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668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摘要近年来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相关治安危机的产生。文献调研的结果表明,现有研究集中在突发事件后续的应急管理方面,也有涉及对突发事件时间轴前端的预警研究,主要是宏观层面的预警机制、预警模型、预警系统研究。本文从情报信息的角度研究突发事件预警,用文献研究和例证的方法将情报信息中的预警分析、信号分析方法与突发事件预警的事件链、预警机制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从情报信息在治安危机应急的过程中研究了突发事件预警信号的指标、信息源、监测与分析的作用。关键词:突发事件;治安危机;情报信息目 录引言11 治安危机事件预警及情报因素21.

2、1 治安危机事件预警概况21.2 预警机制中的情报因素22 情报信息的预警来源与监测42.1 情报信息预警信号的来源42.1.1情报理念的应用42.1.2预警信息的应用42.2 情报信息预警信号的监测52.3 情报信息预警信号的改善53 情报信息的预警分析73.1 分析视角的多样化73.2 形成多种假设73.3 相关信息的连接8结论9参考文献10引言治安危机事件被定义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产生重人负面影响的事件,有常规突发事件和非常规突发事件之分1。常规治安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已经被人类所认知,甚至其路径、影响和结果都有相当强的可预测性;而非常规突治安危机事件指的是

3、那些孕育、发展以及演化的一系列内在规律还没有被人类清晰认知、并且很难利用当前资源来应对的事件。国内对治安危机事件预警研究的学科背景主要可归纳为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和信息科学,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定性概括为:各种类型治安危机事件的预警系统、预警机制、社会心理预警、预警指标及构建、应急处理、舆情监控预警、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公开、信息传播机制、应急信息系统等。本文土要用文献研究和例证的方法将竞争情报中的“预警分析”和“信号分析”的方法与危机预警、突发事件及其预警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探讨情报信息介入治安危机事件预警的研究点。由于在目前的认知状态下,非常规治安危机事件的征兆比较不充分、发展和演化的

4、路径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使用常规和非常规治安危机事件下两者可以共用的相关理论来阐述,井且采用逆向思维通过分析未成功预警的突发事件案例来起到学习和改进作用。1 治安危机事件预警及情报因素1.1 治安危机事件预警概况治安危机事件的预警是治安危机事件应对的第二阶段,因为治安危机事件应对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是:事前(预防)事临(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恢复)。而在突发治安危机事件管理中,突发治安危机事件的预警是第一阶段,是指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信急、信号、情报等,对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估,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布警示并采取相应级别的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突发事件的产生和发展2。其目的在于尽

5、早捕捉突发治安危机事件发生的征兆并避免或减小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或伤害,这种“避免或减小”作用从两个方面实现:设法将事件消除在未形成之际;或者未能将事件消除而是通过早期预警分析其发展趋势,从而为预案选择和应对处理提供依据。危机预警需要对危机事件进行科学的预测,即根据某种危机的一般规律,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分析有哪些结构性要素会引发危机的产生,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哪些条件会影响危机的变化发展,然后运用基本的预测原理和方法,对危机事件的形势进行分析判断。1.2 预警机制中的情报因素通俗地说,预警主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警告人们注意一些事项,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则为:预警是根据以往的规律通

6、过监测事物的现在状态,指出末来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并且给出消除或减小危害的措施和建议。要实现预警,监测很重要,也就是要建立具有警示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具体的问题以及问题所在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设定预警阈值,随后搜集各种相关的警示信息,当警示信息所代表的警度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发出警报。治安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包括预警的组织机构、制度、网络和措施等,这些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灵敏、准确地监测治安危机事件发生的前兆,并且向相关组织发出警报3。预警系统是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中的信息流则成为此处所阐述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中的情报因素。除了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作者还认为治安危机事件预警机制的主

