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768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些美术鉴赏知识.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所以上好本节课是至关重要的。1.内容结构美术的主要门类,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应当掌握的必要条件: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尊重艺术遗产,建立保护意识。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的范畴,并对美术鉴赏有初步的认识。能力目标:能够初步应用美术鉴赏的

2、基本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3.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针对重点,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来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生如何应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进行鉴赏。针对这个难点,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及鼓励式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未接触到教材所涉及的丰富中外美术内容之前会感到本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虽然之前学习过美术相关课程,但是对于美术鉴赏并 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来进行支撑,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把标尺-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

3、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 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三、教学原则1以激发学生的情趣性为原则。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并富有情趣性,能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我作为一个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自主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鉴赏活动中去,在交流中完成学习内容。3以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美”,并善于发现“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作品,还要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和作品中形象

4、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四、教具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来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想象一下,假设自己是一个小小美术鉴赏家,如果让你鉴赏一幅美术作品,那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二)讲授新知识,设置问题1美术的范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包括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书法、篆刻等美术作品和一些非美术作品,延续情境创设,设置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组 图片,假如你是“美术”鉴赏家,其中哪些作是你能够鉴赏的呢?我将请学生辨析哪些属于美术的范畴并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处理以上提问。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在于 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引导学生

5、认识美术的范畴。特别是雕塑与建筑两类,是常常被同学们所忽视的美术种类。要使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就存在大量的美术 作品,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到处都可以欣赏到优秀的美术作品。2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首先提问什么是鉴赏?鉴赏等于欣赏么?引导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目的在于区分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让学生对鉴赏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由我来讲授美术鉴赏所涉及的因素:感觉知识:包括美术范围内的和美术范围外的。情感与想象思想与观念评述。这里我主要采用了举例讲解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突出重点,我会继续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请同学家们在本课中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结

6、合小字部分内容进 行鉴赏。最后我们来评出谁是今天最杰出的小小美术鉴赏家。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由我做出补充拓展。本 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表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交往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 动,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三)应用鉴赏方法实践演练,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教师课件展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鉴赏,鼓励学生能大胆的把心里面对作品的见 解说出来,引导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对于学生任何浅显观点,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

7、。例如,有的同学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作品时感觉到她在微笑,还有 人感觉到她在悲伤。究竟是微笑还是悲伤呢?两种说法我都会给予肯定,因为人的心情常常会有一些变化,导致每个人的看法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着重开 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尊重学生自主发展,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 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把本节课的内容深化,并呼吁同学们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这部分环节也比较重要,因为它不仅能使知识更内化于学生自身的头脑之中,同时也提高学生素质,体现

8、德育为先的原则。(五)课后探究比较中西方美术异同。请同学们上网或在相关书籍中查找资料,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总结出中西方美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也为本书的中国美术鉴赏模块和外国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奠定基础。六、板书设计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七、课后评价反思本课坚持以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参与到鉴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但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2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一、【教学目的】:1、 知识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陶瓷、

9、青铜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2、 能力目标: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3、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爱国热情。二、【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2、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 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3、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三、【教学过程】: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

10、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播放CCTV故宫藏玉视频片段,激趣,加深理解(教学难点)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2、出示宋五大窑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交流,再指名说说各自特征及区别。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3、鉴赏青铜器 (本课教学重点)设问: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功能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历史故事讨论,结合作品赏析:礼器:司母戊鼎 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 其他生活工具: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

11、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 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商代晚期胎壁加厚, 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立鹤方壶4、出示作品辨析并小结:古代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等工艺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精彩纷层,各具特点,至今仍深远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 5、绘画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进行课堂绘画练习,加深对其造型内涵的感悟。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1个课时)教学

12、目的: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2、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玉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重点介绍“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玉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不易直接接触到,教学中需要对古代的礼制作一些初步的介绍,从而了解玉的特殊历史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

13、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 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1、 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它没有经过繁琐 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2、 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在中

14、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课文P5。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 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 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P7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

15、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解释:“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 “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

16、,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从上面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不管是九德、十一德还是五德,主要的精神内涵是“仁、义、礼、智、信”。解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意义。“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

17、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从”是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 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虽说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的一套,但对于规范当代社会人伦道德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玉在古代就赋予这样的一种重要意义,所以说“君子比德于玉”

18、。3、 玉的种类P8玉分为硬玉(硅酸钠铝):专指翡翠和软玉(硅酸钙锰):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材料。4、 总结:先民们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材料的体形、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玉在旧石器时代已经 产生,P5新石器时代推上第一个高峰时期,夏商周时期与青铜器一样成为权利和神权的象征。附:工艺美术图案设计的几条普遍法则:1、 对称与平衡2、 稳妥与比例3、 反复与节奏4、 对比与调和5、 统觉与错觉3教版美术说课稿第三课 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课时:1课时(转载)教学目的:1. 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

