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以美、日、韩三国为中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以美、日、韩三国为中心.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以美、日、韩三国为中心 内 容 提 要 本文在严格界定政策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基础上,从政策金融的一般理论出发,以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重点分析美国、日本、韩国的金融体系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基本特点、服务范围、运营模式等问题,提出了政策金融是任何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不是市场经济的例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经营的失败没有客观必然性,只要政府保证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并保持干预的适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是有可能的,不会成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政府的负担;政策当局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应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允许有条件的政
2、策性金融机构在制度创新和管理完善情况下,积极开展商业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等观点,指出了中国在发展中经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制度的现实背景下,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其它发展中同家所走的路径。以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虽然是我国企业融资发展的方向,但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体制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金融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以银行为中介的融资活动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筹资渠道。同时,提出了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一些建议。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目 录导 论1 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3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4 二、选题的
3、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5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5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6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 (一)研究思路8 (二)研究方法8 四、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0 (一)主要内容 10 (二)结构安排 11 五、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上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内容13 (一)可能的创新13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13 第一章 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概述. 14 第一节 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 14 一、金融与政策金融. 14 二、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18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 19 一、特定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20 二、补充、中立和优惠原则. 23 三、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专业
4、机构251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四、特殊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放款原则 28 五、独立的法律依据. 31 第二章 政策金融的一般理论. 33 第一节 “市场失灵”理论. 33 一、信息不对称 33 二、外部性39 三、公共产品. 46 四、垄断 47 第二节 经济起飞理论. 48 一、经济起飞理论的基本内容 48 二、政策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形式 49 第三节 金融约束理论. 55 一、金融发展理论55 二、金融深化理论57 三、金融约束理论61 第三章 美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分析66 第一节 美国的金融体系 66 一、美国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66 二、美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 72 第二节 美国主要
5、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特点. 74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FPCS) 74 二、住宅金融机构体系HCS. 79 三、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 Bank83 四、小企业管理局 SBA85 第三节 美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87 一、市场化的政府参与方式. 88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88 三、复合式机构形式较为典型 892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四、金融市场的活跃参加者. 89 五、具有保护性功能. 89 第四章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分析. 91 第一节 日本的金融体系 91 一、日本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91 二、日本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 93 第二节 日本主要政策性
6、金融机构及其特点. 96 一、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97 二、日本国际协作银行(JBIC)99 三、国民生活金融公库(NLFC). 101 四、住宅金融公库(GHLC)102 五、农林渔业金融公库(AFFFC)103 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JASME). 104 七、公营企业金融公库JFCME. 105 八、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SBCIC) 106 九、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ODFC 106 第三节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107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自成体系. 107 二、资金来源独具特色. 107 三、与各方面的关系较为协调. 108 四、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108 第五章 韩国的政策
7、性金融机构分析109 第一节 韩国的金融体系. 110 一、韩国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110 二、韩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111 第二节 韩国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特点116 一、韩国开发银行(KDB). 116 二、韩国进出口银行( EIBK) 1193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三、韩国中小工业银行(IBK). 121 四、韩国住房信贷机构(KHFC) 122 五、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会(NACF)122 六、国家渔业合作联合会NFFC124 第三节 韩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124 一、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124 二、适时建立相应机构. 125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开
8、始向综合型经营模式探索126 第六章 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分析127 第一节 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过程回顾和原因简要分析127 一、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过程回顾 127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128 第二节 日本金融危机及原因分析 130 一、日本金融机构倒闭引发金融危机. 130 二、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131 三、日本的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 135 第三节 韩国金融危机及原因分析 136 一、韩国的金融危机136 二、韩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136 三、韩国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 139 第七章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的条件分析. 142 第一节 政策性金
9、融机构健康的外部条件 143 一、宏观经济的稳定143 二、明晰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监管144 三、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146 四、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148 五、不断调整服务领域和完善运行模式 149 六、市场是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制度. 1514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第二 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的内部条件154 一、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 154 二、清晰的责任中心156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约束机制157 四、改善经营管理,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158 第八章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163 第一节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163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中国政策性金融演变、发展
