管理313.1 报表模板定制功能313.2 报表自定义323.3 报表自动生成功能323.4 报表门限管理323.5 报表任务管理333.6 报表呈现333.7 报表发布及输出333.8 报表存储33七.总部系统功能331.省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3

3、31.1 全网网络质量统计分析331.2 全网业务质量统计分析341.3 全网终端使用统计分析341.4 全网用户行为统计分析341.5 统计信息呈现341.6 采集周期342.国际业务漫游分析功能352.1 信令数据分析352.2 信令实时跟踪352.3 业务质量监控及分析372.4 网络质量监控及分析382.5 失败原因分析392.6 设备告警管理403.远程访问省分系统404.报表功能404.1 报表模板定制功能404.2 报表自定义414.3 报表自动生成功能414.4 报表门限管理424.5 报表任务管理424.6 报表呈现424.7 报表发布及输出42八.系统管理功能42一. 系统

4、建设背景随着3G网络的日趋完善,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成为联通业务发展的新重点。现有移动分组网维护手段单一,仅通过移动综合网管和厂家网管进行维护,而目前的网管支撑系统,更多的是面向网络、面向设备,关注的是网络设备的性能与告警。在网络质量监测方面:现有的网管仅能粗线条的统计,无法按业务类型细分;在业务质量分析方面:现有的网管只能管理网元层面,无法统计业务层信息;在故障处理方面:无法关联端到端全过程中的所有信令消息,不能存储信令消息,无法对信令消息进行历史查询功能。综合以上各种情况和要求,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的建设是必须且紧迫的。二. 文件组成中国联通移动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相关规范包括:(1)

5、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系统架构及功能需求(2)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采集设备技术规范(3)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与第三方应用系统开放接口的信息模型本文件为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系统架构及功能需求。三. 系统定位分组网信令监测系统是移动通信网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系统以不影响网络运行的高阻跨接、端口镜像、分光等方式采集各类信令和协议数据,进行信令协议解码,合成xDR(包括SDR-Session Detail Record和TDR-Transaction Detail Record),再现业务接续全过程,进行网络和业务各类指标统计,从而帮助网络

6、维护和分析人员掌握分析网络与业务运行情况。系统最基本、最核心功能是协议分析、呼叫跟踪,此外提供网络告警和预警,精细化的网络分析、业务分析和用户分析等功能。系统是新业务开通测试、处理用户投诉时诊断网络故障、网络和业务运行质量精细化分析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获得网络和业务KPI指标的数据源之一。四. 系统应用场景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的应用需求大致包括:辅助故障排查、网络实时性能监视、网络质量分析、业务质量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上网日志留存等方面。在应用场景上,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情况:(1)用户投诉处理、网络故障处理:通过协议分析、呼叫跟踪、xDR查询等功能模块进行业务信令流程的详细分析,从

7、而对用户网络投诉进行故障定位,对网络故障进行诊断分析。(2)网络实时监视:监测系统可提供实时网络质量监视,其网络指标实时性强、粒度细,可提供关键网络指标的实时监视。借助监测系统,可及时掌握网络运行情况,先于用户投诉发现、解决网络故障,从而实现预防性网络维护,有力支撑重要客户的通信监护、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工作。(3)网络质量分析:对KPI指标进行基于失败原因的精细化分析,从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入手,主动地从根源上改善网络质量。(4)业务质量分析:通过监测系统掌握业务质量情况,为市场部门提供支撑。(5)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对特定客户(例如集团专用VPDN或VIP用户)进行相关分析,能定期的对该用户的使用

8、情况(流量情况、用户数情况、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报表,为集团客户的业务营销、业务保障提供有效支撑。(6)手机终端信息库:通过收集用户数据业务使用过程中的信令,学习不同类型手机终端的能力信息,建立手机终端的基本能力信息库。信息库应保存不同类型终端的参数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厂家、型号、IMEI前缀、是否支持MMS、是否支持WCDMA、操作系统、软件版本等,同时,还应支持对该信息库的手动维护。(7)网络安全检测:通过统计主要风险端口或病毒端口上面发起业务的次数、突发流量和对防火墙Syslog分析,监测移动分组网安全状态。(8)欺诈分析:通过监测系统追踪、封堵“一号多卡”等。(9)上网日志

