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5235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电信XX分公司EVDO网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XX技术有限公司二二三年四月七日XX电信EVDO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51概述51.1掉话的定义51.2关于掉话的几点说明61.3掉话的分类61.3.1空口丢失61.3.2其它原因82掉话机制82.1前向掉话机制82.2反向掉话机制93与掉话相关的话统103.1掉话率、掉话比率、用户早释率、无线掉线率103.2掉话率%103.3连接成功次数103.4连接正常释放次数次103.5连接释放次数(空口丢失)次113.6连接释放次数(其它原因)次123.7连接释放次数(硬切换失败)次123.8连接释放次数(休眠态定时器超时)次123.9连接释放次数(休眠态定时

2、器超时AT无响应)次133.10分支释放次数(专线用户接入)次143.11连接正常释放总次数(含dormant 释放)次153.12连接异常释放次数153.13连接正常释放率%163.14连接释放(前向负荷高强制释放)次163.15连接释放(反向负荷高强制释放)次163.16连接释放(由1X 和DO 互操作引起)次163.17连接释放(连接态收到Connection Request)次163.18呼叫释放总次数-EVDO173.19掉话比率-EVDO%173.20用户早释次数次173.21PDSN 原因要求释放次数次173.22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次173.23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次1

3、83.24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183.25用户早释率%183.26无线连接释放次数(不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183.27无线掉线率%183.28无线网络掉线率(含PDSN 原因释放)%194掉话率分析优化思路194.1整网问题分析思路194.2TOP小区优化思路224.3掉话率分析优化流程图245掉话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245.1异常用户255.2用户直接拔卡275.31X/DO互操作275.4告警285.5RSSI异常295.6邻区配置不合理305.7PN复用不合理315.8参数设置不合理315.9AN间切换失败325.10异频硬切换335.11覆盖差336XX

4、现网掉话率话统分析366.1BSC2AN级掉话分析366.2载频级掉话分析386.3CDR辅助掉话分析396.3.1呼叫资源释放时激活集分支分析(移动性分析)396.3.2呼叫释放的原因值分析396.3.3掉话次数TOP用户分析406.3.4DO互操作分析(全天)416.3.5拔卡行为分析(全天)426.3.6孖机分析(全天)436.3.7弱覆盖分析(全天)446.3.8邻区漏配分析(全天)456.3.9越区覆盖分析(全天)456.3.10导频污染分析(全天)467优化措施及成果汇编477.1AN间软切换开通477.2多载波边界优化507.2.1某局配置OFS硬切换优化某多载频边界掉话率案例5

5、07.2.2某局点通过调整多载频边界基站叠加载频功率优化掉话率案例537.3RF优化557.3.1某局调整室外基站射频增益降低室内用户高掉话案例557.3.2某局调整射频增益优化用户高掉话案例577.3.3某局控制高站越区覆盖优化高掉话案例587.4RSSI整治637.4.1东山隧道RSSI高导致终端掉话案例637.4.2某小区因外部强干扰的EVDO高掉话优化案例667.5数据配置问题697.5.1A18链路配置不一致引起BSC间软切换失败进而掉话问题697.5.2新增小区登记区错配导致周边区域EVDO掉话率超高717.5.3某本地网PDSN重协商失败导致频繁EVDO上网卡频繁掉线727.5.

6、4某局合理调整无数据态PCT参数降低掉话率案例747.5.5某局合理调整PCT最小值参数降低掉话率案例787.6终端问题807.6.1S电信1652号基站异常用户导致DO掉话率高案例807.6.2多个DO终端使用相同IMSI上网导致用户频繁掉线837.7切换问题847.7.1某局EVDO软切换门限参数不合理导致掉话率异常847.7.2U国CDMA EVDO前向搜索窗太小导致路测掉话分析案例937.7.3某局通过前向搜索窗优化案例957.8邻区优化958小结95XX电信EVDO络掉话率优化指导书1 概述在无线通信网络运行中,掉话是重点关注的热点网络问题,也是无线网络质量优劣的直接反映。掉话率指标

