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524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名中“阳”字音、形、义的历时研究作 者:张星可指导老师:王文格摘要:我国带“阳”字的地名总计117个,这些数据令人思考,联系地名命名缘由,通过对古今词典中阳字解释的对比总结,进而对“阳”字做音、形、义的历时研究。“阳”字音、形、义折射出的是:我们敬畏自然、追求真善美、祈求长寿、尊崇阴阳哲学等的传统文化心理。关键词:“阳”字;地名;命名缘由;历时研究;文化心理 河南有南阳、信阳、洛阳、安阳、濮阳等17个地名中带“阳”字,我国带“阳”字的地名总计117个,这种现象除了和地名命名缘由中的“山南水北为之阳”有一定联系之外,同时与“阳”字音、形、义所折射出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有一定联系。一、 数据统

2、计中国带“阳”字的地名总计117个,其中 :地级市21个,县级市16,区19个,县61个。详细名称分列如下:(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一) 地、县级市中带“阳”字的地名有37个,分布在15个省(详细统计,注:县级市地名后“市”字均免写),“阳”字最多的省是:河南7个,湖南6个,四川4个。 (1) 辽宁省 地级市3个:沈阳市、辽阳市、朝阳市。 (2) 山西省 县级市1个:汾阳(吕梁市) (3) 江苏省 县级市2个:溧阳(常州市)、丹阳(镇江市) (4) 浙江省 县级市2个:富阳(杭州市)、东阳(金华市) (5) 安徽省 地级市1个:阜阳市 (6) 福建省 县级市1个:建阳(南平市) (7)

3、山东省 县级市2个:莱阳(烟台市)、海阳(烟台市) (8) 河南省 地级市5个:洛阳市、安阳市、濮阳市、南阳市、信阳市。县级市2个:荥阳(郑州市)、沁阳(焦作市) (9)湖北省 县级市2个:当阳(宜昌市)、枣阳(襄樊市) (10)湖南省 地级市4个: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益阳市。县级市2个:浏阳(长沙市)、耒阳(衡阳市) (11)广东省 地级市2个:阳江市、揭阳市、。县级市1个:阳春(阳江市) (12)四川省 地级市3个:德阳市、绵阳市、资阳市。县级市1个:简阳市 (13)贵州省 地级市1个:贵阳市 (14)陕西省 地级市1个:咸阳市 (15)甘肃省 地级市1个:庆阳市 (二)详细统计县级中

4、带“阳”字的地名有80个,分布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阳”字最多的省是:河南10个,湖南8个,陕西7个,山西6个,湖北6个。(1)黑龙江省3个:向阳区(鹤岗市)、佳木斯市(向阳区)、阳明区(牡丹江市) (2)吉林省2个:朝阳区(长春市)、双阳区(长春市) (3)辽宁省2个:辽阳(辽阳市)、朝阳(朝阳市) (4)北京市1个:朝阳区 (5)河北省4个:曲阳(保定市)、高阳(保定市)、饶阳(衡水市)、广阳区(廊坊市) (6)内蒙古1个:固阳(包头市) (7)山西省6个:阳曲(太原市)、阳高(大同市)、阳城(晋城市)、昔阳(晋中市)、寿阳(晋中市)、中阳(吕梁市) (8)江苏省3个:射阳(盐城

5、市)、沭阳(宿迁市)、泗阳(宿迁市) (9)浙江省2个:平阳(温州市)、松阳(丽水市) (10)安徽省5个:庐阳区(合肥市)、凤阳(滁州市)、涡阳(亳州市)、枞阳(安庆市)、青阳(池州市) (11)江西省3个:浔阳区(九江市)、弋阳(上饶市)、 鄱阳(上饶市) (12)山东省5个:济阳(济南市)、城阳区(青岛市)、宁阳(泰安市)、阳谷(聊城市)、阳信(滨州市) (13)河南省10个:汝阳(洛阳市)、宜阳(洛阳市)、安阳(安阳市)、原阳(新乡市)、濮阳(濮阳市)、舞阳(漯河市)、雎阳区(商丘市)、淮阳(周口市)、正阳(驻马店市)、 泌阳(驻马店市) (14)湖北省6个:汉阳区(武汉市)、阳新(黄

