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9379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分离工程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分离工程教 案2009 2010 学年 第 二 学期学 院、 系 室 化学工程系 课 程 名 称 化工分离工程 专业、年级、班级 化工2007级 主 讲 教 师 陈 彦 福 建 农 林 大 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专业核心课,学分2.5分,学时为50,讲授40学时,实验10学时。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技术基础知识后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化工分离工程是研究过程工业中物质分离和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本课程讲授传质与分离工程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化工分离过程中一些主要分

2、离单元操作和分离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它利用前期课程中介绍的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着重基本概论的理解,为分离过程的选择、特性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强调将工程和工艺相结合的观点,以及设计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学科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课程中有关系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同时,本课程又是化工工艺设计与化工过程开发的基础,它与化工反应工程紧密相连,只有这些课学好了才能学好这门课,做好毕业设计。通过理论教学1了解化工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化工工艺学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简史和当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3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每个典型工艺过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并能提出各工艺的最新技术进展;4在化工过程的理论与实际方面建立较为系统而扎实的基础,能较

4、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5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并对化工工艺的设计与控制、化工工艺过程,经济评价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有一定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完成的基础上学习。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如下知识:1、掌握各种常用的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2、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分离过程的选择、特性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从分离过程

5、的共性出发,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强调将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以及设计与分析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期末成绩评定由三方面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20%,测验成绩占10%,考查(试)成绩占70%。 教 材:授课教材 陈洪钫,刘家祺化工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目 刘家祺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叶庆国 分离工程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要求

6、(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2. 掌握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3.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第一节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节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121平衡分离过程122速率分离过程第三节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课时安排: 6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7、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相平衡各种关系式及计算;2. 掌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3. 掌握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相平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闪蒸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相平衡13211相平衡关系212相平衡常数的计算第二节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221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222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第三节闪蒸过程的计算231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232绝热闪蒸过程本章内容应作为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

8、为主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课时安排: 14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单元的设计变量Nie、装置的设计变量Niu;2了解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掌握最小回流比、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分配、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3. 掌握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过程分析与计算;掌握共沸物的特性和共沸组成的计算,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的精馏;了解多元共沸精馏过程;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教学内

9、容:相平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闪蒸计算。第一节设计变量311单元的设计变量312装置的设计变量第二节多组分精馏过程321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322最小回流比323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第三节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331萃取精馏332共沸精馏第四节吸收和蒸出过程341吸收和蒸出过程流程342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分析343多组分吸收和蒸出的简捷计算法344化学吸收第五节萃取过程351萃取流程352逆流萃取计算的集团法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课时安排: 6学时教

10、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平衡级的理论建立模型;2. 掌握逐板计算法;3. 掌握三对角线矩阵方程的托玛斯法、泡点法。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61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62 三对角线矩阵法*621方程的解离方法和三对角线矩阵方程的托玛斯法622 泡点法(BP法)623 流率加和法(SR法)624 等温流率加和法63 同时校正法(SC法)631 NSSC法632 GS-SC法64 内外法(InsideOut法) 641 内外法模型 642内外法算法65

11、 非平衡级模型简介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课时安排: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其他分离技术及分离过程的选择第五章 吸附分离第九章 膜分离技术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 了解分离用膜和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超滤、电渗透、气体膜分离技术、液膜分离;2. 了解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建立吸附平衡、吸附速率方程,掌握吸附生产工艺;3. 了解膜分离过程分析;了解工艺生产情况;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7吸附

12、71 概述711 吸附过程712 吸附剂72 吸附平衡721 气体吸附平衡722 液相吸附平衡73 吸附动力学和传递*731 吸附机理732 外扩散传质过程733 颗粒内部传质过程74 吸附分离过程741 搅拌槽742 固定床吸附器743 变温吸附循环744 变压吸附745连续逆流吸附9膜分离91膜分离概述911 膜*912膜组件92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921反渗透与纳滤922超滤923 微滤93气体膜分离931 气体分离膜932 气体膜分离的机理94 渗透蒸发941 基本原理942 渗透蒸发过程传递机理*943 影响渗透蒸发过程的因素95 电渗析951 电渗析基本原理及传递过程952

13、 离子交换膜953 电渗析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和极限电流密度96 液膜分离961 液膜组成、结构和分类962 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963 液膜分离过程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分离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放大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分离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放大的主要方法与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101 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与效率1011 气

14、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1012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013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102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传质效率与放大1021 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塔径1022 影响萃取塔效率的因素1023 萃取塔效率1024 萃取设备的放大103传质设备的选择1031 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1032 萃取设备的选择104 分离过程的选择1041 可行性1042 分离过程的类型1043 生产规模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课时安排:10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

15、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通过实验达到对化工分离过程加深理解的目的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实验一:共沸精馏设计型实验(6学时)1、实验目的1)了解工业无水乙醇的制备方法;2)了解共沸精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3)训练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2、实验方法1)原料95%乙醇;自选夹带剂2)实验要求(1)要求制备含量99%的无水乙醇;(2)由于苯有毒,要求不要使用苯作为夹带剂;(3)设计实验方案;(4)设计分析方法。3)实验(1)设计好实验方案(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装置),提前数天交指导实验教师审查;(2)审查合

16、格后方可在指定时间内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3)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共沸精馏法生产1000吨/年规模无水乙醇进行概念设计和技术经济评价。3、实验仪器 计算机采集数据的多功能精馏实验装置实验二:膜分离(4学时)错流超滤法浓缩酶一、实验目的1掌握超滤法的原理及意义。2掌握超滤法精制、浓缩酶制剂的操作工艺及要领。3学会中空纤维膜的清洗、保养方法。二、实验方法本实验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装置,以外(或内)压式开路间歇操作方式,将淀粉酶酶液进行浓缩和纯化。实验所用膜的截留分子量为6000道尔顿,可将淀粉酶液(分子量为约5万道尔顿)作为截留液浓缩,同时透过液中除大部分成份为水外还有一些小分子杂质,从而达到对酶液的

17、精制作用。三、实验仪器 不锈钢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实验装置 产品型号: SL-2 四、实验操作方法 1系统连接将超滤柱中的1%甲醛保存液倒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按照图4-1或4-2(据所选超滤柱的类型而定)将实验装置连接起来。先在贮槽中加入大量去离子水,进一步冲洗柱子及整个系统。然后,升压至0.04MPa,检查系统是否有泄漏,一切正常后,排空柱中及系统中的去离子水,备用。2超滤在贮槽1中加入澄清的淀粉酶原液。记录原始酶液体积V0(ml)并取样测酶活U0( molml-1min-1),先启动蠕动泵,不升压,待排除柱及系统中气泡后,再升压至0.04MPa。收集的截留液再循环回流至贮槽1中,而透过液则流入贮槽4,周而复始。待反复循环至贮槽1中的酶液体积减少至原来体积约1/4倍时,可停上超滤。分别记示贮槽1和贮槽4中液体的体积V1和V4(ml),并分别取样测定其各自的酶活性U1 和U4( molml-1min-1)。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实验为主板书设计: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年 3 月 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