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185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计算书.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 目录1绪论41 建筑的设计理念及依据51.1设计理念51.2工程概况51.3设计依据62 建筑设计72.1 平面设计7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72.1.2 门的宽度,数量以及开启方式82.1.3 窗户的大小和位置82.1.4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82.1.5交通部分的设计92.2 立面设计92.3 建筑剖面设计92.4其他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93 截面尺寸的估算113.1柱截面的设计113.2梁的截面设计114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124.1 横梁线刚度ib的计算124.2 柱的线刚度ic的计算134.3 各层横向侧位移刚度计算144.3.1底层:144.3.2第二层:144.3.3第三、

2、四、五层145 竖向荷载及其内力计算155.1 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155.2 竖向荷载统计165.2.1 屋面及楼面恒载165.2.2 屋面及楼面的活荷载165.2.3 梁荷载标准值165.2.4 墙荷载的标准值175.3 竖向荷载的内力计算175.3.1 恒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195.3.2 恒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的计算205.3.3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215.3.4恒载产生弯矩分配与传递225.3.5 活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265.3.6活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计算275.3.7 跨中弯矩的计算345.3.8 梁端剪力和柱轴力的计算345.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365.4.1

3、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365.4.2 第二层至第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385.4.3 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386水平荷载的计算406.1 集中风荷载标准406.2 地震荷载的计算436.2.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436.2.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446.3.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457 框架的内力组合487.1 梁柱的内力组合487.2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及调整498 截面设计528.1 框架梁截面设计528.1.1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2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38.1.3 箍筋选择538.2 框架柱截面设计548.2

4、.1 剪跨比和轴压比计算548.2.2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58.2.3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68.3 板的设计588.3.1 楼板类型及设计方法的选择588.3.2 设计荷载588.3.3 弯矩计算588.3.4 板截面设计599楼梯计算619.1 荷载计算61致谢62参考文献63绪论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的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了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的总结,也是我们最后的一门课程。此次毕业设计题目是:宝鸡市陈仓中学教学楼设计。在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大学四年所学的有关的书籍,并且借

5、阅了抗震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中期我通过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后期主要是进行将手稿的论文输入电脑然后修改,并得到老师的审批指正,使得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我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毕业设计的几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以及论文的撰写,更加加深了我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图时候熟练掌握了AutoCAD绘图软件。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工作中主要是手算,而且由于我的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的地方,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1 建筑的设计理念及依据1.1

6、设计理念教学楼是校园内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它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校园的景观、尺度等形式方面,还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教师的办公、学生学习等功能方面,而且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楼建筑设计同设计其他类型建筑一样有许多的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通过我的思考,我认为关于教学楼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a.教学楼一般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的防震能力强,他的平面类型较多。b.上体采用框架结构,以满足教学建筑的大开间,大进深的要求。材料上对采用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教学用具的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c.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7、,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d.教学环境的好坏会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现代教室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消音、通风等要求,采用新型无毒装饰材料,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影响。e.在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到满足规范要求。f.把建设一座教学楼需要的经费控制在最低限度。在整个对教学楼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下,完成了建筑设计,通过合理选择框架,为以后的结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工程概况 此次设计的是宝鸡市陈仓中学的一栋教学楼。教学楼共5层,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为现浇框架结构。横轴轴距为6.3m,纵轴轴距为5.4m和4.5m建筑防火等级二级,抗震

8、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冰冻深度-0.28米,气温:年平均温度13.4,最高37.6 ,最低-7.4;基本风压: wo=0.35kN/m2 ,基本雪压:So=0.20kN/m2。年总降雨量695.0毫米。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根据设计资料的要求,教学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门卫室,教师办公室,普通教室,实验室,准备室等。设计的标高:室内外的高差:750mm。墙身做法:外墙采用黏土空心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门窗做法:塑钢窗和木门。1.3设计依据a.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

9、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c.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e.遵照国家规定的现行各种设计规范、有关授课教材、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结构构造上资料集等相关资料。2 建筑设计2.1 平面设计 该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4010.68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9.35米,长度为50.64米,宽度为15.84米,主体结构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体布置如下图:上下上下上下下卫生间盥洗室办公室教 室教师休息室办公室盥洗室卫生间教 室教 室教 室教 室盥洗室盥洗室卫生间卫生间教 室ABCD图2.1 布置平面图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根据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多少以及设备的因素来决定使用房间面积

