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568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生活中的物理 目录绪论第一章 体育中的物理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二:排球运动三:篮球运动四:跳水运动五:山地滑雪六:蹦极运动与荡秋千七:体操运动八:足球运动九:短跑运动十:保龄球运动第二章 家电中的物理 一:电饭煲与保温瓶二:电动自行车三:空调与冰箱四:用电常识五:电风扇六:小家电第三章 生活中的物理一:杂技表演二:奇妙的瑞典“称”三:南极考察四:超级球五:汽车运动六:中华世纪坛七:上海科技馆中的物理 八:双瓶“输液”九:自动称米机十:双摆奇观十一:水火箭 绪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物理是联系实际的。当我们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我们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改造,

2、进行练习,进行探究,必将使我们的物理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精彩!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问题与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相联系。例如,在我们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中,体操运动中的转动问题,篮球运动中的受力问题,投掷运动中的运动问题,跳水运动中的技巧问题,乒乓、保龄运动中的流体问题,。又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医院中的“输液”过程,家庭中的摆钟摆动,家电中的用电常识、电路连接,交通运输中的运动规律、能量功率,。如此等等。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它的情景、它的过程、甚至于它的某些结论,都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都隐含着许多物理原理和规律,只要我们运用物理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

3、建模,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物理练习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习题)的思考,练习,想象,必将使我们的物理学习收益非浅。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物理的学习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这就是更注重于物理学习的知识面,更注重于物理学习的联系实际,无论从物理课本中的课外阅读材料,还是新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彩色插图,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一个信号:物理学习要趋向更活、更新。实际上,从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高考物理试题中,有自行车中的发电题,有跳水中的上抛运动题,有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刹车题,。这更说明了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在新的高中学习模式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中学的必修课,也成为中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然后,利用生活中的物

4、理问题作为背景,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物质和实践的基础。我们平时对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大多都停留在观赏、了解这一层面上,很少思考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进行一些有目的的研究(限于中学水平上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学习对一些复杂问题的一种建模过程,学习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处理的策略。在本书中,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大多是这样进行的: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摘取身边的一些物理问题,确定这个问题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小点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个对象进行科学的抽象,首先是忽略其次要因素,抓住其主要因素,如探究乒乓球的上旋和下旋运动时,我们先忽略乒乓球运动中的空气阻

5、力,对它进行流体运动的分析,并运用伯努利方程对它所受的压力进行分析和处理,因为我们抓住了主要因素,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应该是符合科学性的。另外是运用中学物理的常用方法,进行相对的简化,如跳水运动,当计算跳水运动员下落时间时,既把运动员的运动看作是一个质点的运动,又考虑到运动员身高对实际发生的位移的影响,因此,它既能基本符合运动实际,又基本上不超出中学物理的要求。总之,我们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所进行的探究,或编成一个一个问题,或进行一次一次讨论,或进行一步一步拓展,它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把这种学习的方式和过程奉献给大家,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个小册子的学习,必将有所收获。 第一章:体 育 “物理和体

6、育相通,各项体育运动中都要用到物理知识。”摘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探究1: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 许多同学都喜欢体育活动,但往往不注意技巧。比如,推铅球时,同学们都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肯定推得远,而力气小的同学肯定推不远。其实铅球能否推得远,并不单纯地取决于投掷人用力的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有的同学用力很大,却不如另一个用力较小的同学推得远,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呢? 分析: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情况下,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斜抛运动(见图)。首先,忽略投掷者的身高和空气

7、阻力对铅球水平位移的影响。设铅球离开手时得到一个速度,把这个速度分解成两个分速度:一个竖直向上的分速度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分速度。它们分别是 铅球上升了t秒后就停止上升了,这时候: 从而:,因此,铅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是 铅球在水平方向作速度为的匀速运动。因此,在这段时间里,铅球前进了: 这就是铅球被投掷的距离。 由公式可知,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和v。当=45O时。Sin2达到最大值。这就是说,在没有大气阻力的情况下,投掷者沿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投掷铅球,会投得最远。而要取得最大值,不但力要大,更重要的是讲究用力的技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把铅球推得更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脚用力蹬地,使投掷者获得