6、石市)、襄阳区(襄阳市)、枣阳(襄阳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崇阳(咸宁市) (15)湖南省8个:衡阳(衡阳市)、邵阳(邵阳市)、岳阳楼区(岳阳市)、岳阳(岳阳市)、资阳区(益阳市)、桂阳(郴州市)、祁阳(永州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怀化市) (16)广东省3个: 潮阳区(汕头市)、惠阳区(惠州市),阳东(阳江市) (17)广西省4个:宾阳(南宁市)、阳朔(桂林市)、灌阳(桂林市)、田阳(百色市) (18)重庆市2个:云阳 、酉阳自治县 (19)四川省4个:江阳区(泸州市)、旌阳区(德阳市)、简阳(资阳市)、金阳(凉山州) (20)贵州省2个:开阳(贵阳市)、绥阳(遵义市) (21)云南

7、省2个:昭阳(昭通市)、元阳(红河州) (22)陕西省7个:泾阳(咸阳市)、合阳(渭南市)、略阳(汉中市)、榆阳(榆林市)、紫阳(安康市)、旬阳(安康市)、山阳(商洛市) (23)宁夏1个:彭阳(固原市)这么多地名中有“阳”字是否与地名命名的缘由有密切联系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地名命名的缘由。二、 地名命名缘由古往今来,我国有着无数的地名。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山、水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微山县、洛阳市。(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名合并构成

8、新地名。福建省,唐代取福州之“福”和建州之“建”置福建经略史,始有福建之名。(4)沿用旧地名。莒县、滕州市、郯城县都是以古国名命名。(5)以村庄名作乡、镇名,以村镇名作市、县名。诸如石家庄、枣庄、鹤壁、驻马店、东营、景德镇、姜堰、辛集、张家界。(6)析置县以位于母体县的方位命名。莱西县由莱阳县西部析置(如今二者均撤县设市)(7)因曾是历史上府、州、县等的治所而得名。如山东省东平县的州城镇、旧县乡,蒙阴县的故县村,贵州省安顺市的旧州镇。(8)因邻近边界而得名。四川省盐边县因邻接云南省而得名。(9)以工矿业生产场所命名。大冶市因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得名。(10)以商贸业经营场所命名。“务”是宋代官设贸

9、易机关和场所,宋元俗语对酒店也通称酒务。部分“务”字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如杨税务、河西务、商酒务。(11)以农业活动场所命名。莒县的刘家菜园,沂南县的柳行、栗林、柿子岭、栗子沟、菜园、桃峪、杏峪子等。除此之外,还有以气象情况命名,以交通、驿站、递铺、旅店命名,因关塞、港口而得名,以军事活动场所和驻兵的地点命名,由宗教产生的地名,以水利工程命名,以朝代名称命名,因皇帝年号命名等46种缘由,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而地名中多有阳字则主要由于第一种情况依山、水命名。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位

10、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众多地名中出现有阳字是由于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可为什么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呢?为什么人们喜欢用阳字呢?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一种文化的意蕴呢?我们就从阳字的历时演变来探究其中的缘由。三、阳字的历时演变(一)说文解字解释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十四)(部)陽 高、明也。从昜聲。與章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阳 高朙也。闇之反

11、也。从。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昜聲。與章切。十部。(二)康熙字典记载戌集中阜字部阳 与阳同。见字汇补字注。(阳)古文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羊。玉篇营天功,明万物谓之阳。说文高明也。又日也。诗小雅湛湛露斯,匪阳不晞。传阳,日也。左传文四年天子当阳。礼祭义殷人祭其阳。注阳谓日中时也。孟子秋阳以暴之。又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又玉篇双也。又月建。尔雅释天十月为阳。诗小雅岁亦阳止。又尔雅释天春为靑阳。注气淸而温阳。又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又五月五日曰端阳,九月九日曰重阳,见月令广义。又尔雅释山山

