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651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对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探析 当前,我区农村信用社职工个人营销贷款约占信用社贷款总额的70%以上,营销贷款在满足社会投资需求,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资的主渠道。但是,有些信用社营销贷款收回率不真实,违规放贷的现象屡禁不绝,营销贷款存在一定的隐性风险。对此,若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对策,隐性风险将很可能形成实际损失。本文从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现实表现出发,深入分析造成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原因,并试图找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法和对策。 一、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现实表现 信贷资产质量隐性恶化是指营销贷款质量表面上良好,实质上存在一定风险。通过

2、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之一:“移花接木”变老贷款为新增贷款。就是将已经显现风险的贷款,通过修饰“摇身一变”为正常贷款,最常见的手法是借新还旧,主要集中在信用社年终决算之前。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关系到信用社主任经营业绩和信用社经济利益,于是有些信用社对到期难以收回的贷款,采取了一系列变通办法,先蒙过关再说。虽然各社采取的方法不一,有的通过收款收据抵库存收回贷款,有的通过发放短期员工质押贷款收回贷款,有的挪用客户存款收回贷款等等,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具有“短期代为归还、隐蔽性强”的特点,只要过了年终决算的关口,待来年贷款开闸,必然会重新立据贷款,填补代

3、为归还的资金缺口。 表现之二:“瞒天过海”变逾期贷款为正常贷款。主要是指信用社对到期不能收回贷款硬性展期,它与贷款借新还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方法更为直接。由于联社对贷款展期控制比较严,个别信用社在贷款逾期,不符合展期条件的情况下,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利用联社业务部门到期贷款台帐不健全的漏洞,硬性涂改借据(合同),延长贷款的到期时间,实际上是私自展期。同一笔贷款如此处理后,逾期贷款“改头换面”就成了正常贷款。 表现之三:“一女几嫁”变违规贷款为合规贷款。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化整为零”贷款。近年来,联社对每个信用社都规定了一个贷款权限,权限内贷款信用社自己审批,超过授信权限的贷款需报上级

4、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对某些超权限不符合规定的贷款,有的信用社明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不会批准,为逃避上级监管,采取将一笔大额贷款分成几笔小额贷款,单笔超权限贷款分成几笔权限内贷款,原本程序上违规的贷款也就成了合规贷款。另一种是“一户多贷”贷款。既有一户在一家信用社以不同名字贷款,也有一个贷款户在多个信用社贷款的。就目前来看,随着营销贷款的增加,“一户多贷”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户以不同名字在多社贷款的情况,往往难以发现,风险更为隐蔽和集中。 表现之四:“徒有虚名”变质押贷款为信用贷款。一般来讲质押贷款风险系数为零,最具有保障性。可是有些信用社对质押贷款管理不严,由于工作疏忽或者主管故意等原因

5、,以致出质存单未止付、中途抽换存单甚至抽走存单、贷款到期不支取存单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贷款质押不足额或质押物有名无实,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产的保全程度,加大了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二、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负面影响 1、信贷资产质量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这种恶化与其它任何一种恶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很难预知或不可预知。一般呆死帐的出现它都有一个前期过程,在账面上表现为“逾期-呆滞-呆帐”,但隐蔽风险后无法从帐面上确定其是否逾期,很有可能跳过逾期阶段,直接由正常贷款变成呆滞或呆帐贷款,其风险容易被人忽视,后果更为严重。 2、使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金融监管信息失真。虚假的贷款质量、到期收回率

6、、不良贷款比例等等信息,不利于行业主管部门的制度完善和经营策略的制定,也不利于人民银行对整个信用社的政策制定,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营销贷款出现隐性风险的原因 1、信贷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程度与目前的信贷实际不合拍。一是信用社盲目追求效益,“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用社贷前调查质量不高,深度、广度不够或根本没有调查,信贷档案对借款人的资信条件反映失真。联社贷款审批形式化与信用社主任缺乏一定的监督性造成贷款程序上的违规,以及风险识别、控制的失真。在贷款发放中,由于贷款需求的时效性比较强,而超信用社权限贷款报批的过程相对滞后,各信用社为保证盈亏计划,出现了一户多贷、一户多社等违规行