8、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2、在脚蹬地的同时,要有一个挺腰的动作,使获得的向上作用力转移到手臂上。 3、手臂在掷铅球时,不能抛,要用最大的力去推。这样才能达到作用在铅球上的力与铅球的运动方向一致,使铅球在投掷者用手推的过程中获得一个较大的初速度u。 4、沿与水平方向成450角的方向将铅球推出,这是不考虑空气阻力和身高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时的情况。如果考虑身高,考虑空气对铅球的阻力作用时,则应沿与水平方向成380一420角的方向将铅球投掷出去,才能掷得最远(可用几何画板对议程进行求解,类似于本书跳远中的研究)。实际上,人的高度在1米以上,铅球抛出的距离在10米左右,因此,人的高度也是不能完全忽略的。 综上

9、所述,在推铅球时,光凭力大蛮千是不行的。要动作规范,按上述要求去巧干。那么同学们推铅球时,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了。拓展:如果考虑人的身高,应以多大角度推出?探究2:乒乓球旋转后怎样运动?一般情况下,不产生转动的乒乓球飞行的弧线如图中E线所示,为了使乒乓球的飞行弧线比E线高些(如图中所示),试分析,飞行的乒乓球必须:A,向上旋转;B,向下旋转;C,水平旋转;D,不能确定。解析:该题主要通过分析乒乓球上下气流的速度,然后再根据气流速度与压强关系确定乒乓球上下压力的大小,因此,确定气流速度是关键。如果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不产生旋转,上下、左右气流流动的速度是相等的,如果乒乓球相对于水平轴产生向下旋转

10、,乒乓球上下部分气流的流线速度就不相等,上面气流由于乒乓球旋转带动变得更快,下面则变慢,即上面气流的速度大,下面气流的速度小(如右图)。这样,根据伯努利方程,气流流速大,压强小,气流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上部压强小于下部压强,故乒乓球的飞行弧线会比E线偏高,这就是乒乓球运动的下旋球,反之就是上旋球,故本题B答案正确。探究3:乒乓球反弹速度怎么会变大?在乒乓球比赛中,一运动员打出上旋球,在飞行轨迹的最高点,球离桌面高度为h处,水平速度为v,角速度为,半径为r,质量为m ,球落到桌面上后,与桌面碰撞后反弹,反弹后,球的水平速度明显变大,试问,球的速度为什么会变大?(设球在竖直方向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11、球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分析:球从离桌面高度为h处向下运动,相当于平抛运动,在与桌面相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因此,乒乓球受到竖直方向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方向向上。乒乓球所受的支持力的冲量为:,因此,可得乒乓球所受摩擦力的冲量为:再分析这个摩擦力的方向,当乒乓球与桌面相碰时,接触点相对于桌面静止,故桌面对乒乓球的摩擦力方向与乒乓球转动的方向相反,即如图所示的方向。正是由于这个摩擦力的冲量方向与乒乓球质心运动方向盘一致(如图),故将使乒乓球产生沿原速度方向的加速度,从而使乒乓球的速度变大,这就是乒乓球与桌面相碰后速度增大的原因。当然,要进行进一步定量计算其速度增大的条件,还需考虑乒乓球的转动惯

12、量等,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拓展:试分析,如果打出的是下旋球,情况又如何?二排球运动探究1:一传为什么难到位?观看排球比赛,常常听到解说员说:“一传不到位”。好象一传到位很难。那么,一传为什么不能到位呢。这还得从一传手接球后的速度分析开始。假设排球以v的速度射向对方,试分析一传手接球后的速度大小?(假设球与手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分析: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1)假设运动员的手保持不动来托球,球碰手以后反弹,因为它们是完全弹性碰撞,故托球后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这样,排球以原速返回,显然,这样的一传不会到位。(2)假设运动员在托球时手向前移动,速度为u(对地),手移动速度与排球速度方向

