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532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 简介:当物理与投资碰撞,当生物与股市相连,当社会学、心理学与哲学在金融市场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时,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查尔斯芒格给出了他的回答: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取得最佳 当物理与投资碰撞,当生物与股市相连,当社会学、心理学与哲学在金融市场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时,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查尔斯芒格给出了他的回答: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取得最佳

2、投资回报最有效的方法。当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时,这样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很新奇是不是?在芒格的口中,股票市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很好地交融在了一起。而这,就是多学科、多元化思考的魅力与好处。 相类似的说法还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儒家著作论语。在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作一个只有有限目的用途的器具,而是要博学且才能广泛。而庄子的“无用之用”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往往以实用为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标准,对我们有直接实用价效用的事物,我们就认为其有价值;对那些看似无直接效用的事物,往往呲之以鼻。殊不知许多东西看似没有

3、直接的用途,但往往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为我们的成功助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在书中,芒格向我们展示了七大学科(物理、生物、社会学、心理、哲学与文学)中的基础思想原理对股市投资人的影响与启发。现在谈谈我感悟较深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物理学。在物理篇中,芒格把平衡的原理与经济、金融相结合,当然不是他首创的。在20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家一直在用平衡原理解释经济现象。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微观经济学:在微经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便是市场的平衡: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最终市场达到一个均衡点,即供求相等的点。经典平衡理论认为市场是理性的、机械的、高效的,而平

4、衡理论也是那么的简洁、富有物理美。然而,在学习替代品和互补品之时,我曾对其产生了一些疑问:,一个产品的价格变动往往会对另一个相关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在简化的市场中,只有两种产品之间的互动会使对方最终达到平衡,但“最终”是什么时候?会不会在“最终”时刻来临之间又有新的产品加入对其产生影响?在现实世界中,各种产品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彼此间相互作用,我们如何能找出所有产品都完全平衡的点?一个股市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由许多相互作用独立个体组成,这里存在着反馈、适应与变化。芒格认为,如果一个股市总是在不断适应、不断改变的话,那就是说它根本没有完全平衡的时候。也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平衡是这个世界的最

5、终形态,但是就目前来说,一个复杂的世界很难用“非黑即白”来描述,一个简单的平衡理论也许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变化莫测的股市。 其次在书中最让我难以理解的就是社会学篇。芒格在这里更进一步地介绍了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自我组织理论、层创进化论以及“自我组织的临界点”理论。在”沙堆“理论中,有这么两种人:拿主意的和随大流的。书中阐述道:当随大流者相对于拿主意的人数之比不断上升,沙堆会坍塌,出现“泡沫”,股市会崩溃;而当拿主意的人数较多的话,股价就会锁定在由两者的交易范围内。让我疑惑的是:如果拿主意的人远远超过随大流者,或全部由那些投资专家、经济学者在股市中拼搏,结果会怎样呢?这时可以认为那些参与者都是理性

6、的、博学的且充满智慧的吧,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平衡理论认为股价会稳定在一个与其价值相等的状态呢?这时的股市是健康的吗?不少心理实验为我做出了解答:在怪诞心理学中,理查德怀尔曼设计了一个让占星师、资深分析师和一位4岁的小女孩投资股票,结果12个月之后,资深分析师赔了46.2%,占星师亏损了6.2%,而在大盘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小女孩获利5.8%!也许人们会根据这次实验样本太少且缺少代表性而提出质疑,但这并不是资深分析师的智慧第一次受到挑战:猩猩投飞镖完胜资深投资人的新闻已被大众所知。看来,一个股市中,全是拿主意的也不好。我也在书中找到了支持我的证据:在层创进化论中,诺曼L约翰逊认为股市由各种各样的人组

7、成比光是些聪明人反而更健全,理由是“面对结构意料之外的变化,收集信息的面越广越好。在历史上,在日常交易还未出现的时候,股市就有了那么多的暴涨与暴跌。因此,我们不用过度迷信经济专家、股票投资人,像芒格所建议的那样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我们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投资师。 在读完全书之后,我也看了一些芒格的其他,在他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向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简单但十分有用的普遍性原理。其中,第四个普遍性原理“最好而又最实用的智慧,就是大学里教授的那些最基本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首先要求我们以一种多学科的方式思考、学习。在中国,不得不说我们的学习太过功利化,太过追求实用性:早在高中,我们便进行了文理

8、分科,这导致文科生对数理化掌握不深,逻辑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而理科生则个个都成了“文盲”、“史盲”、“地理盲”,并以理科生不需要懂这些坦然自处。早先的我也是这样觉得,然而到了大学,准备了GRE,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知识贮备、人文素养太过缺乏而懊恼不已,这种感觉在我读完房龙所有书籍之后愈发强烈:在最应该广泛阅读、最佳学习阶段我们抛弃了另一半学科的知识,我们又如何能在未来的职场上胜出呢?到了大学亦是如此:我们的专业将我们的视野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不再关注其他领域。我们成了“专精”的人才,成为了具有特定用途的器具,却丧失了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造成我们的思维只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格栅中,无法发散,更无法创新。就拿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怎能仅仅局限在懂得一些数学知识、统计方法、软件应用上呢?缺少了其他学科,如金融、生物、心理和社会学的基础知识,统计这个工具也很难得到最大的发挥;统计某种程度上还有着哲学方面的思考方式,倘若我们漏掉那些经典的哲学理论,我们又会失去多少呢?所以,我们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一种将各学科知识集合在一起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