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439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中感悟 参与中成长记学习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及编写指导建议体会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脱节。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于是从 年暑期县教研室推行了读中悟写 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参加了其专题培训,并于 年暑假和寒假期间分别领到了六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和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指导建议的编写任务,无论是参与专题的培训,还是撰写教材指导建议,虽培训和交稿的时间每次都有限,但给予了我很多的体会、

2、收获、感受。特别是 年11月,县教研室周主任的讲座和实验一小常文萍老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送课下乡活动,更使我镇教干教师如沐春风,受益匪浅。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着力于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其语文素养。一、读与写相得益彰“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读中悟写,在阅读中练笔有好处: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作文能力。如补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

3、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仿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改写,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部分语句进行恰当的“改写”,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续写,学生对课文学习后产生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随机生成的小练笔,随课情进行的小练笔,既满足了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需要,又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

4、”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结合阅读的写作又能反过来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以写促读,使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可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可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人物形象;可补充对应的形象画面,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以深化理解,强化效果。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时,老师首先交代任务,引发兴趣:“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同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境(板书:话别)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

5、,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什么呢?通过课文对应画面的想像描述,学生不仅把握了“告别话语”的写作方法,而且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拓展课文的情境空间,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延伸,课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测,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模仿到创作的阶梯。二、新课改理念的体现1确实做到了用教材教,教师只有根据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练笔,才能做好读写结合。不能是教教材了。2.课堂教学凸显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有效地朗读指导,读写结合点的切入,“语文味”飘溢,学生学得更扎实

6、了。编写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个自律蜕变的过程,心潜于文本,真正走入课文角色中去,去读,去想,去感悟,要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人文精神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应怎样去读,用哪些来帮助读,

7、怎样读,读中如何去感悟,然后读中悟出写的点,写什么,读写结合点在哪,找准没?训练的有意义没有?浅了还是深了?前前后后方方面面全盘及外延都是否已读厚又读薄?教学环节的设计,内容细节的处理等等,一系列的锤炼,迫让参与人逐渐成长,走向成熟。再去备课,看课,指导课时好似也多了一点睿智。学习过程中,也有几点感受,与大家一起共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年级阶段目标的把握。年段目标如果混淆不清楚,读写结合点就更不准了,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2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单元主题的目标以及课文教学目标不但要清楚,而且更应明白设计的读写结合点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3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语文素养,平日的学习积累以及语文底蕴,这些都关系到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效果。一点质疑:略读课文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