12、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诗大雅度其夕阳。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又水北也。诗大雅在洽之阳。谷梁传僖二十八年水北为阳。又释名丘高曰阳丘,体高近阳也。又诗豳风我朱孔阳。传阳,明也。又玉篇淸也。又诗周颂龙旂阳阳。传阳阳,言有文章也。又诗王风君子阳阳。传阳阳,无所用其心也。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阳礼敎让,则民不争。注阳礼谓鄕射飮酒之礼。又国名。春秋闵二年齐人迁阳。注阳,国名。战国策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注博物志,晋阳国侯溺水,因为大海之神。又春秋昭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注阳卽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又县名。史记高祖纪西过高阳。注属留。又关名。前汉西域传去阳关七千八百二里。又左传昭二十四年公孙于齐,次于阳

13、州。又阳城,山名。汉为县,属颍川郡。又古帝号。史记五帝纪帝颛顼高阳氏。又释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阳门,在前曰阳,两旁似门也。又玉篇伤也。又庄子达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注泆阳,鬼名。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树能人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为之,名曰云阳。又昌阳,菖蒲别名。韩愈进学解昌阳引年。又姓。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阳子骖乗。注古仙人阳陵。广韵周景王封少子於阳樊,後裔因邑命氏。又汉复姓,有二十二氏:欧阳、高阳、靑阳、孙阳、子阳、周阳、泾阳、逼阳、梗阳、戏阳、鲑阳、叶阳、陵阳、鲜阳、栎阳、濮阳、太阳、老阳、安阳、成阳、朱阳、索阳。又通作扬。礼玉藻盛气顚实扬休。注顚,读为阗。扬,读为阳。盛身中之气,使之

14、阗满其息,若阳气之体物也。释名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又与佯同。礼檀弓阳若善之。前汉高帝纪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又音肠。尔雅释诂阳,予也。注鲁诗云:阳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阳。疏汉书艺文云:鲁申公为诗训,故是为鲁诗。其经云:阳如之何,申公以阳为予,故引之。释文阳,音肠。五音集韵俗作。字汇俗作阦。字汇补亦作阳氜。(三)新华字典中的解释阳 (陽) yang (1)明亮。(2)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3)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4)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

15、(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温暖:阳春。 (6)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7)凸出的:阳文图章。 (8)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9)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10)男性生殖器:阳痿。 (11)古同“佯”,假装。 (12)姓。(四)阳字演变总结1.在字形方面的演变:阳,甲骨文(阜,山地)(昜,日光照射),造字本义:山地受光的南坡。金文在甲骨文中“昜”(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阜”写成“左耳旁”。俗体楷书以“日” 代正体楷书的“易”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陽,高、明也。从阜,昜聲。附 白话

16、版说文解字:陽,高而亮。字形采用“左耳旁”(阜),“昜”是声旁。2.阳字基本词义的引申线索:本义,名词:赤道以北地区的山地朝日光的南坡。阳面 阳坡/衡阳 洛阳 山阳阳,高明也。说文河阳之北。列子 汤问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 僖公二十八年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 柞氏华山之阳。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词:日光,日头。 阳春 阳历 阳光 阳伞 阳春白雪阳性植物/朝阳 向阳 背阳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 小雅 湛露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 长歌行斜阳草树。宋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少年如朝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形容词:有光的,光亮的,明显的,外露的,可见的。 阳刚 阳极

17、 阳性 阳沟 阳文阳间 阳世阳寿 阳宅阳离子阳关大道/太阳 阴阳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 豳风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周礼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吕氏春秋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 达生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素问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 阳数奇,阴数偶。白虎通 副词:公开地;明显地。 阳奉阴违而箕子被发阳狂。大戴礼记 保傅故胜己者,则不得闻,闻亦阳不知也。晋 葛洪抱朴子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三国演义 名词:男性生殖器。阳具阳萎其国男子年五十余,阳多痿。海国闻见录 东洋记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男子八八六

18、十四阳绝,过此为婚为野合。玉堂嘉话四、“阳”字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心理“地名,是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中国关于地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一书中。自有人类以来,一个地名的诞生,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从“阳”字音、形、义的演变,可以折射出我们传统的文化心理。阳字具有太阳的意思,其中隐含着我国农耕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崇拜心理。太阳让万物生存,有了太阳人们才能够有食物得以存活。人们崇拜太阳,甚至敬其为神,时常祭拜,如称天神为“阳灵”、称祭天及宗庙为“阳祭”。延续到现在,人们仍然对太阳存在着一定的敬畏心理,因此人们乐于用“阳”这个字。阳字同时也具有宗教意蕴,神学

