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956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实验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运动部分实验题图211.图21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_cm,其中准确值是_cm,估读值是_cm,刻度尺分度值是_。2.如图所示,木块长度的测量值是_cm,其中准确值是_cm,估读值是_cm,刻度尺分度值是_。01234cmA1题01234cmA图23如图2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cm。4.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得讲台的高度为1.10,他的错误是_,应该写成_,准确值为_,估读值为_,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5.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3 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6.测

2、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8.24厘米、18.23厘米、18.25厘米、18.23厘米,则接近该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毫米。.如右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cm,其中准确值为cm,估计值为cm。7.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在实验中除了图3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_;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秒表每格为1s),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_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 m/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_段路程运动快。 (小车长忽略不计)图

3、38.某组同学做了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运动情况的实验。图4是小车滑下过程的示意图,下表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1)请你将表补填完整。(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路程s/cm运动时间t/s金属片s2s1图4平均速度/ ms-1s180.0t12.8v10.29s240.0t22.0v20.20s3s1s240.0t3t1t20.8v3声现象部分实验题:1.如图1所示,在喇叭上撒一些小纸屑,喇叭发出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在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_,调节音量,发现加大音量的同时,纸屑跳动的更加剧烈,说明声音的_与振动的_有关。2.在空气中有一段

4、两端封闭盛满水的长钢管,若一个同学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近另一端可听到_次敲击声,第一次是由_传来的,最后一次是由_传来的,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_是不同的.3.如图2所示的装置,是研究_问题的装置,但是实验中,我们无法将瓶中的空气全部抽光,达到绝对真空,因此这个实验是一个_实验,我们只能依靠_的方法进行研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越多,听到的音乐声就越小,推理得出,当瓶内是绝对的真空时,声音将不能传播。4.如图3所示两个同学在鱼缸旁拍掌时,鱼会有反应,这是一个研究_问题的实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实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_。如何改进:_。5.如图4所示,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纸片发出

5、声音的_是不同的,这说明声音的_与振动的_的关系,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物品能作类似的实验:_?图4图3图2图16如图所示,当乒乓球轻轻接触到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会观察到乒乓球被猛烈弹出去。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第8题第7题第6题7如图所示,当一位同学对着“土电话”的一端说话时,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清晰的话音。“土电话”利用了_的原理。8如图所示,演员要想吹出“1、2、3”的音调时,他应_(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逐个吹奏瓶子。9图9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三个实验,能够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能够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是_,三个实验中的另外一个实验说明了_。甲扬声器发声时小

6、纸片上下跳动向外抽气过程中,鈡罩内铃声逐渐变小 乙游动的鱼听到了拍手的声音丙图9 图1010.如图10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若把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小球_(填“能”或“不能”)被弹开,人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1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时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_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_发出的声音(2)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减小时,尺子振动的频率变 _,声音的_变高(3)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固定时,用大小不同

7、的力拨动尺子,会发现用力越大,尺子振动的_越大,发出的声音_越大。物态变化实验题1、用如图9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水浴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9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4)图10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分钟。2、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

8、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填写序号)(1)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_ _ (2)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_。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温升到88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0_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实验结果可得水的沸点不到100,原因是:_. 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_. 水沸腾时,可看到水面上不停冒白气,原因是:_。(5)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_的温度计. (6)

9、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7)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3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若水温相等,从加热开始到沸腾玩成经历时间最长的是_,最短的是_。5、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

10、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丙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做上述实验时环境温度(即室温)是_。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略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如右_ 图(填“a”或“b”)所示;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右_ 图(填“a”或“b”)所示。同时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

11、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3)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_;_。(4)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7、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水的温度/92939495969798999999999999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_。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气

12、泡上升时_(选填“越来越小”、“大小不变”或“越来越大”)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_ ,其熔化时吸热,温度_(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探究结束后,小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这三种物质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其中图C反映的是_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中温度T=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_ _ _ _ _ (写出一点)。8、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8

