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930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压轴卷二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 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2、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参考公式:样本数据的标准差:,其中为样本平均数锥体体积公式: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其中R为球的半径,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 第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不等式的解集为M,函数的定义域为N则为( )A.0,1) B.(0,1) C.0,1 D.(-1,0 2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则a

3、的取值范围是( )A BCD3下面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C D 4. 若且,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5. 已知,依照以上各式的规律,得到一般性的等式为( )ABCD6已知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若;若;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7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F2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BAOC8.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 )A B C D 9. 如图,在中,且是的外心,则( )AB C D 10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则该双

4、曲线的方程为( ) A B C D11在中,则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正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12.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为函数在区间(a,b)内存在零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的否定是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且越接近于,相关程度越大;越接近于,相关程度越小;设为坐标原点,若点满足,则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第卷(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设a,b为(0,1)上的两个随机数,则满足的概率为 14已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15已知等比数列an中a21,则其前3项的和S3

5、的取值范围是 16.已知函数yf(x)是R上的偶函数,对于xR都有f(x6)f(x)f(3)成立,且f(0)2,当x1,x20,3,且x1x2时,都有0则给出下列命题:f(2010)2;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x6;函数yf(x)在9,6上为增函数;方程f(x)0在9,9上有4个根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请将你认为是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C的坐标分别为A(4,0),B(0,4),C(3cos,3sin).()若(,0),且|,求角的大小;()若,求的值18(本小题满分1

6、2分)如图,在中,已知O在AB上,且又平面ABC,DA/PO, (I)求证:PB/平面COD; (II)求证:PD平面COD.19.(本小题共12分)从某学校高三年级共800名男生中随机抽取50名测量身高,据测量被测学生身高全部介于155cm和195cm之间,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八组:第一组、第二组;第八组,右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已知第一组与第八组人数相同,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人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I)求第六组、第七组的频率并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II)若从身高属于第六组和第八组的所有男生中随机抽取两名男生,记他们的身高分别为,求满足的事件概率。20(本小

7、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 (I)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 (II)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21.(本小题共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求椭圆的方程;()设,是椭圆上关于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交椭圆于另一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共14分)已知函数 (I)当a=1时,求上最大及最小值; (II)当 (III)若函数在区间(1,2)上不单调,求a的取值范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数学压轴卷二评分参考2010.6.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ABACCC

8、DDA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14 15(,13,) 16.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三、解答题:17解: ()由已知得:,则sincos,因为(,0),.6分()由(3cos4)3cos3sin(3sin4)0,得sincos,平方,得sin2.而2sincossin212分18解:平面ABCD,AD/PO,又3分又又平面OCD,OD平面COD。/平面COD.6分(II)依题意可设OA=a,则PO=OB=OC=2a,DA=a,由DA/PO,且PO平面ABC,知DA平面ABC.从而在中为直角三角形,故9分又,又PO平面ABC,平面PAB故CO与DO相交于点OPD平面COD12

9、分19.解:(I)由直方图知,前五组频率为,后三组频率为,人数为(人)2分由直方图得第八组频率为:0.0085=0.04,人数为0.0450=2(人) 3分设第六组人数为m,则第七组人数为,又m+2=2(7m),m=44分所以第六组人数为4人,第七组人数为3人,频率分别等于0.08,0.065分分别等于0.016,0.012,(画图如上)6分(II)由(I)知身高在内的人数为4人,设为.身高在的人数为2人,设为.若时,有共六种情况若时,有共一种情况若分别在内时,有共8种情况,基本事件的总数为种9分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有种,11分,12分20.解:(I)2分故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6分而8分 (

10、II)由(I)知10分故12分21. 解:()由题意知,所以,即,又因为,故椭圆的方程为5分()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由 得 7分由,得,9分又不合题意,所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2分22解:(I)当a=1时,令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3分故,最大值为中的较大者4分易知故6分(II)令由(I)知在(1,2)上单调递增8分故F(x)在(1,2)上单调递增,即10分(III),在(1,2)上不单调,在(1,2)上有根且无重根,12分即方程,在(1,2)上有根,且无重根 14分10.设|PF1|=m, |PF2|=n,不妨设P在第一象限,则由已知得 5a2-6ac+c2=0