19、中有阴间、阳间,人们渴望在阳间安定幸福生存,祈求自己阳寿无尽。在西游记中有“唐王游地府,回生阳世,开设水陆大会,超度阴魂。”这样的记载,另外称人世间的物类为“阳类”、称人在世间的寿命为“阳寿”、称人在人世间得到的报应为“阳报”、称人间功德为“阳功”等。这些都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宗教意识,人们希望长寿、祈求平安幸福,所以“阳”字被人广泛运用。阳字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阳是贯彻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如:“阴阳二气”、“阳九” 殷周时期的周易就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一些思想家把阴阳看做是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和此消彼长的物质力量,把阴阳交替看做是宇宙变化的根本规

20、律和普遍法则。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万物是在阴阳消长中变化。人们崇尚阴阳哲学,因此常用“阳”字。阳字具有阳性、阳刚的的意思,体现了人们对阳刚之美的追求,也隐含这一种男性在农耕时期所占的重要地位。阳刚之美具有强大、雄伟、壮丽、威武、坚强的特点,能引起人的愉快、崇高、振奋及恐惧的情感,因此人们喜欢阳刚之美、乐于使用“阳”字。阳字拥有温暖、光明、正面、正义、鲜明、突出等意思(如阳关大道、阳春),这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美好的东西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积极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正因为阳字包含着这些美好的寓意,所以人们广泛用“阳”字。阳字深层次的还具有一种人文精神。无论是阳性

21、、阳刚之义,还是温暖、光明、正义之义,这其中都隐含着一种人文关怀。“阳”字的“太阳”之义,从神明(以太阳为神)到君主(称君主为太阳)、由君主到党派(歌颂党派为太阳)、再由党派到普遍的人(如“少年如朝阳”),体现了一种从崇拜神明到崇拜君主、由君主崇拜到党派组织崇拜、再由组织崇拜到崇拜人自己的一种转变,这是一种从神到人的转变,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更多人使用“阳”字。五、结论“阳”字具有温暖、光明、正义等的美好寓意,而且包含着人们崇敬自然、祈求长寿、崇尚真善美、尊崇阴阳哲学等的传统文化心理,甚至还隐含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正因为阳字包含有这些美好的寓意,再加上“山南水北谓之阳”的地名命名缘由,

22、人们才普遍选用“阳”字做地名。参 考 文 献1 王洪瑞.河南地名由来初探J.中国地方志,2009,第7期2 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3 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 张玉书,陈廷敬等.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 辛弃疾.辛弃疾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7 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8 黄炜.论地名命名与更名的文化传承J.中国地名,2012,第10期9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0 田广林.中国传统

23、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The diachronic study of names Yang sound, shape, righteousnessZHANG Xing-keAbstract: with Chinas Yang of the names of a total of 117, these data are thinking, contact name reasons, summed up by compar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Zhongyang Dictionary of words, an

24、d the words Yang sound, shape, meaning the diachronic study. Yang sound, shape, righteousness is reflected: We reverence for nature, the pursuit of beauty, longevity, respect the Yin and yang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Keywords: Yang word; place names; naming reason; longitudinal

25、study; cultural psychology字音字形教学案 一、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音、字形方面对七至九年级学习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中考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题型以及2007年命题趋势: 目前全国试卷体例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试卷分客观题与主观题两部分,另一种则合二为一。2007年这两种体例依然会同时存在。字音、字形的考查,无论在哪种体例下主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26、、 书写。自选名言或者给定名言的抄录,要求规范、美观,会提供田字格。检查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能力。 2、选择。选择一组或几组字音字形(有时还有“字意”)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3、填写。给出一个语段,给相应的注音,写出汉字(除课本出现的以外,还包含生活常用语);给加点的汉字注音(多音多义字要足够重视)。 4、改正。判断一组或几组字音字形,要求改正错误的字音字形。 5、其他。可能会散见于试卷的各部分。如,与专题汉字结合,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也可能与阅读理解相结合, 三、字音字形常见错误字音:1、多音误读。多音误读是最常见的语音误读现象,也是中考语音考查中的最常见知识点。避免多音误读的科学方法,就

