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173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4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18号)、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421号),全面启动了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2014年区域两化融合指数纳入了全省工业创强考核指标体系,成为考核和评价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衡量地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工信部关于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通知要求,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97个县(市、区、功能区)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以下报告。 一、2014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评价在省委省政

2、府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信息经济和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的背景下,我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企业投资信息化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生产和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方向的信息系统应用得到普及,但主要信息系统的应用深度不够,与发展智能制造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根据2014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我省两化融合指数(国家评估口径)达到86.26,相比2013年提高了7.57,列全国第三位,上升两位,仅次于江苏和上海。表2 2014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前六位省份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总指数江苏86.3178126.3792.17上海90.0880113.4

3、690.89浙江93.0175.33101.3786.26北京88.8467.82114.7884.81广东89.7754.03126.2181.01山东79.3570.47101.1180.35*注:该指数是国家评估口径,与省评估结果没有直接可比性(一)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各设区市在2014年都加大了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力度,两化融合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但由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根据评估结果,总体分为以下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杭州市、宁波市和绍兴市,总指数均超过70,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尤其绍兴市进步显著,两化融合指数比去年提高

4、7.37,在全省的排名上升了2个位次,进入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嘉兴市、湖州市、温州市、金华市、台州市,指数均在60-70之间,代表我省两化融合的平均水平,其中嘉兴市凭借较强的信息产业实力以及工业经济整体增速较快,继续在第二梯队领跑,温州市、金华市也进步较快,分别增长了7.68和4.24,第二梯队指数正在逐步向第一梯队靠拢;衢州市、舟山市、丽水市继续停留在第三梯队,总指数低于60,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舟山和丽水两地,分别提高了12.43和8.23,成为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增速最快的地区。总体上看,全省各市的两化融合正朝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应用不断深化,应用效益逐步显现的方向发展。两化融

5、合的鸿沟正在不断减小,落后地区增长较快,发展水平集中度提高,各设区市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表3 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地区2013指数2014指数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杭州75.2378.9325.1629.8823.89宁波74.3776.1624.7832.7018.68绍兴62.7270.0922.9435.7011.45嘉兴63.4168.0625.3930.3312.34湖州63.3066.6823.0031.8711.81温州58.9566.6524.3031.3810.97金华58.8763.1125.0528.0010.06台州61.9062.8524.5

6、827.8410.43衢州53.1958.1319.5127.3411.28舟山43.0655.4922.5224.228.75丽水43.6651.8921.2220.2110.46 基础环境方面,全省各设区市都较上年有明显提升,嘉兴、杭州、金华、宁波等地走在全省前列,金华、台州、湖州、舟山、丽水进步较快,指数上升都超过4。杭州、温州在城域网出口带宽方面领先全省,分别达到4220Gbps和4114Gbps;杭州、嘉兴、宁波、舟山、金华固定宽带的普及率和端口速率均较高,其中杭州、嘉兴固定宽带普及率超过40%;温州固定宽带平均速率达到12.86 Mbps;杭州、宁波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90部/百人

7、以上,接近平均每人拥有2个移动设备。除杭州外,其他10个市都设立了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杭州、嘉兴、台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数超过8个。企业制定信息化规划方面,宁波达到71%,温州达到69%,对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图1 2013年和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基础环境指数对比图表4 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基础环境指数数据表地区2013基础环境指数2014基础环境指数城(省)域网出口带宽(Gbps)固定宽带普及率(个/人)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Mbps)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个)信息化规划嘉兴23.44 25.39 1.54 3.45 3.8

8、5 2.50 2.00 4.75 1.65 杭州23.39 25.16 2.17 3.79 4.24 2.81 0.00 4.75 1.75 金华20.22 25.05 1.72 3.22 4.07 2.45 2.00 4.21 1.72 宁波23.73 24.78 2.00 3.29 4.30 2.81 2.00 2.38 2.36 台州20.02 24.58 1.64 2.67 3.75 2.28 2.00 4.98 1.61 地区2013基础环境指数2014基础环境指数城(省)域网出口带宽(Gbps)固定宽带普及率(个/人)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Mbps)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两化

