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160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1.3.1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般说来,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犹如"催化剂"产生间接地增强与促进的效果。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律,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皮质工作状态,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绩效5。由此,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

2、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个人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以什么作为其强化物,如果我们要使行为在频率、持久性等方面有所加强,需要选择对个体产生积极意义的强化物,个体的需要、价值、抱负、兴趣等动机因素决定了什么是对他们有用的强化物。动机对学生的目

3、标行为有所加强。另外,阿特金森(1980)指出:动机决定了在不同行为中的时间分配。他在动机研究中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某种行为的动机强度与花在该行为上的时间具有线性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观察学生花费在某种活动上的时间可以知道其动机强度,通过记录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推知其成就动机水平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问题,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派别有不同的解释。奥苏贝尔认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

4、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身就是下一步学习的动机。奥苏贝尔和斯金纳都一致认为,就学校而论,动机的问题不是"传递"动机之事,而是安排好学习与研究的条件,使之起强化作用的问题。1.3.2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动机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国外很多研究文献已经证实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联系6。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7考察了大量的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其中232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 。该调查覆盖面为l-12年级的学生共637000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

5、一相关表明,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有的研究则发现,成就动机强的被试较之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效。台湾学者余安邦(1994)关于在外界诱因的情况下,学生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差异性研究,并得出了无显著差异的结论8。杨国枢(1973)发现,成就动机与真实自我概念、理想自我概念、父母眼中的自我及老师或同学眼中的自我皆呈显著的正相关9。 中国大陆关于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成就动机与自我概念、自我态度、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关系的研究领域10。主要的研究有:刘加霞、申继亮等通过问卷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

6、7、8、10、11四个年级的398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及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11。刘志华(1994)研究发现,中学生持积极自我态度者,成就动机高,持消极的自我态度者,成就动机低12。张学民、郭德俊(1997)发现:认知、能力、情感影响中小学生的动机定向13。刘晓明(1991)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自我概论(指对自己及自己能力的认知)高者成就动机强,自我概念低者成就动机弱;高自我概念者学习成绩好,低自我概念者与成绩差无关;成就动机的强弱

7、与学业成绩的好坏关系不大14。刘晓明等(1991)、刘志华(1993)对学业优差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动机归因倾向、成就目标选择等特点进行了对比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优差生在学习成败归因上普遍存在显著差异。张春兴(1976)的研究显示:小学生成就动机无性别差异15。周国韬(1993)的研究表明:女中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于男中学生16。周爱保、金生弘(1997)发现:在中学,男生和高年级学生比女生和低年级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避免失败动机17,等等。1.3.3 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探索综观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是教育与心理

8、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力图发现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这些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视角。然而,这些研究的思辩色彩浓,定性研究多。因此,我们认为,这些研究结果的系统性、一致性、实践性仍有值得思考和和深入研究的必要。如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8,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学习动机理论。我们国内对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颇多(“同化”、“先行组织者”、“有意义学习”等),但是,我们目前尚未发现有应用其学习动机驱力理论,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学生学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此,运用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探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正是本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