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715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摘 要:本文讲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成语的特点,它同惯用语和一般固定词组的区别。二、成语的来源 。三、成语的演变。四、成语的误用。五、成语的规范。规范和发展的关系,成语在历史发展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注意历时和共时的不同,规范中还要区分活用和误用的不同。对数种同义用法并存的成语,要逐步引导达到规范。论文对现代汉语成语的变化做了重要的论述,对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的特点、规范和它的发展作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成语的发展和演变,对把握现代汉语成语的发展趋势和自觉学好用好成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语特点 成语规范 成语发展 成语来源Change the mo

2、dern study of Chinese Idioms: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aspects of the problem. Fir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which used the same language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ixed phrases. Two, saying the problem specification: spec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

3、iom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nt and form of change, when a total time and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norms would also lik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use and misuse of different. Synonymous usage of the coexistence of a number of idioms, step by step guide to achieve the norms.Keywords

4、: normative idiom idiom idiom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目 录摘 要1Abstract1引 言1一成语的特点2二成语的来源3三 成语的演变6四 成语的误用7五 成语的规 范8结 语9注 释9参考文献9致 谢10引 言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单位。词汇方面,古今的变化也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旧词消失了,但同时又产生了很多新词。 人类每次有一种发明或发现,都需要有一个新词,或一些新词进入语言的词汇里,近代和现代的发明最多,新词也不断出现。总之,近百年来,特别

5、是最近50年来,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3千年的发展速度。而且,成语就是词汇中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成语是怎摸来的?它们来自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等。汉语的适应性很强,任何新的概念,都能完满地表达出来。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上的一种宝贵财富,也引起了世界上不少学者的注目。因此,研究现代汉语的成语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 文一.成语的特点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般地说,汉语在中华大地的长期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语言的特点,在不断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汉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特点。一种语言中,最能反映其民族特点的莫过

6、于它的词汇。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悠悠的历史长河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汉语词汇极其丰富,成语是词汇的重要形式,它以四字结构为主,但是四字结构的词语数不胜数,有些同学经常将诸如“简明生动”、“洁白晶莹”等四字结构的词语也说成是成语,其实,这些并不是成语。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成语,就要先搞清楚成语的特点。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源远流长。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期为人们所使用。如“有恃无恐”、“盲人瞎马”、“打草惊蛇”、“捕风捉影”、“两面三刀”、“南腔北调”等都是大家熟悉并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当然,并不是说历史久远的就一定是成语。一个成语出现后,

7、就要为人们所接受,其词型要固定,其词义也相对稳定,并在书面或口头广泛使用,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成为内涵丰富,生命力顽强的成语。比如“春风得意”、“司空见惯”、“平分秋色”、“似曾相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都是如此。二是定型不变。定型不变指的是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从成语的结构成分来看,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例如,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也不能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不能把“狼狈为奸”增添为“狼狈而为奸”,同样,“患得患失”减缩为“患得失”也

8、是不允许的。从结构关系来看,也是不能任意变动的。比如“愚公移山”的内部结构是主谓关系,“重见天日”是动宾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一经固定,便不能随意更动。不能把“愚公移山”改成“移山愚公”,也不能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 为什么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不允许任意变动呢?这是因为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它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一经定型就有了一个规范的固定的形式。例如“四通八达”曾有过“四通五达、七通八达”的说法,但最后定型为“四通八达”,这就不能任意变更了。如果加以变更,只会造成语言使用上的混乱。而且,改变了成分和结构关系,还会造成词义上的混乱。例如:“病人膏盲”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S2

9、26;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这则成语和它概括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把“病入膏盲”改成“病入心脏、病入脑髓”,必然会造成意义上的混乱。三是意义上整体化。意义上整体化是指成语的意义跟词的意义一样,往往不是成语各个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这就是说,要透过字面的意义来深入领会成语的意义。如: “水落石出”古义:指写景,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今义:指事情真象大白。例如:“周大勇想问个明白,又不敢问,可是不能不问个水落石出。”1可见,成语的意义一般具有双层性,表面意义的作用仅仅是以其形象性来体现成语的

10、实际含义。成语的这个特点是一般固定短语所不具备的。二.成语的来源1. 成语的数目很多,一九五八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就收有成语三千多条,实际上当然还有许多成语没有收进去,成语实有的数目,一定比这本小词典中所收的多得多。“近10年来,汉语成语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是汉语词汇研究中成绩最显著的部分,有一大批成语词典和研究著作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版的成语词典不下七八十种,收词万条或万条以上的成语词典就有近10种。这些词典,品种齐全,大中小配套,形式多样”2这些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粗略地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历史事实 。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