27、是将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联系起来记忆。因为多音字字音的变化和字义的变化常常是相互关联的,抓住多音字的音与义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如“称”字,有三种读音:(1)读“chng”时,有以下几个主要意思:量轻重;叫,叫做;名称,如“简称,别称”;说,如“拍手称快”;赞扬,如“称许,称道”;举事,如“称兵”。(2)读“chn时,有以下几个主要意思:适合,如“称心如意,称职”;两边相等或者相当,如“对称”。(3)读chng时,“称”相当于“秤”,即是“衡量轻重的器具”。“称”字的第一种读音包含的意义比较多,第二和第三种包含的意义比较简单,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只要牢牢的记住后面两种读音和对应的意

28、义就可以排除多音误读的现象。很多同学可能会将第二种和第三种读音混淆,即前鼻韵和后鼻韵混淆,当我们记住了两种音义结合之后,这种错误就很容易避免。再如“血”字,在书面语词汇中读“xu”,在口语词汇中读“xi。2、偏旁误读。汉字里面有很多的形声字,即形符表意,声符表音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古今语音的变化,许多形声字的声符已经失去了注音韵作用,如果还是以偏旁去认读汉字的话,误读的现象就会产生。如“干涸(h)”误读为“干涸(g)”,“讣告(f)误读为“讣告(b)”,“哺育(b)”误读为“哺育(p)”,“戛(ji)然而止”误读为“戛然而止(g),“垂涎三尺(xin)”误读为垂挺三尺(yn)”。 3、形似误读

29、。形似字误读是由于字形相近而产生的语音误读现象。如“证券(qun)”误读为“证券(jun)”,“针砭(bin)”误读为“针砭(fn)”,“莘莘学子(shn)”误读为“莘莘学于(xn)”,“相形见绌(ch)”误读为“相形见绌(zhu6)” 4、方音误读。某些方音和普通话标准音之间存在着差异(如平翘不分,h、f不分,尖团不分,前后鼻韵不分等等)也是造成拼写错误的重要原因。我们在平时的语音学习中注意比较所在地区的方音和普通话标准音的区别,有意识地加以纠正。5、习惯误读。如“伺(ci)候”误读为“伺(si)候”,“档(dng)案”误读为“档(dng)案”,“氛(fn)围”误读为“氛(fn)围”,“心宽

30、体胖(pn)”误读为“心宽体胖(png)”。 6、其他误读。如姓氏、地名、古人名中的文字的读音。经常被误读。姓氏中的“区”姓,读“ou”,不读“q”“朴”姓,读pio,不读p”,“单”姓,读shn,不读“dn”地名中的“厦门”的“厦”读xi,不读“sh”等 字形 1、 形近误写 。 如暄嚣”中的“暄”应写成“喧”;“浮燥”中的“燥”应写成“ 躁”;“斑澜”中的“澜”应写成“斓”;“肆业”中的“肆”应写成“肄”; “脍炙人口”中的“炙”被写成“灸”等2、音同误写 如 :因地治(制)宜; 一视同人(仁);松驰(弛);连(联)袂;英雄倍(辈)出;大是(事)渲染;变本加利(厉) 、情不自禁(尽) (括

31、号中的字均为正确书写)3、 形音义皆误 如“漫不经心”被写成“慢不经心4、 笔画误写 如“武”“茂”挖“荒”常有同学多一点或一撇;“初”少一点;“爬”“练”“虐”等被改笔画;“融”“范”“渺”等被变结构 四、字音字形积累的方法(一) 字音积累法1、以点连线法中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qi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n、“纤”qin或xin、“跹”xin、“钎

32、”qin、“迁”qi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再如以“咸”作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积累“缄”“碱”“喊”“箴”等字,通过比较分析,强化了差异,提高了记忆的效率。2、 记少去多法多音字是高考考查的又一重点,对多音字的记忆可采取记少去多法来提高效率。“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我们只要记住涉词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靡”有两个读音“m”“m”只有“浪费”义时才读“m”,如“靡费”“奢靡”,因此我只要记住这两个词语中它读“m”,剩下的其他词语中就都读“m”。再如“与”有三个读音“y