10、和创新的结果 163 二、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165 三、建立政策性金融性机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167 四、建立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67 第二节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实践分析 168 一、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分析. 168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实践分析178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实践分析 183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营中的问题. 189 一、法律依据的缺损189 二、调整职能和服务范围滞后. 191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不足. 192 四、银行功能尚不完善. 193 五、微观基础有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健康运
11、行 194 六、内部机构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195 第四节 对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思考196 一、产业发展和升级仍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 197 二、制度建设、体制建设是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新职能. 198 三、“政策性”体现为政府对市场的利用和对融资工具的选择上 199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意图2005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五、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商业性业务,推进市场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 201 第五节 发展和完善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议 201 一、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 201 二、合理界定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和服务范围 202 三、建立强有力的
12、支持机制、约束机制和科学评价制度203 四、支持有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商业化转变206 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06 六、加快内部组织再造,实现政策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208 结 论 210 参考文献.211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219 论文摘要(中文) 1 论文摘要(英文) 1 6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市场化与政策金融的发展存在着理论上的悖论,历来为学术界所争论。西方的理论界,金融深化论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存在太多的压抑,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首要解决的是走以金融市场化为方向的金融深化道路,取消政府对金融
13、的干预,减少政策金融的比重。金融约束论者却从金融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和垄断等因素,认为市场有时是失灵的,很难用“看不见的手”实现“帕累托”最优效果,政府对金融的干预是保持金融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选择。政策金融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从国外政策金融的实践看,在六、七十年代,政策金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当作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得到广泛的运用,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起不同的争论。一种是世界很多地区,尤其是拉美、北非,也包括亚洲的菲律宾等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效率低下,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影响经济的稳定和金融的健康发展;另一
14、种,以日本、韩国、德国为代表,包括美国在内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管理和运行良好,作用恰如其能,很好地发挥补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能范围和经营模式,出现了三种发展趋势:(1)继续走政策型运行模式,但将政策性业务不断推向专业化,业务范围更加集中,管理更加透明。(2)综合型运行模式,机构商业化趋向渐浓。一方面继续运用政策资源,提供必要的政策金融支持,弥补市场缺损;另一方面,广泛结合商业资源,提1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供商业服务。但关键是如何防止用政策资源参与竞争。(3)完全商业化运行模式。面对逐步成熟的市场,部份政策性金融机构
15、开始私有化,民间资本开始成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导,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干预完全或大部份停止。 在中国,建国以来金融发展走的是一条被戈德史密斯称之为“第二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在这条轨迹上的国家中,几种重要的金融机构往往由政府所有或参与经营,或者是全部所有,或者是部分所有”。改革开放的 1978年,中国的金融资产总值仅有 2522亿元人民币,到 2003年以名义价格计算的金融资产总值已达到 303443亿元人民币,货币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相应的金融相关率(FIR)也增长 4倍以上。中国金融发展总体上表现为以金融压抑为主要特征,金融资产中绝大多数为国有控制,利率市场化还在探索之中,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有
16、过多的政府配置属性。因此,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方向应是以放松利率、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策性金融比重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市场化道路。 发展中经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制度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金融发展要走一条有别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产业升级、地区发展、社会稳定、基础建设、制度完善等等因素,决定政策金融在中国存在与发展,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1994 年,中国相继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拉开了政策金融与市场金融分离经营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三家政策性融机构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对此也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近几年,国家开发银行主动进行的内部改革和追求国
17、际一流的经营业绩的做法,业内人士评价不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完成政策目标的同时,资产质量潜在的巨大风险,在一定程度成为政府的财政负担。有些学者因此对政策性金融的存续提出质疑,中国经济快讯 2003年第 36期明确提出,中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在新的时期还会“政策”下去吗?,如果不再有“政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4年。2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策”上的特殊安排,他们将何去何从? 2001 年,作为入世的准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包括政策性金融在内六大课题研究小组,表明政策性金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目前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联合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起草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法,
18、对其中的职能、范围、运作模式有激烈的争论,说明我国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和运行模式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以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虽然是我国企业融资发展方向,但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体制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中国金融发展的大局,以银行为中介的融资活动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筹资渠道。中国金融结构中国有银行占绝对比重的现实,又决定金融发展市场化任务艰巨。如何在不改变金融市场化方向前提下,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路径是值得深思的课题。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的手段,如何使其合理地发挥作用,又不妨碍市场金融基础性配置资源的职能,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不使政策金融转化为