10、的大小,本建筑是教学楼,主要的使用房间具体的如下表:表2.1 房间列表序号房间名称数量 单个面积(m )1教室2656.72实验室256.73准备室228.354办公室1028.355卫生间2028.356传达室128.357接待室128.358教师休息室434.022.1.2 门的宽度,数量以及开启方式在房间平面中,门的宽度是由通过的人流数和搬进房间的设备的大小决定的,在教学楼中,若是人数多于50人,或者是房间面积大于60平方米时,按照防火的要求至少需要设两个门,分别设在两端,以保证安全疏散人群。本设计教室、实验室各设置两扇1000mm宽的门,为了开门时候不妨碍走道中的行人,以保证学生的正常

11、通行,因此门扇开向室内。教师休息室、办公室、接待室、传达室。卫生间各设一1000mm宽的门,全部向内开。内廊两侧各设一2000mm的门,全部向外开,以便在失火等疏散时方便师生向外跑。大厅设置一个由两个2200mm宽的组成的门,向内开。2.1.3 窗户的大小和位置根据室内采光通风的要求来考虑教室的窗户大小和位置。在采光的上,窗户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教室内部的照明是否充足。而通常的情况下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教室地面的采光面积比来初步确定采光面积的大小。因此教室的窗户设四个宽为1500mm,高为1500mm的窗户。办公室、卫生间各设一个宽2100mm高1500mm的窗户。实验室设置四个宽1500mm,

12、高1500mm的窗。准备室、门卫室。接待室设一个宽为2400mm,高为1500mm的窗。教师休息室设置两个宽2100mm,高为1500mm的窗。2.1.4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根据教学楼的设计和使用人数的多少,确定了使用设备的个数,教学楼中卫生间应该设置前后室,这样可以使卫生间比较隐蔽,而且有利于改善卫生间和走廊间的卫生条件。在本设计中,每层大约有300人上课,按规范规定:男卫生间:大便器1具/50人,设6具;小便器1具/25人 设12具;女卫生间:大便器1具/25人,设12具;洗手盆:1具/200人,设2具。2.1.5交通部分的设计一般教学楼走道的宽度,内廊2.43m,外廊为1.82.1m,办

13、公室走道为1.51.8m。由于人数较多内廊采用3000mm。楼梯时教学楼各层间的交通部分,各个楼层间人流疏散的必经通路。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的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梯段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1001200mm,本设计中设置三段楼梯,两侧楼梯的总宽度为4260mm的对折单跑楼梯,中间位双分对折三跑楼梯,总宽度为5160mm。2.2 立面设计 教学楼外部的形象反映建筑类型内部的空间组合特点,美观的问题紧密的结合功能要求,建筑物的对称使得看起来更加的整齐,同时,教学楼所在的地区的一些地理条件也是影响着教学楼的立面设计的重要因素。2.3 建筑剖面设计为了防止室外的雨水流入室内,防止墙

14、身受潮,将使内地坪提高到室内地坪750mm。首层标准层和顶层层高都为3.6m。女儿墙高为600mm。2.4其他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根据设计规范,采用如下设计:地面:人造大理石板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C30混凝土100厚素土夯实楼面:人造大理石板大理石板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20厚地板抹灰踢脚台度做法:釉面瓷砖踢脚台度5厚釉面砖水泥擦缝5厚1:1水泥细沙结合层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外墙面:用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涂乳白色涂料内墙面做法:水泥砂浆粉面:喷涂乳胶漆10厚1:2水泥砂浆抹面15厚1:3水泥砂浆打底不上人屋面的做法:15厚1:3水泥砂浆找

15、平层 三毡四油铺小石子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矿渣水泥3%找坡(最薄处20厚)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0厚混合砂浆楼梯面做法:50厚磨光大理石面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板底:石灰粗砂抹灰散水做法20厚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60厚C15混凝土素土夯实向外坡4%主体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和屋盖都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仅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同时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房间的利用率较高,适用性较强。3 截面尺寸的估算3.1柱截面的设计该结构选用C30的混凝土fy=14.3N/mm,选用二级钢筋HRB335fy=300N/mm.由公式=N/Afc式中取

16、0.8,fc取14.310KN/m,N=15A(其中15为面荷载)所以可以得到N=153(1/26.31/23.0)=209.25KN可得A=nN/fc=(209.255)/(0.814.310)=0.0915m=91500mmb=h=A=91500mm 所以b=h=302mm,取b=h=400mm。ABCD图3.1柱网布置3.2梁的截面设计梁的截面宽度b和梁的截面高度h的取值如下:横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6.3m,h=(1/81/12)L=787.5mm525mm,取h=600mmb=(1/21/3) h=300mm200mm,取b=300mm由上可知梁的截面宽度b=300mm,h=600m