9、”融合专项引导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个)信息化规划温州21.24 24.30 2.16 2.76 4.71 2.32 2.00 2.38 2.32 湖州18.97 23.00 1.12 2.92 3.50 2.19 2.00 3.48 2.14 绍兴21.67 22.94 1.46 3.19 3.59 2.09 2.00 3.00 1.96 舟山17.56 22.52 0.94 3.29 4.20 2.38 2.00 3.00 1.07 丽水13.45 21.22 1.20 2.01 3.64 1.62 2.00 4.50 0.61 衢州18.90 19.51 1.13 2.10 3.

10、50 1.47 2.00 2.38 1.29 *注:互联网普及率全省统一采用CNNIC调查数据60.8,本表不单独列出 工业应用方面,除台州外,其他设区市都有不同程度提升,特别是绍兴和温州,工业应用指数都上升超过7。宁波、嘉兴ERP普及率较高,分别达到91%和89%;绍兴、衢州、宁波、湖州MES普及率较高,分别达到40%、39%、35%和35%;绍兴和温州的PLM普及率较高,分别达到33%和24%;湖州、嘉兴、绍兴SCM普及率较高,分别达到82%、76%和74%;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占比,温州相对领先,达到31%和36%;宁波和绍兴装备数控化程度较高,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0%和56%;绍兴

11、和湖州机器联网率最高,达到50%和43%;数字化工具普及率方面宁波和湖州略显优势,达到93%和90%。图2 2013年和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对比图表5 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数据表地区2013工业应用指数2014工业应用指数ERP普及情况指数MES普及情况指数PLM普及情况指数SCM普及情况指数销售电子商务指数采购电子商务指数数控化率指数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指数绍兴28.69 35.70 6.20 5.99 3.79 4.95 2.52 3.79 4.93 3.53 宁波28.24 32.70 6.47 5.58 2.60 4.41 1.95 2.80 5.17 3.

12、72 湖州29.64 31.87 6.05 5.63 1.75 5.27 2.25 3.40 3.86 3.64 温州24.33 31.38 5.80 3.59 2.52 4.90 3.43 4.66 2.89 3.59 嘉兴26.57 30.33 6.41 4.92 2.59 5.02 1.76 2.83 3.30 3.50 杭州26.14 29.88 5.89 4.74 2.66 4.87 2.15 2.96 3.06 3.53 金华26.20 28.00 5.81 4.35 2.01 4.15 1.50 2.73 3.94 3.51 台州29.86 27.84 5.48 4.20 2.3

13、2 4.05 2.83 3.35 2.24 3.38 衢州23.92 27.34 5.02 5.91 1.85 3.97 1.79 2.60 2.73 3.47 舟山17.78 24.22 4.40 3.94 1.61 3.57 1.30 2.41 3.91 3.08 丽水18.70 20.21 3.52 1.99 0.64 3.24 2.19 3.04 2.77 2.82 图3 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机器联网率对比图应用效益方面,由于受工业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应用效益指数出现回落,只有衢州和舟山两地有所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绍兴也仅为47%;杭州、第二产

14、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除温州外,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湖州依然保持全省最高达到171000元/人*年;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各地都有所下降,也反映了工业经济整体运行效益有所下滑;受工业效益不佳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各地都有明显下降,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双双回落;单位GDP能耗各地基本完成既定目标,衢州依然能耗较高,单位GDP能耗达到1.22。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务收入依然是拉开各地差距的主要指标,杭州、宁波地区信息经济资源集中,信息产业规模在省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杭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1591.35亿元和1611.62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超越了硬件业务

15、收入。图4 2013年和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对比图表6 2014年各市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据表地区2013应用效益指数2014应用效益指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件/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业务收入杭州25.70 23.89 1.65 3.67 2.13 1.30 1.92 3.08 10.14 宁波22.40 18.68 1.98 3.11 1.79 1.05 1.82 2.86 6.08 嘉兴13.40 12.34 1.87 2.95 1.