19、金融压制,是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必须谨慎的政策选择。另外,从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在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或择机退出,或逐渐向市场金融转变。 本文从政策金融概念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营特征出发,主要以美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说明政策金融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所有国家金融体系中常见的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例外,并从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分析其成功所具备的条件,提出适时调整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模式和方向,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及其运作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政
20、策性金融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研究以日本为最多,主要集中在 20世纪下半叶,其观点大多从“信息经济学”和“市场失灵”的角度3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将政策性金融看作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是市场的补充,将其功能局限于促进经济发展功能上,对政策金融概念表述多以其功能代替,如提供优惠利率、长期资金、担保等。国内以白钦先先生的研究最为丰富,其出版的专著数十部,主要集中在比较研究上,是国内对国外政策性金融研究最广泛的专家,但其对政策金融的界定也主要局限于功能上;瞿强先生的研究主要以日本为研究对象,认为政策金融并不是单纯用于弥补市场不足,更重要的是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明确提出并较系统地论述了后发展
21、中国家建立政策金融的原因在于“它是这些国家在市场基础薄弱的限制下,为实现政府主导型经济赶超发展战略而采取的手段”。应该讲,这些研究开拓并丰富了政策金融研究的内容,对中国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发展政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遗憾的是研究大多没有抓住“政策性”唯一本质属性,容易引发社会对政策金融的误解,致使人们一听到“政策金融”就联想到免费午餐,不利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实际上,政策金融是一种制度安排,在任何经济发展国家都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和作用的方式不同罢了。本文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意向,只要政府支持力度到位,政府又不过渡干预其经营,并及时调整其功能,内部按企业管理的要求进行,
22、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健康发展,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并不会成为财政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上,研究也主要局限于限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活动范围等,对向逐步转向市场金融态度不够明朗。实际上市场化运行是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成功的标志之一,促进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商业性业务,推行商业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是未来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选项之一。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 本文以全面、客观、开放、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政策性金融机构问题。 1、不把政策性金融机构看作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象,而是看作是一种制度安排,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2、研究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仅是局限于金融学研究,也从发展经济4 国
23、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学角度,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发现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互支撑。 3、从国内外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现实状况出发,客观反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决不杜撰,实事求是是本文的遵循的基本原则。 4、将政策性金融机构看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动态现象,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来把握其在整个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功能和经营模式。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是通过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形成的。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投资之前,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筹措资金。企业筹资主要渠道主要有:(1)从企业留成中提取
24、生产发展资金和其它类型的专项资金;(2)原有固定资产报废之前闲置的折旧基金;(3)银行信贷资金;(4)发行证券。企业和政府筹资投资的过程就是资金供应者把所支配的资金提供给投资者,满足其投资需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借助于一定的融资机制来完成的。这一过程称之为融资过程。 融资过程涉及三个基本方面:1、储蓄,决定了资本积累的资源;2、融资机制,中介的作用;3、投资,把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资本存量。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融资对经济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融资过程所涉及的三个方面都制约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配置,从而影响着经济增长。 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部门的作用
25、十分重要。二元金融结构的明显特征,决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从而制约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由于不具备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结构,这些国家在发展中资源损耗主要来源于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造5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成资本投入的不足。政策金融是政府解决经济发展中长期资本不足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将社会储蓄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急需发展的地区和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研究政策性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在研究不同融资机制下的作用和效率问题。 政策金融由来已久,由于当时实物经济对人类的影响占绝对统治,没有引起人们的更多注意,也没有专门的理论对其研究。日本 1872
26、年设立的“准备金制”就是政策金融的原型。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曾将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结构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把政策金融看作是金融压抑的内容,成为金融深化的对象。实际上,政策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只要政府有干预市场、干预金融发展的意向,市场有失灵的方面,政策金融的存在就不可避免。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经济社会的不良影响,不是政策金融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政府过渡干预的结果,将政策性金融机构看成是财政的延伸,没有按金融企业管理规律办事,是认识上的误区,更是理论上的误区。因此,本文认为政策金融理论是当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策性金融机构
27、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运作模式、健康发展的条件、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现代金融理论,有利于正确把握金融发展的实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金融结构,有利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对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金融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政策金融理论为依据,以美、日、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运营模式、经营范围、政府干预方式及程度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甚至进行了比较研究,这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政策金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28、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发展中经济、6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发展中市场、发展中制度决定了中国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客观性和长期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将长期存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产业培育和升级,地区经济开发和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进步,补助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以及金融安全和金融基础性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而且在促进制度建设、体制建设中发挥独特影响。相比外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大、时间更长。 然而,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国家开发银行近几年改变过去单纯的项目融资为主的政策性金融经营理念,借
