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680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科类论文第二类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 摘要: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学生入学后不久,就会感到不适应,尤其是数学。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一学生害怕数学?本人一直在探索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的形成因素及对策,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感受。关键词:高一数学 学习障碍 成因 对策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初中有的知识删除了,到了高中老师需要补充,学的内容多了,自然学生就会感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家长也困惑:孩子在初中时,数学是很优秀的,经常都是百分制考八九十分,而到了高中连及格分都考

2、不上,对于这些问题和困惑,本人也深有体会。一、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的主要原因(一) 初、高中教材不衔接目前的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再如:二次函数在初中进行了淡化处理,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麻烦;求二次函数的值域,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韦达定理在初中数学中基本上不提,使得学生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带来了许多不方便,一提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把那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往往事倍功半。(二) 教师上课进度快、难度大学生刚

3、从初中跨入高中,本来就有很多方面不适应,再加上新课标密度大、内容多,困难就更大了。如必修1、必修4两本教材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而老教材则是在一个学年内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重,自然就会加快进度,使得学生往往一块知识刚学完,还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如果只按教材上作业的要求,不深化,又不能与高考接轨,且目前的学生辅导用书要求也是比较难。所以老师不得不增加知识内容,加深难度,这样就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学生做课后作业得不到成就感,产生一种“数学很难”的感觉。(三)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适应 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

4、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在高中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开始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等,一下子难以互相转化。初中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还有初中教师上课每一步都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一个重点题型会重复练习多遍,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上下功夫。而且在高中很多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复习才能理解和掌握。

5、初中三年学生已形成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遇到难题不是独立思考,而是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缺乏自学能力。有不少学生觉得:老师上课讲的自己都懂,但课后不会独立做题。其实很多学生所谓的“懂”只是在老师的讲解下的懂,易错、易漏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铺垫、提示,以为自己懂了。自己独立做题时,没有提示就想不起来,其实不是真正的懂。还有学生不能及时的复习巩固,犹如“猴子摘玉米”,学过就忘,上课没有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后基本上不能及时的回顾老师的上课内容。还有一点,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在初中他们就已经养成了一遇到计算问题就拿计算器来算,导致离开计算器计算就很费劲,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计算结果的后果。 “学而不

6、思则罔”,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学会数学。多种因素导致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四) 心理方面的因素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可以“松口气”想法,觉得自己初三时太辛苦了,在高一放松一下,高二认真一些、高三努力冲刺,使得高中入学后无紧迫感。还有很多同学对数学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一看到数学,心里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抗拒情绪,影响自己正常的思维。有时与一些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就说:“我初中时的数学就很差”,“我的基础本来就不好”,足见其对数学的惧怕感。还有的学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比如初中是什么班干,高中是“平民百姓”了,初中在班级的名次靠前

7、,如果高中第一次考试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就会感觉自己不行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二、 越过学习障碍,我的对策(一)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大部分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停留在自己读初中时的印象,对于现在初中哪些内容要求怎样,了解比较少。所以教师要经常翻阅初中教材,了解中考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便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在过渡时期的教学方法。在开学初,不妨先把在初中未学而高中用得较多的定理、公式进行补充(如: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等),再进行高中的教学。这样不仅不会妨碍以后的教学,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

8、而不为呢?(二) 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客观的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好教学策略,教学时可以把抽象的转变为直观的,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如:我在教学生记特殊数集时这样记:自然数集N(nature ,中文意思:自然,首个字母N )、实数集(real ,中文意思:真实的,首个字母R) 、整数集( zheng,整的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Z) ,余下的就是有理数集Q了。学生马上就记住了,且不容易遗忘。另外,教师要多提问,多给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适当地让学生到黑板演练;布置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降低章节考试难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

9、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难题要做好铺垫,如必修5的P69第6题已知数列中,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此问题作为数列的一个探究题,很有思考的价值,他可以考查学生归纳、构建特殊数列的能力。但对于刚开始接触此类递推式的学生而言,如果独立解决该问题,难度不免过大了,因此,我们在解此题目的时候不妨作一些铺垫:铺垫1:已知数列中,写出它的通项公式。铺垫2:已知数列中,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求出的通项公式。铺垫3:已知数列中,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求出的通项公式。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前提下对递推公式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对于解决上述难

10、题会有很大的帮助,给学生一种“面对难题我也行”的成就感。(三) 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会去实践它,并能乐在其中,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如果能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这是普通的数学学习者立志学好数学,并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不可或缺的转变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教师方面:第一、上好关键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因为第一节课往往成为教师树立个人形象的关键,所以第一节课往往要精心的设计。第二、教师要有亲

11、切感,松紧有度。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催化剂一样,能够促进教学氛围、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率。相信每个学生都喜欢那些能与他们谈心的教师。教师不应只关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了后进生,其实,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也许是一次交谈,一个后进生就会成为一个优等生。第三、教学生学会考试。教师不妨把选择题,填空题的一些常规解法归纳起来,教学生如何考试。学生方面:首先要注重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动力。第二、在课堂40分钟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

12、,因此应适当地记笔记,领会课堂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听、说、写、记都不能缺。第三、思考问题注意归纳,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在课内外练习中养成作业独立完成的习惯,在作业中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还有要特别注意的是,遇到计算题千万不能依赖计算器。最后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基础性的题目占绝大部分,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不要轻易的放弃那些应用题,有些同学连题目都没有看到,一看题目很长,就不敢下笔,认为自己不会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机会。须不知,数学的应用题,实际上就是

13、所谓的送分题,很少有真正的难点出现。只要你能够认真的把题目读完,写出数学表达式,分数就拿到了一大半。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四)关爱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首先培养学生自信心,许多学生都有惧怕数学的心理,并且老是说“我的数学本来就不好”等的话。教师在开学时可以给学生明确的指出:初高中的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多不同。初中百分制的九十分以上是高成绩,高中八十分以上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告诉他们“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能提高能力”等。其次帮助学生尽量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

14、学习生活,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主动找他们谈话。每个人都渴望享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关爱时,必定会逐渐喜欢上数学这门功课,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尽量少批评,多表扬。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适当的处理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正确的对待考试,平时多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热心帮助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尽快的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为将来的高考取得成功增加一个砝码。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必修2、研究性学习,从课本例题开始 虞 涛 ,数学教学 2006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