16、77 0.57 1.70 1.75 1.72 湖州14.69 11.81 2.03 3.31 1.89 1.07 1.56 1.81 0.15 绍兴12.36 11.45 2.01 3.30 1.82 0.85 1.68 1.12 0.68 衢州10.37 11.28 1.86 3.63 1.97 0.72 1.03 0.48 1.61 温州13.38 10.97 1.77 2.53 1.83 0.95 2.05 1.16 0.68 丽水11.51 10.46 1.60 3.43 2.44 0.38 1.92 0.27 0.42 台州12.01 10.43 1.85 2.56 1.80 1.0

17、3 2.23 0.64 0.32 金华12.45 10.06 1.67 2.70 1.84 1.05 1.80 0.95 0.04 舟山7.72 8.75 1.57 4.38 0.46 0.38 1.74 0.11 0.11 *注: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以工业企业专利授权数替代(二)各县(市、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本次两化融合评估范围扩大至97个县级地区:包括90个县(市、区)、5个经济开发区、1个港区和1个集聚区。各地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和企业质量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差异。总体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滨江区、江干区、江东区等杭州、宁波

18、的主要经济区域为主的24个地区,两化融合指数超过70,总数比2013年多19个,其中杭州、宁波所属地区占到70%以上;滨江区,江干区,江东区指数均突破80,已进入全国领先队列,超过80的地区也相比2013年增加了2个。第二梯队包括东阳市、永康市、吴兴区等28个地区,该梯队两化融合指数处于60-70之间。其中多数为我省经济强县,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信息化发展空间,比较集中在绍兴、嘉兴、湖州、温州、金华等地区,相比2013年增加了11个地区。第三梯队包括了桐庐县、淳安县、兰溪市等32个地区,该梯队两化融合指数处于50-60之间,工业应用水平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

19、也是导致应用效益指数不高的原因。第四梯队包括了仙居县、平阳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等13个地区,该梯队两化融合指数均低于50,两化融合发展相对落后。海曙区、镇海区、奉化县、鹿城区、乐清市等32个地区两化融合指数增长都在10以上,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地区工业应用指数增幅不大,依然处于单项应用阶段,主要信息系统的应用深度还不够,距离信息化集成创新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各县(市、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详见附件1)。基础环境方面,杭州、宁波、温州所属的县(市、区)依托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基础环境指数较高。乐清市和义乌市在出口带宽方面领先;杭州市滨江区、温州市龙湾

20、区和温州市经济开发区的固定宽带普及率较高;龙湾区和温州经济开发区的宽带速率最高;杭州的滨江区和拱墅区移动电话普及率最高,达到388.28和387.31部/百人;91.7%的县(市、区)都设立了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温州的乐清市、鹿城区企业制定信息化规划比率最高。表7 2014年两化融合基础环境指数前20位县(市、区)基础环境数据表所属地市地区2013基础环境指数2014基础环境指数城(省)域网出口带宽(Gbps)固定宽带普及率(个/人)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Mbps)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个)信息化规划杭州滨江区20.22 30.00 0.76

21、 6.73 4.68 4.21 2.00 3.48 2.49 温州龙湾区12.95 26.56 0.87 5.09 5.47 3.69 2.00 1.50 2.30 温州瓯海区15.40 26.21 0.88 4.67 5.46 3.71 2.00 1.50 2.34 温州鹿城区-26.05 0.85 3.63 5.36 3.40 2.00 2.38 2.80 宁波江北区17.94 25.44 0.56 4.34 5.08 3.21 2.00 2.38 2.23 宁波镇海区 17.80 24.97 0.56 4.25 3.96 3.74 2.00 2.38 2.44 温州经开区-24.91 0

22、.87 5.09 5.47 3.69 2.00 0.00 2.15 宁波海曙区17.29 24.68 0.59 4.00 4.99 3.68 2.00 1.50 2.27 宁波慈溪市 17.86 24.28 0.91 3.23 4.07 2.71 2.00 3.00 2.71 金华义乌市16.85 24.24 1.03 4.49 3.94 3.63 2.00 1.50 2.01 温州瑞安市13.54 24.08 0.97 2.61 4.21 2.32 2.00 3.88 2.44 温州乐清市 16.08 24.00 1.05 2.56 4.20 2.19 2.00 3.48 2.88 所属地市

