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363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名称及归属【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二、项目建设依据(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三、项目建设背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属于我国“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市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传统的IDC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耗能高的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是IDC的主要建设者和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

2、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因此,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整编、存储、发布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的抽取、清洗、重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空间信息智慧化的关键技术并产业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和丰富地球空间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成果的公众化应用、提升我国地球空

3、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且促进我国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云计算产业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嫁接、创新地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大应用,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市产业格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置、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焦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随着导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服务器、存储、数据等IT资源的需求将

4、越来越强烈,建设一个主要负责支撑空间数据、定位导航数据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行业数据、涉密数据、国防数据,现有的开放数据中心很难到达空间数据中心的支撑标准。因此,建设智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之需。五、项目建设优势目前,在我国北斗产业已形成五大有明显特征的发展区域。其中,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依托国家部委、相关研究院所集中的优势,开始形成以引进技术设备、重大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西安为主的川渝陕地区,依托所在的航天、航空部门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发展以卫星零部件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利用资金、市场等优势,发展以芯片制造、天

5、线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广州、深圳、中山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资金、机制等优势,形成以引进、组装、制造卫星导航终端产品的产业格局。以成都为中心的中三角地区,依托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拥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了高精度定位服务,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国务院确定的*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并且是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GPS多媒体系统的城市。在推广GPS应用方面,*80%左右的出租车都安装了GPS车辆导航系统。除此之外,*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等知名高校,加之在软件开发、电子制造方面的优势,在建立完善的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结合地区实际情

6、况概述建设的优势】随着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发挥聚集作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率先开展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提升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架构,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把*打造成西部地区的北斗精确位置服务商业化运营中心和产业化中心,对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加速全国北斗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六、项目建设目标为了加快*空间信息智慧中心建设、拓展*地区空间信息产业化建设、填补*地区缺乏互联网服务产业空白的经济发展产业化格局建设,面向构建国家导航定位民用基础设施体系和培育北斗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重大需求。项目以*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为核心工程,建设*国

7、家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运营与研究中心,以此扩展现有空间信息产业链,带动互联网网络服务产业落户*。在*范围内,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一方面为*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加快空间信息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企业落户*,打造“*国家智慧产业核心园区”建设,为基地经济总量提升开辟新动力源。由国有资金投资、民间企业资本等按照现代企业制组建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或者通过股权改造重组已有专业从事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业务、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规模、且成立于*内的空间信息产业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公司负责*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的

8、投资建设和市场化运营、负责空间数据资源的民用产业化推广。同时承担研究空间信息产业与云计算产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的嫁接创新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任务。七、项目建设内容(一)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的建设;1、建设内容项目计划建设一栋四层楼高的建筑物作为智慧数据中心的主体建筑,其中一楼为动力中心与客户交流中心,二至三层作为IDC机房主体,四层作为运营中心。整体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建设容量为2000个机柜。2、建设规模:智慧数据中心建筑面积(平方米)投资总额(万元)投资比例(政府/企业)备注建筑主体政府搭台、用方筹资。资源聚合,节能减排。合 计本项目拟建设的“

9、国家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 主体建筑为一座四层半圆柱型建筑(每层约4500平米,首层层高为5.7米,标准层层高为4.8米,数据机房承重为1000KG/平米,动力室为1600KG/平米),具体建筑主体30米内建设一栋附属建筑(一层、层高5.7米,用于柴油发电设施)连接。一期计划建设2000个机架。智慧数据中心规划3年建成,将直接吸引外来投资约*亿人民币。一期投资约*亿建成后的智慧数据中心年增*千万人民币,3年内分期建成,三年内达到*亿产值。并将带动空间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新增年产值*亿人民币。该实体建筑是一座绿色、环保、低碳的绿色数据中心。可作为国内绿色、环保的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的示范工程

10、。整个绿色云计算中心共需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26项,年节电500万度,实现建筑节能70,远超过国家规定的50的建筑节能指标。3、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一期投资约*亿元。其中基建厂房投资约*万元,IDC设备购置约*亿元,其他约*万元。二期投资约*亿元,用于设备完善与经营产业化拓展投资。(二)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运营中心的建设;项目计划运营主体:*有限公司”(筹,暂定名)或重组企业。八、项目建设工程方案8.1 项目概况8.1.1 建设原则 与城市环境及地域环境协调的原则拟建的工程充分利用地块临商业中心及住宅区的有利条件,协调好城市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新城市中心区亮点之一。 经济实用