29、助市场方式实现政府目标,利用组织增信的原理,将自己的融资优势与各地政府的组织优势结合起来,推动了制度建设、市场建设、项目现金流建设和企业法人建设,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用改革、创新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信贷体制改革的三次飞跃,引入资本市场原理,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初步找到了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办好银行的路子,实现了在与传统体制磨合中加快转型,在充当我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主力军的同时,主要经营指标达到国际同业先进水平,导向了民间资金对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年的发展历程
30、,在促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国家对粮棉市场的宏观调控、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充分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实现了政策目标。但其发展带来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以 2002年的经营情况为例,资产规模有所收缩,不良贷款比率和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增加,资产预期损失严重,资本金不足的情况未见好转。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后,农发行面临贷款需求减少、业务转型、粮棉收购贷款减少,经营形势和前景不容乐观。两种经营思想,两种经营结果,说明在政策金融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政策上的困惑和存在的分歧:是继续国家开发银行改新之路,引入市场理念,改善经营管理,力求政策性与盈利性的统一呢?还是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道路
31、,以财政融资7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功能,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自己有可能成为政府的潜在负担,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隐患?理清以上问题是完全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中国所借鉴,但是中国必须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研究政策金融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的问题。因此,首先对政策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概念做出详尽的描述,从人们对政策金融概念上的不同认识,将研究的重点引入承担非金融公共产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上。其次在研究政策金融一般理论基础上,对美国、日本、韩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和运行模式进行个案分
32、析,力求发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的条件,并从日、韩两国的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中说明了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没有必然联系,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建立和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佐证。文章的最后,在研究外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趋势和中国特有的国情条件下,提出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新思考,为完善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做出理论铺垫。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营的一般原理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国外与国内的结合,力求发掘政策性金融健康运营的一般规律和条件。作为一篇研究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学术论文,比较的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自然是本文采用的主
33、要研究方法,也是马克思所倡导的科学分析方法。另外,也运用了其它一些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一开始提出政策金融的概念,力图从理8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论的基点上找到根源,并用各国政策金融的表现形式,来印证政策金融的唯一特征是“政策性”;接下来,通过政策金融一般理论的分析,发现政策金融存在的客观必然,不是市场经济的简单例外,并从现实存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阐述不同模式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现出的不同政策意图;文章第八章在总结中国国情基础上提出的新思考是对中国政策性金融实践在理论上的新概括,首次将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作为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新理由。 2、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本文有
34、关金融约束理论的叙述和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实践均严格遵循历史轨迹和客观的现实,从中可以得出无论是理论的形成或认识的提升都依照理论到实践,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认识规律。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文章一般选用定性提出理论,定量进行佐证的方法,如“信贷配置”现象的提出,首先从定性角度简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使“信贷配置成为一种长期的现象。接下来,用图形推导什么条件下出现“信贷配置”和不同的“信贷配置”的模式;有关日本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分析,从定性分析看到分业经营使政策性金融机构影响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用金融危机前后的不良贷款率变化来说明政策性金融机
35、构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的联系。 4、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在分析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动作模式和特点时,用横向的方法,分别归纳其特点,以期从各自运行的规律上发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的条件;在对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分析中,主要通过纵向比较的方法,将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历程展现在面前,用活的材料证明,改变以前传统的做法,可以实现政府目标和业绩目标的统一。 5、国外与国内相结合。研究国外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所用。本文主要以美国、日本、韩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要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中总结其成功的条件、原因和失败的教训,为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健9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康发展献计献策。 客观上
36、讲,本文将尽可能地借鉴与利用与本文有关的一切成果,即不仅是那些直接分析政策金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一切有关的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但由于知识的局限,不可能在文中一一提及每位学者、专家的特殊贡献,可能会忽视某些已得出的成果。 四、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主要内容 本文在严格界定政策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基础上,从政策金融的一般理论出发,以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重点分析美国、日本、韩国的金融体系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基本特点、服务范围、运营模式等问题,提出了政策金融是任何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不是市场经济的例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经营的失败没有客观必然性,只
37、要政府保证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并保持干预的适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是有可能的,不会成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政府的负担;政策当局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应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允许有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制度创新和管理完善情况下,积极开展商业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等观点,指出了中国在发展中经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制度的现实背景下,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其它发展中同家所走的路径。以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虽然是我国企业融资发展的方向,但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体制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金融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以银行为中介的融资活动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筹资渠道
