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946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答题技巧.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一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试题的答题技巧 一、命题角度 高考中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探究题的呈现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已知实验目的,让考生设计验证性实验或探究性实验;二是利用题干设计好的表格、坐标曲线、新科技材料的文字叙述等手段给出有效信息,让同学们完成相关问题。 二、应对策略针对第一种类型的试题,要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准确找到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正确的方案应是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实验变量不同,无关变量都相同。针对第二种类型的试题,仔细审题,获取有用解题信息最为重要;审题时要关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什么量不同,这个量就是实验变量,可根据实验变量推测出实验

2、目的。此外,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还可设置为对实验结果的预测,需根据酶的作用机理,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影响原理和影响程度等做出有关的判断。同学们一定要熟悉教材实验,迁移应用是突破实验类试题的通用法宝。 三、典题例证 例 蔗糖酶能专一催化1 mol蔗糖分解为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某科研小组在最适温度(40)、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画出最适状态下,反应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在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图中画出最适状态下,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

3、蔗糖的浓度增加50,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7”标注。) (2)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分别画出,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酶的浓度增加50、反应温度降低10,反应温度升高10、反应温度升高20蔗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10后的变化曲线、用“4”标注温度升高10 后的变化曲线、用“5”标注温度升高20 后的变化曲线)。 (3)拜糖平与蔗糖酶的亲和力较蔗糖大15 000倍,故能竞争性抑制蔗糖与蔗糖酶的结合。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拜糖平后,请在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图中画出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6”标注)。 解题

4、思路 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反应程度进行推测。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只有表示反应物浓度的曲线才会下降,可见图中的物质浓度是蔗糖浓度(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关系看,1 mol蔗糖分解为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当蔗糖浓度为0时,反应完成,葡萄糖达到和蔗糖起始浓度相同的浓度水平,所以表示反应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起点是0,终点的浓度和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相同。增加酶只能使反应提前到达终点,所以用曲线2表示,其下降速度快;降低反应温度使反应延迟到达终点,用曲线3表示,其下降速度慢;温度升得越高,酶失活得越快,酶失活前仍能催化蔗糖分解,所

5、以分别表示反应温度升高10、和反应温度升高20的曲线是4和5。竞争性抑制是可逆的,酶越多,酶和底物结合的概率越高。加竞争性抑制剂后,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如曲线6所示。在酶浓度相同时,反应物浓度高,反应速率快,所以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蔗糖的浓度增加50时,反应速率的变化应如曲线7所示。答案 如图所示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一、命题角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是最重要的高考压轴题之一。光合作用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且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主要的命题角度:多以坐标曲线、生理过程图解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的实验

6、设计题;相关计算题。二、应对策略对于曲线、图解试题,首先,要对光合作用和呼里作用的过程有彻底、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的联系。其次,要强化高考热点题型的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相关实验设计试题的类型: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等的定性验证、定量测定和呼吸商的定量测定;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场所的验证等。其解题策略:首先,要明确定性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定量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呼吸商(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测定

7、的方法(酸碱指示剂法和观叶片沉浮法、半叶法和黑白瓶法等)。其次,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类型。再次,要了解相关方法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原因。最后,多练习同类试题,开拓思路,掌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相关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此类题的解题程序可归纳如下:确定是净光合作用量还是总光合作用量列方程求出第三个量根据需要求出其他物质的量根据需要求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要明确:光下直接测得的数值都是净光合作用量(净产量),不进行光合作用时可直接测出呼吸作用量,上述三个变量的关系式: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 复习时,要选择一些关于光合作

8、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题目进行训练分析,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培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总结解题模型,多做变式习题。研究高考试题对生物复习具有指导作用,分析近年高考试题,可以得出解题的思路,平时复习题应以追求质量为先,要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寻找规律,多做贴近高考试题的变式习题或模拟题以提高复习效率。三、典题例证例 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溴麝香草酚蓝、Na

9、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CO2充气机、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溴麝香草酚蓝NaHCO3稀溶液、溴麝香草酚蓝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溶液呈现蓝色。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溶液呈现蓝色。 (3) 。 (4) 。 (5) 。 分析预测的结果: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怎样用酸碱指示剂定性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放出C