11、、美观大方的原则经济实用地建设本工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原则力求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齐备、安全可靠,协调生产及管理工作需要。技术先进的原则力求拟建大楼在信息管理、设备运行环境、消防安全技术、建筑设备设施等方面,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尽量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在设计上留有发展的余地。8.1.2工程范围 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18000平方米。考虑到IDC项目发展,本工程土建一次性完成,机电专业做整体规划,可分期实施。8.1.3设计内容本项目涉及到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工艺、建筑、结构、电气

12、、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智能等。8.2 建筑方案方案思路:建筑平面方正实用,框架结构,采用8.4米X 8.4米柱网,具体建筑方案阶段确定。数据中心地上四层,每层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平面尺寸暂按50米X90米规划,实际尺寸及面积待建筑方案阶段确定。按楼层分区:一层为动力设备区,层高6.5米;24层为数据主机房区,层高5.0米。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空间按功能进行分区。结合地形,设计半圆形布局。各层功能规划如下:首层:规划为中央空调制冷主机房等设备用房、电力电池室、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变压器房、部分预留数据机房空间,还布置有门厅、消防控制室、配线区、备品

13、备件室、气瓶数据机房间等等。首层还规划了会议中心作为用户交流的场地。二三层:规划为数据机房、机房附属空间、设备用房如变配电房、电力电池机房及空调末端机房、消防气瓶间、测试室等。四层:规划为运营中心。8.2.1总体规划思路、功能分区1)总体规划原则:根据业务需求及用地的规划条件,在充分利用土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符合企业形象,满足转型业务发展需要的 “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整个地块需统一规划,充分利用土地。2)总体规划方案由于大楼基础设施是形成生产力的必要因素之一,而大楼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大楼建设需要有长远规划。根据业务发展对生产空间的需求,规划在20132015年建设地

14、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缓解IDC生产场地严重不足的局面。建议新大楼建成后能保障58年的业务发展需要。由于IDC对大楼的配套要求比较高,一般机楼或租赁场所难以达到基础设施要求,故建议IDC机楼的规划与建设适当超前。根据业务对生产空间的要求特点,建筑采用大平面、大开间、通用型设计。8.2.2总平面规划根据已征地块的地形图及可能的规划设计条件,本可研提供总平面布局方案供参考。基于城市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总体布局规划。总平面布局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人车分流,内外分区明确,从功能、体量、视觉要求各方面考虑,组合成结构性、整体性很强的一组建筑群。局部建筑相互独立,整体又形成一个大院。在总平面人流车

15、流组织方面,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外服务区及内部管理区内在合理组织交通流线的前提下,适量布置绿地及广场空间。总体而言,总平面的交通组织便捷,安全方便,舒适宜人。车辆停放主要由地面停车为主。8.2.4 建筑消防设计 本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为多层丙类厂房,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6000平方米,室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距离不超过60米。8.3 结构方案8.3.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8.3.2 结构设计基

16、准期限及建筑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 本项目主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项目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8.3.3荷载取值 活荷载 本项目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并根据初步工艺要求,活荷载取值见下表:(kN/m2)电池室IDC机房走道楼梯屋面活荷载16103.52.0图表 01 项目活荷载取值表 风荷载 本项目位于*市,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本项目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35kN/m2;风载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载风振系数和风载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要求取值

17、。8.3.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本项目建筑构件耐火等级为一级,其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的有关条文设计,主要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为: 钢筋混凝土柱 3.0小时 钢筋混凝土梁 2.0小时 钢筋混凝土板 1.5小时8.3.5结构体系选择 在方案设计阶段,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使建筑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避免建筑物竖向体型复杂、外挑内收变化过多,力求刚度均匀,避免刚度突变,产生应力和变形集中。 本期工程在确定结构体系时,应考虑材料用量、建筑内部空间、房屋适用高度、抗震性能