33、”“y”“y”,作文言句末语气词时读“y”,作“参加”义读“y”如“参与”“与会”,其余都读“y”。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记忆的量,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果。3、 同音合并法针对考题辨析读音全相同或不全相同的考查方式,我们可以将一些常见的字按读音合并记忆,以提高效率,如“xn” 可将“殉”“驯”“逊”“徇”等考查频率高的词合并记忆。再如“j”可将“畸”“圾”“齑”“跻”“缉”“犄”等字词合并记忆,既加大了记忆的数量,也可提高记忆的速度。(二) 字形积累法1、同音归类法中考词语字形考查同音、近音字误写是重点,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考查频率高的一些同音近音字归类记忆,会提高效果。如“屈”和“曲”误用,相关的词

34、语有“委屈”“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屈指可数”“曲意逢迎”等,将其归类放在一起辨析,效果不错。 再如“手”与“首”,相关的词语有“额手称庆”、“首屈一指”等,通过比较,联系语义,就容易区分了。2形近比照法中考字形考查的又一重点是形近字,我们如果将常见的形近字放在一起对照辨析,记忆的效率倍增。如“渐”和“惭”,相关的词语“自惭形秽”“防微杜渐”等。再如“概”和“慨”,相关的词语“气概”“感慨”等。4、 同字联系法积累字词时,将包含重点考查字的词语,连成线记忆,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是”可联系“莫衷一是”“各行其是”“惹是生非”“共商国是”“自以为是”等,再如“滥”可联系“陈词滥调”“滥竽充数

35、”“宁缺毋滥”“粗制滥造”“滥用职权”等5、 形义结合法汉字是表义文字,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字形联系语义来辨析词语。如“溃烂”“馈赠”“匮乏”“昏愦”“振聋发聩”“功亏一篑”等词语,我们利用其形旁的差异,结合语义,就很容易区分了。五、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每组中加粗字的注音各有一个错误,请在括号内改正过来。A要塞(shi) B阻塞(s) C堵塞(s) D塞馒头(si)A阔绰(chu) B踱进(du) C忏悔(qin) D迸裂(bn)A卵巢(1n) B贮藏(zh) C狭隘(i) D杀戮(l)A瞥见(pi) B系住(x) C畸形(j) D隐匿(n)精析:这道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36、考查对多音多义字的误读,必须依据字义确定读音。“要塞”的“塞”是指边界上可以作屏障的险要地方,题中其他项的“塞”字无此义。“要塞”的“塞”应读平舌音si,不读翘舌音shi。考查的是误读半边。“忏悔”的“忏”应读chn,不应读qin。因而平时读书必须勤查字典,才能读准。“卵”字的韵头u没有读出来。故而,平时需要反复练读此类字的读音。考查的是多音多义字的误读。“系住”的“系”应读j,不应读x)。答案:AsiCchnAlun、Bj例2: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太平盛世 千差万别 弹丸之地 和衷共济Achn ch tn h Bshn ch dn hCshn ch dn hu Dchn ch tn h

37、u精析:本题考的是多音多义字。“盛”表示兴旺、丰富、热烈等义时读shn,表示“把东西放进去”时读chn,故应选shn。“差”表示表示不同时,读ch,表示错、欠缺、不够标准时读ch,表示派遣时读chi,与参构成“参差”时读c。“弹”表示表示可以用弹力发射出去的小丸时读dn,表示用一只手挣脱另一只手压力触动物体食指弹出的动作时读tn,故应读dn。“和”表示和面时读hu,表示和药时读hu,表示相安,协调时读h,表示声音相应时读h,用作打麻将、玩纸牌等用语,表示赢了时读h,故应选h。答案:B例3: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学(xu) 拼(pn) 对(du) B冤(yun) 伟(wi) 讲(jn)C流(

38、1i) 友(yu) 坐(zu) D勇(yin) 产(chn) 英(yn)精析:这道题所给的12个字,都是常见字,不会有不认识的,考查的就是拼写规则的掌握。B项考查韵母an、ian是否分清;C项考查韵母iou的写法及用法;D项考查韵母ion自成音节时拼写的规则,应将开头的i改写为y,不能在i前加写y。熟练掌握拼写规则是做对此题的前提。B项“讲”的韵母应拼为ian,不拼为an;C项“友”应拼为yu,不拼为yu;D项“勇”应拼为yn,不拼为yin;A项三个字母的注音都正确,为此题答案。答案:A例4:从声调的角度看,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蛮横(hn) 殉职(xn) 渊博(b) 慷慨(k