13、相反,此时,球相对于手的速度为,托球后,球以相对于手的速度反弹。即反弹后球对手的速度为,这样,球对地的速度应为,速度比原来增加,这样,一传当然也不会到位,或者说,他相当于扣球,球的速度将变得更大。(3)假设运动员在托球时手向后移动,速度为u(对地),同理可得,球相对于手以速度反弹,球对地速度为,必小于原来速度,这样,就有可能使球顺利地传给二传手,当然,这里还有方向的问题需一传手把握。例如:对方发出的排球以速度v=20m/s射来,一传运动员以u=5m/s的速度向后移动手,此时球反弹的速度就为v=10m/s。总之,球反弹的速度由一传手托球时手向后移动的速度来调控,同时不要靠手碗的转动来调节方向,由

14、此可见,其难度不小。 探究2:跳发球为什么失误多? 排球比赛中的跳发球很有杀伤力,但使人遗憾的是往往失误很多。设排球网高h为2.43米,场地的长度L为18米,假设一位身高为1.9米的运动员,在后边界外跳起后发球,球出手的高度是H=3.3米(摸高2.5米,跳起0.8米),再设球作平抛运动,试分析使球既不碰网又不出界的速度范围? 分析:球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球抛出时的速度为V,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要使球不触网,则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式: 同理,我们根据平抛运动,考虑球刚好落到后边界的情况,即刚好不出界的条件。 从以上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球的速度如果大于21.93(m/s),就会出界,反之,如果球的

15、速度小于21.36(m/s)就会触网,速度范围只有0.57(m/s),由此可见,发球不失误的难度所在。当然,有人会说,还可以从二个方面去降低这个难度,一是发球的高度增加,二是让球作斜上抛运动。从理论上讲,这都是有效的,对于第一点,实际上,我们可以求出发球的最低高度,将二种情况下的速度消去,得到以下关系式: ,化简得:,也就是说,如果发出的球作平抛运动,跳发球出球的高度至少是3.24米,否则,无论多大的速度,要么是触网,要么是出界。然后,从实际情况看,增加高度将受到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力的制约,让球作斜抛运动,会失去球的威胁力。 拓展:假设在某一次比赛中,扣球手将球以30m/s的速度将球扣入对方,

16、接球手0.1s内将球接起并以原速反弹,设排球质量为0.4kg,试分析排球对手的作用力多大?三篮球运动 篮球是中学里最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我们以篮球运动为情景,真实数据为素材,可以设计出许多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物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我们一定会体会到这一点: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探究1、篮球运动的抛物线怎样?篮圈附近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篮圈离地的高度为3.05m,某一运动员,举起双手(离地高度为2m)在罚球线旁开始投篮,篮球恰好沿着篮圈的外沿进入,且篮球运动的最高点就是刚要进入的一点,如果把篮球看作质点,球出手的速度是10m/s,试问:运动员应以多大的角度投篮,才能达到此要求?分析:从正向看,球

17、的运动是斜上抛运动,运用逆向思维,把球的运动看作反方向的平抛运动,画出人投篮时的侧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X=vXt ,Y=(3.052)= gt2/2设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0,又因为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X =v0cos,联立以上关系式可得v0= vX / v0 = 。代入数据可得610。探究2、吃“萝卜干”是怎么回事?假设篮球的质量约为600克,如果它以20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用手接球时总要将手向后缩,试问:(1)试根据有关物理定律说明,运动员接球时为什么手要向后缩?(2)如果运动员的手不向后缩,在0.05秒内接住这个仰面飞来的球,手所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多大?分析:(1)由动量定理,动量变化

