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443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为例林培英 张孟侠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高中地理新课程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其中有关人文地理成因教学因其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批判性思考地理问题能力的好机会。本文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内容为例,在分析现有课堂教学实例的基础上,讨论有关人文地理成因的教学的一些问题。一、教学实例分析 首先,我们以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活动为例,剖析在城市空间结构成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的例子来自地理课堂,但在形式上作了些修改。例1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却不是商业中心。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

2、理由。例2北京的牛街因为拥有礼拜寺而文明遐迩,是北京市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居住着22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群众为1万多人。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例1和例2有共同的问题。从所给资料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整个北京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图景,所以无法得出教师要求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教师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说出“北京的中心为什么不是商业中心”和“为什么北京的牛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因,而后者只是北京市空间结构中某个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例1和例2教师的预设答案很明显,例1的预设答案一般是“历史因素”,历史的因素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布局,因某些原

3、因予以保留”。例2的预设答案一般是“社会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北京市的中心不是商业中心,也可以是行政原因,是政府不让搬(指故宫等古迹仍在原地保留),所以行政的原因也很重要”。学生的疑问则涉及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因素”也是有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北京牛街形成原因的讲解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用社会因素解释城市内部民族聚居区的形成还只停留在功能区的形成因素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角度看,为什么在“那个”特定地区形成民族聚居区?这个才是“结构”上的形成因素,因为结构的成因需要考虑该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该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如果真的这样追溯,就

4、会发现,我们需要回到历史上去寻找该区在“那里”形成的原因。这种对同一类功能区用不同因素解释的现象是有的,例如例3。例3以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皇城为例,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因素并补充日本东京江户时代的武士居住区为现代高级住宅区的案例。在例3的实际教学中,日本东京高级住宅区的例子是被作为“历史因素”的产物使用的,而它也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因素收入差别的作用,这和北京牛街民族区形成的性质类似,二者的成因,都是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也可以从社会因素的角度讨论的。同是高级住宅区的形成,我们认为例4的表述更合理一些。例4香港土地利用向山顶发展,半山及山顶地区因环境好,房屋建筑质量高而慢慢成为富人居住的区域,

5、形成了高级住宅区。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之所以说例4的表述更为合理,是因为它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这里是自然环境和住房条件)解释香港高级住宅区为什么“向山顶发展”,而没有停留在为什么会有高级住宅区的层面,这里不仅有了“原始”的理由,也等于涉及香港不同地区的特点,其中多少有了一些解释“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味道。例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到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所以进行了对首钢外迁等一系列的调整。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例6为把深圳打造成国际大都市,深

6、圳市政府决定把市政府由原来的罗湖区向西迁到福田区。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例5和例6也多少有些空间结构成因分析的意思,例如,例5涉及到“外迁等一系列调整”,例6提到罗湖区和福田区两个区,而且有“向西”这种方向性移动概念,也就有了比较明显的不同区域之间关系的描述。不足的地方是,例5中“无效”的信息要多于有用的信息。虽然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回答出“行政”因素,但没有给出“城市空间结构”,就让学生去分析影响因素,明显就是“背结论”的学习倾向。例6如果拓展成一个案例,把其他功能区的相应变化也给出来,对于深圳学生来说,会是个既有意思也有用,同时能够体现城市空间结构思

7、想的好例子。二、问题讨论前面所举6个例子都不大,但还是能够反映出在城市空间结构成因教学中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人文地理教学成因的教学中。1如何处理地理成因问题的复杂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显然,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像地理学家一样去解释,所以,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在编制过程中,编者都会对地理学意义上的“成因”进行“简化”,例如,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的解释,教科书较少涉及“推动力”,只有中图版教科书简单总结各种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也可归为集聚力和离散力两方面”;人教版也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渗透了“推动力”意思,如“在城市发展的初

8、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随着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日渐突出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袁书琪高中地理必修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第24页 。地理教科书和地理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会对“复杂因素”做“简单化”的工作,但如果“简单化”的方法不够恰当,则会造成教学中的“自相矛盾”,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自圆其说”,甚至会使学生愈加糊涂。例如,有时我们会把一些做法简单地归结为“行政因素”,并把行政因素与其他因素并列起来。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只要看到“政府规划”一类,就放到“行政因素”里,似乎这样学

9、生就容易掌握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了。但为什么政府要做这样的规划?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政府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这时才会涉及经济、历史、文化、甚至自然等因素,因为城市规划自古有之,所以“行政因素”应该是更上位的概念,其他因素更多是行政规划部门应该考虑的,因此成因是有不同层次的。前面的教学实例还表明,历史因素也有类似的问题,就北京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看,城市的中心并非商业中心而是故宫等建筑群形成的历史文化中心,现在说来是为了保存和保护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教学中被归为“历史原因”。但是当初皇城为什么建在这里(为什么当时的城市不是商业中心)?现在又是谁把它保留为城市的中心?这两个问题都是简单的“历史原

