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458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案( 高考)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主要通过对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以及各自的对外战略、相互关系等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这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人类共同所面临的问题。本专题主要围绕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而本课既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节,承接了之前两课的内容,反映了冷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这对于

2、学生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课学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今时事政治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学习者分析经过前面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加之承接本专题前两节内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这是本课教学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利起点。作为高一学生,对于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是颇为关注的,这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内驱力;但作为青年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和理解常常更多的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而缺少理性的思考。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合理引导,以利于学生正确、理性建构也是进行合作探究的价值所在。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格局瓦解

3、的标志;简述“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简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自主知识建构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有效处理文本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08年G8峰会的解读,加深理解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影响,增强通过合作促进和谐发展的世界意识。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从2008年G8峰会看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及其影响。难点: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建构。教学活动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查阅2008年G8峰会的新闻资料;

4、或者阅读教师发放的新闻资料摘编。课堂导入2008年7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信息,下面提供两个小设计。)设计1:(1)胡锦涛主席为什么在日本与布什总统会晤?(2)中国并不是G8成员,为什么中国参与G8峰会?中国的参与有何影响?(学生很难接上,教师可以此进入本课主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同学们可以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探究主题:从08G8峰会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及其影响设计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由学生进行介绍设计意图: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是青年学生日常比较关注的话题。同时,图片信息较为

5、直观,以此为切入点较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讲授新课一、合作探究知识准备(教师可根据G8发展背景资料设计对话)背景资料预设问题萌芽1975年11月,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六国领导人在法国的倡议下在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以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七国集团”形成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苏两极格局)(2)“七国集团”的形成,说明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济多极化开始形成)成长1976年,六国领导人举行第二次会议时,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会议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从1977年起,欧洲共

6、同体(后改名为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应邀与会。来源:Z*xx*k.Com成熟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2年和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先后应邀与七国集团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1994年,俄罗斯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政治问题的讨论,形成“71”机制。1997年,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在美国举行,首次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3)俄罗斯加入G8,说明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其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扩大2003年,在东道主法国的邀请下,中国、巴西等6个经济新兴国家的领导人和埃及、南非等5个

7、“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参加国的领导人参加了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前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此后,除了2004年中断一年,这种8n的对话机制一直延续了下来。(4)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与G8对话,说明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冷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史实:美、日、欧、俄、中等国和地区的力量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从G8的发展历程认识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从而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明确探究主题形成的大背景以及探究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分组合作探究1明确合作探究原则(教师可结合课堂实际)(1)分组:要求分五组(2)探讨

8、:围绕本组问题,组内成员平等探讨,要求每组专人记录讨论成果(3)发言:每组指定发言人,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言之有据,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预发资料(课前下发,要求预习)中新网东京7月7日电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7日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爷湖开幕。本次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中,气候变化、世界经济、非洲发展等问题将成为重要议题。新华网日本札幌7月7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7日抵达日本北海道首府札幌,出席将于9日在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其间,胡锦涛还将出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发展中5国领导人集体会晤、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等活动。 中新网7月

9、14日电 第三十四届八国集团(G8)峰会7月7日至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此次峰会除八国集团内部会议外,还举行了八国与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8+5”会议、与七个非洲国家领导人的“8+7”会议,以及16个国家领导人(8+8)参加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总计22国元首莅临洞爷湖,成为G8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新闻晨报 针对法国总统萨科齐5日提出的“希望把中国、印度等5国纳入八国集团(G8)”的言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罗6日表示,美国对此不予支持。共同社7日报道说,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就G8扩容问题做出正式表态。对于扩容一事日本也持反对意见。在G8中居核心地位的日美两国态度消

10、极使扩容在近期内几乎没有可能实现。 会议摘要:为期3天的八国峰会,就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援助非洲等全球重大议题进行了对话。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八国还同意贯彻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目标,但并没有提出中期目标的具体数字。在援助非洲问题上,八国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承诺要继续支持非洲的发展,但并没有拿出太多的新办法。在全球经济问题上,八国对前景持积极看法,同时承认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因素和下行的风险,并表示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致力于解决世界石油和粮食价格攀升的问题,