18、一定,作用力与作用时间成反比,在接球的过程中,动量变化是相同的,手向后缩,可延长作用时间,减少作用力。(2)由动量定理:Ft=mv ,而当篮球被接住时速度约为零,所以mv就是初动量mv ,故有F = mv/t = 0.620 / 0.05 = 240(N)。这个力是比较大的,也正是手容易“吃罗卜干”受伤的原因。探究3、篮球需打几下气?篮球的半径约为12cm,当它充足气时,球内气体大约为二个大气压,如果用一只容积为103m3的打气筒打气,须打气多少次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分析:先计算出球的体积为V= 4r3/3 = 7.2 103m3。每打一次气,相当于充入一定质量的(p0V0)气体,故由玻意耳定律

19、:(设打气次数为N) Np0V0=P V 。 得N = PV/ p0V014(次)探究4、运动员上篮的功率多大?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1.2s时间内完成三大步和扣篮动作,若已知运动员的体重为80kg,运动员在完成上述动作时,必须跳起80cm,同时并获得5m/s 速度,试求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分析:运动员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主要是他自身增加的内能和势能,由能量关系可得: W= mgH + mv2/2 = 1640(J) 运动员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的功率为:P=W/t = 1640/1.21367(W),这个功率约等于二匹马力。探究5、最佳入射角在如何?右图一是从球场另一侧望过去

20、,篮板及地面的平面图,篮板的高度、人的位置、篮圈的位置分别如图上所示。如果人在地面所在位置投擦板球,且球的高度一定碰在AB线上。假设球碰到板上AB线后的反弹相当于光在AB镜面上的反射,试用作图法画出球的最佳投射角。分析:我们把篮球开始投出点看作发光点,现在要求的是,光沿多大仰角斜向上射到平面镜上后,反射光将射到篮圈中心。因此,类似于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方法,先作出篮圈CD的对应位置CD,再连接球和CD的中点,在AB上得到一点P,再作P与CD中点的连线,即得到所求的线路和角,如图二所示。 探究6:扣篮高度为多少? 在一次NBA扣篮大赛中,一位球星用某种方式扣篮,先把球以某一角度抛出,速度为v,让

21、球作斜抛运动,再让其落地反弹再向上弹起。而人在球抛出的瞬间,以加速度a向球奔跑(假设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经过时间t后的某一时刻,人跳起抓住在飞行的篮球,此时球和人刚好到达最高点,求人起跳的高度h?(假设在这过程中能量守恒,空气阻呼忽略,并设人的高度为H)分析讨论:对于上述运动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物理模型,球和人的运动模型如图所示。先假设球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2,t1时间则为一次从最高点到落地,再弹起到最高点的时间。 由于能量守恒,球在水平方向始终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运用全过程的上抛运动关系,我们可以得同竖直方向的位移关系式如下所示: 又有水平位移关系: 联立式,可以解得: 这是一

22、个比较复杂的关系,但如果我们知道已知数量,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四跳水运动中国跳水队称之为跳水“梦之队”,举世瞩目。其实,在我们欣赏到跳水运动优美动作的同时,还可以联想到许多中学物理问题呢!尤其是哪些和运动有关的综合问题,对我们复习高中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应用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探究1:何处跳起? 问题1,某跳水运动员在3米跳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可观察到跳板和运动员都要经过如图A、B、C、D这样几个位置,其中A为人踏跳后人和跳板所处的最低点,B为人站在跳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跳板上无人时的静止点,D为跳板弹起后的最高点,假设跳板的质量可以忽略,试分析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跳板分离的位置是:(A)

23、 在B点,(B)在B和C之间,(C) 在C点,(D)在C和D之间。分析:先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在A点,人受到重力和跳板的弹力,且弹力大于重力,而在B点,人所受弹力的大小和人重力的大小相等,在C点,则人所受弹力为零。因此,从A到B,人所受的合力不断减小,方向与人的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上,人的速度不断增加,到B点,合力为零,速度最大。从B到C,人仍受重力和弹力作用,且弹力不断减小,合力的大小不断增加,且方向向下,人已经作减速运动,但加速度小于g,由于在C点之前,弹力始终大于零,故还没有分离。显然,到了C点,人所受弹力为零,即人和板开始分离。故答案(C)正确。问题2,如果跳板的质量不能忽略,则人和跳板