7、能够反映EVDO网络无线环境与使用质量的情况。无线网络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掉话是正常的,但是对于一些掉话率指标较高的小区必须进行优化。本文主要分析EVDO网络中引起掉话的原因,通过对不同原因的分析及定位找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降低掉话率,提升网络质量。1.1 掉话的定义我司产品对于掉话的定义是: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由于某种异常原因导致连接释放的现象。注:EV-DO的呼叫释放有可能是AT发起的也有可能是AN发起的,但是掉话统计都是统计AN发起的呼叫释放。AN发起的呼叫释放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EV-DO连接性能统计(AN发起的释放)1.2 关于掉

8、话的几点说明1、 DO连接掉话率在3之内均属于正常范围,数据业务空口连接掉话,会由终端自动重拨,用户感受不到。2、 影响用户感受的是PPP连接中断。3、 有部分DO连接掉话是因为DO-1X互操作导致的,影响指标但对用户感受没有影响。4、 用户上网行为如直接拔卡也会被系统侧统计成空口掉话。1.3 掉话的分类EV-DO的呼叫释放有可能是AT发起的也有可能是AN发起的,在所有的呼叫释放过程中有正常连接释放,还有异常连接释放,即所谓的掉话。由于掉话问题一般都是从话统指标观察中得到,所以本文也按照话统指标中定义的连接释放种类来描述,主要有两类:“空口丢失”和“其它原因”(话统中虽然有“硬切换失败”的原因

9、值,但目前硬切换失败引起的掉话并不统计在其中,而是统计在“空口丢失”或“其他原因”中)。其中“空口丢失”对应原因值为272F;“其他原因”包含很多,最常见的有2733、120E等。1.3.1 空口丢失“空口丢失”是指: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空口丢失发起释放,即AN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捕获AT信号从而释放连接,此时AT可能关闭发射机、转入1X网络或反向链路变差等。类似于1X里面的C05掉话。空口丢失导致的连接释放流程如图1-2所示:ATANPCFAN检查到空口丢失A9-AL DisconnectedA9-AL Disconnected AckT_ai

10、rdropT_ald9A9-Release-A8 A9-Release-A8 CompleteConnection Closeabcdef图1-2激活态AN检查到空口链路丢失释放流程具体流程解释如下:(1) AN发现空口丢失,于是启动定时器T_airdrop。(2) AN向PCF发送A9-AL Disconnected,停止数据流的发送,并启动定时器T_ald9。(3) PCF收到A9-AL Disconnected后,向AN发送A9-AL Disconnected Ack消息进行确认。AN停止T_ald9。如果T_ald9超时,重发A9-AL Disconnected。(4) T_airdr

11、op超时,AN发送A9-Release-A8,释放A8链路。(5) PCF收到A9-Release-A8之后,释放A8链路,并发送A9-Release-A8 Complete。(6) AN发送Connection Close,释放空口连接。表1-1重要定时器定时器名称默认值(秒)范围(秒)定时器说明虚拟软切换监控定时器SHOMONITORT3s110通过命令MOD DOSDUPARA修改T_airdrop50.160.0CCM 107号定时器T_ald94115CCM 105号定时器注:在1X和DO叠加网络中,终端处于DO Rev.A激活态的时候,监听并收到1X的语音寻呼消息或者终端检测到DO

12、的信号弱1X的信号较强时,这时终端会停止当前在DO网络中的数据传送,进入休眠态,然后转到1X网络进行通讯。这个过程中终端会概率性不发Connection Close消息,对DO Rev.A网络来说,这种场景记为终端空口丢失,即掉话。这是EV-DO协议的一个缺陷,实际上是一种假掉话。1.3.2 其它原因“其它原因”是指: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连接正常释放”、“空口丢失”、“休眠定时器超时”和“休眠定时器超时AT无响应”等原因之外的其它原因而产生的释放。如在连接态收到AT的连接请求导致连接释放,设备、链路故障导致的连接释放等。对应的原因值有很多,