9、留存五. 总体技术要求1. 总体要求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应具有分布式、分层、模块化、可组合、可伸缩的体系架构。系统体系架构应能够保证系统稳定、可靠、高性能运行;适应被监测网络和业务系统的变化;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2. 系统部署系统采用部省两级结构进行部署:1)省分系统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本省信息,跟踪处理省内故障,提供第三方接口,向其他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并根据总部要求,上报相关数据2)总部系统:-存储、统计、分析、汇总各省上报的数据l 统计各省指标,横向对比省间的性能差异l 能够提供给业务部门全国性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国际业务漫游信息,跟踪处理国际业务漫游故障3)部省

10、接口现阶段采用FTP方式,后续可以根据需求使用Web Service、Socket或COBRA+XML等接口。4)总部系统应能远程登录省分系统。3. 系统功能框架3.1 总部系统功能框架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总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省份数据统计分析功能(2)国际业务漫游分析功能(3)报表管理功能(4)远程登录省分系统功能(5)系统管理(6)数据采集、预处理及存储功能3.2 省分系统功能框架3.2.1 功能框架中国联通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省分系统功能包括信令数据采集存储层、上层应用两个部分,其中信令数据采集存储层还可以分为信令数据采集层、信令处理层和数据存储等,信令数据采

11、集层强调监测系统要解析哪些接口网络协议。数据处理层则是对已采集到的信令消息、业务信息等数据进行解码、合并等后处理生成xDR文件,为监测系统上层应用提供符合内容、格式要求的数据支持。信令采集存储层还包括数据存储功能,负责存储原始信令数据和处理后生成的xDR数据。信令数据采集层与上层应用之间通过接口A传递信息,与第三方应用之间通过接口B传递信息。注:上图中虚线框中的网元/功能只在北京和广州部署。3.2.2 xDR定义xDR是会话信令记录(SSR-Session Signalling Record)经过处理后生成的记录文件,包括SDR(Session Detail Record)和TDR(Trans

12、action Detail Record)。SSR(Session Signalling Record):会话信令记录,记录一次Session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原始信令消息。TDR(Transaction Detail Record):每一次Transaction生成的记录,包括一次双向交互的信令,如CreatePDP Request和CreatePDP Response对应一个TDR。SDR(Session Detail Record):一次session结束后生成的一条完整Session记录信息,即用户一次createPDP Request到DeletePDP Response完整的交互将生

13、成1个SDR。4. 软件结构移动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从软件结构上可划分为“采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存储部分”、“应用部分”、“系统管理部分”、“第三方接口部分”。系统软件结构如下图所示:5. 组网结构移动网信令监测系统从组网结构上划分为“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户终端”、“接口服务器”、“专用网络”几大部分。监测系统组网结构具体如下图所示。6. 链路采集要求信令监测分析系统应采取有效手段将需采集点链路接入系统,系统应独立于通信网络之外。监测系统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干扰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7. 主机系统要求(1)主机系统应运行稳

14、定,硬件性能优良、运行可靠,平均故障时间间隔应大于1年,故障平均修复时间应小于1小时;(2)主机系统是监测系统中的关键资源,需保证7*24小时连续运行,因而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3)为适应系统容量的增加,硬件设备应具备较强的扩展能力,并应具备升级和向后兼容的能力,包括系统处理能力的扩充、内存容量的扩容、存储容量的扩充及I/O能力、节点数的扩充等等;并支持CPU的板级升级和节点级的平滑扩充;(4)监测分析系统要求采用通用的计算机系统,支持分布式系统结构;(5)服务器硬件平台应支持主流通用操作系统;(6)采集机可采用专用采集设备或通用PC服务器,采集机必须具备本地数据存储能力,至少存储

15、8小时原始信令数据(Gp接口采集机本地数据存储至少具备存储24小时原始信令数据的能力)。8. 数据库系统(1)支持主流厂商硬件及主流操作系统平台;(2)数据库系统应支持市场流行的多并行处理机;(3)数据库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如从单CPU到多CPU的扩充及处理节点的扩充,在不影响数据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更新系统,原有应用可以无损失移植);(4)开放性方面要求应支持异种数据库的互访:(5)支持联机备份功能;(6)提供Web服务接口模块;(7)数据库、表大小等技术参数可灵活设置,支持对大数据量处理的技术需求;(8)支持中文汉字内码,符合双字节编码;(9)监测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应合理优化,满足对

