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187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 周明学2012、3、8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开始于何时?学界有不同看法。传统主流观点:近代中国一般是指18401949年中国。而经济结构则复杂的多,一般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说法。(1)从生产关系看来,经济结构就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即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公有制等的比重。(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来看,则指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

2、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看,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进行调整。比如:讲收入分配是讲分配结构的调整;讲城镇化,是调整城市农村二元经

3、济结构,连带着还有三农问题;讲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是从技术结构上来看,提高技术含量,达到产品换代升级,从而使高新技术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比重加大;讲西部大开发、中原崛起,是从地区结构来看,要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共4课,它基本上是按照“产业结构”来呈现的。“农业比重大,工商业比重小”应该是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之一。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如按照“生产关系”来看,依照传统观点,有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奴隶制国有制(井田制、官营工商业),有封建制国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官营工商业),有封建制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民营工商业、家庭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

4、手工业,未有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等,其特点是封建经济为主,未有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如按照“地区结构”来看,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逐渐由北南移。如按照“技术结构”来看,基本都是手工劳动,未有机器大生产。如按照“国民经济总体结构”来看,自然经济比重大,商品经济比重小;本国经济比重大,外国经济比重小。到了近代,由于内外多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经济结构之外产生了全新的经济形式,从“生产关系结构”看,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来看,出现了近代工业(18401949年间在

5、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有时特指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办工业)等。二是在传统经济结构之内出现了一些比重和数量的变动,如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日益上升(“国民经济总体结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结构”)等。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空前发展1、表现: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之一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指:生产主要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没有商品交换。中国自然经济的主要载体是小农经济,其主要生产形式叫“男耕女织”,即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第1课讲了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

6、结合体,小农经济的主体部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极小部分有商品经济成分(即极小部分与市场有联系,不足则买,如盐铁,有余则卖,如粮食)。中国小农经济的主体部分是自然经济,指的是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和一部分手工业品都是自主生产并使用的,基本不购自市场,也不为市场而生产,即自家种粮、自家纺纱、自家织布、自家消费(个体农业的主要产品是粮食,家庭手工业主要是纺织业,故曰种粮、纺纱、织布)。从家庭手工业内部角度看,它的自给自足性质主要指的是:自家纺纱、自家织布、自家消费相结合(是否自己植棉?不能一概而论。若自己植棉,则表明植棉业和纺织业未分开,家庭手工棉织业的特色就是自家植棉、自家纺纱、自家织布、自家消费

7、四结合了,自给自足的性质就更强了,自给自足的色彩就更浓了。从元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来看,许多地区的种棉业和纺织业应该分开了,如浙江一带棉花资源丰富,为福建棉纺织业提供原料。所以,鸦片战争之前的家庭手工棉织业主要还是自家纺纱、自家织布、自家消费三结合),自家做衣需要的布是自织(不买布),自家织布需要的纱是自纺(不买纱)。自家纺出的纱是满足自家织布之需要(不卖纱),自家织出的布是满足自家做衣之需要(不卖布)。自家纺纱、自家织布、自家消费三结合有人称之为“纺”与“织”结合。从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关系角度看,它的自给自足性质指的是:自家种粮、自家织布、自家消费相结合。一方面自家人食用之粮食是自种(自耕,

8、不买粮),另一方面自家人做衣之布料是自织(不买布)。自家种的“粮食”是满足自家人食用之(不卖粮),自家织出的布是满足自家做衣之需要(不卖布)。总之,“种粮”(即“耕”)与“织布”(即“织”)结合起来,共同满足一家衣食之需要,也就是共同满足一家基本生活之物质需要。自家种粮、自家织布、自家消费三结合有人称之为“耕”与“织”结合。总之,中国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主要表现为“自家种粮、自家纺纱、自家织布、自家消费”四结合上。从理论上讲,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逐渐解体的途径有很多。如果从小农家庭与市场的关系角度看,应该有二:一是家庭“不耕”“不纺”“不织”,家庭需要的粮、纱、布均购自市场;一是家庭“在耕”

9、“在纺”“在织”,很少部分是满足自家消费,主要还是为市场而生产。一句话,小农家庭与市场由基本隔绝到发生密切联合,或购自市场,或为市场而生产。从鸦片战争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来看,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英国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其主要目的是掠夺中国的市场(倾销英国工业产品)、原料(购买中国农产品)和劳动力。鸦片战争后,英国一方面大量倾销工业产品,一方面大量购买中国农产品。英国的一卖,使中国自纺、自织、自家消费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家庭需要的纱、布均购自市场,家庭手工业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英国的一买,使中国自耕、自家消费的个体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