13、最常见的有2733、120E等。n 0x2733,指的是在业务态时没有收到TCC完成消息。多数是在软切换时,系统侧没有收到手机上报的反向业务信道上的消息。n 0x120E,指的是SMP在激活态又收到终端上报的连接请求导致释放连接。就是指系统在连接态再次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也就是说终端认为已经空口释放了,而系统侧还没有释放连接,此时终端会要求再次连接。类似于1X中的A2掉话。在EVDO空口协议中C.S0024-a_v3.0的10.7.6.1.10.1章节提到,当终端连续检测到DRC为0超过“(DRCSupervisionTimer 10) + 240 ms”(由于DRCSupervisionTi

14、mer的默认值是0,那么这个时长就是240ms)就会关闭反向发射机,然后再等待TFTCMPRestartTx(12个控制信道周期,即5.12s),这段时间内如果DRC持续为0,则手机会转到Inactive态。 由此可知,终端的掉话定时器实际上是“240ms+5.12s=5.36s” 而我们系统是在检测到终端关闭发射机后开始启动3s+5s的定时器,如果在终端关闭发射机时长满足“5.36s时长8s”,此时如果终端再次申请建立连接,则会产生一次120e掉话。2 掉话机制12.1 前向掉话机制C.S0024-a_v3.0的10.7.6.1.10.1章节定义了AT的前向掉话机制:当终端连续检测到DRC为

15、0,则启动定时器DRCSupervisionTimer,当时间超过“(DRCSupervisionTimer 10) + 240 ms”(由于DRCSupervisionTimer的默认值是0,那么这个时长就是240ms)就会关闭反向发射机,然后再等待TFTCMPRestartTx(12个控制信道周期,即5.12s),这段时间内如果DRC持续为0,则手机会转到Inactive态,即终端侧掉话。在V3R7版本之后,经过仿真测试和实际局点的对该参数的应用情况,当参数设置为0x18(480ms)时为最佳值,该值符合高通推荐值。为了防止该参数被误修改,系统前台默认设置为0x18(480ms),并将该参

16、数从维护台命令中删除。2.2 反向掉话机制AN定义了反向掉话机制,当反向DRC无法正确解调时,AN启动对应的定时器,若在指定时间内还没有正确解调DRC,则为一次掉话。反向掉话流程如下图所示:图 3-1 EVDO反向掉话流程当BTS无法解调DRC时,向BSC发送Abis-DO ForwardStopped消息,FMR启动监控定时器(缺省为3s),若在该定时器内没有收到Abis-DO ForwardRequest消息,FMR向CCM发送SDU_CCM_Forward_Stop消息,同时CCM启动107号定时器(缺省为5s),若在定时器内没有收到数据传输恢复消息,则为一次反向掉话。无论是前向掉话还是

17、反向掉话,话统中一般都体现为“空口丢失”掉话。如果终端先于系统掉话并且在系统释放原来的连接之前又向系统发送了CONNECTION REQUEST消息,那么系统会将原来的连接释放统计为“其他”原因中(120E)。3 与掉话相关的话统如无特别说明,本章节所举指标均以载频级相关话统为例。3.1 掉话率、掉话比率、用户早释率、无线掉线率掉话率与掉话比率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掉话率的分母是“连接成功次数”,掉话率的分母是“呼叫释放总次数”,故而掉话比率表征的是业务信道掉话率。用户早释次数是指在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前,用户主动提前释放的次数,用户早释率是用户早释次数与无线连接请求总次数的比值。3.2 掉话率%指