24、分离的位置是哪一个? 分析:可能有人会认为,还是在C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跳板质量不能忽略,此时,在C点位置,跳板边缘的受力为:人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的重力(理解为跳板的一部分)以及跳板的弹力,这样,只能把人和跳板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和人的受力情况分别如右图所示,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知:Mg+mgF=(M+m)a 又因为跳板上不站人时,板处于平衡,则应有:F = mg 代入式可得: 再研究人:MgN=M a ,代入式可得: 从式可知,在C处N还不等于零,而分离点应在N等于零处,故应在C到D间,即答案(D)正确。实际上,从式还可以看出,如果m=0,则C点处弹力N也就为零,即上题结论。探究2、

25、运动员转动的角速度有多大?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现假设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是抱膝翻腾三周后入水,且翻腾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估算运动员翻腾的角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运动员从最高点开始做翻腾动作,因此,从最高点到入水,重心下降的高度为10.45m,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得:。运动员开始是头向上的,为保证跳水动作优美和落水水花较小,运动员落水时必须是头向下且身体保持竖直,这样,就要求运动员在上述时间内至少完成三周半的旋转,即=23.5=7(rad),故得:角速度 =

26、/t = 7/1.45=15.2(rad/s)。它转动的角速度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轮转动的角速度相当,由此可见运动员动作之难。探究3、运动员的功率多大? 在跳板跳水中,仔细观察运动员起跳会发现,运动员在跳板上起跳时,第一次先在跳板上跳起,不直接入水,而是再下落到跳板上,用力踏跳板,第二次从跳板上跳起,再在空中做动作而入水。很显然,运动员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起跳高度才这样做的。假设跳板上下振动的固有周期为1.0秒,第二次起跳后的重心高度比第一次又升高了0.4m,试问,为了在相同力作用下产生好的效果,运动员第二次起跳过程中,对跳板施加作用力的时间不得大于多少?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运动员起跳的功率至

27、少多大?(设运动员质量为60kg) 分析:可以把运动员与跳板的上下运动看作一种受迫振动,只有当运动员上下运动与板的上下振动合拍时,力作用产生的效果最好,又由于运动员对跳板施加作用力应该是在跳板向下运动的阶段,因此,这个作用时间不得大于半个周期,即0.5秒。运动员做功的功率可以这样考虑,运动员上升的高度所增加的势能,就是运动员第二次起跳过程中所做的功,故为:P=W/t = mgh/t=60100.40.5= 480(W)探究4、跳水池中的水有多深? 跳水运动员从10m跳台上跳起0.5m,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后成倒立入水,假设运动员的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运动员的手从接触水面开始,所受的各种

28、阻力之和(包括水的浮力)与水面的深度成正比,并且当运动员的重心与水面相平时,他所受的各种阻力刚好等于他的重力。试问,为保证运动员入水后手不碰到水底,水的深度至少要多少?(空气阻力不计,运动员身长1.7m,运动员质量为60kg,且可看作质点处理。) 分析:可分二个阶段考虑。先是空中下落,运动员从跳起到手刚接触水面,机械能守恒,设手接触水面时的速度为v,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即:第二阶段,运动员在水中下落,设水的深度为X,运动员在水中所受的阻力为F=KX,即受到一个变力作用,故取力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利用功能原理可得: 又因为KX0=mg,将它代入到式并化简得: 将X0=0.85m和v=14.5m/

29、s代入并整理得: X21.7X17.85=0可解得:X=5.15(m)即水的的深度至少为5.15m,运动员才不会碰到水底。在实际运动中,由于空气阻力和人入水时的转身等原因,深度可以比它小些。 拓展: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曾多次获得跳水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郭晶晶在一次10m跳台比赛中,从跳台上跳起最高点时,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高度为1.5m,在下落过程中她向前翻腾二周半,转体一周,当下落到伸直双臂手触及水面时还做了一个翻掌后水花的动作,已知当手接触水面时她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是1.0m,她触水后由于水对她的阻力作用(这个阻力包括浮力和由于运动受到的水的阻碍作用),她将做减速运动,其重心下沉最大深