10、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传统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遭到破坏(第一步:“自纺、自织”的破坏,家庭手工业由自给自足走向破产)自然经济的破坏是从家庭手工业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家庭手工业由自给自足为主走向商品化。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家庭手工业是纺织业,而元朝以后家庭手工纺织业主要又是棉纺织业。一般认为,棉花是古代印度人培植的。棉花最早传入我国边疆地区,一般认为有3条不同的途径。具体说,第一条途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

11、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唐宋时期,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一般认为到元朝,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衣料(课本页10),棉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农业,是当时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手工业。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但也存在民营手工棉纺织业的形式。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大量倾销商品,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到70%(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西方棉纺织品对中国民营手工纺织业(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固然冲击很大,对中国传统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的破坏也很大,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涌入洋纱,由于机器产品的

12、物美价廉,洋纱取代了土纱,破坏了“自纺”,土纺手工业迅速减少,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结合变成了“纺”与“织”分离,过去是“自纺、自织”,自家织布需要的纱是自纺,现在是“不纺只织”,“纺”已是商品经济,而“织”则仍然是自然经济。 “纺、织”原来都是自给自足,同属于自然经济范畴,现在一个仍然是自给自足(“织”),属于自然经济范畴, 另一个则购自市场(“纺”),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故曰“纺”与“织”分离了,或者“有织无纺”了,或者家庭手工棉纺织业中的“纺”已经破产了,只剩下“自织”了,家庭手工棉纺织业是“两分天下已去其一”了。第二步是输入洋布,洋布取代了土布,破坏了“自织”,使家庭手工棉纺

13、织业完全破产,使中国自然经济的农家的“耕”与“织”结合变成了“织”与“耕”的分离。过去是“自耕、自织”,自耕之粮、自织之布,自给自足,共同满足一家基本生活之物质需要,现在是“不织只耕”,“织”已是商品经济,“耕”则仍然是自然经济。“耕”与“织”原来都是自给自足,同属于自然经济范畴,现在一个仍然是自给自足(“耕”),属于自然经济范畴, 另一个则购自市场(“织”),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故曰“织”与“耕”分离了(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与农业分离),或者“有耕无织”了,或者“两分天下已去其一”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是彻底破产了,或者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由于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彻底破产而是“两分天下

14、已去其一”了。洋纱、洋布先后取代了土纱、土布,先破坏了“自纺”,再破坏了“自织”,农民的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就破产了,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标志之一。这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现在家庭手工业遭到了破坏,只剩下了个体农业了,“织”与“耕”分离了,所以中国自然经济的一半(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了,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步骤之一和标志之一了。(2)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第二步:个体农业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第二步是个体农业的自给自足成分逐渐减少,商品经济的成分日益增多。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

15、以丝、茶为大宗。这就使得中国丝、茶的生产不仅要考虑自给自足,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还要更多地考虑新的大市场国际市场(利益驱动,国际市场价格一般高于国内市场),所以,相对来说,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使得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使得中国个体农业的商品经济成分逐渐提高、自给自足成分相对减少。这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又一步骤和标志了。2、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如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等),向中国倾销工业品、购买农产品,一卖一买,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一织一耕,一要买(布),一为卖(丝、茶等),与市场发生密切之联系。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

16、口岸多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其目的即在于就近掠夺中国的特产南方的丝、茶。唐末以前,我国的丝织品主要产地北方,唐末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和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南京、苏州、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而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17世纪初传入欧洲,到了17世纪末期,英国饮用茶叶已开始由贵族向平民转化和推广,公元1700年英国的杂货铺开始出售茶叶就是明证。中国茶叶的主产地是在长江以南各地。3、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的解体必然

17、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 二、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华的出现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页42)。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2、种类:(1)船厂、船坞船坞主要是用于船舶修理。(2)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功效主要是“消食去腻、降脂减肥、降三高”,砖茶起源于唐代太和年间,风靡于清末,是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甘肃等西北少数民族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为日本、俄罗

18、斯、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所喜爱;缫so丝厂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制糖厂;制蛋粉厂由新鲜鸡蛋经清洗、磕蛋、分离、巴氏杀菌、喷雾干燥而制成的;轧y花厂分离棉子和棉絮;打包厂把某物打成包或捆,采用机械打包,长途海运至欧洲,如“棉花打包厂;(3)轻工业工厂如火柴、肥皂、制药、玻璃、造纸、纸烟(对“香烟”的另外一种称呼)、铁器等工厂。在1895年马关条约西方取得正式设厂以前,外国资本在中国非法设立的工厂至少有100多家,其中英商大约63家,美商大约7家,俄、法、德商大约33家。英商开办的屈臣氏药房(1850年)、耶松船厂(1865年)、怡和丝厂(1882年)、太古糖房等一直到解放前还存在。