18、标含义:统计掉话率。统计点:无。计算公式:(连接释放次数(空口丢失)次+连接释放次数(其它原因)次+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连接成功次数)*1003.3 连接成功次数指标含义:所有连接建立成功次数的总和(次)。统计点:无。计算公式:AT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 AN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3.4 连接正常释放次数次指标含义: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正常释放的次数。统计点说明: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正常释放原因发起释放时统计,正常释放原因包括:(1) AT发起的连接释放,如图1-3中A点所示:图1-3AT发起的连接释放流程(2)PDSN发起的正常连接释放

19、,如图1-4所示,原因值是Dormant释放和正常释放。图1-4PDSN发起的连接释放流程(3)AN发起的正常连接释放,包括进入Dormant态或切换到其他AN时引起的连接释放、会话释放引起的连接释放、配置协商完成后AN发起的释放、配置协商失败后发起的连接释放、鉴权完成后发起的连接释放、鉴权不通过引起的连接释放、测试呼叫完成后的连接释放和操作维护引起的连接释放等。当AT、PDSN、AN由于正常原因释放连接时,将会进行统计次数累加。计算公式:无3.5 连接释放次数(空口丢失)次指标含义: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因为空口丢失而释放的次数。统计点说明: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

20、8 Ack”后),由于空口丢失发起释放,即AN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捕获AT信号从而释放连接时统计,此时AT可能关闭发射机或者转入1X网络等,如图1-1中的A点。计算公式:无3.6 连接释放次数(其它原因)次指标含义:对于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后),除了因“连接正常释放”、“空口丢失”或“休眠定时器超时”或“硬切换失败”之外的其它原因而释放的次数。统计点说明:AN 收到A9-Update A8 Ack 成功建立连接后,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连接释放,而该释放原因未定义为特定指标,则AN 将该释放次数统计为“连接释放(其他原因)次数”。计算公式:无3.7 连接释放次数

21、(硬切换失败)次指标含义:在AN内激活态硬切换过程中,由于切换失败而释放连接的次数。统计点说明:在AN内激活态硬切换过程中,AT切换到目标侧后,源侧收到目标侧的切换失败消息,由于AN无法与AT通信而释放连接时统计。计算公式:无3.8 连接释放次数(休眠态定时器超时)次指标含义: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因为RLP的休眠定时器超时而释放的次数。统计点说明: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AN的RLP休眠定时器超时而发起连接释放,即RLP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数据收发而引起休眠态释放时统计,如图1-1中的B点。“休眠态定时器超时”属于正常释放,不统计在掉话中。计算公式

22、:无3.9 连接释放次数(休眠态定时器超时AT无响应)次指标含义:在因RLP的休眠定时器超时而发起的连接释放过程中,AT对AN发送的“ConnectionClose”消息没有响应的次数。此指标不是一种释放原因的统计,而是对一种释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统计。统计点说明:已经成功建立的连接(在AN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RLP的休眠定时器超时发起释放,AN发送“ConnectionClose”消息后收不到AT应答的“ConnectionClose”消息时统计,如图1-1中的C点。计算公式:无3.10 分支释放次数(专线用户接入)次指标含义:为保证专线用户接入,已成功建立

23、的非专线用户连接被释放的分支的次数。统计点说明:专线用户接入时由于接入载频支持的用户数已经达到每载频的最大用户数,为保证专线用户接入,则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次序选择一个低优先级用户释放其一个分支(如果该用户只有一个分支,则释放连接),将释放的资源分配给接入的专线用户。本指标就是统计在这种情况下被释放的分支的次数,如图16-20 中A 点所示。3.11 连接正常释放总次数(含dormant 释放)次指标含义: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正常释放的次数。统计点:无计算公式:(连接正常释放次数次+连接释放次数(休眠定时器超时)次+连接释放次数(休眠定时器超时AT 无响应)次+连接释放(由1X 和DO 互操作引

