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262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伴性遗传”一节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1、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2、 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分析其上相关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的规律,并指导实践应用。情感态度培养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穷根究底的探究精神,成功垂青于科学的热爱者。教学设计思路:以性染色体为载体,根据其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向下一代遗传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来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直以来是高考出题者所青睐的要点。传统教学中通常就人类红绿色盲的事例分析寻找其特点,然后归纳总结伴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特点,再拓展到伴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特点。学生学完之后缺乏系统的观点,仅限于对个别情况的了理,换种情况如伴X的同源区上某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情况,学生又有无所适从感。本文从分析XY这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入手,紧接着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上相关基因的所控制“外耳道多毛症”这个事例开始,对比探寻X的非同源区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状况,再参照常染色体找寻X、Y的同源区上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特点。以XY这对同源染色体为主线,分区探究,紧扣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相

3、对性状这三个概念,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在新课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策略实施过程:导入: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简介事实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多媒体示:外耳道多毛症的图片,事实只有男性患者。探究一、为什么不同于白化病的遗传,患者有性别的差异?索因:基因在染色体上,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总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人类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为XY。(绘XY的示意图,展示其特殊性,分为三个区域:XY的同源区区,X的非同源区区,Y的非同源区区。)结果:毛耳这个性状就位于区。位于该区的基因,X染色体上无与之相

4、对应的基因,没有显隐性之分,由于Y染色体为男性所特有,因此所控制的性状只有男性才有,典型的遗传图解如下(多媒体展示下图)结论1:伴Y遗传的特点:传男不传女,父传子、代代相传。探究二:那么位于区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否只有女性才有呢?索因:否。因为男性也具有X染色体。但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表现出来男女有差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就是位于区的隐性基因。(简介色盲的危害,导读教材P33-34“人类红绿色盲症”从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得启示一:认真分析和研究心中的疑惑;启示二: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由此可见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5、(学生活动)用B表示色觉正常,用b红绿色盲,请同学们就此性状写男女可能的基因型(思考:如何表示可以区别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男:XBY (正常) XbY(色盲)女:XBXB(正常) XBXb(携带者) XbXb(色盲)有关人类红绿色盲有五种基因型,六种婚配方式。(学生活动)分组绘以上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并分析小结其遗传特点。教师再有目的地用多媒体示以下遗传系谱图,让学生结合前面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其遗传特点。展示学生成果:(色盲、血友病等这一类遗传病的特点)结论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探究三:那么位于

6、该区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又是如何遗传的呢?(类比过渡)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通过学生再书写基因型,分组绘可能的婚配方式遗传图,分析其遗传特点以达课标要求。学生小结得:结论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具世代连续性。往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性患者的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探究四:位于区与区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男女有别,那么位于区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相同或相对的等位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是否与常染色体一样无性别的差异呢?(承上启下诱导质疑)思考下例:假如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区,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结论4:

7、不一定。例如:母方为XaXa,父方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前面的成果,诱导拓展生物界其它伴性遗传的现象,如: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的,雌鸟的性染色体ZW,雄鸟的性染色体为ZZ。通过以下实例,尝试探究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探究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某养鸡场需要一批雌性雏鸡,场主希望单就毛色就能判别雏鸡的性别。现有下列材料: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芦花公鸡。你建议场主应选择哪组鸡培育雏鸡,用遗传图解表示培育过程。(参考答案)P:芦花ZBW 非芦花ZbZb F1: 芦花ZBZb 非芦花ZbW实践意义:对早期的雏鸡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