10、因”无法解释的。在教学中,划分前提和不同因素所在层次是处理人文地理成因复杂性的一种办法。例如,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时,行政因素是可以作为一个前提的,即,假设所有城市空间结构都是在政府或某些结构的“规划”下形成的,“规划时”所考虑的因素就是我们地理课上要讨论的内容。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区分“历史的和现实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这样就可以把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变化”体现出来。当然,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把对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学习只定位在现代。在教学中另一个比较实用的做法是突出主要因素,这不仅符合实际情况,也有利于避免地理成因教学过于复杂而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在人文地理学者看来,经

11、济因素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各项经济活动总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项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对土地的利用形式也不相同”周一星 陈彦光等城市与城市地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210页,而且“任何产业的选址都与用地成本有关,都追求成本的降低”饶会林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第328页,由此形成了对用地的市场竞争。这一点在地理教科书中也有所体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注重对经济因素的讲解。人教版教材详细分析了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并附有“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中图版和鲁教版有类似的处理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突出主要因素”

12、的教学要体现“突出”和“主要”,就要围绕这个主要因素展开教学,而不仅仅停留在将所有因素一一排列讲完后,总结时再“突出”谁是主要因素。在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教学中,虽然经济因素一般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但也不是所有城市都以经济因素为主导,教师需要根据适当拓展实例,避免学生形成绝对的看法。同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相比,人文地理知识学习的开放度会更大,特别是人文地理成因知识的学习,越复杂的内容越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看法。另一方面,人文地理的成因教学因为可以划分成“多少条”因素,又正是容易将学生思维束缚起来的内容。因此,鼓励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应对人文地理成因复杂性的一个途径。教学需要给与学生的

13、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空间,而非束缚他们思维的“条条框框”。2如何使用实例在人文地理成因教学中,实例的使用也是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方面。以“诚实空间结构成因”教学为例,在实例的使用中,有两种做法值得讨论。一种做法是偏重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析,如前面所举实例。这些教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是定位在“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成因”,但在具体教学时,使用的却都是单独功能区的例子;另一种做法是只以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为例,例如,北京的学校会以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主。实际上,某一功能区的分析并不能代替这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城市空间结构除了功能区的特点外,还包含功能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教学注重的是城市空间结

14、构的整体形成,而不是仅仅是每个功能区的成因。例如前面举的城市中牛街民族聚居区的例子。偏重功能区的教学比较注重民族聚居区形成的社会因素因共同的生活和文化习俗逐渐聚居到一起;偏重城市空间结构整体形成的教学会注重为什么民族聚居区会分布在城市的这个位置,它与其他功能区之间有什么样的空间关系。高级住宅区的教学也是如此,仅仅从收入的角度分析成因是一种仅限于该功能区形成原因的教学。关于使用几个城市实例更好的问题,也与前一个问题有关。当我们的教学只偏重一个城市实例时,自然会对其中的功能区分析较多而容易忽视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我们建议最好使用两个以上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例子,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跳出某一城市的细节

15、,更多地关注城市空间结构整体的成因。使用多个城市实例,还有利于通过比较的方式,较为深刻地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并感受每个具体地理事物都会具有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是普遍存在的,是地理教学的特殊之处,而它们往往不是一个一般性地理原理的讲述可以充分体现的。实例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人文地理成因教学中的综合分析过程。在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教学中,比较多的做法是把各个因素分开来讲,每个因素举一些例子。这实际上是一种应付考试题目的做法,看似简单,实则远离了人文地理现象成因的本质。即使学习地理成因这类地理理论性的内容,也不宜简单地采用一对一的方法:一个因素对应城市里的一个功能区。对地理成因的学习和理解比较适

16、宜建立在对完整实例剖析的基础上,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就整体来说哪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在我们见到的师范生实习授课过程中,将某一个城市的特色功能代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成因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例如,麦加和拉萨这两个城市会被用来当作“社会”或“文化”因素的例子来讲,主要突出其在宗教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但这种讲法用来讲解城市的功能或特色比较合适,如果用来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则需要展示其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讨论这种结构的成因。仍以麦加这个城市为例,即使希望突出它是穆斯林“圣地”,也需要从它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角度去讲,否则就偏离了“城市空间结构成因”这个教学要点。参考文献1胡兆量等经济

17、地理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李润田现代人文地理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4陈慧琳人文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导论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6袁书琪高中地理必修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周一星 陈彦光等城市与城市地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饶会林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

18、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

19、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

20、;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

21、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

22、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

23、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