19、3、性质:资本输出三、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的出现洋务企业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是近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雇用工人生产,规模大,采用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此处近代含义:机器大生产。1、背景:(1)二鸦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等反清起义的威胁。太平天国运动斗争水平高思想上、组织上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斗争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清政府威胁大。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自古以来中国边患多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由于游牧民族在经济文化上落后于汉民族,他们入侵中原的结果,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原政权对付周边游牧政权的

20、办法也多,也有经验:或者武力,或者和亲,或者互市,或者修长城,或者羁縻。而1840年后的20年间,中国两次被来自东南沿海的西方侵略者所打败。边患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是敌手来自东南海上,中国对付海上之敌,经验不多;二是敌手已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尤其是,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坚炮利,文明程度明显高于我们传统的农业文明。对新敌侵略及其影响,李鸿章说,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大劲敌皆难对付,旧有之经验与技术均难奏效。(2)二鸦后,洋务派官员掀起师夷的洋务运动二鸦后,面对如此严重的内忧外患,清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消除危机、维

21、护统治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科技,顽固派即主张强化封建伦理纲常,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物。由于压力太大,旧有之经验与技术难以消除危机,清政府采纳了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最早提出和使用“洋务运动”这一概念的正式出版物,是1938年何干之的中国启蒙运动史。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光中兴”、“同光新政”等。“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两个名词的区别何在?据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原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一文介绍,台湾学者吕实强先生说,为什么大陆要用“洋务运动”?美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几乎很少用“洋务运动”,

22、多用“自强运动”?“道理很简单。自强运动是代表当时人心里面内忧外患的压迫虽然在政治上没有用外国人方法,甚至于说在西学、西艺方面,也没有能够彻底学到外国人的科学精神和方法,但是他们内心的热情,内心的动机,是向着爱国的、努力奋进的方向去走,所以我们用自强运动,是代表一个继续的完整的动力。可是大陆上要否定这些努力,所以他们用了洋务运动。用洋务运动情形就不同了,仅是借用外国人的科学技术来完成他们的保卫封建政权,与帝国主义合作来维持统治阶层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借用这些科技的目的并不是爱国的,是与人民为敌的。如此解释下来,他们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所做的努力,都是站在与人民对立的立场,他们既然违

23、反了人民的利益,便只有失败。当然引导到毛泽东说人民革命,领导人民,顺应人民,所以他们会成功。目的在这里,所以排除了自强这个名词。”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6090年代),从它的旗号、重点等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目的: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过:前期(19世纪60年代):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旗号:自强直接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著名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内军械所”,生产子弹、火药、炸炮等。1864年迁到南京,1865年改建为金陵机械制造局。为第一家)。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左宗棠福州船政局(中国近代最重

24、要的军舰生产基地)。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这些军事工业(所谓“三局一所”)的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便于就近镇压);汉人多,满人少(汉人官僚实力上升)。后期(19世纪7090年代,洋务路线变化:目的由军事求强到经济求富,重点由对内镇压民变到对外抵御侵略)措施:其一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轮船航运企业);天津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旗号“求富”直接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其二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直接目的:抵抗外来侵略(美日侵台)其三创办新式学校和组织留学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如京师同文馆,赴

25、美留学)目标: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人才课程:增加理、工、外语失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洋务运动的标志性成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晚清政府三次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杨小凯:技术的模仿不能取代制度的模仿)和改革运动。成就:(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改革开放的开端。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存在反动与消极的一面,又存在进步与积极的一面,我们在评价它时,应同时兼顾,不可偏废,既不应全面否定,也不宜全面肯定。至于哪一面占主要地位,还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进步与积极的一面是主要的

26、。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是中国工业化、近代化的起点工业化一般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中国工业化的特点:由民族危机的外在压力推动;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员自上而下领导;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方式;由军事工业发展到民用工业,从重工业开始,然后扩充到轻工业等(英国工业化的特点:由民间商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推动;主要采取“商办方式”;从轻工业开始,然后扩充到重

27、工业等)。杨玉圣先生反对用“近代化”这个说法。“近代化”这个词,来自于日本。英文的Modernization,日本人用日文汉字译出就是“近代化”。英文的Modernization和日文的“近代化”,用汉语表达就是“现代化”。在汉语里,“近代化”与“现代化”如何区分,将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此,把“近代化”和“现代化”这两个术语统一起来,恢复英文Modernization和日文“近代化”的本义,称为“现代化”,用来说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学术概念,应该是更科学、更准确、也更方面的。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2、表现:(1)出现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三局一所”)(2)出