16、各项操作时延的要求。9. 存储系统(1)存储容量要求监测系统的存储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 原始信令消息保存7天;b) xDR等记录保存3个月;c) 门限告警记录保存1年;d) 实时指标保存3个月;e) 统计报表保存3年。监测系统可根据需要做备份存储。(2)存储系统的磁盘阵列设备主要用作系统数据的联机存储,需7*24小时连续运行。10. 广域网组织广域网部分可以采用DCN或IP专网方式组网。须采用可靠的传输网进行传送。通信网络的容量须满足联通信令网集中监测维护系统各前端接入系统与中心站的连接传输容量。11. 操作系统要求(1)操作系统软件应具有开放性、可靠性和较高容错能力,不易崩溃且具有良好的

17、故障恢复能力;(2)操作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网络功能,应能支持通用的网络协议;(3)操作系统软件应具备升级能力,并能做到向后兼容;(4)操作系统应支持多终端、多用户操作;(5)操作系统应同时支持字符终端和图形界面。12. 图形用户界面要求12.1 基本要求图形用户界面(GUI)是一种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方式以满足用户对设备进行管理的需求。(1)界面直观,对用户透明:用户接触软件后可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即要求界面设计遵循界面简洁,线索清晰的原则。(2)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应遵循一致性原则:界面和功能的一致性可使操作人员更快使用保留字来增加系统的清晰易懂、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操

18、作方式的一致性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误操作的产生。(3)图形用户界面应该对操作结果提供必要的图形和声音提示:提示信息可使用户了解目前系统所处的状态,明白命令执行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的进行情况等。举例来说,当一个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超过7-10s时,应该用一个带有进度条的信息框提示当前用户的执行情况。(4)图形用户界面应该集成在线帮助功能:图形用户界面应提供详细的在线操作指南,对操作方式,操作步骤,输入格式等信息进行帮助提示,指导用户完成相应的操作并提供帮助信息的导航功能。同时,对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答,用户可以打印帮助信息。(5)系统界面、在线帮助、报表报告应提供中文和英文两种选择,并可根据操

19、作员需求设置。(6)对于常用的表格呈现,应至少具备:a) 应能够提供数据分页显示。b) 应能够提供标题行、关键列冻结显示。c) 应能够按奇偶行变换颜色显示。(7)对于常用的图形呈现,应至少具备:a) 应提供多种图形显示方式:直方图、曲线图、饼图、仪表盘等。b) 根据信息呈现的需要,应能够提供合适的图形进行切换呈现。12.2 界面锁定和激活为防止在用户离开时未授权人员对网管系统操作,网管系统应提供界面锁定和激活功能。13. 接口要求系统应具备向第三方开放接口的能力,接口形式应包括:FTP、数据库、WebService、Socket等接口。系统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业务市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网

20、站内容拨测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要求。14. 时间同步要求监测系统内时间同步方式为NTP同步,绝对时间同步方式为GPS时间同步、与时钟同步系统(BITS)同步。15. 其他要求系统应在所有提供数据查询功能的地方提供数据的排序、过滤、打印、数据导出等功能。查询过滤条件设置应支持与、或、非等逻辑运算,支持通配符,支持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IN等关系运算。系统应支持用户设定并保存多个监视或查询条件,当用户再次开启监视或查询应用时,可直接使用预存的查询条件。系统应对网络、业务、用户分析提供从大粒度数据到细粒度数据的逐层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关xDR数据、呼叫流程的关联查询。16.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No

21、分类指标参考值1总体指标系统可用性99.99%2系统故障修复时间1小时3采集和处理指标信令消息丢失率10-74xDR合成准确性99.999%5时钟同步精度5毫秒6采集时延(实时接口,从采集完成到呈现)10秒7采集时延(文件接口,从采集完成到呈现)60秒8容量指标监测链路数(E1)2000个9数据处理量(Gbps)20Gbps10系统用户数100个11性能指标告警时延5秒12并发实时跟踪用户数100个13实时监测操作响应时延10秒14普通操作响应时延5秒15复杂查询响应时延15秒16存储指标原始消息7天17xDR数据3月18门限告警数据1年19实时指标数据3月20报表数据3年六. 省级系统功能1