11、但并没有就这些问题提出多少新举措。2合作探究问题预设:每组问题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突破,第二部分为主题探究。其中基础突破部分每组可自行选择方式(或文字、或图表、或漫画等)向全班介绍。(1)每组问题设计主 题基础突破主题探究第一组从08G8峰会之美国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介绍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主要战略意图(要点:结合书本知识,围绕一超与领导世界,结合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从美国外交活动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思路:从一超,领导世界到现实外交中的会谈、协商,认识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合作、民主化,解决共同面临问题等)第二组从08G8峰会之欧盟看当今

1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及其影响请介绍冷战后欧盟的发展。(要点:结合书本知识,围绕欧盟发展重大事件体现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从法国倡议成立“七国集团”到提出中国等加入G8,体现了当今多极化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思路:设问转化解读,从重振西方经济到解决全球性,认识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合作、民主化,解决共同面临问题等)第三组从08G8峰会之日本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介绍冷战后日本的国际地位及主要战略意图(要点:结合书本知识,围绕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结合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从日本既邀请中国参与G8对话,又反对中国加入G8的矛盾心态,体现了当今世界

13、多极化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思路:从“亚洲代表”到合作对话,认识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合作、民主化,解决共同面临问题等)第四组从08G8峰会之俄罗斯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介绍冷战后俄罗斯的发展(要点:结合书本知识,围绕俄罗斯发展重大史实,体现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俄罗斯等国既为G8成员,又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你认为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会产生怎样影响?(思路:从G8峰会协商全球性重大问题,到最大最权威国际组织的共通之处,认识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合作、民主化,解决共同面临问题,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第五组从08G8峰会之中国(发展中国家)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介绍冷战

14、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要点:结合书本知识,围绕重大史实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与G8峰会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思路:从发展中国家对于自身问题、国际问题发言权的提升,认识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合作、民主化,解决共同面临问题等)设计意图: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均是当今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果只是根据课文介绍,往往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了解的层面,因此设计成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每组从一个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理性的分析,最后我们可以发现,每组得到的基本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以此使学生对整课内容有比较深入、理性的了解,进而逐步养成合作

15、意识、探究意识和世界意识。(2)教师巡视各组,进行指导与掌握探究进度教师以多种方式鼓励、肯定学生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三、分组交流、发言师生对话,及时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掌握交流、发言进程。四、根据讨论情况,教师总结总结预设要点:(1)对学生合作探究与探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专家的观点来呼应学生的回答,以成就感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例:在气候变化、高油价、高粮价等复杂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能够汇集一堂,就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对全球治理问题显示出了各自的热情,而不是冷战时期的对抗。以对话、多边协调为处理问题的前提,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认为,从这个角度讲,八

16、国峰会本身就是进步。“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南北关系日益协调化”。这是刘江永教授肯定本次八国峰会的另一个角度。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加快上升,这也是新世纪国际社会出现多极化趋势的积极表现。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宫力教授也表示,世界经济的主角汇聚一堂,达成共识,本身就是成果。峰会的结果具有导向性、指标性,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2)指出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并提出建议。(3)对于探究主题在当今全球化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进一步阐释强调,并对进一步关注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提出希望。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自主知识建构的肯定,进而在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的希望来增强

17、学生对中国发展、世界发展的关注。形成性练习1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惟一希望。”克林顿的演说表明( )A美国捍卫了人类的和平和利益 B美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美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愿望 D北约的行动是科索沃结束灾难的惟一希望2在2008年G8(美、英、法、德、意、加、俄、日)峰会前,法国总统提出让中国等国加入G8集团

18、,美国、日本表示反对。日本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 B日本希望成为“亚洲代表”C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 D中日之间存在矛盾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事件说明(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化合作 中国已成为多极化中重要一极A. B C D4第三十四届八国集团(G8)峰会7月7日至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此次峰会除八国集团内部会议外,还举行了八国与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8+5”会议、与七个非洲国家领导人的“8+7”会议,以及16个国家领导人(8

19、+8)参加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以上事实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解决人类共同所面临的问题 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A B C D教材以外教学资源倪保志:谁与争锋多极世界与中国,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因此,教师作为课堂平等主体中的首席,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应防止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同时,注意探究主题的开放性,在引导或总结过程中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结果作为标准“强加”给学生,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探究也就失去了价值。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