17、m。纵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5.4m,h=(1/121/13)L=450mm415mm,取h=600mmb=(1/21/3) h=300mm200mm,取b=300mm4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根据规范可知,对于现浇楼板其梁的线刚度应进行修正:其中边框架梁 I=1.5Io,中框架梁 I=2Io。取结构图中4号轴线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ABCD图4.1框架示意图4.1 横梁线刚度ib的计算表4.1梁的线刚度计算类别Ec(N/mm)b(mm)h(mm)Io(mm4)I(mm4)EcIo/I(KNm)1.5EcIo/I(KNm)2EcIo/I(KNm)AB,CD跨3.01043006003.610105.

18、410102.010103.01010BC跨3.01043006002.710105.410101.510103.010104.2 柱的线刚度ic的计算表4.2柱的线刚度计算层次Ec(N/mm)b(mm)h(mm)hc(m)I(mm4)EcI/L(KNm)13.01044004004.352.11091.451010253.01044004003.62.111091.751010图4.2线刚度示意图4.3 各层横向侧位移刚度计算柱侧位移i=ib/ic一般层i=ib/2ic;c底层c=(0.5i)/(2i)一般层c=i/(2i);D=12cic/L4.3.1底层:AD柱:i=3/1.75=1.7

19、 c=(0.5+i)/(2+i)=0.595D11=12c ic/L=120.5951.751010/3600=9641BC柱:i=(3+3)/1.75=3.43 c=0.724D12=120.7241.751010/3600=117314.3.2第二层:AD柱:i=32/1.752=1.7 c=0.0.467D21=120.4671.751010/3600=7567BC柱:i=(3232)/1.92=3.16 c=0.61D22=120.611.751010/3600=98844.3.3第三、四、五层三层、四层、五层的计算结果于二层相同D31=D34=7567D32=D33=9886D41=

20、D44=7567D42=D43=9886D51=D54=7567D52=D53=9886表4.3横向侧移刚度统计表层次12345Di(N/mm)4274415=6411603490215=523530523530523530523530该框架为横向承重框架,不计算纵向侧移刚度。D1/D2=641160/5235300.7所以该框架为规则框架。5 竖向荷载及其内力计算5.1 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计算单元的宽度为6.3m,4轴线到6轴线间所以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所示。ABCD图5.1框架计算单元简图ABCD图5.2荷载传递示意图5.2 竖向荷载统计5.2.1 屋面及楼面恒载屋面:找平层:15

21、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0.015200.30 KN/m2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0 KN/m2找平层: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0.015200.30 KN/m2保温兼找坡层:矿渣水泥2%找坡(最薄处20厚) 0.1214.51.70 KN/m2结构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0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170.17 KN/m2合计: 5.87KN/m楼面:12厚人造大理石板面层 0.01228=0.336KN/m100厚混凝土板 0.125=2.5KN/m20厚板底抹灰 0.34KN/m合计: 3.567KN/m5.2.2 屋面及楼面的活荷载

22、楼面活载: 教室: 2.0KN/m 厕所: 2.0KN/m 走廊、门厅、楼梯: 2.5KN/m屋面活载: 不上人屋面: 0.5KN/m雪载:本设计的基本雪压:So=0.20KN/m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为r=1.0屋面水平投影面积上的雪荷载标准值为Sk=rSo=1.00.2=0.2KN/m 5.2.3 梁荷载标准值框架梁 : bh=300600mm 梁自重: 0.3(0.600.1)25=3.75KN/m 10厚水泥石灰膏砂浆: 0.01(0.60.1)214=0.14KN/m合计: 3.89KN/m纵向连续梁: bh=300600mm梁自重 0.3(0.60.1)25=3.75KN/m10厚水

23、泥石灰膏砂浆: 0.01(0.60.1)214=0.14KN/m合计: 3.89KN/m5.2.4 墙荷载的标准值外: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0.257=1.75KN/m20厚的底板抹灰: 0.0217=0.34KN/m6厚外墙贴膜面砖 0.00619.8=0.118KN/m合计: 2.2KN/m内: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0.257=1.75KN/m20厚的底板抹灰: 0.0217=0.34KN/m20厚水泥粉刷墙面: 0.0217=0.34KN/m合计: 2.4KN/m女儿墙:6厚水泥砂浆罩面: 0.00620=0.12KN/m12水泥砂浆打底: 0.01220=0.24KN/m2

