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365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变革,“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核心理念的确立,是对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它呼唤着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格的完善,注重生命的发展。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行整合,培养“文理兼通、学创俱能”的现代高素质人才。如果说课程改革是给了教师、学生一个研究创新的空间,那么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就是在这个空间里飞翔的比翼鸟,它们需要平衡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教学改革可以带动评价改革,评价改革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所以说课程改革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基础,教学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评价改革则是使课程

2、改革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下面,笔者就实施新课程以来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与评价改革方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一、课程改革是基础,深切领会新教材全国各地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也有幸成为湘教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的实践者,刚一开始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正文内容很简学,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并都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觉得不如老教材好教。但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切理解。在教学中加上自己的用心摸索,越来越感到新教材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越教越有味。新课程的地理教材从现实问题入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入,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相协调的思想,采用了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直接

3、体验和实践等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设置了阅读、活动等许多栏目,更新知识截体,对人口增长、资源开发、能源供给、土地利用、区域发展、生态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现代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新课程教材强性很大,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死“教教材”可以灵活地“用教材”。这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对新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多,实践越丰富,就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既是我

4、们培养现代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搞好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二、教学改革是关键,课堂教学求真求活新课程的教学本质是“对活”,是“交流”,是“沟通”。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新课程核心理念所追求的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开放式的新课堂。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中,新课程倡导和凸现的是“主动、合作、探究”。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主动”重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驱动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凸现的是自主学习。“合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

5、及集体观念,有责任有分工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凸现的是交往、互动和合作意识。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学会怎样与人交往、合作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能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人才,不再是以前高分低能式的人才。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展开的,笔者平日的教学,就是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到“自主学习、探索规律”再到“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教程。具体操作如下图:学生活动活动环节进入情境、明确问题创设

6、情理、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列出目标自主探究、尝试研究探索体验观察了解、合理引导小组合作、展开讨论综合概括,形成新知反思提炼,创新发展互相交流达成目标内化提炼参与讨论,及时点拨审视结果,启迪思维综合反思,提炼思想 (主体) (主线) (主导) 笔者按此思路给学生上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我还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展到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来生动活泼地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洋溢爱心,富有创意的人性化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素质人才

7、。使教学改革实实在在成为整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关键。三、评价改革是保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在1985年就提出:“评价最重要是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从“选拔”走向“发展”,也就是意味着由“证明”走向“改进”。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评价,这是一个高度的开放,不断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不断引领着广大教育实践者去求解与探索,引领我们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在评价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立足“过程”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新课程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督促教

8、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自主性,又怎么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没有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又怎么能有小组合作伙伴的互评?没有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又拿什么去评价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教学改革能带动评价改学,评价改革又直接制约教学改革,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因而以评价改革来促进教学改革,达到以教带评,以评促教的目的,使评价改革实实在在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笔者一直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评价体系。做到公正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评价主体,让学生掌握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具体操作如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环节提供背景、明确

9、细则确定标准、统一认识确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程序 组织评审、讨论交流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筛选决策、分工评价实施监控、协助管理实施综合、分析研究实施评价研究指导操作、评价鼓励评价成果展示传阅报告、总结交流设计评价程序阶段:在确定评价标准之后,各小组要考虑先评什么,后评什么,先评每个人在动手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怎样?如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的学习中关于地貌形态的研究,要学生调查本地的典型地貌形态,访问老人,请他们讲一讲近几十年来当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还要注重图片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再评野外实践能力,尤其是野外考察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由擅长摄影的同学拍好照片,以获取相关资料。最后评在展示

10、成果的过程中,分析引起地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要特别注意人类活动引起了地表哪些变化?并能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同时,每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个性,地理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来分配成员重点评某个方面。实施评价研究阶段:分工评价以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然后大家讨论交流,结合信息做出公正的评价,给予恰当的等级。分别填写好评价表格成果展示阶段:各小组评价结束后,将最好的作品及评价结果在全班各个小组之间互相传阅,互相交流。一是有利于全班评价标准的统一,体现公平;二是通过展阅交流分享成功,总结经验,进行思维碰撞,拓展创新,使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与此同时

11、,教师根据监控记录和学生的作品并结合各小组内学生的自评,他评,进行表扬 指出评价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评价的需要,我们在时间上用分散和集中的评价形式。对于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如“大棚农业”的调查活动。采用集中评价的形式。按照我们的操作程序流程图上一节评价课在评价中完成教学,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简单的评价,短暂的评价,始终伴随着教学过程,一评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高度重视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二评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重过程,不重最后结果;三评学生创新思维活跃性,能否引发更多的问题,体现出教中有评,评中有教,适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作为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的核心

12、,发展性评价并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评价改革,参与评价改革,发挥每一个人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把评价改革推向深入,把课程改革推向成功!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方法,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我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与世界成功教育接轨了,这确实使我们感到欣慰。课程改革没有终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验者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有功利心,要有平常心。笔者给自己提的口号是:“宁做失败的尝试,不做保守的成功”。事实上,新课程、新理念有相应的教学新方法和配套的评价新体系,是不会失败的。之所以有担心,是因为在目前的实际生活中,高考还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家长、学生、社会乃至领导和我们实验老师都不得不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期盼着高考制度的改革。2007年12月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冯平评价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出版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以及走进新课程丛书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