23、地区2013基础环境指数2014基础环境指数城(省)域网出口带宽(Gbps)固定宽带普及率(个/人)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Mbps)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个)信息化规划宁波江东区18.79 23.92 0.59 4.18 4.99 3.85 2.00 0.00 2.67 嘉兴秀洲区17.91 23.87 0.60 4.60 4.13 2.90 2.00 2.38 1.62 绍兴柯桥区 13.96 23.78 0.67 4.13 3.82 2.41 2.00 3.48 1.62 台州路桥区11.17 23.64 0.49 3.64 4.00

24、3.11 2.00 3.00 1.74 宁波北仑区 19.42 23.45 0.61 4.07 4.30 3.50 2.00 1.50 1.82 杭州拱墅区-23.33 0.73 4.93 4.95 4.20 0.00 0.00 2.88 杭州萧山区 17.78 23.11 0.97 3.15 3.81 2.65 2.00 3.00 1.88 台州温岭市 17.55 23.07 0.70 2.59 3.75 2.46 2.00 3.48 2.44 工业应用方面,大部分县(市、区)都在工业应用方面有所提升,特别是温岭市、新昌县、乐清市等地区进步较大,上升幅度超过10;绍兴、温州地区各有5个县(市

25、、区)进入工业应用前20位,占比最高。慈溪市、诸暨市、杭州市江干区、滨江区等地区样本企业ERP普及率达到100%,绍兴市柯桥区、诸暨市、新昌县、温岭市等地区样本企业MES普及率超过50%;宁波市江东区、平湖市、绍兴市柯桥区等地区样本企业PLM普及率超过50%;杭州市西湖区、江干区、诸暨市、桐乡市等地区样本企业SCM普及率超过90%;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相较大企业集中的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反而具有一定优势,苍南县、文成县、景宁自治区等地销售电子商务占比超过40%;宁波市镇海区、新昌县、兰溪市等以医药化工、水泥等流程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数控化率较高,达到70%以上;杭州市江干区、

26、新昌县的机器联网率最高,达到60%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各地区普遍较高,达到100%的地区有21个。表8 2014年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前20位县(市、区)工业应用数据表所属地市地区2013工业应用指数2014工业应用指数ERP普及情况MES普及情况PLM普及情况SCM普及情况销售电子商务采购电子商务 数控化率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台州温岭市 31.09 43.61 6.01 6.66 5.32 3.81 5.65 6.56 5.67 3.93 绍兴新昌县26.10 38.38 5.79 6.66 4.48 4.13 3.03 4.79 5.94 3.57 嘉兴海宁市 32.51 37.69

27、 6.63 5.61 4.25 4.78 2.78 5.58 4.28 3.79 温州乐清市 25.50 37.46 4.49 5.75 4.55 3.53 3.99 7.32 3.91 3.93 宁波慈溪市 30.99 37.09 6.82 5.99 4.25 5.20 2.03 3.27 5.59 3.93 绍兴柯桥区 -36.68 5.79 6.95 4.83 4.99 1.48 3.77 5.53 3.35 绍兴诸暨市 31.73 36.49 6.82 6.66 4.25 5.95 1.48 4.21 3.19 3.93 温州瓯海区23.88 36.25 6.44 4.12 4.83

28、5.59 2.95 4.60 3.80 3.93 宁波北仑区 30.04 35.94 6.64 8.17 2.63 3.93 3.56 4.83 2.39 3.80 嘉兴平湖市30.29 35.08 6.82 5.47 5.11 5.55 2.20 3.50 2.81 3.61 杭州富阳市 23.05 34.48 5.97 5.32 2.82 5.76 3.44 5.72 1.53 3.93 绍兴上虞市 24.97 34.37 6.63 5.17 3.92 4.99 1.48 3.27 5.11 3.79 湖州吴兴区20.80 34.07 6.63 5.99 2.21 5.40 2.95 3.