30、度离水面4.5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求郭晶晶触水后到停止,下次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变力,为方便用平均阻力f表示她所受到的阻力,请估算水对郭晶晶的平均阻力是他所受重力的几倍? 参考答案:五山地滑雪滑雪运动是一项具有诗情画意的体育运动,它既有美丽的雪景为舞台,又有体育运动的惊险和激烈,无论观看现场比赛还是实况录像,都能给人一种享受。然后,当我们在享受这美好画面的同时,联系到我们高中的物理内容,更是一种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机会。探究1:跳台滑雪的滑道有多长?跳台滑雪是指滑雪运动员在滑道上加速滑下,到达跳台,然后从跳台上滑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平稳落地。一般比赛场地中,滑道为370的

31、斜坡,平台出口有一小的仰角,约为100,跳台下面又是一坡度约为300的斜坡。1976年在联邦德国的奥伯斯特德洛夫跳台举办的这种比赛中,奥地利运动员T英瑙尔创造了176米的飞行距离。现假设运动员滑板与雪地间的动磨擦因素为0.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 其它阻力忽略不计,试问:运动员必须在滑道上滑过多大的距离?(假设运动员可看作质点处理,BC段的能量损失和速度大小变化不计。) 分析:这是一个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相结合的运动问题,可以分别对二段运动加以研究,第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段匀变速曲线运动,并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飞出点速度。先研究CD段,设运动员落坡点为D,CD长为s,则水平距离:X=Sc

32、os=152(m),另一方面,可由运动学规律得:X= vcost ; Y=vsintgt2/2; 又因为:tg=Y/X 由/式可得: 可解得: 将t代入式可得:v=33(m/s)再研究AB段,运动员在滑道上的加速度为a =gsingcos=4.4m/s2则:实际上,由于阻力等原因,滑道比这个值还要大些。探究2: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为什么要向上倾斜?根据跳台滑雪规则介绍,运动员从跳台上飞出后在空中飞行,为了减少阻力和增加升力,身体应与双滑雪板平行,与水平面成810的倾斜角并维持平稳,沿着抛物线轨迹向前飞落,试根据流体原理定性分析为什么要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分析:我们画出运动员飞行时的空气流线如图所示

33、,由于运动员向上倾斜,运动员下方空气流动的空间大,流线疏,流速小。反之,运动员上方流线密,流速大,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流速大处压强小,反之亦然。故运动员下方压强大,上方压强小,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运动员身上向上的升力。另一方面,由于空气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又与正对面积有关,如果倾角太大,人与气流的正对面积增大,空气阻力也将增大,因此,只能倾斜一定的角度,才能达到既不增加阻力又产生升力的效果。探究3:雪地大回转的最短时间是多少?滑雪运动有一种比赛项目叫做大回转,它要求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必须绕过门旗(碰倒即犯规),即不断改变滑行的方向。现假设门旗和运动员滑行的路径如下图中的实线所示。门旗宽为50厘米,

34、旗门宽2y = 8米,现假设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从A点出发,要绕过10面门旗而到达终点,试问运动员至少要用多长的时间?(设运动员与雪地之间的动磨擦因素为0.2,运动员为了不碰倒门旗,重心至少离门旗20厘米,并设运动员绕旗行车的曲线是圆弧。)分析:这是一个部分圆周运动问题,从表面上看,与运动时间有关的速率v和半径R都是未知的,但实际上,运动员作圆周运动的最大向心力是已知的:f=mg,由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可知,即运动速率与运动半径的关系是确定的。另一方面,由于不碰门旗的要求,半径和旗门宽度之间也需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根据题意,要求滑行的最短时间,即要解出运动员可滑行的最大速度和最短长度(弧长)。由