7、体是由政府、民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构成的多元主体,多元主体之间需要进行协作和信息协同,表现为地方政府组织内部的信息协同、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协同、地方政府和大众媒体之间的信息协同。用信息系统来阐述,就是首先由信息搜集子系统进行预警信息的收集,由信自、分析和评估系统进行预警信息的甄别和处理。由治安危机事件预测子系统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由预警指标子系统进行指标的确定和维护,由危机事件警报子系统根据预警准则实现危机警戒与警报,由预警对策子系统制定预控方案,由预警中心负责制定决策。2 情报信息的预警来源与监测情报信息的预警信号的来源、监测和预警信号的指标都属于情报信息的预警信号搜集的范围,是情

8、报信息的信号搜集在不同阶段的工作。这三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并不是绝对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确定情报信息的预警信息源和指导监测,信息源的选择和监测的实施也会对指标起到补充和优化作用。2.1 情报信息预警信号的来源情报信息的预警信号的来源就是预警信息源,是预警信号监测的范围,在构建了预警指标体系的前提下也是与之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源,但情报信息来源并不能局限于此,否则很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情报信息预警信号。2.1.1情报理念的应用情报理念是指包括各类信息源的情报产品、情报机构或情报活动,最先是军事情报中的一个概念,现在也被一些个人企业用于竟争情报的搜集与分析,以支持高

9、层决策和各个职能部门。治安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因为危机从酝酿到发生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导致量变的各项因素、危机积聚的能量的大小、质变的临界点都较难感知和测量,因此难以预见到治安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问、形式、规模和后果等,也就使事件呈现出突发的特点,要克服这个突发性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就要引入情报预警的理念4。预警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预警目标、明确警情、寻找警源、构建指标、情报监测、分析警兆、发布警报以及针对预警报告采取管理行为。预警目标是人前提,是预警研究的基础,而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属于对警情的因素分析及规律分析,发布警报则是预警的日的所在和危机管理的依据。2.1.2预警信息的应用通俗地说,预

10、警是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警告人们注意一些事项,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则为:预警是根据以往的规律通过监测平物的现在状态,指出末来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并且给出消除或减小危害的措施和建议。要实现预警,监测很重要,也就是要建立具有警示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具体的问题以及问题所在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设定预警的阈值,随后搜集各种相关的警示信5。当警示信息所代表的警度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发出警报。预警不等同于预报,因为预警是指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大小;预警也不等同于预测,预警需要一套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且有作为警戒线的阈值,而预测不需要这些。2.2 情报信息预警信号的监测治安危机事件预警监测的主体来源于突发事件预

11、警机制的主体,按照“专业监测+社会监测”的模式来确定,这也是全员情报搜集理念的体现,将社会各个系统的触角都作为监测的主体。预警管理机构是监测主体的主要组成,包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关的事业单位以及由专职或兼职信息报告员构成的地方监测网点,很多突发事们一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别的国家的突发事件也可能是国内发生类似事件的顶警信号6。因此在预警信号监测方面,应该加强全球相关机构之间的预警合作,协助共进。在这种合作中,联合国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预警合作事务的协调者,而且其下属的各类机构木身也是预警监测的土体。新闻机构是主要的治安危机事件预警监测机构,很多突发治安危机事件都是由新闻机构进行曝光的。新闻机

12、构因其性质和职责担负着监视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任务,掌握了大量的信息。预警信号的监测有直接扫描和间接扫描两种:直接扫描的前提是监测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信息、信息源都已经很明确,也就是说事先已经建立起了预警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预警的信息源范围。这种扫描是由假设和预期驱动的,借助于一套指引性问题进行监测。间接扫描则更具有开放性,没有特定的问题和假设驱动,不框定信息源的范围,思维也更加灵活,因此通过间接扫描往往能够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用以弥补直接扫描可能忽视一此主要信号的缺陷。突发事件的预测监测主要由直接扫描和间接扫描两者一的结合使用,因为直接扫描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有

13、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最为重要的地力,并取得显著效果;但突发事件的诱因错综复杂,直接扫描所依据的预警指标体系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诱因,因此可能会遗漏一些预警信号,这就需要间接扫描来进行补充。用间接扫描的方式获得了一些警示信号,则可以据此建立假设用直接扫描的方式监测后续的证实、证伪或者补充信号。2.3 情报信息预警信号的改善为了使预警监测更加有效,可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审视一些注意事项:研究过去的盲点,以史为鉴:对于之前那些没有进行有效预警的突发事件,研究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而诱发因素,看哪些因素是之前忽略的,从而将其纳入到监测范围内。对风险可能出现的结果、突发事件的演化路径等作出