38、。同时,提出了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一些建议。10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二)结构安排 本文除导论之外,共分为八章,各章安排如下: 第一章,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政策金融的内涵,指出政策金融的唯一特性是“政策性”,政策金融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例外,是一种正常的金融现象。政策金融的失败,大多集中在非金融公共产品承担的专业机构中,这些机构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政策金融的全部。为研究这些失败的政策金融,将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承担非金融公共产品的专业机构上。二是从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上归纳出其共有的本质特征,包含特定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补充、中立和
39、优惠原则,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专业机构,特殊的放款渠道和放款原则,独立的法律依据等。 第二章,政策金融的一般理论。市场金融是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制度,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和垄断,市场金融存在不完善的方面,为政策金融产生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二元金融现象,使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出现“增长陷阱”的怪圈,长期资本的短缺成为制约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采用选择性信贷供给的方法向这些资金短缺的领域和地区提供资金成为政府普遍采用的方法;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安全的保护,也是市场金融难以承担的;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不利于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和实物经济
40、竞争力的改善,实现不了金融市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回顾金融发展理论基础上,金融约束理论有关政府干预金融的选择政策是对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恰当认可。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在体例上相同,从介绍美国、日本和韩国的金融体系和政策性金融体系出发,分析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营的模式,试图分析不同模式下的运行特点。其中美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市场金融的绝对补充,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发挥其自身作用,以间接方式实现政策性目标,并及时调整政策性机构的职能,鼓励有条件地向商业金融转化。11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日本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体系留下较多的政府干预特征,虽然近年市场化倾向较为明显,政策性金融机构在
41、保持政策性方面更加明显,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无疑是成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代表,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也保持较好的经营效果。韩国的金融体系虽然有仿效日本的成份,但走的却是直接融资为主的道路,金融发展受政府强有力干预的政策,一度超过一半的金融机构从事政策性业务,该国近年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政府干预明显减少,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也进行了调整,有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始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不同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为第七章分析提出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的条件做准备。 第六章,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分析。通过描述亚洲金融危机及其成因分析,以及日本、韩国金融危机的不同特点和成因,及
42、金融前后各国的金融形势,试图找出政策性金融机构与金融危机的关联程度,以消除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各种误解。 第七章,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营条件分析。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健康运行,而且健康运行有利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行是有条件的,从外部讲,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明晰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监督,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较完善的市场制度,及时调整服务领域和职能,并允许进行市场化经营;从内部讲,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的责任中心,以人为本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第八章,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实践与思考。本章是本论文的落脚
43、点,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政策性金融实践,对中国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思考,提出建设市场制度是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新使命;指出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责任,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国外比较,有更多的作用空间;在指出当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建立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制度、注重内部组织流程再造、建立内部激12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励约束机制和允许有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探索的建议。 五、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上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一)可能的创新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将“政策性”作为政策金融唯一
44、本质属性,区别于其它金融,将政策金融与政府意图紧紧相连,拓宽了政策金融存在的基础; (2)政策金融是客观存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客观的亏损,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运行是有条件的;(3)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政府主动性的经济发展政策使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广、时间更长、作用更大,中国政府应建立对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构,有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适应新形势,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开展商业性业务,推行商业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受时间、资料限制,本论文在以下方面还需要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1)不
45、同金融体系国家(市场中介与银行中介)政策性金融绩效模式的比较研究;(2)金融危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绩效的量化分析;(3)对承担金融公共产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绩效分析。13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 第一章 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概述 第一节 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 研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从金融、政策金融研究开始。本章将从政策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关系入手,分析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为后继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金融与政策金融 金融英文名称为“Finance”。美国金融学家格莱尼.马恩(Glann G.Munn)主编的银行业与金融百科全局书认为金融包括三层含义:(1)从最初的意义
46、说,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或发债来筹资并对其收支进行管理,现在专指公共财政(公众财政);(2)为组建或扩建企业,通过出售股票、债券或其它金融工具而筹集必要货币的行为;(3)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是指关于货币、信用、银行业务及运作发展的理论与实务。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奖得主罗伯特.默顿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教授兹维.伯迪创作的金融学一书中,认为金融是一门研究成本和收益在时间上运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先成本后收益的特点,而且金融作为一种工具可用于资源转让、交易中介和风险控制,收益的不确定性更大,这个运动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决策者决定。周道炯、张庆寿主编的现代实用证券大辞典中是这样描述的:金融指货币的融通,即货币、货币流通、信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吸收存款与发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