22、. 数据采集存储功能1.1 协议分析要求系统应至少具备分析以下协议的能力:1.1.1 Gn接口协议分析(1)GTP-C协议分析(2)DNS协议(GSN域名解析)分析(3)GTP-U协议分析a) 封装在GTP-U中的IP、TCP、UDP协议b) HTTP协议分析c) FTP协议分析d) WAP协议分析e) MMS协议分析f) IMAP/POP3/SMTP协议分析g) SIP/SDP协议分析h) RTSP协议分析i) RTCP/RTP协议j) DNS协议分析k) P2P协议分析1.1.2 Gi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Radius协议分析(2)L2TP协议分析1.1.3 Gp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GT

23、P-C协议分析(2)DNS协议(GSN域名解析)分析(3)GTP-U协议分析a) 封装在GTP-U中的IP、TCP、UDP协议b) HTTP协议分析c) FTP协议分析d) WAP协议分析e) MMS协议分析f) IMAP/POP3/SMTP协议分析g) SIP/SDP协议分析h) RTSP协议分析i) RTCP/RTPj) DNS协议分析k) P2P协议分析1.1.4 Gr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MTP协议分析(2)SCCP协议分析(3)TCAP协议分析(4)MAP协议分析1.1.5 Iu-PS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M3UA协议分析(2)SCTP协议分析(3)SCCP协议分析(4)RANAP协

24、议分析1.1.6 Gb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BSSGP协议分析(2)LLC协议分析(3)SNDCP协议分析1.1.7 Gy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Diameter协议分析1.1.8 Ga接口协议分析能力(1)GTP协议分析1.2 信令数据采集存储层功能信令数据采集存储层分为信令数据采集层、信令处理层和数据存储等,其中:(1)信令数据采集层不间断地采集链路中的信令数据,并为原始信令消息加时间戳,将信令消息流发送到数据处理层;(2)数据处理层对已采集到的信令消息、业务信息等数据进行解码、合并等后处理生成xDR文件;(3)数据存储功能,负责存储原始信令数据和处理后生成的xDR数据;(4)信令数据采集存

25、储层通过开放的接口,向第三方应用提供所需的数据支持(包括完整的原始采集数据)。2. 应用层功能中国联通分组网信令监测分析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配置管理、实时网络指标监视、实时信令跟踪、协议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业务质量分析、网络质量分析、数据关联分析、上网日志留存、报表管理等。2.1 配置管理系统应能够从信令数据中自动发现新增设备,并能自动将新设备添加至系统或提示维护人员手动添加至系统;在网络中网元数据发生变化时,系统也应能及时提示维护人员进行修改;系统能够支持批量配置的导入和导出,并能对所有配置数据提供显示、创建、删除、修改功能。系统应支持树图、数据表格、网络拓扑图形式展示配置数据。网元配置信

26、息应至少包括:(1)网元名称(2)与该网元相关的IP地址列表(3)GT(4)信令点编码(5)该网元所辖业务区列表(6)与该网元相关的RNC、BSC列表(应与业务区列表关联)(7)与该网元相关的小区列表(应与RNC、BSC列表关联)(8)与该网元相关的路由区列表(应标识出2G、3G,应与RNC、BSC列表关联)(9)设备厂家(10)设备硬件版本(11)设备软件版本(12)安装地点2.2 实时网络指标监视2.2.1 基本功能要求(1)系统提供网络和业务KPI实时监视,系统根据最小时间粒度(至少支持1分钟)自动更新实时监视数据,支持数据列表、拓扑图、折线图、柱形图、饼图等显示方式,支持灵活的监视指标

27、和监视范围设置。(2)实时网络指标监控应能支持按照地市、网元、RNC/BSC、小区、业务流向等纬度对指定的指标进行统计、呈现。2.2.2 门限告警管理系统支持对网络指标、业务指标设置多级预警门限,维护人员可以对监控的重要KPI指标和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自定义告警类别和门限值,可自行定义网络延时门限告警,当满足不同级别的预警条件时,将产生不同的预警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网络运行情况自动生成各类指标的历史基准线,并根据系统生成的指标基准线,针对指标的历史基准偏离度产生告警(而不是固定阀值),例如,Gn网络节点,早上5:30-5:45的历史基准带宽剩用率为15%,如果当天早上5:30-5:45的带宽剩用率为