14、情景规划,想像可能出现的变化,假设这些变化发生,反过来分析早期会出现哪些征兆,并且思考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发现这些征兆,从而得到用常规方法容易忽视的监测范围。3 情报信息的预警分析从信号分析的过程来看,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思维过程和研究过程,如果用模式化的方法来表述,就是:分析=思维+技术操作。思维分析方法是任何信息分析的核心方法,是人脑对贮存的和外来的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重新联结和组合的过程。其余各种技术操作、分析方法都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辅助人脑的思维分析,延长人脑作为一种信息分析器官的功能。每一次分析都是半自觉、半不自觉的多个思维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思维过程中重要的是意

15、义构建,而往往受到认知心理学上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前文信息源和信号监测部分己经探讨过,因为指预测信息的构建、信息源的范围的选择、信号监测、信号分析并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线性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克服这些影响因素的方法是保持开放性的思维。另外从技术操作层面,就是要将有关联的零散的信息点连接起来。3.1 分析视角的多样化为达到分析视角多样化的目的,团队成员的背景构成需要多样化,借鉴兰德公司“小核心、大外围”的团队构成理念,将治安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咨询系统所涉及到的整个部门或人员都纳入分析团队的范围,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突发事件研究专家、所属领域的技术专家、一线工作的情报人员、信息(情报

16、)分析人员等。与这种“小核心、人外围”团队相对应的,联系到一种经典的信息分析和预测方法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仁德公司因50年代初的一项研究计划而产生的。该方法的本质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智慧等隐性资产对具有很大模糊性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特尔菲法操作过程中匿名性的特点使信号分析得以有多样的视角,从而避免认知心理学上的各项阻碍信号正确解读的因素。3.2 形成多种假设旱期的预警信号具有很强大的模糊性,特别是弱信号,代表的典型含义具有多种可能性,这就需要在对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时保持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形成多种假设。召集不同背景、持不同观点的分析人员进行集体讨论,不作任何限制地列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假设。如

17、果假设过多则需要进行归井,受人脑信息处理功能的限制,最终的假设不能超过七个。在重要线索上,对结论的敏感度进行检验。线索也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对于线索权重的判断很重要,有些线索明显比其他线索重要,当然权重也应高些。3.3 相关信息的连接扫描监测得到的预警信息通常具有不完全性,不完全信息是相对于完全信息而言的,是经济学领域和情报分析中的常态。不完全信息在经济学领域表现为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在情报分析领域则具有信息碎片化、信息表象化、信息可靠性不确定和信息非对称等表现形式。”形成一个个零散的、碎片化的点,这些信息点之间往往又具有某些联系,比如伴生关系、因果关系、形式和模式

18、的相似关系等,要把这些信息碎片拼合起来,解读出信息背后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信一号分析要实现的目的,”也是片段情报分析法可以解决的问题。结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之间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导致利益相关者的分配问题发生不断分化,因而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不确定因素也明显增多。本文从情报信息的角度研究了治安危机事件应急机制的预警作用,并将情报学中的预警分析和信号分析的方法与危机预警、突发事件及其预警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了突发事件预警的情报研究模型。构建的模型主要分预警信号的监测和分析两大块。参考文献1 季学

19、伟,翁文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分级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2008.8.2 姜卉,黄钧.罕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实时决策中的情景演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4.3 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 罗成琳,李向.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6.5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3.6 王建伟,荣莉莉.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网络模型研究J.计算机研究.2008.12.8 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9 徐寅峰,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2004.6.10FuldL.M.TheSeeretLanguageofComPetitiveIntelligeneeM.CrownBusiness,200611 DayG.,SehoemakerP.PeriPheralVision:DeteetingtheWeakSignalsThatWillMakeor BreakYourComPanyM.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6.12SeumD.A.Evidence and Inference M.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neriea,198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