29、27 3.84 3.79 绍兴嵊州市32.44 34.06 5.97 4.82 3.28 4.94 2.12 4.34 4.97 3.63 温州龙湾区26.12 34.05 6.29 3.89 1.49 5.62 3.76 4.36 4.84 3.80 温州鹿城区-33.87 6.44 2.62 3.92 5.40 3.33 5.85 2.39 3.93 杭州江干区-33.86 6.82 6.66 2.72 5.59 2.52 3.27 2.35 3.93 杭州下城区-33.31 6.26 3.34 4.42 4.84 3.22 4.09 3.61 3.52 温州永嘉县18.05 32.96

30、6.62 3.56 2.82 5.95 1.54 4.74 3.80 3.93 湖州长兴县 32.31 32.68 5.79 6.34 1.61 5.40 1.48 3.77 4.65 3.65 *注:其中,机器联网率为2014年新增统计数据,暂时不计入指标体系应用效益方面,与地市相同,多数县(市、区)应用效益指数出现下降。工业增加值GDP占比、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等指标均有所下降,是影响应用效益指数的主要原因,排名靠前的杭州市滨江区、上城区、经济开发区等地区应用效益指数也没有突破30;杭州、宁波所辖地区由于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务收入方面领先较多,应用效益指数也在全

31、省保持领先。表9 2014年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前20位县(市、区)应用效益数据表所属地市地区2013应用效益指数2014应用效益指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件/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业务收入杭州滨江区30.5428.95 1.65 4.70 3.91 3.56 1.92 3.08 10.14 杭州上城区-28.16 1.65 8.94 2.22 0.21 1.92 3.08 10.14 杭州经开区-24.96 1.65 3.98 3.09 1.12 1.

32、92 3.08 10.14 杭州江干区-24.96 1.65 3.98 3.09 1.12 1.92 3.08 10.14 杭州建德市24.2124.68 2.11 3.55 2.47 1.40 1.92 3.08 10.14 宁波江东区29.6823.89 1.98 7.85 2.96 0.34 1.82 2.86 6.08 杭州桐庐县23.4723.79 2.15 3.38 2.29 0.85 1.92 3.08 10.14 杭州西湖区-23.69 1.65 3.11 1.87 1.92 1.92 3.08 10.14 杭州下城区-23.68 1.65 3.35 3.12 0.42 1.9

33、2 3.08 10.14 杭州拱墅区-23.67 1.65 4.55 1.69 0.64 1.92 3.08 10.14 杭州富阳市 25.6423.46 2.18 3.45 1.61 1.09 1.92 3.08 10.14 杭州淳安县24.3123.01 1.50 3.85 2.03 0.50 1.92 3.08 10.14 杭州临安市-22.85 2.13 2.83 1.65 1.11 1.92 3.08 10.14 杭州萧山区 24.1622.58 1.65 3.29 1.77 0.74 1.92 3.08 10.14 杭州余杭区 -22.22 1.65 2.73 1.52 1.19

34、1.92 3.08 10.14 宁波海曙区27.3820.66 1.98 4.95 2.50 0.47 1.82 2.86 6.08 宁波镇海区 18.6319.85 1.98 4.94 1.44 0.74 1.82 2.86 6.08 宁波宁海县21.7419.31 2.06 2.97 2.61 0.91 1.82 2.86 6.08 宁波北仑区 20.4419.07 1.98 3.50 2.01 0.83 1.82 2.86 6.08 宁波鄞州区 16.6918.67 1.98 2.75 2.00 1.19 1.82 2.86 6.08 *注:由于部分县(市、区)统计指标在省统计局没有数据

35、,以所在市数据替代。二、2014年两化融合发展总体分析(一)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 2014年,全省认定了首批18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示范区纷纷加大了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机器换人、机器联网、管理信息化、智能新产品开发、电子商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等工作力度,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得到明显提升。18个地区中有一半地区两化融合指数超过70,位列第一梯队;乐清市、柯桥区、上虞区、德清县、路桥区等地区指数增长超过10。一大批示范区的示范项目逐步落地,带动了企业主要信息系统的普及率快速上升。富阳市、慈溪市、北仑区、乐清市等11个地区工业应用

