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818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文: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古人花为今人发,不薄今人爱古人在高中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熏陶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语文界对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不断。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本文认为:高中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是其理应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即使是古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的古文课堂需要“人文熏陶”,可以“有对挫折遭遇的准备,有对发愤精神的领悟,有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有对爱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在“精神的碰撞”中努力走近名家,走进古文,让学生在枯燥的字词句的学习巩固后,在思想碰撞中使古文“活”过来,学生“动”起来。关键词:高中 古文教学 人文熏陶社会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人文”一词最早见

2、于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 这里的“人文”指的是文明。而后的中国历史上,人文精神不断流传、发展和发扬。至于当今,社会对它的精神内涵的解说莫衷一是。本文所谓“人文”,是相对于“工具”和“科学”而言的,重视人的价值,珍视人的真情实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们高中课堂中,可以更明确地说,“人文熏陶”从挫折教育、发愤教育、生命教育、爱国教育四个方面去努力。不过,近年来,语文界的“纠偏”呼声四起,从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呼唤“语文教学,魂兮归来”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J.中学语文教学,2004.2开始,北大陆俭明教授 陆俭明.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3、,浙师大王尚文教授 王尚文.人文原在语文中J.语文教学通讯,2006.2,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 严华银.语文教学必须认识和处理好几组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12.10等都撰文表示,当今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人文性,这种将语文和人文等同起来的倾向应该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高度警惕。当然,也有反驳这个观点的,比如深圳北师大南山附中的杨先武老师 杨先武.人文性真的“过头”了吗J.语文学习,2014.3近期撰文批驳:“应试语文是日常教学的真实现状”,认为“工具性主宰课堂、技术主义盛行依旧是课改后的普遍现象”,并发出“语文的人文精神不可缺失”的有力呼唤。除此以外,还有王胤枝、杨明、殷迅波、李丽娜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

4、师也在其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来宝贵经验,强调人文熏陶的重要性。王胤枝.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李丽娜.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0.3杨明.语文人文素养课程内容的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3殷迅波.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阅读,2011.11两种观点看似争锋相对,但是他们在逻辑上却有相当大的共同点,即立足于语文教学大局,对语文教学一概而论,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了,将所有的课型一视同仁。其实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教材的侧重点千变万化,有些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有些语文教学又侧重注重工具性。所谓“

5、古文”,本文指的是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创作的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古文教学应该如何取舍呢? 本文认为:古人花为今人发,不薄今人爱古人,较之现代文的简单易懂,古文显得相对枯燥,但是选入高中教材的古文,多出自名家之手,是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生命的体验,也是他们文采的直接体现,更是历史长河为我们千挑万选之后保存下的精品之花,它们对于当今社会和人们依旧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对待这些先哲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简单地肢解作品,着重去梳理字词句,而忽视了对古人的高尚精神、优秀品质的学习。在深化课改背景下,古文教学模式要进行变革,要更加关注人文性。教学现状审视目前的教学现状,“工具论”痕迹明显,造

6、成学生厌恶古文现象突出,最大的弊端在于,当今的教学,过于重工具性,过于强调古汉语语言知识功利地说,高中教材中的古文在于高中阶段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在高考试卷的第16、17题的客观题的选项中,选项中一般有一半的内容来自于课本知识。除此以外,19题的断句和20题的翻译,也需要平时的古汉语常识的积累。与此相反,古文教学中所强调的“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在高考试题中没有

7、直接体现。鉴于此,在实际的常态课古文教学中,常常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从字词梳理,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角度来巩固强化,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状况已出现多年,上世纪末钱梦龙先生就提出:“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最大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4期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但文本被肢解了,文学因素被缩小化,这忽视了学生对精神内涵和思想情感的感悟,对传统文化、文学因素视而不见。学生无法从中获得精神给养,也就很难说是真正学会了“这一篇文言文”。郑桂华博士近期指出:“社会各界的诸多怪罪,语文教育界也

8、还能承受得起,但如果把把弘扬国学、发扬国光的担子再加到语文肩上,回过头来再告它一个既耽误了国学也误了国运的罪名,那可真就负担不起了。”郑桂华.面对“国学热”,语文应自知自处J.语文教学学习,2014.3窃以为,整个社会不能将传承传统的责任推给语文教学,但这不等于教师主动放弃对学生的人文熏陶。重“工具性”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厌恶,也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拓展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最终与教材古文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实际上,在当下中国,除了极个别外,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在中小学学一点古诗文。”郑桂华.面对“国学热”,语文应自知自处J.语文教学学习,2014.3这就是社会各界对语文学习“人

9、文性”要求的一个侧面表现。因此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十分重视人文熏陶,以期达到“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并从历史视角和当代立场评价文章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S,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的要求。教学实践应该怎样去学习古文呢?私以为,选入高中教材的古文,较之历史不够长的“白话文”,更应该受到我们的热烈欢迎和认真学习。对于它们的教学,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分数的利益,而要引导学生养成探讨和体会的习惯。我们的古文课堂需要“人文熏陶”,可以“有对挫折遭遇的准备,有对发愤精神的领悟,有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有对爱国情怀的培养”, 让学生在

