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732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A.蒸馏水、氨水、氢氧化钡、二氧化硫B.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D.氧化钙、漂白粉、氧化铝、碳酸钠2.如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 = 2KCl+5Cl2+2MnCl2+8

2、H2O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Cl2Br2I2B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C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De处变红色还原性Fe2+Cl-3.在Cu2S+2Cu2O6Cu+SO2反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u2O在反应中被氧化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若反应中转移12 mol电子,则生成6 mol Cu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及描述不正确的是()A. 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 g NaCl时应

3、在右边托盘中放入10 g砝码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Na2O2晶体中共含有4NA个离子B.0.1 mol 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1NA个胶粒C.常温常压下16 g O2和O3混合气体含有NA个氧原子D.1 mol/L的Ca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2NA6.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颜色变深,则含有Br-B.加入

4、KMnO4酸性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则含有Br-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有色,则含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则含有Br-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水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凝胶生成C.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D.工业上可以电解氯化镁溶液制取金属镁8.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 NH3通入AlCl3溶液中C. CO2通入CaCl2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

5、O3)2溶液中9.利用常温下氨与氯气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性质,氯碱工业生产中用检查氯气是否泄漏,其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气体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瓶中还发生了化合反应10.如图是某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装置内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氧化还原反应B. 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C.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废气处理是否达标11.向100 mL 18 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加热并

6、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转移1.8 mol电子B.H2SO4只作氧化剂C.若不加热应生成H2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57.6 g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40 mL 8 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入5.6 g铁粉Fe+4H+NFe3+NO+2H2O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C.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D.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BaSO4+2H2O13.现有5种短周期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7、,在周期表中X原子半径最小;X和W同主族;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Q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QFe3+I2; 还原性S2I-3I2+6OH-5I-+I+3H2OKI+I2KI3(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

8、质是(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中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

9、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 _。4.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2)第步加H2O2的作用是 ,使用H2O2的优点是 ;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生成沉淀。(3)用第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甲滤渣2酸浸液Al2(SO4)3

10、18H2O乙滤渣2酸浸液滤液Al2(SO4)318H2O丙滤渣2滤液溶液Al2(SO4)318H2O上述三种方案中,方案不可行,原因是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方案更合理。(5)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w=;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段化学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1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ADBACDBC题号9101112131415BADDACB二非选择题(4道题,共55分)1.(10分)(1)20(1分)CaCl2(1分)(2)第三周期A族(2分)(3)硫(1分)碳(1分)(4)B(2分)(5)BD(2分)2.(14分) (1)分液漏斗(1分)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1分)(2)BC(2分)(3)还原(2分)3CuO+2NH33Cu+3H2O+N2(2分)(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2分)(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2分)(6) (2分)3.(14分) (1)

12、Fe(SCN)3 (2分)I2 (1分)I+5I-+6H+3I2+3H2O(2分) 2Fe3+2I-2Fe2+I2(2分)(2)O2+4KI+2H2O2I2+4KOH(2分)否(1分)KI3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2和KI,KI易被氧气氧化,I2有毒且易升华(2分)(3)AC(2分)(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液,若显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2+(2分)4.(17分) (1)Cu+4H+2NCu2+2NO2+2H2O或3Cu+8H+2N3Cu2+2NO+4H2O(2分)Au、Pt(2分)(2)将Fe2+氧化为Fe3+(2分)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1分)Fe3+、Al3+(2分)(3)加热脱水(2分)(4)甲(1分)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2分)乙(1分)(5)100%(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