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946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建议风险贯穿于金融机构经营的全过程,农村信用社目前所面临着的主要有三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我想就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一、操作风险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风险。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操作风险逐渐取代信用风险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风险。所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风险。纵观农村信用社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有其偶然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操作风险所导致的必然性。据粗略统计,2003年至2006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80%以上的案件都是由操作风险引发的,目前,“二项治理”工作的重视,就

2、是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累积过程进行分析,大量损失不单是信用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于信贷流程关键环节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操作风险50%以上案件发生在信贷部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放大了信用风险,直接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复杂的经营环境,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起述难、判决难、执行难、抵押品处置难,再加上收入分配制度否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都极易引发操作风险,种种迹象表明,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的最主要风险。 二、操作风险成因及其主要表现。 首先是业务操作引起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一些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

3、,缺乏遵守制度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往往有章不循,麻痹大意,不按规定卡把、查库、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严,计算机操作密码、代号、业务印章、金库钥匙管理不善,一人多岗、串岗、换岗、一才手清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将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无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二是规范化执行不到位引起的风险,三是责任事故引起的风险。 其次是制度设计引起的操作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是目前农村信用社系统普遍存在的制度更新迟缓的问题,不少明显陈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程序未能与业务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保持同步,而且有些制度不够细化,不易于操

4、作,对某些关键点、风险点的规定存在遗漏,制度之间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整合,有的规定甚至相互矛盾。此外,内控制度的后续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在执行中的实际状况和效果没有进行跟踪和评价。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制度设计时忽略或简化造成的制度本身缺陷而形成的风险,二是内控制度在细化补充基本制度时,不但没有弥补其缺陷,而且内控制度本身尚有缺陷形成的风险,三是制度规范与应用程序设计上存在不一致或冲突造成执行上的漏洞或偏差,进而影响资金安全而形成的风险。 最后是内部稽核检查不到位,经营行为短期化形成的操作风险。虽然农村信用社建立了相互制衡的内控管理“三道防线”,但在实践中,稽核检查不彻底、检查流于形式、个别

5、操作环节事后监督形同虚设,检查的广度、深度、频度明显不足,对查处的问题,惩罚较轻,而且偏重于操作人员,轻于管理人员。由于农村信用社要完成的是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为了实现短期业绩和当期利润,往往就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忽略业务风险,甚至违规操作。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日常检查不到位的引起的风险,二是事后监督不到位引起的风险,三是政策监督不到位引起的风险,四是短期经营行为引起的潜在风险。 三、操作风险的防范。 当前,农村信用社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村信用社绝大部分职工,甚至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对操作风险的意识中,操作风险就是由于操作性失误带来的风险,即将操作风险

6、等同于操作性风险。实际上,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一是人员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二是操作流程执行不严格。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管理大多以事后补救的亡羊补牢式,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忽略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从发生的案件看,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权限高、权力在、一旦出现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就也就是高级管理人员操作风险的低频高危现象。针对以上的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观念,从源头上抓起,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为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奠定基础。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规章

7、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依法办事、合规操作意识。特别是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监察制度。逐步探索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化激励约束手段,进一步强化其风险意识。 第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形成一个良好的定期监测和控制制度。不同职位人员作为操作风险的直接责任人,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最基本单位,各业务部门经理为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降低风险的各项具体工作,内控负责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职能,负责整个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界定各相关部门在操作不同层具体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

8、确保协调一致、充分合作,风险管理负责操作风险的测量和资本配置工作,根据操作风险监测和评估。整合、梳理现有内部管理制度,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务求涉及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及时修正内控制度,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补充,修订和完善。完善层级授权体制,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基层社、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授权,并将这种授权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加强岗位之间的制衡,强化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及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杜绝任何部门或个人独立完成某项业务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情况发生。坚持和完善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轮岗和岗位交流。 第三、完善稽核管理体系。稽核部门在整个系统中应处超脱地位,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稽核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建立覆盖所有部门、各项业务、各个岗位和操作环节的常规稽核制度。切实解决责任追究处理失之于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通过“惩戒人”达到“”规范事“的目的,对守法意识淡薄、业务操作违规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第四、健全业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逐步为操作风险的识别与度量及资本的配置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