24、起)次+连接释放(前向负荷高强制释放)次+连接释放(反向负荷高强制释放)次)3.12 连接异常释放次数指标含义: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异常释放的次数。统计点:无计算公式:(连接释放次数(其它原因)次+连接释放次数(空口丢失)次+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3.13 连接正常释放率%指标含义:各种连接建立成功后正常释放率。统计点:无计算公式:(连接正常释放总次数(含dormant 释放)次/(连接正常释放总次数(含dormant 释放)次+连接异常释放次数)*1003.14 连接释放(前向负荷高强制释放)次指标含义: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因为前向负荷高而强制释放的次数。统计点: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在AN

25、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BTS 判断前向负荷高而发起连接释放的次数。计算公式:无3.15 连接释放(反向负荷高强制释放)次指标含义: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因为反向负荷高而强制释放的次数。统计点: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在AN 收到“A9-Update A8 Ack”后),由于BTS 判断反向负荷高而发起连接释放的次数。计算公式:无3.16 连接释放(由1X 和DO 互操作引起)次指标含义:统计载频级由1X 和DO 互操作引起的连接释放次数统计点:BSC 在收到AT 的MSG_CONN_FAILURE_REPORT 消息时统计。计算公式:无3.17 连接释放(连接态收到Conn

26、ection Request)次指标含义:统计载频级由于在连接态收到AT Connection Request 而引起的连接释放次数。统计点:BSC 在收到AT 的MSG_CONN_FAILURE_REPORT 消息时统计。计算公式:无3.18 呼叫释放总次数-EVDO指标含义:EVDO 业务呼叫在发送完指配完成或者切换完成后的呼叫释放次数,包括正常释放和异常释放。统计点:在EVDO 业务呼叫释放时,如果呼叫已经发送完指配完成或者切换完成,则统计。计算公式:无3.19 掉话比率-EVDO%指标含义:统计EVDO 业务掉话率。统计点:无计算公式:(连接释放(空口丢失)次+连接释放(其它原因)次+

27、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呼叫释放总次数-EVDO)*1003.20 用户早释次数次指标含义:在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前,用户主动提前释放的次数。统计点:AN 收到AT 发来的ConnectionRequest 消息之后,连接尚未建立成功(即AN 未收到TCC)前,AN 收到AT 发来的ConnectionClose 消息的次数。计算公式:无3.21 PDSN 原因要求释放次数次指标含义:在业务信道建立成功后,由于PDSN 侧原因释放连接的次数,即AN 收到PCF 发来的A9-Disconnect-A8 消息的次数。统计点:AN 收到PCF 发来的A9-Disconnect-A8 消息的次数。计算

28、公式:无3.22 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次指标含义:在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后,除空口丢失、硬切换失败掉线外的其它原因而导致空口异常释放的次数。统计点:AN 收到TCC 之后的释放。计算公式:无3.23 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次指标含义: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后,由于空口丢失原因发起释放的次数,即AN 未无法捕获AT 信号而导致无线连接释放的次数。统计点:DRC 管理定时器超时。计算公式:无3.24 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指标含义:业务信道建立成功后的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包括AT 发起的连接释放、PDSN 发起的连接释放、AN 发起的连接释放。统计点:AN 因为收到AT 发送的C

29、onnectionClose 消息或因为Dormancy 定时器超时、协商成功、接入鉴权无效、PDSN 无可用资源等正常原因而发起释放流程,在释放了相应资源后,计为一次释放。在发生A16 硬切换时,业务信道重新指派后,源AN 发起源侧的释放流程,在源AN 计为一次释放。计算公式:无3.25 用户早释率%指标含义:用户早释次数与无线连接请求总次数的比值。统计点:无计算公式:(用户早释次数次/(AT 发起连接请求次数+AN 发起连接请求次数)*1003.26 无线连接释放次数(不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指标含义:业务信道建立成功后的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包括AT 发起的连接释放、AN 发起的连接释