19、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2. 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3. 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内容结构:1. 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2. 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3.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重点和难点1. 明清修建的故宫是对中国历代宫殿建筑设计思想、体制、建筑经验的

20、继承和发展。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多重庭院、广场,以及色彩的组合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予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2.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学常规二.引子:提问:中国建筑之特征(1)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建筑物因材料产生结构法,因结构产生形式特征。(2)利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 “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为一“间”(前后横木为枋,左右为梁)。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墙厚壁垒砌。(3)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其

21、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2. 三.教学主体:中国最大的宫殿在那里,什么称谓?2.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紫禁城即明清时代的宫城。名源自紫微宫,位于天空上的中宫中央,在北斗星的东北。有15星环列,古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天帝之所居的地方。内宫殿屋顶用黄色也是由于黄色在五色(青、白、黄、朱、黑)之中为中央之色。北京故宫建筑群鉴赏:(1).背景: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14年的时间建成。(2).结构:中轴线布置分为外朝和内廷,外面用宫城(紫禁城)围绕。宫城的正门午门不

22、仅是宫门还是献俘和颁布诏令的殿宇。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 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朝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 寿宫、慈宁宫等;最后御花园。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御路两侧有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利用平矮连续的回廊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造成开朗而主次分 明的艺术效果,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手法。(3).人文: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的礼制布置。 “左祖右社”制度;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附会“三朝”制度;大清门到太和门间五座门附会“五门”制度;前三殿后三宫关系则体现了“前朝后寝”制度。l 思想也是体现

23、王权,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等级制度,明清故宫得到典型表现。太和殿是当时最高等级建筑,用重檐庑殿的屋顶、三层白石台基、11间面阔;屋顶的走兽和斗拱出跳的数目 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彩画与藻井图案使用龙、凤等题材;色彩用了大量金色;月台上日晷、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这里可以陈设。除太和殿其他建筑的 屋顶制度与开间等都依次递减,装饰题材也不同。至于红色的墙、柱和装修,黄色琉璃瓦是皇宫建筑专有色彩。(4).形式:l 统一性:形式类似而比较简单的个体建筑和大面积相同的色彩。2 整个故宫建筑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

24、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精致的室内装修和家具发挥了不少作用。3.天 坛:明清两朝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地方。(1).结构:为明确地突出主体,丹陛桥构成轴线直贯南北,两端建筑成为全部的重心,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体现庄严肃穆的性格,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冬至祭天的圜丘。(2).人文:宗法礼制,反映了封建阶级、阶层的等级关系和宗法家族思想,迷信,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天”的意志做事,不可反抗。崇尚祖先,修建了祭祀建筑,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风神庙、雷神庙和宗庙建筑(太庙)、陵寝等,并制订建筑制度。如,隔墙作弧形 “天圆”的宇宙观。石

25、块与栏板数目为“阳”的奇数或其倍数,符合“周天”360度的天象数。而祈年殿的内外三层柱子的数目,也和农业有关的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四季等天时相联系。蓝色琉璃瓦顶象征着“青天”。(3).形式:附会 “天圆地方”。礼制上天坛位大街东侧,主要入口在西。备:使用材料:明朝初建时,全部建筑用西南诸省运来的优质楠木,殿内铺地的方砖来自苏州,制瓦的陶土取自安徽太平,彩画颜料自西南诸省征调,自天安门起全部故宫的地面铺砖五至七层,阴沟用铜管,屋顶苫背下铺锡板。4.古代园林l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

26、德避暑 山庄、北海);二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三是寺观园林。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集中在江 南: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北方: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l 政治需要:不论因为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可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共同之处。l 艺术特色:浓厚的诗情画意。(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特别是在人工山水

27、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 出,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享乐与追求世外桃源,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 乐”。代表:拙政园,我国“四大名园”之一。l 寓意;建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所建,“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l 设计: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以池岛假山取胜,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建成于清代,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近的观念。风格迥异。l 政治功能: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28、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王献臣、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造园手法: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强调幽深曲折。其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用漏窗来强调幽深曲折。代表:颐和园l 历史背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 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修复,至今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l 园林构成:颐和园

29、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四分之三。l 特色设计: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728米的长廊;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设计者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 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为玉带桥;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 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l “借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 湖山诗境画卷。借用了万寿山

30、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使其规模和气魄更加宏大壮 丽。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 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寓情于景,而在园中游 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让人触景生情。代表:网师园l 寓意:苏州园林。当时园林所在底