11、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人民口头上或书面上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的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青出于蓝”,3 ,这里先举几个由历史事实而来的成语: (A)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候,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一块璧玉,秦国的国君昭王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给赵王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玉,赵国比秦国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话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处理这件事。他临走的时候说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玉给秦国,如果拿不到城,就要

12、使璧玉丝毫无缺地归回赵国(史记的原文是 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 (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擢发难数也就成为成语了。 以上这两个来自历史事实

13、的成语完璧归赵擢发难数都是截用或改易史书中文句而成的。这种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数量不很多。成语中的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 (2)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 (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

14、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 (3)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

15、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

16、,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4)古人原句 。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 (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 (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

17、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 (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 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偶然被人们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显地具有成语的特点,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语,而只能认为那是引语。可是如果后来时常有人使用它,群众逐渐对它

18、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语了。 (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用的。截用或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参阅前文成语的四字性)例如: (A)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 (B)一曝(p)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

19、句话里摘出一曝十寒四个字用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 (C)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D)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6)人民群众用

20、过的精炼词组 。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语的创作者,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见于宋人语录里边的一些成语,见于元人杂剧里边的一些成语,未必就是产生于宋朝或元朝,可能都还早。

21、 (7)谚语俗语 。有些成语,在两三千年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写在书里。虽然用的是文言,看起来很典雅,其实本来是群众口头中使用的谚语或俗语。例如,亡羊补牢敝帚千金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什么知道这些成语本来是谚语或俗语呢?因为使用这些成语的古人,在古书里边已经说了。如:战国策楚策说: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养在羊圈里的羊跑掉了,赶快把圈修补起来,免得别的羊再跑掉,也还不算晚。)曹丕典论论文说: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意思是:俗语说,家里有一把破扫帚,自己以为宝贵得可以同千金相比。享就是当或当做。)史记白起王剪传说: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鄙语、里语或谚语、俗谚,就是民

22、间的谚语或俗语的意思。实则有些来自谚语或俗语的成语,在古书上,也还有并不一定标明是里语鄙语的。 另外还有些谚语和俗语,从文字上看,不像一般成语那样整齐典雅,很明显是人民大众的口语。可是因为它们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也成了成语。例如牛头不对马嘴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8)外来的成语 。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皆是。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

23、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时者金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等等都是。 三.成语的演变成语: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是由四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所指多为确定的含义.有些可从字面理解.成语的来历很多.有的来自民间口语经长久演变而习用.有的来自古代典故,经文人引用,遂为成语.成语广为流传,为人们习用.是因为它琅琅上口好记好用 (1)改造的成语 。前边说过,成语是固定词组或固定的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改变。但是有时候为了表达上或行文上的需要,也可以更换一两个字,巧妙地把它加以改造

24、使用。这种改造的成语,表达的效果往往比较强,因为把成语改了一两个字,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办法,古代就有的。例如物极则反这个成语出于鹖冠子环流篇。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要转到它的反面。后代有人把它改为物极必反,就觉得更为肯定有力。南北朝时,北周有名的文学家瘐信作哀江南赋就把这的成语改为物极不反,表达他那无可奈何的愤慨情绪。又如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出于孟子公孙丑,意思是说用力小而效果大。后来有人把这个成语里的半倍两个字的位置一换,改为事倍功半,来说明工作费劲大,收效小。但是在古代,这样使用成语的例子比较少。现在我们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前人某些思想意识的错误性和局限性,显露得很清楚。因

25、此把成语加以改造而表达新思想的,用得也就比较多了。例如把欲速则不达改为欲速必达;把一举两得改为一举三得一举多得;把一箭双雕改为一箭三雕一箭多雕;把知难而退改为知难而进等等。 时代已经改变了。生活在新社会不同于生活在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旧的清规戒律,已经不能拘束我们了,有一部分旧成语的内容,显然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譬如具有共产主义风格,敢于蔑视困难,敢于胜利的人们,绝不会知难而退。新成语知难而进的产生,是很自然的。这也可以算是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收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2)新生成语 。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

26、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全国解放以来,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成语,例如: 厚今薄古 推陈出新 多快好省 分秒必争 力争上游 百花齐放 勤俭持家 修旧利废 上山下乡 勤学苦练 只争朝夕 化废为宝 等等。同时,也产生了少量具有批评性的新成语,例如:缩手缩脚、少慢差费。这类新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含有积极意义。所以产生以后,立刻就不胫而走,为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用。四.成语的误用 成语被人们视为民族语言中的瑰宝,我国已出版的各类成语词典有百种之多。而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用错成语的情况比比皆是,而