18、、房屋的重要性、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并结合结构体系的经济技术指标,建议采用框架剪力墙或者框架结构体系。8.3.6抗震设防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项目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项目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6度计算,抗震措施按7度抗震设防。8.3.7 地基基础 具体地基基础及结构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详细钻探资料进行设计确定。 8.4电气方案8.4.1 主要设计依据1.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094. 民

19、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 5040-97)9.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1-2000)1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11.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ANSI/TIA-942,20058.4.2负荷分级1) 一级负荷a. 大楼内的消防负荷:消防水泵、消防电

20、梯、防排烟、应急照明等。机房设备用电负荷。b. 机房专用空调负荷。2) 二级负荷:a. 机房配套用房照明、动力等。b. 电梯电力、机房保证照明等。3) 三级负荷:其它不属于一、二级的普通用电负荷。8.4.3负荷计算根据本次数据中心的规划:需建设2000个5kw机柜(T4级别);数据中心的PUE值按1.5计;本项目数据中心终期用电总量约为:24000kVA。8.4.4供电的可靠性要求本项目的IDC数据机房,用电量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市电引入需两路独立的专线;同时应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保证电源,柴油发电机在市电故障停电后,能在15秒内自动启动;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具有两路来自不同区域变电站的

21、电源及发电机备用电源作保障,供电可靠性高。为防止供电系统的单点故障,根据不同等级采用采取以下供电措施:1) 采用双路市电(互为热备)及发电机备用电源供电方式;2) 变压器及供配电系统采用互为热备分的运行方式;3) 市电和发电机双电源采用PC级切换装置;4) 对IT设备采用UPS不间断电源。8.4.5高低压配电设计方案1)供电电源本工程引接两路10kV市电专线电源,10kV电力电缆通过电缆沟敷设引入本工程高压开关房,作为正常工作电源。2)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方案数据中心高压配电系统10kV电源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平时母联断路器断开运行,两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当任一路10kV电源停电时,母联断路

22、器自动投入运行,由另一路电源向两段母线供电,每路电源均可带起全部负荷。10kV母线以放射式向各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采用M(1+1)配置,每台变压器负荷率不大于50%;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带起全部负荷。3)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方案数据机房设备、机房空调负荷、消防负荷等一级负荷由低压配电系统不同的母线段采取放射式供电,并在末端切换。在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采用干式电力电容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电容补偿容量根据实际需求计算量配置,利于节省初期投资。低压供电电压为380/220V,TN-S系统。4)环境特征和配电设备的选择:有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插座专用回

23、路设置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消防设备回路设置漏电信号报警装置。防火灾漏电保护的设置结合数据中心工艺的要求设置,设置信号报警装置,将在施工阶段完善。低压配电各分支回路均装设自动空气断路器作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另外在适当场所的配电线路装设漏电保护。5)高低压配电房设置方案高低压配电室的规划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小供电半径;节能节资;且充分考虑“可靠性”、“经济性”、 “可扩充性”、“便于管理维护”等原则,利于分期实施建设。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及发电机房均设置在首层。8.4.6发电机备用电源选型本项目发电机备用电源保证的负荷大,所需建设的应急发电机单机容量大,达2000kW,台数多,终期共

24、需12台。方案一:选用380V低压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优势是维护方便,经验成熟,方便分期建设。劣势是380V发电机输出电流大,配电母线投资大,不利于长距离供电。方案二:选用10KV高压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优势是采用10KV,供电线路截面积小,配电系统较简洁,有利于节省初期投资及节能,减少运行费用;有利于并列运行及负荷分配以及长距离供电;劣势是需供电部门审批及配备高压维护人员。结论:综合考虑及结合分期建设,本项目采用方案二。8.4.7 UPS不间断电源8.4.7.1 UPS系统配置原则1) AA级IDC机房业务机架,采用双U(2N)系统,按1+1并联方式配置。2) VIP、灾备机房业务机架,采用双U

25、(2N)系统,按1+1并联方式配置。3) A级IDC机房业务机架,按传统的N+1冗余备份并联方式配置。8.4.7.2 UPS配置容量本机楼的设备装机总容量为18000KVA,采用2N系统配置。注:UPS安装容量均考虑20的冗余。8.5智能弱电方案8.5.1设计依据(1) 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1)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l6-2008;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