31、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与“渔隐”同意,含隐居江湖的意思。l 结构: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l 特色设计与人文内涵:此园面积较小,以精巧幽深见长。横匾“月到风来”,取韩愈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 “濯缨水阁”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殿春簃”其得名由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因此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四、小结由故宫的别称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课题)主体依次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取法:材料、结构、尺量

32、、轮廓;环境: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着重布置之规 制;着重布置之规制;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重点:故宫建筑群和天坛(从结构、人文、形式来鉴赏)。充分突出主题“皇权的象征”,鉴赏了中国 皇家建筑的根本点。而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 结合。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 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第三课 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一、【教学目的】:1

33、、 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2、 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3、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二、【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2、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

34、,(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 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 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 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 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中国古建筑色彩的选用并

35、不只 是为了美观,还与古代的五行学说有关。五行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木、火、金、水、土五种元素组成的,这五种元素还各代表一个方位东、南、西、北、中, 也各代表一种颜色青、赤、白、黑、黄。而黄色属土,土方居中,易经里又说:“君子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 也。”所以黄色自古就被认为是居中的正统颜色,是等级最尊贵的颜色,为皇帝专用之色,所以皇宫的屋顶也就以黄色琉璃瓦为主了。而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蓝 色琉璃瓦是代表天空的。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由此 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

36、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二)讲授新课:1、概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 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明清修建的故宫是对中国历代宫殿建筑设计思想、体制、建筑经验的继承

37、和发展。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多重庭院、广场,以及色彩的组合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 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予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 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 京城总体布局。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

38、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 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 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 书)(3)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板书)(1)故宫建筑群和天坛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

39、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a、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 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 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 这样,我们接着欣赏。b、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 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40、、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 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 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c、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

41、这是由木结构体 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 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庄重典雅。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 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

42、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苏式彩画主要的画面是被括在形似大半贺的轮廓线之内,民间称之为 “包袱”画,彩画底子色调多采用砖红,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基本构成暖色调子。采用分段布图的方法,中间一段画包袱里的图案就是我们看到的人物故事、山水 风景等等,外边的彩“退”的手法,就是用一层比一层深的颜色画上包袱框,显得非常有立体感。方体图案突出,辅助图案

43、更是显花团锦簇。苏式彩画它最大的特点 就是创作自由,生活气息浓郁,和图案严谨、齐整划一的殿堂彩画有很大不同。它用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来层层描画,体现皇家富丽堂皇的气派。它虽从江南传来, 却在北方园林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尽管久经岁月,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这些苏式彩画仍然造像万千,古意盎然。苏式彩画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36年 到1795年流伟到北方,据说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下江南巡视时,发现苏杭地区的彩画很漂亮,就叫内务府传苏州匠师来北京绘制他们绘制的彩画于是得名 苏式彩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自由,生活气息浓郁,和图案严谨、齐整划一的殿堂彩画有很大不同。桃园三结义、凤仪亭吕布戏貂蝉、桃花源

44、记、)背景: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14年的时间建成。结构:中轴线布置分为外朝和内廷,外面用宫城(紫禁城)围绕。宫城的正门午门不仅是宫门还是献俘和颁布诏令的殿宇。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 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朝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 宁宫等;最后御花园。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御路两侧有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利用平矮连续的回廊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造成开朗而主次分明的艺术 效果,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

45、手法。人文: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的礼制布置。 “左祖右社”制度;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附会“三朝”制度;大清门到太和门间五座门附会“五门”制度;前三殿后三宫关系则体现了“前朝后寝”制度。天坛:(略)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明清两朝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地方。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1).结构:为明确地突出主体,丹陛桥构成轴线直贯南北,两端建筑成为全部的重心,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体现庄严肃穆的性格,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冬至祭天的圜丘。(2).人文:宗法礼制,反映了封建阶级、阶层的等级关系和宗法家族思想,迷

46、信,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天”的意志做事,不可反抗。崇尚祖先,修建了祭祀建筑,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风神庙、雷神庙和宗庙建筑(太庙)、陵寝等,并制订建筑制度。如,隔墙作弧形 “天圆”的宇宙观。石块与栏板数目为“阳”的奇数或其倍数,符合“周天”360度的天象数。而祈年殿的内外三层柱子的数目,也和农业有关的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四季等天时相联系。蓝色琉璃瓦顶象征着“青天”。(3).形式:附会 “天圆地方”。礼制上天坛位大街东侧,主要入口在西。d、小结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中国建筑的特点(取法:材料、结构、尺量、轮廓;环境:不求原物长存

47、之观念;着重布置之规制;着重布置之规制;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重点:故宫建筑群和天坛(从结构、人文、形式来鉴赏)。充分突出主题“皇权的象征”,鉴赏了中国皇家建筑的根本点。(2)、园林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a、园林的发展概况与主要成就: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 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 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