36、指数都超过30,在省内处于领先。(二)政府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力度加大2014年,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成为省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由李强省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级层面设立了3亿元的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各市、县(市、区)也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有84个地区专门出台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意见,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的局面。反映在指数上,在基础环境指数中的政府扶持资金和中小企业平台两个指标2014年得到全面提升,89个地区政府扶持资金指数达到2,占所有地区的91.7%;各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第三方机构总数已达22个,全省中小企业平台数也增加至210个,98%的地区两化融合基础环境

37、指数提高。(三)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2014区域两化融合基础环境指数达到23.60,比去年提高3.36,信息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宽带浙江”建设,宽带普及率、固定宽带平均速率,城(省)域网出口带宽(Gbps)三项指标均有所提升,尤其以杭州、嘉兴、温州和金华,信息基础设施的各项指标处于我省领先水平。3G、4G无线网络覆盖面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等地区开展了WLAN城区覆盖的工程。金华开展了“宽带中国”的国家试点,“三网融合”持续推进。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有效保障。(四)机器换人、机器联网工程成效显著以机器换人和机器联网工程为代表的智能制

38、造逐步在全省企业中广泛推行,省政府在2014年认定了一批以机器换人和机器联网服务为主要方向的重点企业研究院和示范企业,在全省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我省企业数控化率达到40%以上的地区增加至31个,以上虞区、嘉兴港区、新昌县等化工、医药集聚区居多,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已普遍应用。从新增的机器联网指标看,全省机器联网率达到17.92%,其中萧山区、余杭区、北仑区、镇海区、诸暨市、上虞区等47个地区龙头企业机器联网率超过30%,皮尔轴承、龙盛集团、今飞集团等大批龙头企业50%以上的装备实现了联网监控,智能制造模式不断得到深化应用。(五)信息经济发展蓄势待发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发

39、展的核心,2014年我省信息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杭州、宁波领先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1591万元和1386万元,软件业务收入分别1611万元和233万元,两地的总和分别占全省的52.7%和97.2%,其他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与杭州、宁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软件业依旧是高度集中在杭州和宁波。温州、嘉兴、丽水、台州、舟山的软件业业务收入增幅较快,超过40%。在省政府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引下,各地纷纷将信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杭州、嘉兴、金华、温州等地都建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信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全省加速培育,

40、逐步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三、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情况分析(一)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下,龙头企业带头加大信息化投入,在智能装备技术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咨询、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投资,根据统计,2014年全省1677家龙头骨干企业平均信息化投资达到286万元(不包括生产设备投入),其中软件和信息化服务投资达到199万元,占总投资的69.6%,说明企业对信息化的软投入逐步增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深化。但是也应该看到,许多企业受内外部经济因素影响,经营效益不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的持续投入,有300余家企业在2014年信息化投入低于50万元,占调查企

41、业总数的32.05%。(二)各单项应用持续覆盖和深化根据2014年样本企业统计,企业信息化规划编制率达到55.17%,但其中制订信息化专门规划的比率不高,说明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工作的全局性谋划;企业ERP应用比率达到72.99%,但多数企业应用了3-4个模块,全面应用ERP的企业比例不高;企业应用MES(含DCS)的比率为28.19%,普及速度相对缓慢,说明企业对生产环节的管控能力还是相对薄弱;企业PLM应用比率达到为36.94%,产品信息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SCM应用比率达到63.27%,相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在机器换人和机器联网工程的大力推动下,企业数控化率和机联网率都有了明显提升,数控化率达到40.39%,机联网率达到17.92%,均提高了5个百分点;数字化设计工具仍然是普及率最高的系统,达到83.84%;在电商换市工程引领下,企业电子商务销售和采购比率达到17.59%和20.16%,分别提高了0.74%和3.95%。表3 历年区域两化融合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