26、计规范GB50311-2007;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10)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4)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5)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8.5.2设计内容本项目智能系统设计包括以下部分:1. 综合布线系统;2. 安全防范(SAS)系统,包括

27、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一卡通)、入侵报警和停车场管理系统;3. 楼宇自控系统(BAS);4. 弱电系统集成;5.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系统,包括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安防系统、RFID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气流与热场管理系统等和KVM管理系统;6. 总监控室大屏幕显示系统;7. 视音频及多功能会议系统;8. 火灾自动报警(FAS)系统(见消防专业设计说明部分)。8.6空调系统方案8.6.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3.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8.6.2室内外计算参数1)室外计算参

28、数 夏季空调空气干球温度: 33.5 湿球温度:27.7 夏季大气压力 1004.5hpa 夏季主导风向 SE 夏季风速 1.8m/s 冬季通风空气干球温度: 13 通风相对温度:68% 冬季大气压力 1019.5hpa 冬季主导风向 N 冬季风速 2.4m/s 2) 室内计算参数 用 途温 度 相对湿度%新风量 m3/h 人空调运行情况IDC机房18-2550-6040全年运行会议室及管理用房26-2740-7040季节性运行图表 空调专业室内计算参数8.6.3空调冷负荷计算本工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终期可安装机架2000个按每个机架平均5kW计算空调冷量。可得IDC设备的显冷负荷Q1=

29、2000X5=10000kWUPS冷负荷按机柜冷负荷的8%计算:Q2=10000X0.08=800kW建筑的全冷负荷按18000平方计算:Q3=1512KW总冷负荷估算为:Q=Q1+Q2+Q3=10000+800+1512=12312KW8.6.4空调系统介绍由于空调冷负荷计算结果12312KW ,故IDC中心空调制冷系统,终局设8台中央空调制冷主机;每台制冷量3165Kw。其系统根据T4标准要求,按2N配置。单套中央空调系统可提供12660 Kw的冷量,可满足安装机架2000个机架的空调要求。8台冷冻水主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冷冻、冷却水系统,互为备用,提高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中央空调冷冻水主机房设

30、在一层,其面积按终期容量预留。冷却塔安装在天面。空调的冷冻水立管按需要安装,冷冻水管设套管道,互为备用。空调系统的所有设备容量按楼层使用情况,可相应进行扩容, 逐步增加。空调末端采用恒温恒湿风柜;每层的恒温恒湿风柜集中安装在空调机房,所有水管不进入数据机房。每个数据机房可按要求调节温度。中央空调系统采用BA系统控制,可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运行时可依据空调的负荷调节空调主机的开停,节省能耗。数据机房采用恒温恒湿风柜,并按2N形式设备用。恒温恒湿风柜本身已带有中效过滤器,可满足IT设备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数据机房采用下送风的方式送风。UPS及传输机房一般采用上送风的方式送风。采用百叶风口向下送

31、风,百叶风口回风,以加强空调效果,减少室内温差。8.7给排水方案8.7.1主要依据和资料:n 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n 城市给排水管道现状资料;n 现行设计规范A.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B.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C.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D.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E.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F.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 G.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8年版)H.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

32、技术规程 CJJ/T29-98n 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8.7.2方案概况及背景根据现有建筑专业确定的功能布局,本项目主要功能为IDC机房及其它配套用房,给排水专业主要针对生活给排水设计和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另详消防篇)。水泵房面积按终期进行预留,生活供水设备可以在首期工程(土建工程)内建设,满足工程验收及首期工程使用的目的。8.8消防设计方案8.8.1设计依据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8.8.2消火

33、栓系统1、 消防水源:经了解,本项目市政条件良好,分别从已预留的两个市政给水口各引入一条DN150进户管,在建筑物周边连成环状消防管网,消防用水给水管从环状管网上引出,经市政水表计量后引至消防水池。2、 消防贮水量 本场地内设一个消防用贮水池,补水时间不超过48h。 屋面设消防专用水箱,提供启动消防泵前的消防专用水量。3、 室外消火栓系统:1) 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距消防水泵接合器不大于40m。2) 本工程采用环形管网进水,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环状管网供水。4、 室内消火栓系统:1)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独立消防给水系统,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34、同层室内任何部位,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每支水枪流量不小于5.0L/s,消火栓保护半径为30m。2) 室内消火栓环状管网的进水管不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保证全部用水量。8.8.3气体灭火系统本建筑机房(含IDC机房、电池电力室)部分按消防要求,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建议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8.8.4灭火器配置本建筑IDC机房部分属于严重危险级,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140-2005)要求,每层均设置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配置基准为89B(0.5/B)。机房考虑已采用消火栓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Q=KS/U中K取值0.5。本建筑其他部分属于中危险级,

