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069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面深化改革要三走群众路线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笔者认为,全面改革要做到“愿会能实”走好群众路线。一要真正树立群众观,在思想上做到“愿走”。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事实亦如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中

2、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重视群众,尊重群众,接受群众,不要看不起群众,真正树立群众观。其次要把群众当英雄,不要把群众当愚民,认为群众什么都不懂。再次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刻领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谛,凝聚民智,与群众共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走群众路线的“源”,做到愿走、主动去走。二要有接地气精神,在行动中做到“会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

3、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改革开放。所以,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接地气精神。要深入到实地去考察基层工作、生活,真实的去体验基层酸甜苦辣。要真切的去感受基层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改革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要深得下去,不要总做与实际隔着一层的人。特别是要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与群众心贴心真情感交流,充分听群众意见建议,虚心拜群众为师为长,耐心向群众学习请教。切不可自以为尊,以为自己是高居庙堂之人而高群众一等,做孤立群众之外的“人”。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在实践里做到“能走”。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决定指出,必

4、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何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活力竞相迸发,这就要求我们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激发群众的智慧,在实践里“能走”群众路线。首先我们要克服平庸不作为思想,高度警惕能力不足的危险,把自己锻造成本部门、本单位的专业能手和业务骨干。其次要克服懒散不作为态度,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勤勤恳恳的工作、浩浩然然的正气塑造环境,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再次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

5、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群众当成我们的父母、成长的土壤、执政的根基,用“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的理念,在实践里走得下去、下得了深水、交得了民友。这样,我们的干部就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得到群众的信任,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四要不畏矛盾困难,在惠民中做到“实走”。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要不畏矛盾困难,在惠民中“实走”。要不畏矛盾困难,有一颗为群众服务的赤诚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视群众为亲人。无论有何种艰难困苦,都要尽自己所能去面对去客服来帮扶群众。不要一听说群众有困难或群众需要帮扶,就是一方面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不予理会,就是另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为难畏难情绪,找客观理由把群众的困难“推”到一边,或说点好话“糊弄”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