35、图可知,曲线的半径越大,弧长越短,因此,我们可以求出运动员不碰到门旗的最大滑行半径,结合图中的量,根据几何知识可得:yy = X(0.2+0.25),(括号内为半个门旗宽加上运动员必须离开的距离)将y= 4m代入又可得:X=35.55(m),因此,R=X +(0.2+0.25)=36(m)。 运动员经过一个旗门的弧长为:S=R,也可以由几何关系求出:即=0.227(弧度),则S=8.17(m),总长则为:L=81.7m。(10个旗门)运动员转弯时,运动员所受磨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 最大半径在式中已求出,因此,可以利用式求出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故得: 则最短时间: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滑行

36、过程中,要做到既不碰到门旗,又具有最短的时间是有很强的技巧的。 探究4:怎样拍摄滑雪运动员的英姿?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穿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杖的助滑路上取得高速后跳起,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地,这项运动极为壮观,一位撮影爱好者为了尽量体现这一运动的状观情景,希望拍摄到滑雪者距离雪地斜面最远处的瞬间情景,设一位运动员由点A沿水平方向跃起,到点B着地,测AB=40m,山坡倾角=30,则摄影爱好者应在滑雪者跃起后多长时间按下快门,才能达到目的:分析:当滑雪者速度方向和雪地平行时,他距雪地的距离最远,这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面成角,由速度关系得飞行时间t=,设运

37、动员由A点到B点飞行时间为t0,则有tsin= lcos=v0t0解得t0=, t=拓展:运动员滑雪时为什么有时重心要下降,有时又要站起来?六蹦极运动与荡秋千探究1:运动员的速度在何处最大? 某人玩蹦极,身系弹性绳自空中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试分析人在何处速度最大?分析:从P到a点,人还没有受到弹力作用,故人作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不断增大。到a点以下,弹性绳开始伸长,人受到弹力和重力的作用,但合力方向还是向下,故作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只有到b点时,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

38、加速度为零,所以在b点时,人的速度最大。再下落过程,人开始作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的变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探究2:受弹力多大?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哪么此力有多大?分析:将运动员看作质点,他从h1高处开始下落,刚接触网时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下。弹起后的高度为h2,因此,他刚离网时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上。在与网接触的时间内的速度改变量为: ,方向

39、向上。在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F和向下的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故得: 。拓展:运动员与网接触开始,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是怎样变化的?荡秋千也是一项很普及的运动,在我们的小学和初中时期,大多数同学者玩过。今天,我们有了一些高中物理知识,不妨探究一下下列问题:探究1:间隔多长时间施加作用力?一人坐在秋千的踏板上,秋千绳长4.9m,当秋千摆动起来时,每经过一次最低点,地面上的人就给秋千一个作用力。试问:地面上的人约每经过多少秒就给秋千一个作用力,容易使秋千越荡越高?分析:秋千一般用二根长绳悬挂,因此,我们可以把荡秋千简化成一个单摆,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关系式为:地面上

40、的人一般都站在最低点,因此,每经半个周期,地面上的人就可以用力,使其加速,这样,间隔的最短时间就是2.2S。探究2:时间间隔需改变吗?哪么,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如果秋千越荡越高,推秋千的作用力时间间隔会不会显著地越来越大呢?如果秋千上的人从坐在踏板上改为站在踏板上,则对推秋千的作用力的时间间隔会不会有影响呢?如果秋千架上同时坐上2个人,则对推秋千上的作用力的时间间隔会不会有影响呢?分析:我们还是把它看作单摆的模型来进行分析,单摆的周期主要是与摆长有关,而与摆的质量,摆动的幅度都是没有关系的,这样,无论是秋千越荡越高,还是秋千架上同时坐上2个人,都不会改变单摆的周期,作用力的时间间隔也就不会有影响