35、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140-2005)要求,每层均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即ABC干粉灭火器),配置基准为2A(75 /A)。8.8.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走廊等公共区域及办公用房(非气体保护区)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消防监测及报警,采用智能烟、温感探测器(带地址),该部分探测器等设备接大楼消防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主机。第二部分是数据机房、UPS和高低压室等机房为气体灭火保护区,采用分区独立的气体灭火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及控制,采用智能烟、温感探测器。第三,对于数据机房,空调机的循环风量非常大,常规

36、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测发现火灾是相对比较慢,所以本工程在数据机房增设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VESDA)实现火灾的早期预报警,提高火灾报警防护等级。8.8.6消防通风系统1. 本建筑是多层丙类厂房。2. 本项目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3. IDC机房需予留紧急排风系统,排风机安装在顶层。8.9环境保护8.9.1概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市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本工程的大气污染限制执行一类区一级标准。8.9.2设计范围及设计原则1、 设计范围:本工程所产生的“三废”及噪声治理。2、 设计原则:执行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环保法规,根据“三同时”的设计原则。使污染物的排放达到

37、有关标准。8.9.3废水处理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 本工程污染源以生活废水为主,废水排放无第一类污染物;2). 第二类污染物为悬浮物BOD、COD和油类物质。2、 污水处理措施3、 本工程实施雨水、污水分流的设计原则,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再排至污水处理厂,待达标后再排放。8.9.4噪声治理1、 噪声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来自冷却塔、冷冻机房、通风机、水泵房等设备。2、 噪声治理措施1). 冷冻机等均选用低噪音型,机房内设独立隔音间供操作人员使用,机房内墙及门采用吸音、消音措施,排烟口设消声装置。2). 项目配置的冷却塔、风机等设备均采用超低噪音型、其基础经减振处

38、理;冷却塔的位置经选择并对其四周进行围闭处理,与附近环境取得协调且减少噪声的污染。3). 水泵机组选用低噪音型并设减振器,水泵出水管设柔性接头,减振降噪;水泵出水口设水锤吸纳器。4). 所有冷风柜及新风机房均设阻抗复合消声器及采取消音构造处理。a) 本设计在主设备选型时均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安装时根据设备的不同分别采取弹簧减震器、橡胶减震垫等减震措施。b) 根据设备选取相应的消声器,以达到消声减震的目的。c) 保温材料采用柔性发泡橡塑保温棉。5). 本工程选用转速较低的机电设备,并按设备的转速、负荷选用相应的减振、隔振器、基础周边设隔振沟。6). 施工期间,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防止

39、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7). 经上述治理措施,项目产生的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类标准,边界噪声昼间55dB(A),夜间45dB(A)。8). 本工程拟通过绿化布置:在场地周边种相应的灌木、乔木,建筑物周边种相应的花卉、草地、铺地等手法,使建筑物的环境更幽雅,满足城市景观及降噪要求。8.9.5固体废物治理1、 本设计制冷主机均采用环保制冷剂。2、 本工程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运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理。3、 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整理后运往市环卫局指定地点集中,定时清理,统一处理。8.9.6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主要包括有空调冷冻机房独立的工人操

40、作间,以利隔音;水泵房,风机房设置减振及消音的配套装置。8.10建筑节能本项目主要功能为IDC机房,需要常年空调,用电量非常大,能源消耗是后期的运维费用主要来源,建筑节能在本项目中非常重要。本项目节能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及照明设计;空调设计;智能控制。具体如下:8.10.1建筑设计 总体布局:本项目建筑南北向布局,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 建筑平面及立面:建筑平面布局规整,根据数据机楼的特点,机房的外立面尽量少开外窗或不开窗;辅助使用空间开较大的窗(如楼梯间、走廊、卫生间等),并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机房布置在建筑中央,减少运行能源消耗。 外围护结

