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性质、教学理念的研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性质、教学理念的研究》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性质、教学理念的研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
2、术是指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 生 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
3、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意
4、念的表达与传递。信息技术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大众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贯穿于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术养
5、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 、单一的技能训练, 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 、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 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同能力的发展。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 批判精神都达到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
6、,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硬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术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对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
7、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8、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丰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以上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性质和教学理念。“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学科,没有材料、没有资料更无任何经验。经过了对教材的研究,发现“通用技术”与社会形势的巨大关系,与国家
9、的兴盛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家、发明家,但有可能让下一代的一部分人成为设计家、发明家!“时势造就英雄”,“通用技术”在我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可以更容易做出成绩!就如任何一个商机都是被走在前面的商人拿到的。技术领域的设立,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课程结构的历史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 生 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深远意义。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
10、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11、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
12、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人们逐渐醉心于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富足,却忽视了科技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灾难。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妥善使用、改进技术,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增强技术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必须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技术实践中去,在做中学。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技术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将最初的技术设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
13、设计、制作方案的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技术知识和原理,体验技术带来的烦恼与快乐。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未来社会的公民应能全面适应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技术、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技术认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对象、结构、功能、方法,都需要按系统原则不断整合起来,加以集约化处理,使之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整体,来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在这种社会、技术发展趋势下,如果学生还只是了解和掌握十分分化的技术知识,并且对它的应用一无所知,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的学生势必同社会实际的需要很不适应。技术课程不应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技能的获取和积累,而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注重知识的整合,注重技
14、术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技术课程应能成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批判和创造欲望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批判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技术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技术既是文化的产物,也催生出新的文化;技术文化中既有对技术发展、创新有利的因素,也存在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以促进技术的良性发展。今天对技术的评价,已经越来越不仅限于技术的物性功能和经济效益,而是更加关
15、注其人性效果,将伦理道德标准作为衡量技术可行性的重要维度之一,如克隆技术曾一度引起了公众和专家的激烈争论,而其中的焦点就是道德伦理问题。因此,技术课程从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技术的选择能力,将对我国技术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技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和塑造学生的技术素养?这是课程教学中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问题。技术素养的培植和其他素养的培养一样,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使通用技术课成为融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为一体的课程。没有一定的知识份量和深度,既不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也不能巩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更不符合培养技术素养的规律。不能把这门课降低为单纯的常识课、实践课、手工制作课。其次是要用实际技术活动的规范来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有利于技术素养的形成,技术课一定要有别于学科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了技术,学习了设计,初步体验了设计的过程,直接体验了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技能和乐趣。技术对他们来说已不陌生,设计对他们来说也不再神秘。创新技术的欲望正在他们身上滋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课程教育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一种热爱技术、了解技术、能合理选择、评价技术,并准备为国家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而献身的精神和品格,必将在普通高中学生身上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