28、30%,能够马上产生告警。2.2.3 门限告警呈现系统提供网络指标监视窗口,支持列表和网络拓扑图两种显示方式;支持以不同颜色区分门限告警级别,支持用户自定义告警颜色;支持根据告警类型和告警级别设置过滤条件。另外,系统还应能支持声光告警方式,可通过自定义方式对预设的告警以声光的方式呈现。2.2.4 告警信息前转系统可根据设置的前转规则,将重大告警信息通过短信转发至维护人员的手机,系统提供界面供维护人员自定义告警的前转人群范围。2.2.5 实时网络指标监视范围网络指标监视范围应采用模块化单元管理,用户可根据侧重点不同自定义设置网络指标进行监控。实时网络指标监视范围见下表。序号类型指标分析维度1网络

29、质量GPRS附着成功次数小区、RNC/PCU、路由区、SGSN、地市、全省2GPRS附着请求次数3GPRS附着拒绝次数4GPRS附着成功率5SGSN内部路由区更新请求次数RNC/PCU、SGSN、地市、全省6SGSN内部路由区更新成功次数7SGSN内部路由区更新成功率8SGSN间路由区更新请求次数9SGSN间路由区更新成功次数10SGSN间路由区更新成功率11SGSN路由区更新成功率12SGSN内部从2G到3G切换请求的次数RNC/PCU、SGSN、地市、全省13SGSN内部从2G到3G切换成功的次数14SGNN内部从3G到2G切换请求的次数15SGSN内部从3G到2G切换成功的次数16SGS

30、N内系统间切换成功率17SGSN内SRNS重定位请求次数RNC/PCU、SGSN、地市、全省18SGSN内SRNS重定位成功次数19SGSN之间SRNS重定位请求次数20SGSN之间SRNS重定位成功次数21SGSN内SRNS重定位成功率22SGSN间SRNS重定位成功率23SRNS重定位成功率24鉴权请求次数SGSN、地市、全省25鉴权成功次数26鉴权成功率27寻呼次数RNC/PCU、路由区、SGSN、地市、全省28寻呼成功响应次数29寻呼成功率30PDP上下文激活请求次数小区、RNC/PCU、SGSN、APN、地市、全省31PDP上下文激活成功次数32PDP上下文激活拒绝次数33PDP上下

31、文激活成功率34PDP上下文去激活请求次数35PDP上下文去激活成功次数36PDP上下文去激活成功率37PDP上下文修改请求次数38PDP上下文去修改成功次数39PDP上下文去修改成功率40二次PDP上下文激活成功次数41二次PDP上下文激活请求次数42二次PDP上下文激活成功率43Iu-PS上行平均速率RNC/PCU、SGSN、地市、全省44Iu-PS下行平均速率45Gn/Gp接口GTP上行流量SGSN、APN、地市、全省46Gn/Gp接口GTP下行流量47Gn/Gp接口上行包吞吐量48Gn/Gp接口下行包吞吐量49DNS解析请求次数SGSN、APN、地市、全省50DNS解析成功次数51DN

32、S解析成功率52Gi接口上行流量GGSN、APN、AAA服务器、地市、全省53Gi接口下行流量54Gi接口上行包吞吐量55Gi接口下行包吞吐量56Gi接口AAA鉴权请求次数57Gi接口AAA鉴权成功次数58Gi接口AAA鉴权成功率59业务质量彩信业务分析RNC/PCU、SGSN、GGSN、地市、全省60-彩信业务MO次数61-彩信业务MO成功次数62-彩信业务MO成功率63-彩信业务MT次数64-彩信业务MT成功次数65-彩信业务MT成功率66HTTP业务分析67-HTTP业务请求次数68-HTTP业务成功次数69-HTTP业务成功率70WAP/3G WEB业务分析71-WAP/3G WEB业

33、务请求次数72-WAP/3G WEB业务成功次数73-WAP/3G WEB业务成功率74Email业务分析75-Email业务请求次数76-Email业务成功次数77-Email业务成功率78SIP业务分析79-SIP协议注册请求次数80-SIP协议注册成功次数81-SIP协议注册成功率82流媒体业务分析83-流媒体业务播放请求次数84-流媒体业务播放成功次数85-流媒体业务播放成功率86定位类业务分析87-定位业务请求次数88-定位业务成功次数89-定位业务成功率2.2.6 保存系统支持对实时网络指标的的全部或部分进行保存,对于保存的数据可以打开查看,系统支持将结果导出为TXT或EXCEL文