27、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成语正确的用法和错误的用法差别甚小,使不少人用错成语而不知错。1、成语运用存在混乱,如果比喻过时的事物,是用“明日黄花”,还是用“昨日黄花”? “七月流火”是指天要凉了?还是指天热得不行?前些时候一些广告乱改成语,对使用成语出现不规范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针对这一现状,国家语委委员李行健教授带领一批专家学者编辑了一本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这是一本专事纠正错误用法并树立正确榜样的词典。在秋阳下,李行健教授将编书过程中研究的一些问题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李行健说,我们可以不费力气地举出成语运用中的许多分歧混乱现象。这说明现代汉语中成语的规范问题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例

28、如,“叶公好龙”、“安步当车”、“怙恶不悛”等当中都存在容易读错的问题;在写法上,“好高鹜远”中是“务”还是“骛”或“鹜”,“莫名其妙”中是“名”还是“明”,也经常有写法不同的现象。2、成语含义的规范问题,情况更为复杂。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空穴来风”的语义变化。各种词典有的将它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等,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编辑者决定只取“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李行健说,如果对这些混乱的用法不进行规范,必将给人们相互交际造

29、成很大的困难。而大家现在普遍不注意这一问题。例如,常有人把“不尽人意”当作成语用。实际上,在“尽如人意”、“不尽如人意”这两个说法中,“尽”为副词,是“完全”的意思;“如”为动词,是“符合”的意思。毫无疑问,“不尽如人意”中的“如”字不能丢,否则句子就由于缺少动词而不通了。李行健又信手拿过一张报纸,指点上面的文章说:记者报道各彩电企业继长虹降价后纷纷跟进这件事时形容为“前仆后继”,同时配的评论认为这种降价促进了企业优胜劣汰。这实际上就用错了成语。因为前面降价的企业并没有因此倒闭,就说不上“仆”。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语境里,应该用“前赴后继”。五.成语的规范1、成语纠错的方法成语纠错方法多多,怎样

30、规范成语的正误呢?李行健说,根据当前成语使用中存在的不同情况,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明确提出用法“对”还是“错”的问题。不少使用成语中的问题,是因为用的人对成语理解不准确,或望文生义,造成误用。比如把“画地为牢”写作“划地为牢”,把“按部就班”写作“按步就班”,把“差强人意”理解为很不合主观的意愿,把“万人空巷”理解成大家都呆在家里不出去,把“七月流火”错用作夏日炎炎、酷热难当。对这些误用的实例,需要指明正确的用法帮助改正。李行健还对“明日黄花”的出典作了详细的解释:这个成语原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

31、“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第二种是对多种用法并存、不易认定对错的异形成语,需要根据语料,认真研究,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出规范的意见,引导大家使用。如“莫名其妙”和“莫明其妙”,“洋洋得意”和“扬扬得意”,“万水千山”和“千山万水”,“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等几组成语,反映了不同的情况,在引导规范时也需要分别对待:按“从今不从古”的原则,可推荐使用“拔苗助长”,但也不废除“揠苗助长”。按表义明确的原则,可将“莫明其妙”释义为不知究里、不明白其中奥妙;把“莫名其妙”释为形容事物非常奥妙说不出来。按

32、整理异形词的办法,可以将“扬扬得意”和“万水千山”视为规范用法,将“洋洋得意”和“千山万水”逐步引导到规范用法上去。2、真伪成语之辨哪些成语是真的成语?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最近已由长春出版社出版。打开书看,只收成语条。个中原因何在?李行健教授答问说:现在成语使用中还存在一个泛滥的问题。什么是成语?现代汉语中有多少成语?这个看似一般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在成语词典收词上,词条最多的词典收入两万条。那么,人们会问:汉语中真的有两万条成语吗?这就涉及什么是成语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因地制宜”看作成语,人们仿制的“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算不算成语?“南柯一梦”是成语,根据这个故事衍生出的

33、“蚂蚁缘槐”算不算成语?李行健说,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写组不收现代人已不大用的古代成语;成语是固定词组,因此不收随意组成的一般词组;成语含义深厚,因此一般不收那些缺乏引申意义、字面浅白的固定词组。再去掉一些比较生僻的成语如“引锥刺股”、“克绍箕裘”、“囊萤积雪”,结果总数为条左右。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子项目之一,也是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后的又一本规范词典。作为一个系统的计划,下一步还将分别就现代汉语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异形词、异读词、多音字等编写专门的规范。 “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汉语成语是汉语语言符号中最经济、最有效的符号,它所蕴涵的文化具有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成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高度凝聚着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因而从成语中透析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5总 结词汇是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单位,而成语作为词汇中的重要形式在日常交流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上论文中,已经对现代汉语成语的变化做了重要的论述,对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的特点、规范和它的发展作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成语的发展和演变,对把握现代汉语成语的发展趋势和自觉学好用好成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