24、40粘土空心砖: 0.2411=2.64KN/m6厚外墙贴砖: 0.00619.8=0.119KN/m合计: 3.119KN/m门,窗及楼梯间的荷载门窗荷载的标准值:塑钢玻璃窗单位面积取0.4KN/m,木门取0.2KN/m塑钢玻璃门取0.4KN/m楼梯荷载标准值:楼梯底板层取120mm,平台梁截面尺寸为200mm400mm楼梯板的自重: 0.5(0.074+0.15+0.074)0.3250.3=3.73KN/m人造理石面层: (0.3+0.15)0.3360.3=0.504KN/m板底20厚纸筋抹灰: 0.340.02120.3=0.36KN/m合计: 4.594KN/m5.3 竖向荷载的内

25、力计算 通过上述的计算,可得出以下的均布荷载的示意图,下面是恒荷载和活荷载的作用下的荷载简图:图5.3荷载示意图5.3.1 恒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下图所示:ABCDp1p2q1q2p1p2q2q1M1M2M1M2图5.4恒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对于第五层,q1表示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的形式,q1=3.89KN/mq2为不上人屋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q2=0.53.0=1.5KN/mP1、P2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边纵梁直接传给柱的荷载,包括了梁的自重、楼板的自重以及女儿墙的重量等重力荷载。其中:P1=(1.51.51/2)23.5671.583.0

26、+3.1190.63.0=24.27KNP2=(1.51.51/2) 43.567+1.583.0=20.79KN集中力矩:M1=P1e1=24.27(0.4-0.2)/2=2.41KNmM2=P2e2=20.79(0.4-0.2)/2=2.08KNm对于一层到四层:q1是指包括自重和上部墙重,为均布荷载,其它荷载计算方法和第五层相同。q1=3.89KN/mq2表示楼梯板和走道板传给衡量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q2=3.5673.0=10.70KN/m外纵墙线密度为:(3.02.9-1.81.8) 2.21+1.81.80.4/3.0=4.45KN/m内纵墙线密度为:(3.02.9) 2.43

27、/3.0=7.05KN/mP1=P4=(1.51.51/2) 23.567+1.583.0+4.453.0=26.12KNP2=P3=(1.51.51/2) 43.567+1.583.0+7.053.0=41.94KN集中力矩:M1=P1e1=26.12(0.4-0.2)/2=2.61KNmM2=P2e2=41.94(0.4-0.2)/2=4.19KNm5.3.2 恒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的计算恒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等效于均布荷载于梯形、三角形荷载的叠加。梯形:q=(1-2+)q2 在此设计中AB,CD跨=1.5/6.3=0.24 q=0.90q2 三角形:q=0.625q2对于第五层:AB

28、,CD跨梁:q=0.901.5+3.89=5.24KN/mBC跨:q=0.6251.5+3.89=4.83KN/mAB,CD跨梁端弯矩:-MAB=MBA=qlAB/12 =5.246.3/12 =17.33KNmBC跨梁端弯矩:-MBC=MCB=qlBC/12 =4.833.0/12 =3.62KNm对于第一层到第四层:AB,CD跨梁:q=0.9010.70+3.89=13.52KN/mBC跨:q=0.62510.70+3.89=10.58KN/mAB,CD跨梁端弯矩:-MBD=MDB=qlBD/12 =13.526.3/12 =44.72KNmBC跨梁端弯矩:-MBC=MCB=qlBC/12

29、 =10.583.0/12 =7.94KNm5.3.3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分配系数的计算:i=Si/Si,其中Si为转动刚度,Si=4i。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候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所以除了底层以外,其余各层的线刚度应该乘以0.9的修正系数。各节点分配系数计算过程如下表:表5.1各节点的分配系数的计算边柱节点中柱节点顶层b右=ib右/(ib右+0.9ic下)=3/(3+1.750.9)=0.656c下=0.9ic下/(0.9ic下+ib)=0.91.75/3+1.750.9)=0.344b左=ib左/(ib左+0.9ic下+0.5ic右)=3/(3+1.750.9+30

30、.5)=0.494b右=0.5ib右/(ib左+0.9ic下+0.5ic右)=0.53/(3+1.750.9+30.5)=0.247c下=0.9ic下/(ib左+0.9ic下+0.5i右)=0.91.75/(3+1.750.9+30.5)=0.259标准层b右=ib右/(ib右+0.9ic下+0.9ic上)=3/(3+1.750.9+1.750.9)=0.488c上下=0.9ic上/(ib右+0.9ic下+0.9ic上) =0.91.75/(3+1.750.9+1.750.9)=0.256 b左=ib左/(ib左+0.9ic上+0.9ic下+0.5ib右)=3/(3+0.91.75+0.91.