28、现一批近代民用工业3、特点:(1)以军事工业为主,民用工业为军事工业服务(2)军事工业采取官办方式,民用工业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方式官办:所需经费全部由官款拨充,政府委派官员管理。官商合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与其共同举办工矿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官商合办的具体作法是由官、商双方订立合同,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及盈余分配办法,各按认股比例出资,互派代表参加企业工作。但实际上经营管理大权仍操在诸官方委派人员的手中,商股代表处于无权地位,所以商人多不愿投资入股。官督商办:是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的模式。这是洋务民用工业创办的主要形式。所谓“官督”,除了官方委派代表

29、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外,还由官方对企业提供保护、扶持,如官府给予企业享有免税、减税、贷款、缓息等特权和优惠。所谓“商办”,除了企业盈亏均由商人自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全由商人负责,官不过问。官督商办企业得到的这些保护和扶持不是无偿的,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候这种代价甚至是相当高昂的。例如,官督商办企业必须接受洋务派委派的人员担任企业的督办、总办、会办等职务,使企业逐渐衙门化;它们还必须向清政府提供“报效”,所谓“报效”,实质上是清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的一种变相的敲诈勒索;此外,它们还必须为清政府的特殊需要效劳,如轮船招商局的船只须随时听候南北洋大臣的调遣,并减收水脚为清政府运送军队等。“官商合办

30、”、“官督商办”都是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3)采取衙门式的管理模式(或曰“官商一体化”的模式,或曰“政企合一”的模式),生产效率不高由于长期实行政企不分、官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使得政府官员直接控制企业,企业没有独立的经营权,最后导致洋务企业以失败而告终。如目前铁道部就是政企合一。4、性质:1985年8月第三届全国性的洋务运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会议主题是洋务企业的性质和作用。是属于民族资本呢,还是属于早期官僚资本?或者其他?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王亚南认为官僚资本有三种形态:官僚私人所拥有的资本;官僚经营管理的国家资本;官僚支配的其他私人资本。(1)军事工业其特点是官办,开办费和常年经费全

31、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由大小官吏分别掌握经济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这类工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2)民用工业民用工业多采用“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买办资本主义等资金来源差异。与资本主义萌芽也有区别,一般而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殖民

32、地或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商办的近代工业。1、概况: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较大、交通便利等)创办者(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等(“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这类被外商雇用之商人通常外语能力强,一方面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双向沟通。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这类型商人还可自营商铺,因此致富者颇众,又称为“买办资产阶级”)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康有为家乡)、天津贻来牟

33、机器磨坊等2、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力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断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技术等客观条件和可能。如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鸦片战争后,农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破产,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谋生。或者国内打工,或者出国打工,或者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等。如商品市场有所扩大,民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不断破产,部分农业经济也开始商品化,农民日益增多的购买工业品,同时日益增加农产品的出售。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工场手工业都夭折了,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家近代企业是由鸦片战争前的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的。理论上说,以前的资本

34、主义萌芽应该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但实际上没有找到史实上的依据。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其理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才造成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其丰厚的利润刺激了地主、官僚和商人纷纷投资于近代工业。原来投资土地为主。影响投资的因素:一是利润,二是安全。利润大,也安全,地主、官僚和商人愿意投资于近代工业。(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洋务运动已使中国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中国人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是个新生事物。受外在信息

35、的诱导,会左右你的某种倾向。诱导:劝诱,引导,也可以解释为“引诱”。诱导可以起心理暗示作用,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3、特点:私人投资,使用机器,雇佣工人因此判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个要点:以

36、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第一个要点是生产力方面的,第二、三个要点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以此标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商办近代工业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影响:(1)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和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5、发展的不利

37、因素:(1)先天不足:如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这些先天不足的因素导致营养不良,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先天不足带来的,似新生儿的缺钙、缺锌)。(2)后天不利:至少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故反侵略、反封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道理。反侵略、反封建即革命性。同时,其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革命性、妥协性系后天产生。革命性表现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妥协性导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五、课程标准涉及的两个概念1、

38、近代民族工业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即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如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据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一文(原载历史教学2010年3月上半月刊)介绍,关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内容,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等;二是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关键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归属,如果中国资本主义取“国土说”,那么外国在华资本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一种资本形态。如果中国资本主义取“国民说”,则把外国在华资本排除在“中国资本主义”以外。“国土说”代表:许涤新、吴承明。“国民说”代表:孔经纬等多数论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