7、为的发生。贷款需求与审批的不配套,使得贷款审批形式化,进而造成贷款责任分担的不明确,对信用社主任监督机制失效,贷款风险识别与控制失真就成为一个较普遍的问题。贷后检查不力,有的信贷人员没有按规定及时跟踪检查,甚至有的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对其它职工营销贷款还不熟悉。二是信用社主任在信贷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各信用社由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于是在贷款投放上各自为政,一户多社也就不足为奇,同时信贷管理微机系统没有全程管理、全局监控的功能,致使联社与基层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信息不对称。三是违规制裁缺乏力度,一直以来,信用社对信用社和职工的违规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制裁,很少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打击

8、,打击力度不够,未产生有效的群体警示效应。贷款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的不配套,使贷款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制定一套完备的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是关键所在。 2、扭亏增盈的压力过大。就我区而言,今年的控亏计划是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减亏50%,信用社盈亏计划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任的任职与晋升以及职工的工资。而目前信用社的收益形式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其它业务收入很少,效益目标的提高与收入结构单一形成矛盾,为了消除这一矛盾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除了努力清收外,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大贷款投放规模,增加新增贷款利息收入。但是这又与市场上的贷款有效需求(这里的有效需求是指符合信用社授信条件的信贷需求)不足形成

9、矛盾,市场贷款有效需求并没有因为信用社信贷供给的扩大而相应增加,于是就出现信用社盲目追求信贷投放速度,盲目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行为,借新还旧、一户多贷等违规事项随之出现,信贷资产的保全程度因此大大降低。 3、现行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很好的体现风险与收益的比例关系。广大的信贷人员所付出的劳动和所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工资收入,而工资考核的标准又是刚性的,没有很好体现职工所承受的风险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道德风险就突现出来,成为引发其它风险的源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就成为某些职工平衡其风险收入不对称的对策。而道德风险的不可预知性使风险控制失灵成为可能,隐性风险的爆炸性破坏作用也随之产生。 四、防范、化解风

10、险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信用社的发展实际,特别是信用社立足服务“三农”的实际,人民银行作为行业管理和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和完备程度。建议信用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参照江浙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进行改革,要主动出去求学求艺,而不是等国家政策下来,再一步步改。同时将制度完善与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完备的机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风险防范和信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现在的稽审科改为风险测控科,除了原有职能外,全面负责辖内所有信用社的风险监测与防范工作。 2、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要

11、加强往来帐和大额现金收支管理,内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这两方面的检查,防止通过往来帐和白条抵库来隐蔽信贷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委派会计制度,强化委派会计在财务监督中的职能。 3、对全市农村信用社进行一次信贷大检查,并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全面核实贷款占用形态的真实性,建立不良贷款年审制度,不良贷款年审一般应安排在每年的一月份。对弄虚作假的信用社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4、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当前,信用社虽然实行了保底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并没有很好体现效益原则。因此,必须在控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效益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风险

12、防范意识。调查中我们发现,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行政和人为的因素影响,使得在某些具体方面出现了偏离效益中心的现象。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抓好效益工资制度的动态管理和落实。建议将现行的行政岗位工资制改为经济岗位工资制,根据业务量把员工分为若干等级,然后按等级计划工资标准,并对这项制度每年进行动态管理。 5、改革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制度,“变重单位、轻个人”为“重单位、重个人”。对信用社的监管必须体现人本思想,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过程中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以处罚单位代替对具体责任人的处罚,而是两者并重。对人的处罚要有行政纪律的制裁,也要有经济利益的制裁,一方面的处罚手段往往难达应

13、有的效果。同时不能一罚了之,而是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督促其落实到位,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不落实整改意见的,要加重处罚力度,直到整改到位,最终达到监管的目的。 6、加强对信用社主任的管理,在基层信用社一级法人制的前提下,基层信用社主任具有管理一个信用社的绝对权力,特别是在贷款发放和工资核算与分配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信用社主任的管理职能,是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建议实行主任年薪制和异地交流制,即信用社主任的工资报酬直接与工作业绩(包括控亏计划完成情况、收入完成情况、信贷风险防范与治理情况)挂钓,平时计发生活费,年终考核计发全年工资,同时信用社主任在一个信用社的任职时间不能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必须调到另外一个信用社任职或解聘。 7、进一步消化历史包袱。要控制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减轻风险所产生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来源于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消化太慢,要改变这种状况,单靠信用社本身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从财政拿出一定资金进行补贴或是由人民银行向信用社发放无息贷款予以支持,只有政府、信用社双管齐下,才能加速这种质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