30、放。统计点:无计算公式: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PDSN 原因要求释放次数次3.27 无线掉线率%指标含义:在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后的掉线(异常释放)率。为无线掉线总次数(不含PDSN 原因要求释放次数)与释放总次数(正常释放次数与异常释放次数之和)的比值。统计点:无计算公式:(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次+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次)/(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次+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次)*1003.28 无线网络掉线率(含PDSN 原因释放)%指标含义:在无线连接建立成

31、功后的掉线(异常释放)率。为无线掉线总次数(含PDSN 要求释放)与释放总次数(正常释放次数与掉线次数之和)的比值。统计点:(PDSN 原因要求释放次数次+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次+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次)/(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 要求释放次数)次+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次+连接释放(硬切换失败)次+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次)*100计算公式:无4 掉话率分析优化思路4.1 整网问题分析思路1、 采集相关数据。a) 话统(包括BSC级、载频级,至少一周的数据,包括全天指标、忙时指标、各个时段指标,包括关联指标如:连接成功次数、各种原因值的连接释放次数

32、、软切换成功率、AN间切换成功率、RSSI等);b) 日志/CDR;c) 告警;d) 后续根据分析的需要再采集其他相关数据,如操作记录OprLog、MML参数、PSMM邻区、RCU路测数据等。2、 分析话统、日志或CDR,获得整体认识(先整体再局部),检查问题存在的规律,如分布范围、原因值分布、IMSI分布、时间相关性等。a) 问题范围及分布规律:通过查询话统(如需要可结合日志、CDR)分析掉话分布的范围,是全局分布还是集中在某些载频?其分布范围有什么规律,如是否全网所有基站都有此类问题?还是集中在某个MSC?还是集中在某个BSC?还是集中在某个IP框?或集中在某块FMR单板?或集中在连片的区

33、域?或集中在某个频点?或集中在某个基站?或集中在某个LAC?或集中在某个信令点?或集中在BSC边界?或集中在多载波基站?或集中在硬切换区域?或集中在某种类型的基站?或集中在XX类型星卡的基站?或集中在XX类型信道板的基站?或集中在XX软件版本的区域?b) 时间相关性:该指标从什么时间开始变差的?还是一直就差?还是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变差?如果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那么就需要重点分析在指标变差的时间段,进行了哪些操作(如参数调整、新开基站、传输割接、版本升级、BSC/BTS故障等)?或者在指标差的时间段有哪些特点(如大型活动、某时间段有特殊的资费政策、话务量过高等)?c) 原因值分布:失败原因值分布如

34、何?有哪些异常的原因值(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原因值)?d) 用户分布:是否集中在某些IMSI?这些IMSI有什么共同规律?是否同一IMSI号段?联系其MEID、ESN,是否同一MEID、ESN号段的终端?e) 结合告警、其他指标联动分析:有无异常告警?时间是否与掉话对应?其他指标如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各具体原因掉话次数、连接建立成功率及失败原因、周边基站的切换成功率及失败原因、AN间切换成功率等与掉话率有什么一致的变化规律?f) 规律分析:结合问题分布范围、时间相关性、原因值分布(尤其关注异常原因值)、用户分布,以及与告警和其他指标联动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规律。3、 判断是“点问题”还是“面问题

35、”(不是按现象分类,而是按问题背后的原因分类,需要分析、总结、提炼才能判断),确定处理方向。a) “点问题”:“点问题”指的是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某个点(如某参数设置错误、或BSC某单板故障、或某站点故障、或某站点拥塞、或某片区域反向干扰、或软件某BUG、或某用户等),解决了这个点问题,整网性能就可恢复正常。“点问题”又可分为两种:i. 问题集中在个别几个小区,或集中在某用户。这种情况很容易判别出来。ii. 问题分布范围较广。这种情况很难判断到底是“点问题”还是“面问题”,需要结合下面特点来进一步分析确认。一般来说,“点问题”的特点是有明显的规律性,一般具有相同的失败原因,分布范围也有明显规律(如