34、件。另外,系统还应支持实时指标监控功能生成的各类相关图形(如偏离图、曲线图等)文件导出。2.3 实时信令跟踪能够根据指定用户号码(MSISDN或IMSI)或号段(能支持至MSISDN或IMSI的后四位),实时关联分析各接口信令流程及用户业务使用过程,用于故障排除及其他用途,用户号码或号段可以支持Excel、TXT文件导入。实时信令跟踪提供对某一业务流程完整信令过程的跟踪,从而协助用户分析网络实体之间信令配合问题或网络异常。系统应能对指定呼叫的所有相关信令流程进行关联,包括多段(核心网部分各部分)、多协议关联。同时,系统应具备同时跟踪多个用户号码呼叫的能力。呼叫跟踪提供的信息包括专业域、状态、S

35、DR ID、TDR ID、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IMSI、APN、用户终端、链路方向、物理链路(IP地址端口号)、逻辑链路、消息内容和帧数等。实时呼叫跟踪的流程显示可分为一般格式、详细格式和协议层方式。时间戳的显示分为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两种方式,信令流程应能以下图方式呈现,在信令流程图上点击任何一条信令消息应能查看详细的信令解码信息。系统支持用户设置灵活的过滤条件,并可保存设置条件。系统支持对条件进行合理的逻辑组合。系统支持的过滤条件如下:(1)号码包括用户号码(IMSI,MSISDN、TMSI/P-TMSI)或号段(2)区域范围包括CELL ID、OPC、DPC、SGSN、GGSN、

36、IP地址等(3)时间范围(4)APN(5)业务类型包括WAP、3G Web、HTTP、FTP、Email、MMS、SIP、流媒体、定位等系统可以将用户监测的条件保存为模板,便于用户后续使用过程中重复使用。系统支持对呼叫跟踪结果的全部或部分进行保存,对于保存的数据可以打开查看。系统支持将跟踪结果(原始消息及消息解码)导出为CAP文件。2.4 xDR查询系统提供各类xDR查询功能,支持按xDR各字段进行排序、过滤、统计,查询基本条件包括时间、IMSI、MSISDN、OGT、DGT、OPC、DPC、IP地址等,并提供xDR消息完整性百分比查询。系统能够根据指定xDR查询原始消息,重现呼叫过程。系统支

37、持对指定xDR的多段(接口范围应至少能涵盖本章1.1节中的所有接口)、多协议关联分析,关联要求同实时信令跟踪。系统能够将查询结果进行全部或者部分保存。2.5 协议分析协议分析为用户提供监测范围内链路上信令消息的监测,支持按照协议栈层次结构方式显示协议解码结果,支持按照呼叫流程对消息排序,并可对不识别的信令消息、离散的信令消息进行分类统计。系统支持用户设置灵活的过滤条件,并可保存设置条件。系统支持对条件进行合理的逻辑组合。2.6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应能根据用户指定条件(如时间段、区域、用户群),支持按照地市进行呈现、统计。2.6.1 用户分布分析可按时间、地域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并生成报表及

38、报告。具体要求如下:时间:可按小时、日、周、月(区别工作日与节假日)收集分类;地域:可按用户所在的小区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地理位置、号段数据形成相关报表及报告.能够通过信令的采集,对不同的用户行为进行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能够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了解用户访问的热点;最终显示饼形图、柱形图、折线图,并出具相关报表及报告;能够直接输出分析报告。(1)本地用户分布分析通过信令数据结合用户流量细化分析本网内用户的位置分布,帮助维护人员深入掌握网络性能,快速定位分析问题。(2)漫游用户分布分析通过信令数据细化分析漫游到本地网的用户位置分布,帮助维护人员深入掌握网络性能,快速定位分析问题。(3

39、)省内漫游用户分布分析通过信令数据细化分析本网漫游到省内其他城市的用户进行位置分布,帮助维护人员很直观了解到省内漫游用户分布情况。(4)国内漫游用户分布分析通过信令数据细化分析本网内用户漫游到各省分布情况,帮助维护人员很直观了解到目前分布情况。2.6.2 用户使用行为分析(1)用户使用业务类型分析对其用户所使用业务种类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用户使用业务的行为习惯。(2)用户使用业务量分析对其用户所使用业务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用户使用业务的行为习惯。(3)基于终端的用户统计分析系统应提供潜在用户分析功能:即能根据一些由于终端设置或用户签约原因导致的失败值进行统计,并结合手机能力信息库形成潜在用