11、e2-6e+5=0,解得e=5或e=1(舍去).故选D夺分有道:考试如何避免粗心失分很多高三学生都会抱怨自己太粗心,“这道题很简单,只是我看错了。”甚至有些考生会说,这次的数学模拟中有20多分是因为粗心失的分。其实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由于粗心,很可能是由于平时的学习不够认真,基本功不扎实。 正确面对“粗心”失误 高考中基础的内容占了大多数,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题目都应该在能力范围之内,可是很少有人把自己会做的都做对了。往往高考得好的同学就是在考试中能严谨答题,少出失误的同学。考试不会给任何人解释的机会,错了就是错了。再说白了一点,粗心也是自己能力不够的表现。 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就要重视这种问题。应

12、该分析为什么会看错,是什么误导了自己,以后怎么才能避免。不要只关心答案正确与否,而不分析思考的过程和方法。因为答案并不是平时复习的目的,如何正确地导向答案才是平时练习中需要知道的。 严谨的态度还体现在书写是否规范上。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部知道,书写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考分的高低。特别是主观题,会做甚至是做对了答案,也不一定在这道题上得满分,原因就在于书写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步骤。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参考往年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其中有很严谨的解题步骤和书写方式。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粗心”失分的三大原因 一是审题不清。有些同学在考试时发现某道题目与做多的某题类似,顿时兴奋,还没读完题目,或者还没充

13、分掘出题目的隐含条件就急忙答题,而事实上,该题与以前的题目只是相似而己,有着本质的区别,答案自然是南辕北辙。只有读懂读正确了题目,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分析过程.怎么读好题目呢?我的经历告诉我,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千万不要遗漏,特别是数学符号,还有负号看漏了、单位弄混了、存在和任意混了、正整数条件看掉了等,所以,考试中千万不要在“审题”这个环节上省时间,审题审透了,解题自然快而顺手,仔细读完一道题目或许只多花了几分钟,但如果审错了题,损失的可不仅是时间,还有分数。 审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有关特征去联想,挖掘隐含条件,准确地找出题目的关键词与关键数据,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找有效的解题线索。 二

14、是运算不认真。 很多同学会说自己的难题都对了,简单的题目反倒错了。事实上,这跟答一题的态度有关。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往往会对题目给予足够重视,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解答,答题过程、步骤也比较详尽。计算过程,千万不要跳跃某一步骤(除非你有万无一失的把握),注意,这些内容一般是在草稿纸上完成的,最后在解答过程中的书写一般不要写计算过程.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些过程写得明明白白,这为你回过头来检查提供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保障.在解简单题目的时候,更不能掉以轻心,要稳、要准,尽量不要花时间回头检查做二遍题,步骤也尽量不要省略不要跳,结果错了一步也不容易发现,导致最后答题失误。 这种现象也是平时学习不塌实的表现。平

15、时不重视基础题的复习,好大喜功,专做难题、怪题,自认为这就是能力的提高。其实,高考主要考的还是基础知识,分值最多的也都在基础题上,考生一定要在最后阶段重点抓基础题的复习。 三是临场紧张。 有些考生在考场上总怕时间不够,前面的题目还没做好,就想着下一道题。前面的题太简单了过不做,太难了做不出来也跳过不做。结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慌慌张张的,哪道题目都没有好好地做完,出错自然难免。 这固然跟临场发挥有关,也跟平时做题习惯有关。很多同学在做题目的时候都有做一半的坏习惯,做了一个开头,认为自己会做了,就不做完整。长此以往,答题时就容易答不完全。同学们在平时练习的是时候,要追求质,而不是量。不要忙着做很多题,而是要保证每道题目的总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