10、“精神的碰撞”中努力走近名家,走进古文,让学生在枯燥的字词句的学习巩固后,在思想碰撞中使古文“活”过来,学生“动”起来。一、人文熏陶:可以有对挫折遭遇的准备古文有比当今文学作品具有激励功能。传承至今并被选入教材的优秀的古文的作者,往往是优秀的文学家,或教育家,或思想家,不仅他们的作品经历的历史的考验,他们本人的生平经历也往往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在高中教材的古文选文中,很多都属于“贬谪”文学,比如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他谪居黄州期间,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他贬官永州之时,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写于他左迁九江时,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写于他杀官奴获罪甚至牵连父亲之后等。通过课堂的“知人论世”

11、环节和具体的课程分析,我们就可以真切地去体会,身处逆境的作者们或洒脱依旧,或坚守依旧,或乐观依旧,或抱负不改等的优秀品质,他们遭遇的人生困境、心灵折磨,以及他们突破困境的障碍,超越人性的懦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青史留名的种种经历,使我们获得激励。如果我们的古文课堂,只注重“工具性”,那么如何去体会“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成仙之感?如何体会“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的悲凉?如何去理解柳宗元“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的感慨?如何去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奈?如何去碰撞少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内心?如何去学习命途多舛之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

12、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持?也许我们都幸运地未经历作者那样的不行,然而谁的人生之路是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勇敢闯过挫折,这种可贵精神和态度,怎能不给予成长中的学生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如果我们的教学忽视了这一方面的点播和引导,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二、人文熏陶:可以有对发愤精神的领悟在中国历史上,“发愤”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屈原的“溪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影响了司马迁,“屈平之作离骚,盖知怨生也”,认为屈原怨的情绪的产生和抒发是合情合理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不怨乎?”司马迁作史记,正是对屈原“发愤”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他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

13、戮笑,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字丘墓乎?”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盖西伯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从历史上深陷困境发愤为文以传世的事例,在悲哀中加深了对“发愤”的理解,在这里的“愤”,已不是简单地怨恨之情,而是在饱尝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之后的直抒胸臆,表现了内心一种强烈的奋发向上的愿望:在跌到之后,不放弃!之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强调人的精神情感是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因素;同样的,感知了解作者的精神感情是我们学习文章时最重要的追求。“发愤”精神

14、,在后世代代相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亮点。同时,这种精神对于今人,无论中学生还是成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的教材中并不缺少这种精神。师说和劝学,那种坚持尊师、求学的精神,何尝有不是一种“发愤”的精神。如果我们的古文课堂,只注重“工具性”,如何让学生在前人的榜样中领悟,遭遇挫折之后东山再起,让人生更具价值?这种在厄境中激发出来的,对人对己的壮志,也是作者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才使得文章在历史长河中被湮没,反而发出璀璨的光芒。三、人文熏陶:可以对生命教育的渗透近年不断有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几天前就有温州萧振高中发生学生跳楼事件。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生命意识与生命

15、信念的缺乏是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社会上总是不问缘由,将一切过错推到学校或者老师的头上,稍微理智些的才会在悲剧后思考,当今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将直指学校和老师的矛头略作转移。我们姑且不去争论究竟是问题老师教出问题学生,还是问题家庭养出问题孩子。在此只是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能为此做些什么努力?华东师大叶谰教授在很早前就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以往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往往远离生活实际,缺少人文关怀,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

16、体验和生命关怀,淡化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我们倡导的人文素养就包含了对生命的敬畏。鉴于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必然要渗透生命教育,而古文教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报任安书和离骚的文本里,展现的是一个为了“究天人之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远大抱负而“忍辱偷生”的史家,一个誓与家国共存亡的诗人。他们或生或死,都不是一时的冲动,都是“重于泰山”的,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如鸿门宴的拓展教学中,常涉及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围绕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展开“何谓英雄”的争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英

17、国思想家培根说过,“用伟人的事迹激励孩子,远胜一切的教育”。语文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要润泽生命。古文课堂同样也能做到这些。四、人文熏陶:可以对爱国情怀的培养江泽民同志曾经也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古文教学中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深思圣哲的至理名言,赞叹良臣的赤子衷心,感慨名士的痛苦忧思,叹惋豪杰的慷慨赴难。经典可以使年轻一代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会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我与世界,只要学生与经典作家发生情感的撞击,甚至只是一次瞬间爆发,就会对他们的终生发展

18、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六国论、阿房宫赋都是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借古讽今,切谏时弊。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态度,更表现出作者的远见。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指南录后序表现了一个伟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守,它向我们展示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和坚持的信念守护者人类的良知和家国的存亡。烛之武退秦师展现的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古人的守信,正是由于这些美好的品质,守护了一个国家的安危,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战争。此外还有谏太宗十思疏、序、虞美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或是忠君之事,忧国忧民,或是亡国之恨,或是保

19、家卫国之心,无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不熟悉的和欠缺的。这些古文的人文熏陶,能够在我们评论国家大事、探讨国际局势的时候更加理性和长远。这些,古文课堂的作用并不比现代文的学习小,甚至更能打动人心。小结古人花为今人发,不薄今人爱古人。在高中古文教学中重视人文熏陶,是有远见的真教育,要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在先哲榜样作用下,领悟到遭遇挫折的时候不放弃,反而要发愤图强,珍爱生命,让人生的旅程充满活力,让国家的未来洒满阳光。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的重任,如果只是单纯地培养考试机器,将教育和素养的提高分离开来,那么将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社会的不幸。因此,不要“纠偏”,而是更加重视人文熏陶,让古文学习成为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存在。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对于读懂古文都有困难的班级,要在落实古汉语知识后再开始情感升华。其次,人文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优势,但不能互相取代,要坚决反对语文人文教育说教化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