13、、 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10、下列描述基本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 B初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cm C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人的步行速度约是5m/s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下表是小刚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记录序号1

14、234567891011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温度/9891858079697975716761(1)由于疏忽,小刚有一个温度值记录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判断,序号_下的温度_是错误的记录,此数据应该为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4min时是_态。(填:“固”或“液”)(3)该物质_(填“是”或“不是”)晶体,判断的理由是_。(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光现象部分实验甲乙1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此次探究的目的是_;(2)如图甲,当E

15、、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量出BON_AON(、=、),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靠近/远离)ON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AO502AO403AO20(3)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4)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图15AB(5)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2如上图,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法线是_,反射面是_。A0是_光线,OB是_光线, OC是_光线,N0C是_角3.如图15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6、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若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关系;(4)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5)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_(应该/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点燃;实验中(6)他透过玻璃板看到是蜡烛B实际上是B的_(虚像/实像/实物本身);(7

17、)为了能够比较_的关系,他还应取用的一件实验器材是_;(8)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9)实验的最后,小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10)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虚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而侧都照亮,他能看见跳棋像吗?你的改进方法是_。4.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

18、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1)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_;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前方/后方)。(3)近视眼镜作用是使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提前_一下,使像成于视网膜上,所以近视镜应是_透镜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下图所示:(l)蜡烛放在_点处所成实像最小,其成像原理被用于制作_;放在_点处得到的实像比蜡烛大,其成像原理被用于制作_;放在_点处可以看到放大的虚象,其成像原理被用于制作_。(2)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烛焰像偏左,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处,应向_方向调节蜡烛的位置。(3)

19、若在实验中,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cm。蜡烛从a移到c过程中,要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cm。经过测量,他发现共有焦距分别为2cm、10cm和30cm的三种凸透镜,则为了便于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焦距为_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20、屏中心在_。ABM(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应向_(填“上”、“下”)调节。 (4)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清晰的实像,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5)在实验中,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_。(6)如图所示,当他把蜡烛放在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左/右)侧移动,同时使光屏离凸透镜更_(远/近/不变)一些。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

21、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 的虚像,把蜡烛放到B点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7)实验中,当京京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8)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C只需将蜡烛向上移动些。 D以上均可7.一

22、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3-9(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cm处,如图(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的虚像图3-9Cm01234图3-108.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3-10中A 、B 、C 、D 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_是用甲拍摄的,照片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是用丁拍摄的,照片_是用乙拍摄的9如图3-4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

23、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10.在凹透镜的四周加一屏障,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凹透镜周围的光线,如图所示屏障可用硬纸片或薄木板中间开一个圆孔做成(1)移动光屏便可看到屏上圆形光斑的面积随着_而增大,表明通过凹透镜的光是_的(2)若换用凸透镜做实验,请画出大致的光路图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如何变化?1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

24、据记录如右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 (选填:“大”或“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填数字序号)质量与密度部分实验题1.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的名称为_平衡螺母(2)把托盘天平放在_工作台面上,把_放在左端零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_平衡。(3)用天平测一杯水的质量:把空杯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 50g, 10g各一个,游码在2.2g处;当杯中装入水,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为100g

25、,50g,20g各一个,游码在0.4g处,则水的质量为_g。(4)若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在左盘放200粒大米,平衡时右盘中有砝码2g,1g,各一个,游码在0.2g处,则每粒米的质量约为_g, 6.4kg大米约有_粒。2.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1)实验的原理为_;(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1;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记下牛奶体积V;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

26、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记下质量m2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操作明显不正确,请更正_;b)在实验步骤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 )A先加50g的砝码 。 B先加5g的砝码。C先移动游码。D随便,都可以。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_。(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你认为,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 ,( “大”或“小”)原因是_。哪一个更好?_。3.一位同学做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完成下列要求在表中空格内标明实验顺序(15)(2)填写实验数据(3)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内容金属块的体积(cm3)金属块的质量(g)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cm3)金属块放入水之前水的体积(cm3)金属块的密度(g/cm3)数据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