41、构:本项目外墙面层尽可能采用浅色装饰材料;外墙采用新型隔热材料及保温措施;建筑屋面采用隔热材料及保温措施(按节能设计要求)。 外窗:本项目主要功能为数据机房,外窗面积相对较小较少,并按相关节能要求设计。 建筑及装饰材料: 外墙、屋面等维护结构采用新型隔热材料及保温措施;外墙玻璃采用节能的中空热反射镀膜玻璃。8.10.2给排水设计 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及排污处理系统,节约投资及运行费用; 结合地形、合理确定总平面的竖向设计及雨水排向; 选用变频调速的全自动节能供水设备和节水型的卫生洁具。8.10.3电气及照明设计 充分利用当地外网、节约投资及运行费用; 合理安排变、配电间的位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

42、短管网,减少线路损耗,降低运行成本。 合理选用设备系统、提高其负荷率,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降低其无功损耗(在变配电房的低压侧安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以提高变压器利用率及降低无功损耗;合理选用变压器,提高其负荷率,使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合理确定照度标准,采用高效节能型的照明灯具和低损耗、性能优的电子配件。8.10.4 空调设计 中央空调冷冻机房尽量减少冷冻水管的长度,可节省工程初投资及空调运行费用,并大幅度提高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与需求,选择适当的设计参数(使用空间的大小、人员疏密、空调时段,室内温、湿度要求,换气次数等),划分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和选用配套

43、的设备系统 各空调风柜房的位置靠近数据机房设置,减少空调风管的距离,并部分利用机房直接回风,充分利用废弃的冷源。 主要数据机房采用下送上回方式,使空调风与空气流动特性(热气上升)一致,IT设备取得最好的降温效果。 合理选择保温性能好且又轻、薄的新型管网保温材料,减少冷耗;风管的保温导热系数小于0.0035W/(m*),室外冷却水管采用保温, 减少夏天日晒对的冷冻水机组的影响。 合理选用能效比高的节能型空调(通风)设备机组及自动监控系统;冷冻水机组的COP值大于5,水泵的效率大于83%。使供冷量、新风量和排风量得到合理的运行,既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符合卫生设计标准,又能节约能源。 所有空调风柜及

44、回风口、新风口应配粗效过滤器,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50Pa, 粒径大于或等1.0m,效率:80%E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00Pa。 空调设备冷水系统输送能效比恰当,符合规范要求。 本项目数据机楼(主楼)数据机房及其配套的空调机房采用架空地板下送风,架空地板下的楼面及墙面采用符合消防及保温要求的难燃B1级橡塑保温板贴面,以保证节能的要求。8.10.5智能弱电 本项目为IDC机房,其IT设备耗能及发热量较大,是比较耗能项目(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因此节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智能系统设计需要设计楼宇设备自动化(BAS)系统,以保证楼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低能耗高效率的运行。本项目除参照智

45、能建筑设计标准的甲级标准设计外,还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有关监测和控制的各项规定。8.11劳动安全及卫生本项目为*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及其生产配套项目,为新建项目。本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工程项目及劳动场所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和有毒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本项目生产及生产管理场所的设备安装、采光、照明、物品堆放、通道设置等,均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本项目不产生有毒有害物体。本项目对劳动安全和卫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及其采取的措施有:1) 本项目数据机房平时为无人值守机房,数据

46、机房内的电场强度要求小于130dB(mV/m),磁场强度要求小于800(A/m)。其防电磁干扰设计参照邮电部部标准通信机房环境条件(暂行规定)(GF 01495)进行设计,符合相关要求。2) 本项目通信设施设有蓄电池室及UPS室,全部采用阀控式密闭电池,符合相关要求。3) 本项目数据机房及发电机房采用气体消防系统。气体消防系拟采用IG-541灭火系统,其具有环保性,在设计的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影响。4) 本项目凡设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得空间均设灾后排气系统,并与消防联动,以保障灾后排气的要求,保障救灾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的劳动安全和卫生的要求。5) 本项目的生产管理用房、会议室等也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