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539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春市希望高中 课时教案、操作技能案 总课时(第) 15 节周课时 15 周1 节2011_年 12 月 19 日星期一授课班级 学科教学 授课题目第13课 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学科知识及教学目标分析本课在知识体系中整体地位及模块目标1、 地位(一) 在历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中国近代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逐渐形成的历史。本科的学习应帮助学生理解,民族为极限、仁人志士自强图存的行为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 在整本书的地位近代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1、帝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线2、中国近代化地主线,即争取

2、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发展和富强的主线。两条主线相互交叉,但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课辛亥革命的学习应帮助学生加深对第二条主线的理解。(三) 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第四单元的大标题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其主题展现里帝国主义列强加深侵略和仁人志士奋起救国间的冲突,本课正是民族危机下资产阶级发动民主革命、奋起救国的表现。2、 模块目标依据普通高中最新历史课程标准,由于本课是在历史必修一的第四单元的第十三课,属于模块中的政治部分。我们把模块目标定为: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一些仁人志士,如孙中山等;了解中国近代史上

3、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发动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课是辛亥革命;了解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探讨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本课的三维目标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目标的分析,结合对教学方法的探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是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实事求

4、是的态度。知识与技能1、 帮助学生了解兴中会等革命团体,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纲领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资料以及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向学生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训练,组织学生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史料,以培养阅读史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形成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思维。2、结合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图文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成败,使学生掌握此类题的分析途径;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

5、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再结合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立本课的重点: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三民主义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本课所涉及到的一些抽象词汇,如主义、革命较难理解,应给与恰当形象的解释,另外,涉及到的一些历史学习方法(怎样衡量辛亥革命的意义),应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 要正确诠释难点,一是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化,二是注意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解决方式将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注明。知识框架关键词辛亥革命的过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切入方式与切入点选择切入方式:情景导入,情感价值观的感染,史料分析

6、,归纳总结切入点的选择:根据高一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学积淀,但抽象思维仍不如直观思维,大部分知识的切入都是从形象思维切入。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知识的形成性评价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及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师教学反思性评价教学过程当中,如何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并能简单的叙述其史实,学习了辛亥革命之后,学生掌握了如何对一件历史史实进行评价。教学思维设计(思维教学) 辛亥革命民主之酝酿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民主之践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之丰

7、碑辛亥革命的评价民国成立后的革命形势 教学实施过程目标时间课件教学教师活动及目的(内容教学、教学目标落实的教学策略、方法)学生活动及预期效果导入部分30秒4分30秒辛亥革命100周年宣传海报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通过今年上映的一部电影辛亥革命导入。过程和方法目标(一)民主之酝酿解读孙中山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导出世界潮流的三大表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进而引入本课主题:探索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容易进入教学情境。施教部分5分钟孙中山的名言。 世界潮流三大表现 辛亥革命前的社会背景。中国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内容。

8、 林觉民的与妻书 展示图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概念武昌起义发动的原因。(文字)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 辛亥革命前的社会背景1、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腐败反动2、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3、民主革命思潮兴起4、革命团体建立(1)讲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讲解三民主义。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现 “耕者有其田”。 通过之前的这些准备,革命者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其

9、中有最大的一次黄花岗起义,接下来我们就学习其相关内容。介绍黄花岗起义的内容,引入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分析其内容与精神,彰显仁人志士的牺牲奉献精神,引出革命运动,黄花岗等。展示图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强调辛亥革命的广义、狭义概念1、广义:18941912,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2、狭义:1911武昌起义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2

10、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 。2、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由孙中山的话,引出“武昌起义”“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孙中山。二、武昌起义爆发经过:武汉三镇光复发起人: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经过:10月10日晚,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0日占领武昌过程和方法目标(三)过程和方法目标(四)通过这句名言引出世界近代化的三大表现。分析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使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符合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使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思想发展状况,民主革命思潮兴起为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学生通过学习革命团体,了解革命前的组

11、织基础。使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爆发前的军事准备工作。有感情的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看武昌起义形势图,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施教部分7分钟展示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隐患。中华民国成立时的要素。孙中山和担任大总统时的誓词。至12日,光复武汉三镇。三、武昌起义的结果:1、湖北军政府政府成立 时间:1911年10月11日 地点:武昌 经过: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展示图示黎元洪任都督、湖北军政府2、南方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展示图示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材料: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用竹竿在巡抚衙门顶挑去几片瓦以代表革命,

12、摇身一变为江苏军政府都督。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失败危机。接下来导入民主之践行过程与方法目标(二)民主之践行 武昌起义的成功,各省的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之奋斗多年的政治理想终于实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也就水到渠成。好,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资产阶级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中华民国成立时的概况。简单介绍五色旗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的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即五族共和。我们可以看出,革命者并不是要把满族人赶尽杀绝,只是要推翻他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上就是中华民国

13、成立时的概况,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一步学习中华民国的重要内容。(引入部分):解读孙中山的誓词。1、“倾覆满洲专制政府”也就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也就是三民主义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2、巩固中华民国,体现的是“建立民国”的革命目标,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图谋民生幸福就是民生主义了。3、直到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为止呢?“民国卓立于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孙文才甘心卸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这是何等高尚人格啊。引导学生明白三民主义和孙中山先生的高尚人格。下面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活动:各抒己见通过看课本和课件形象的了解中华民国成立时的概况。朗读孙中山担任大总统时的的

14、誓词,体会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情感感受。通过分析孙中山先生担任大总统时的的誓词,对三民主义有大概的了解。施教部分3分钟 10分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北京街头的图片播放街头音乐民国成立后的革命形势图。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时的人民是不晓得什么主权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中华民国的主权是属于国民全体的,也就是说是属于民国每个国民的。所以,我们说他体现了什么民主思想呢?“主权在民”2、确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模式,实行责任内阁为了捍卫民主,临时政府确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呢?对,“三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15、并且实行了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防止总统独裁。这也就为民主提供进一步的保障。那临时约法还保障了公民的那些自由和权利呢?1、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我们知道,在清朝统治中,满族是相对享受特殊待遇的,而其他民族是受歧视的,但临时约法消除了民族间的歧视,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民主一个集中体现。2、临时约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等权。以上就是我们对临时约法内容的分析。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实践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政体模式,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通过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

16、法令和临时约法的保障,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在其影响下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走上北京街头看看去。导入下一部分:通过刚才的课本剧,我们看到那对母女已经不再给他们的后辈裹脚了,男人也剪掉了辫子。这些都是受到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那中国的民主化前景如何,请看民主之丰碑。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民主之丰碑一、民国成立后的革命形势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次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二、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1、辛亥革命的性质。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合作探究:我们应该

17、如何评价辛亥革命。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通过分析其内容,理解其内容体现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观看课本剧,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社会风气,感受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阅读课本分析民国成立后的革命形势。施教部分展示四段材料。通过材料分析。如何正确的评价的辛亥革命。2、 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思想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历史遗憾: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过时落入袁世

18、凯手中学会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来正确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小结部分本课依据大纲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本单元的大标题: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我们把本课的目标围绕求民主展开,分为民主之酝酿、民主之践行、民主之丰碑三部分。在民主之酝酿中讲了世界的民主化潮流进而导入中国的求民主潮流。并分析了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以及重点讲了三民主义。下面讲了革命团体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重点讲了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在民主之践行中讲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与前面所讲的三民主义相结合。在民主之丰碑中讲解了民国成立后的革命形势,并通过四则材料重点分析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遗憾。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如何正确的评价辛亥革命。作业与预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授课教师杨佳、姚佳欣、陈美琴、王丽莉监督人员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