39、n)B诘责(ji) 懊恼(o) 脑髓(su) 旋转(zhun)C修葺(q) 教诲(hu) 宰割() 懒散(sn)D诬蔑(mi) 腹诽(fi) 翕动(x) 鄙夷(b)精析:这道题是考查对声调掌握的情况。B项“髓”应读su,不读su;C项“诲”应读hu,不读hu;C项“散”是个多音字,在此应读sn,不读sn;D项“诽”应读fi,不读fi。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髓”与“诲”之所以声调错误,是受到形声字声旁的影响,有的声旁所表示的读音声调是不准确的,因此,平时要认认真真地记准常用字的读音。例5: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搪塞(si) 卑劣(l) 哀悼(do) 名讳(hu)B玷污(zh

40、n) 驿站(y) 瞥见(pi) 逊色(xun)C溺水(n) 匿名(n) 诘责(j) 讹诈(zh)D缄默(jin) 干涸(h) 畸形(j) 歼灭(jin)精析:A项中的“塞”是个多音字,辨识时,要将字带入词语之中,正确的读法应是“s”。题目要求是:选择完全正确的一项,那么选项中只要有一处错误,就可排除了。B项中的“玷”是认读上的错误,确定字的读音,不可按照字的半边随意推断,正确的读音应是“din”。同时“逊”的拼写不符合拼音规则,正确的拼写应是“xn”。C项中的“诘”也属于认读上的错误,不应读“j”,而应读“ji”。本题涉及了汉语拼音规则、多音字、形近字及普通话标准认读的有关知识,考查了综合掌握

41、汉语拼音的能力。对此类逆向、单选题,多采用排除法。答案:D例6: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晶莹(yn) 渲(xun)染 抚(w)摩 行(hn)辈B酝酿(rn) 憎(zn)恶 秕(b)谷 虬(qu)枝C荡漾(yn) 歼(jin)灭 枢(sh)纽 蕴(yn)藏D鸟瞰(kn) 逾(y)越 黝(yiu)黑 间(jin)断精析:解答本题,首先依照汉语拼音规则,逐一辨析。A、C两项,均符合汉语拼音规则,可以暂时不考虑。再看B、D两项。B项中的虬字,按照汉语拼音规则,声调应标在u上。D项中的黝字的韵母iou是i开头,前面没有声母,应将i改为y,正确的书写方法应该是yu。根据判断多音字要结合上下文

42、具体语言环境的原则,检查A、C两项。A项中的行字是多音字,读xn时,解释为走,读hn时,解释为排列。将字义代入词语中,显然是正确的。另外,A项中的抚应读fm,不读wm。答案:C例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旁逸斜出 目不遐接 谈笑风生 妄想B 循序渐进 惩前毖后 害人听闻 疏峻C 故弄玄虚 巧妙绝伦 杳无消息 反醒D 随声附和 浑然一体 百感交集 纯粹分析:这是一个考查汉字字型的题。A项“目不遐接”的“遐”错了,应是空暇”的“暇” 。B项有两处错字,一是“害人听闻”的“害”错了,应是“惊骇”的“骇”,二是“疏浚”的“浚”写成“险峻”的峻”了,因为“浚”有“疏通”之意。C项“反醒”

43、的“醒”错了,应是“省”。从本题可以看出词语里出现错别字,除对字型掌握不准外,另一个原因是对字的意思掌握不好。例8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博览群书 相题并论 潜移墨化 诲人不倦脍灸人口 三顾茅庐 赴汤蹈火 穿流不息此题考查正确地书写汉字。选词及错别字均为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它们的出现频率较高,稍不注意就会误以为正确。如“相提并论”的“提”误以为“题”,“川流不息”的“川”误以为“穿”。解答这类题要理解词语的意义,细察词语的形体,逐一辩认。此题的答案为:题提;墨默;灸炙;穿川。例9.找出并改正下面语段中的三个错别字。有些人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他们怨天由人,则备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感慨生不逢时,这样的人除了报怨,只会消极等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积极的心态则是他成功的起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运用汉字的能力,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改正错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