36、集中在某个框、或某片区域等),并且问题往往表现的会比较严重。“点问题”处理要着重宏观分析规律性,找到共同点,结合这些特点再去分析跟这些共同点相关的网元和模块。b) “面问题”“面问题”指的是问题背后的原因多且散,是由大量“点问题”组成的。整网性能差不是由某几个站引起,也不是由某参数设置或某站点故障等引起,而是由多个影响程度比较小的“点问题”共同组成(各个“点问题”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需要一点一滴解决,才能提升整网性能。“面问题”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且一般来说问题现象不会过于严重。这种情况下处理难度就会大很多,需要聚焦于形成面问题的各个点问题(TOP小区)的分析,结合告警处理、工程问题

37、整改、TOPN优化、RF优化、参数优化、邻区优化等进行处理,点点滴滴改进,各个击破。如果把“面问题”错误的判断为“点问题”,总是停留在宏观角度,寄希望于修改某个特效参数而解决整网问题,只能是在做无用功。4、 具体分析处理。a) 对于“点问题”:i. 当问题集中在某几个小区或某个用户时,可参考下节的TOP小区优化思路进行处理;ii. 当问题分布范围较广时,需要根据其规律和共同点,结合这些特点再去分析跟这些共同点相关的网元和模块,结合TOP小区的优化思路一起分析处理。b) 对于“面问题”,实际上就是多个分散的“点问题”,也就是说要结合TOP小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首先要筛选出TOPN小区,再针对具体

38、TOPN小区进行处理。i. TOPN提取建议:1)优化整网指标时,一般按掉话次数排序进行选取;2)一般基于13天全天掉话次数,而不是忙时数据;3)数据每13天刷新一次,确保提取的是最新数据。ii. TOPN小区处理:参照下节介绍。4.2 TOP小区优化思路n 引起掉话的常见原因有以下方面:1、 异常用户(如终端乱报PN、孖机、MEID为全0等);2、 用户直接拔卡;3、 1X与DO互操作引起掉话;4、 告警(包括传输中断或传输闪断、时钟告警或GPS锁星不足、BTS资源故障、FMR资源故障或RPS资源故障、BSC故障等);5、 RSSI异常(包括RSSI过高、RSSI过低、主分集差异大);6、

39、邻区配置问题(邻区漏配、邻区错配、邻区冗余、优先级不合理、单向、1WAY/2WAY、超远邻区、空闲态与业务态邻区不一致等);7、 PN复用不合理;8、 参数配置不合理(如射频增益、切换参数、DRC信道增益、去激活定时器、反向PCT参数等);9、 AN间切换失败;10、 异频硬切换失败;11、 覆盖问题(如覆盖不连续、室内覆盖差、越区覆盖、导频污染)。n TOPN小区的处理流程当遇到掉话问题时,建议现场按如下步骤进行核查:1、 话统(结合日志、CDR)分析,掌握整体状况,初步筛选问题原因。a) 掉话原因值分布。失败原因值分布如何?有哪些异常的原因值(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原因值)?b) 掉话IMS

40、I分布。是否集中在某些IMSI?这些IMSI有什么共同规律?如果集中在某些IMSI,可直接参考下面异常用户分析部分介绍的方法处理。c) 掉话时间相关性。掉话率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变差的?还是一直就差?还是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变差?如果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那么就需要重点分析在指标变差的时间段,进行了哪些操作(如参数调整、新开基站、传输割接、版本升级、BSC/BTS故障等)?或者在指标差的时间段有哪些特点(如大型活动、某时间段有特殊的资费政策、话务量过高等)?d) 问题分布范围:本基站各个频点、各个扇区的掉话情况比较,与周边基站的掉话情况比较。看问题分布是否有规律,如是否集中在某个频点?并分析其异同点,以快速找到突破口。e) 结合其他指标联动分析:如呼叫建立成功次数、各具体原因掉话次数、呼叫建立成功率及失败原因、周边基站的切换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