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405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2.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教材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情简要分析“矛盾”一词对高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陌生的是哲学上的矛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同时,教学中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

3、: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教学策略方法1启发式教学、讨论法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过程情境设置:脑筋急转弯:一根木棒在不折断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它“变短”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用一根长的木棒和它相比较。正所

4、谓“长短相形”“有无相生”,没有长,就无所谓短,没有有,就无所谓无。二者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这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哲学上就把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叫做矛盾。提到矛盾,大家就会想起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那个一手拿矛,一手拿盾被叫做自相矛盾的人,引导学生思考:1、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矛和盾是一 对矛盾吗? 2、为什么当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却哑口无言?哲学中的矛盾与成语“自相矛盾”中的 “矛盾”是否同义?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作为兵器的矛和盾,确实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矛和盾是对立的,矛的锋利就意味着盾不坚固,盾坚固就意

5、味着矛不锋利;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矛,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盾,矛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但哲学中的矛盾与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的矛盾是不同的。哲学上的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它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而自相矛盾中的矛盾是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它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说,哲学矛盾不能等同于逻辑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什么是同一性,斗争性?二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1. 拿剪刀的人叫甲,另

6、一人叫乙。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剪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略)教师总结:甲手拿剪刀,处于主动,但他不敢剪。因为他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甲方的存在以乙方为前提,离开乙方,甲方就不能存在。这说明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一个方面。2、乐极生悲,甲的剪刀突然被乙夺走了,二者的地位发生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大家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主动与被动,这些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二个方面。概括出矛盾同一性就是矛盾双

7、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3、假设球在太空中,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剪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敢。因为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在太空,甲乙基本上受万有引力的束缚已经很小了,失去了共处于原有统一体的条件。这说明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而乙想剪甲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称作矛盾的斗争性。展示两幅图片设问: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与哲学所讲的“斗争性”是一回事吗?学生看书回答:(略)教师总结:二者既有联

8、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切差异和对立,于同一性相比,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5、假设甲和乙都处于球的同一端,绳的同一头,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大家都完蛋。因为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统一的前提条件,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对立是在统一体中的对立,并为统一体所制约,当然,没有统一也就无所谓对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2010年世界十大自然灾害教师总结:片中的一幕幕让我们难

9、忘,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天灾抑或是人祸面前,有谁能够逃脱,世外桃源存在吗?这说明什么道理?引导学生总结出: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2010年已经过去,我们祈愿2011年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和谐共处,时至今日,天下真的风调雨顺、和谐太平吗?引导学生总结出: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以说: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既然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矛盾,如何对待它们?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学生回答:(

10、略)教师总结: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很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与不会、懂不不懂、难与易等都是矛盾,对待矛盾,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大家学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易易矣; 不为,则易者易难矣。所以,逃避矛盾是不可能的,而要正确对待矛盾,这就要做到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普遍存在的,事物的矛盾是怎样的?创设情境:情境一:多媒体放映影音和图片分析日本福冈与四川汶川地震有什么不同,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情境二:多媒体放映图片日本福冈地震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

11、情境三:多媒体放映图表电力的三种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说明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三个表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归纳得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既然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如何对待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情境:(多媒体放映图片)结合图归纳得出: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

12、,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多媒体放映图片)结合图归纳得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就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是我国矛盾的不断运动变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师生一起总结本课知识点。

13、(略)创设情境:走近生活,体验践行面对日本发生的灾难,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甲:幸灾乐祸-他们几十年前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天还不思悔改,篡改教科书,参拜神社,霸占钓鱼岛,真是活该!乙:同情-我们痛恨的是过去的日本侵华军,而现在受伤害的不过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百姓,应区别对待。丙:支援-我们都是人类,应该共同面对自然灾害,既然是同类就应该共同面对!请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分析以上观点。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日本曾经是一个给中国带来痛苦回忆的国家,今天还有一些右翼分子不思悔改,不断地制造事端,这说明中日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然而,今天的

14、日本百姓不能等同于过去的日本侵略者,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这次地震和海啸发生在日本,但是灾难却是全人类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感同身受。”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汶川地震的时候日本政府派了救援队,并且给中国以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援,更不会忘记在这次日本地震中,有一个叫佐藤充的日本人为了救20名中国研修生,自己和家人被海水吞噬的情景,同学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方有难,应八方支援” ,大灾要有大爱。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齐声高歌爱的奉献,向抗震救灾的英雄们致敬!课外实践1、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如何防范于未然?2、我们可以为灾区做哪些事情? 课后反思点评本堂课整体感觉效果比较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结合时政热点,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突破难点和重点,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把握,运用多媒体教学,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但在难易度的把握上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教学资源介绍视频2010年世界十大自然灾害和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