41、。反之,当秋千上的人从坐在踏板上站起来时,人的重心位置升高,从等效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摆长的长度变短,这样,周期变小,作用力的时间间隔也要变短了。拓展:荡秋千可通过运动员的时站时立来获得能量而上升,这是为什么?七体操运动 体操运动是中学生既熟悉又喜爱的运动。对高中生来说,虽然由于受到高等数学知识的制约,体操运动中的许多问题难以用中学物理的知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但是,我们如果加以适当简化,抓住问题的主要点,同样可以设计和探究一些以体操运动为情景的物理问题。探究1:引体向上哪一种方式好? 引体向上是高中生体育锻炼的一个达标项目,在这一运动中,一般有二种运动的方式,一种方式是两手用力,使人体缓慢上升

42、;另一种方式是一开始作用较大的拉力,使人体获得向上的速度,然后,依托惯性,冲到最高点。假设后一种方式开始作的是匀加速运动,随后是竖直上抛运动。(1)如果把人看作质点,试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哪一种方式做的功多?(2)如果考虑手臂的弯曲,试定性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哪一种方式好。分析:(1)可以用二种方法来解。方法一:用能量的方法。设做一个引体向上的动作,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是h ,二种方式重心上升的高度是相同的,克服重力做功相同。另外,第一种方式因为运动是缓慢的,动能几乎为零。第二种方式,因为是刚好到达最高点,末动能也为零,故二种方式动能的变化均为零,所以,人做的功就是重力势能的增加量W= mgh ,二种方

43、式相同。方法二:动力学方法。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为W1=mgh 。第二种方式:设人加速向上运动的位移为h1,加速后的最大速度为v1,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为h2,h=h1+h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阶段:Fmg = m a ;a = v12/2h1 ;惯性上冲阶段:v12=2h2g;将以上三式联立得: F= mgh2/h1 + mg又W2= Fh1 = mg(h2+h1)= mgh 。所以二种方式做功相等。(2)第一种方式,随着人的上移,手臂开始弯曲,如图所示,力的作用方向和重心上移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因此,作用力虽然比重力要大,但做有用功的哪部分力还是等于重力,即Fcos=mg。第二种方式,用

44、力是在开始阶段,而开始阶段力的方向和重心上升的方向基本一致。所以第二种方式力的作用效果较好。探究2、运动员大围环要承受多大拉力? 体操运动员的一个高难度动作是单手大围环,假设运动员的质量为50kg,试分析计算运动员恰好能完成大围环动作时,他在最低点时手所受的拉力多大?分析:设人的重心到手掌的距离为H,若运动员恰好能完成大围环,他在最高点的速度为零,从最高点到最低点作变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mg2H=mv2/2 ,另一方面,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联立二式可得:T =5mg=2500(N)这个力是相当大的,可见这个动作的难度所在。探究3:吊环上受力多大?奥运冠军李宁在做吊环这个项目,如图,

45、李宁双手所成的角为60,则此时李宁手臂的其中一只所受的力为多少?(假设李宁质量是80kg,可取10N/kg)解析:当运动员伸直双臂拉住吊环时,运动员处于受力平衡,由图示情况和力的分解可知 2Fcos30=即:F= = = =461.9N李宁手臂的其中一只所受的力为461.9N探究4:跳马运动的最佳落点在何处?跳马运动中,运动员完成空中翻转的动作后,能否站稳又是一个关键的动作,为此,运动员在脚接触地面后都有一个下蹲的过程,为的是减少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假设人在空中完成翻转动作所需的时间是t ,人接触地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为F,人能下蹲的最大距离为S,人的质量为M,重心离脚的高度为l ,试求:人跳起后,在完成空中动作的同时,又使脚不受伤,哪么,人从跳马上跳起后的高度的范围是多大?(不考虑人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空中动作的过程可把人看作质点;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作用时间很短,可近似看作恒力,因此,人下蹲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分析:运动员必须满足二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时间空中的动作,二是下蹲后减速运动所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故有(1)设人跳起后重心离地高度为H1,为完成空中动作,H1必须满足以下条件:H1l =gt2/2 ,H1=l +gt2/2(2)设人跳起后从H2的高度下落,下蹲过程受力情况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