31、75+0.53)=0.392b右=0.5ib右/(ib左+0.9ic上+0.9ic下+0.5ib右)=0.5ib右/(3+0.91.75+0.91.75+0.53)=0.196c上=0.9ic上/(ib左+0.9ic上+0.9ic下+0.5ib右)=0.91.75/(3+0.91.75+0.91.75+0.53)=0.2c下=0.9ic下/ ib左+0.9ic上+0.9ic下+0.5ib右)=0.91.75/(3+0.91.75+0.91.75+0.53)=0.2底层b右= ib右/(ib右+0.9ic上+ic下)=3/(3+1.45+1.750.9)=0.498c上=0.9ic上/ (ib右

32、+0.9ic上+ic)=0.91.75/(3+1.45+1.750.9)=0.261c下=ic下/(ib右+0.9ic上+ic下)=1.45/(3+1.45+1.750.9)=0.241b左=ib左/(ib左+0.9ic上+ic下+0.5ib右)= 3/(3+0.91.75+1.45+0.53)=0.399b右=0.5ib右/(ib左+0.9ic上+ic下+0.5ib右)= 30.5/(3+0.91.75+1.45+0.53)=0.199c上=0.9ic上/(ib左+0.9ic上+ic下+0.5ib右)= 1.750.9(3+0.91.75+1.45+0.53)=0.209c下=ic下/(ib

33、左+0.9ic上+ic下+0.5ib)= 1.45/(3+0.91.75+1.45+0.53)=0.1935.3.4恒载产生弯矩分配与传递恒载产生弯矩分配与传递的方法采用分层法,由于是分层法,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且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图5.5顶层的弯矩分配及弯矩图图5.6标准层的弯矩分配及弯矩图图5.7底层的弯矩分配及弯矩图图5.8竖向均布恒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5.3.5 活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活荷载的作用在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下图所示:ABCDp1p2q1q2p1p2q2q1M1M2M1M2图5.9

34、活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图在屋面雪荷载的作用下:q1=0.23.0=0.6KN/mP1=(1.51.51/2) 20.21.583.0=5.19KNP2=(1.51.51/2) 40.2+1.583.0=5.64KN集中力矩:M1=P1e1 =5.19(0.4-0.2)/2 =0.52KNm M2=P2e2 =5.64(0.4-0.2)/2 =0.56KNm对于第一层到第四层:q1=2.03.0=6.0KN/mq2=2.53.0=7.5KN/mP1=(1.51.51/2) 22.0+1.583.0=9.24KNP2=(1.51.51/2) 22.0+(1.51.51/2) 22.5+1.583.

35、0=14.87KN集中力矩:M1=P1e1=9.24(0.4-0.2)/2 =0.92KNm M2=P2e2=14.87(0.4-0.2)/2=1.49KNm通过上述的计算,将结果汇总为下表: 表5.2横向框架恒载汇总表 层 次q1KN/mq2KN/mP1、P4KNP2、P3KNM1、M4 KNmM2、M3KNm 53.891.524.2720.792.412.08143.8910.7026.1241.942.614.19表5.3横向框架活荷载汇总表 层 次q1KN/mq2KN/mP1、P4KNP2、P3KNM1、M4 KNmM2、M3KNm 50.60.65.195.640.520.56 1

36、46.07.59.2414.870.921.495.3.6活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计算对于第五层:AB,CD跨梁:q=0.920.6=0.54KN/mBC跨:q=0.6250.6=0.38KN/mAB,CD跨梁端弯矩:-MAB=MBA=qlAB/12 =0.546.3/12 =1.79KNmBC跨梁端弯矩:-MBC=MCB=qlBC/12 =0.383.0/12 =0.29KNm对于第一层到第四层:AB,CD跨梁:q=0.926.0=5.52KN/mBC跨:q=0.6257.5=4.96KN/mAB,CD跨梁端弯矩:-MBD=MDB=qlBD/12 =5.526.3/12 =18.26KNmBC跨梁端弯矩:-MBC=MCB=qlBC/12 =4.963.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