40、户报表,例如对那些终端具备3G功能但仅使用GPRS服务的用户,或者未开通GPRS业务但尝试使用的用户定期形成数据,为后续的潜在用户发掘和营销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用户自身行为而导致的使用投诉。系统应能结合终端信息库按时间粒度、网元粒度、行政区划对不同手机终端的业务使用情况(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数量、流量大小及占比、平均吞吐率、平均丢包率、平均往返时延)进行统计分析。2.6.3 业务倾向性分析(1)用户业务网站访问统计统计业务网站访问排名,同时实现针对个别网站统计访问量、访问用户(不同用户),访问趋势等。通过统计用户对网站访问量的统计,细化分析本网内用户的访问倾向和习惯,帮助市场人员

41、深入掌握用户的喜好和消费倾向。(2)多维度功能统计可按时间、地域、用户、APN、业务类别、host等条件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并生成报表及报告。能够对数据业务进行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能够对通话次数及流量进行不同维度的数据统计; 对统计结果进行表格、图形的直观呈现;能够直接输出分析报告。2.6.4 异常用户行为分析(1)提供用户群发行为特征分析(2)提供高失败用户失败原因分析(3)提供用户异常流量/时长行为特征分析2.6.5 用户错误行为分析2.6.5.1 彩信(1)用户APN设置错误(2)MO用户设置彩信接收方号码错误(3)用户终端彩信中心URL设置错误(4)群发地址超出网络服务限制(5)彩信大

42、小超过100K2.6.5.2 WAP(1)用户APN设置错误(2)错误URL2.6.6 VIP客户体验分析VIP客户体验分析侧重以VIP用户或集团用户为出发点,从业务类型、地域、时间等角度对用户业务使用量(业务流量、业务次数和时长等)、各类型业务的平均使用速率、使用特征、业务使用的成功率及失败原因(如附着成功率、激活成功率等)等方面分析,优先选择主要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优先选择大客户和重点客户,支持多号码集团客户的分析。2.6.7 终端应用分析(终端类型分析、终端质量分析)(1)系统应具备手机终端信息库,并能通过收集用户数据业务使用过程中的信令,学习不同类型手机终端的能力信息,信息库应保存不同

43、类型终端的参数信息,至少应包括:终端厂家、型号、IMEI前缀、是否支持MMS、是否支持WCDMA、操作系统、软件版本等。系统还应支持对该信息库的手动维护。该信息库应能同基于终端的用户分析进行关联。(2)系统应能生成终端类型TOP N排名,提供给市场部门,进一步的业务宣传,提高业务增长点(3)系统应能根据按终端类型提取或者发送彩信次数、成功率、传输数据大小排名,分析终端质量(4)系统可按终端类型,软件版本以及Website进行相关查询,并对总访问量,业务成功率,GET成功率,POST成功率,接口的信令平均时延,最大时延以及最小时延进行统计(5)系统可对终端的软件版本进行统计分析(6)系统可对各类

44、终端业务失败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设置问题终端问题软件问题其他)2.6.8 “一卡多机”用户行为分析(1)在一段时间内可根据用户终端信息(IMEISV、IP地址)、用户位置信息、业务使用时间等多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一卡多机的行为,提供疑似号码列表。(2)提供疑似用户所在的位置信息。2.6.9 黑名单监控管理功能(1)具备黑名单配置管理功能,系统能够针对黑名单中的用户留存上网记录,黑名单列表可通过接口同步或Excel导入和导出。(2)上网记录留存a) WAP上网取证 能完成对指定MSISDN、网络域名、URL、IP地址或IP段进行监控; 能完整记录用户浏览时的各种文件(HTML文件、图像文件、文本文件等); 能记录用户的MSISDN和IP地址,并识别出用户的归属地和漫游地; 能根据设定的过滤规则对数据进行过滤; 提供强有力的监控证据文件。b) HTTP上网取证 能完成对指定MSISDN、网络域名、URL、IP地址或IP段进行监控; 能自动识别出非注册的网络域名,并自动启动取证记录; 能对HTTP地址进行分析,追踪该域名来源国家和地区,并对访问路由进行跟踪和记录。 能记录用户的MSISDN和IP地址,并识别出用户的归属地和漫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