10、O2,怎样用叶片沉浮法定性证明光合作用产生O2、呼吸作用消耗O2。溴麝香草酚蓝是酸碱指示剂。一开始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溶液已是碱性,所以先使溶液呈酸性,才能检测出光合作用吸收CO2使溶液呈碱性。本题的关键是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由此得出:蒸馏水的试管无气体的产生和消耗,所以溶液始终呈现蓝色,叶片始终在试管底部。 【答案】 (3)向NaHCO3稀溶液试管充入CO2,使溶液呈现黄绿色,另一试管不充CO2 (4)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光照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溶液呈现蓝色,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溶液呈现蓝色 (5)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

11、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溶液呈现黄绿色,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溶液呈现蓝色 分析预测的结果:(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pH上升,溶液呈现蓝色,并且光合作用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pH不变,溶液呈现蓝色,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使pH下降,溶液呈现黄绿色,并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

12、O2,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溶液呈现蓝色 【试题点评】 本题是高考改编题,原题只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O2,呼吸作用消耗O2。本题的精巧之处在于还能同时验证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放出CO2。 1定性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气体的方法,主要有酸碱指示剂法和观叶片沉浮法。酸碱指示剂法定性验证的原理是光合作用吸收CO2使pH升高,呼吸作用产生CO2使pH降低;观叶片沉浮法定性验证的原理是光合作用产生O2使叶片上浮,呼吸作用消耗O2使叶片下沉。 2定量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方法,主要有半叶

13、法、黑白瓶法,或先光下后暗中处理、先暗中后光下处理等。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测定光处理前后的增量(此值是净光合作用量,可以是正值或负值)和暗处理前后的增量(此值是呼吸作用量,是负值),所以都可以再求出光合作用。 3呼吸商的(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测定:加NaOH的装置所测的气体的减少量,就是吸收的O2量(体积),加蒸馏水的装置所测的气体的减少量,就是吸收的O2量(体积)和放出的CO2量(体积)的差,加蒸馏水的装置所测的气体的增加量,就是放出的CO2量(体积)和吸收的O2量(体积)的差。据此列出方程就可求出放出的CO2量(体积),进而求出呼吸商。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三与遗传规律的应

14、用相关试题的答题技巧遗传规律的应用是高考永恒的话题。其基本题型可分为由因求果型型(从亲代推子代)和由果求因型(从子代推亲代)两大类。 应对策略:(1)熟悉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基因 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联 系;(2)清晰记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测交实验 过程及各种结论;(3)认真分析题干,获取有用信息,迁移到相对熟悉的实验中, 找到相关结论,并应用它进行解题。 此外,要注意对有关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的考查的由果推因型 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多是由F2的表现型推F1,再由F1反推亲代

15、。当考虑基因互 作时,由于F2的9:3:3:1可演变为9:7、9:6:1、12:3:1、9:3:4、3:6:7、1:4:6:4:1等。所以,若F2为9:7或9:6:1或12:3:1或9:3:4或3:6:7,F1就是AaBb,亲代都是纯合体。 还要注意伴性遗传的由果推因型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可先确定伴性遗传,再确定非伴性遗传。对于其中的某对基因控制的表现型而言,确定伴性遗传的方法是:若相同亲本的杂交后代,雄性有某表现型,雌性却不表现,可认为该表现型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亲本可表示为XDXd和XDY;若相同亲本的杂交后代,雌性有某表现型,雄性却不表现,可认为该表现型为伴X和Y染色体遗传,亲本是X

16、DXd和XdYD。 例 已知小家鼠中,黄毛与灰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小家鼠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项目黄毛尾弯曲黄毛尾正常灰毛尾弯曲灰毛尾正常雌鼠2010雄鼠2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毛色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基因型是 。 (2)小家鼠尾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 (3)亲代雌鼠、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 、 。子代中灰毛尾正常小家鼠的基因型是 。(4)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让子一代中全部的尾弯曲雌鼠与尾弯曲雄鼠交配,后代的表现

17、型和比例是 。 (5)子代表现型为灰毛尾弯曲的雌鼠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 解题思路 本题是伴性遗传的由果推因型试题。解题程序:确定后代中雌性未表现性状的尾正常是伴性遗传确定尾正常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确定亲本的有关基因确定亲本的另一对基因。详解如下:由后代中无雌性黄毛尾正常和灰毛尾正常,即后代雌鼠没有尾正常,推知尾正常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雄性后代有尾正常和尾弯曲,所以它们的母本为XFXf,再得出它们的父本为XFY。由于无论是雄性后代还是雌性后代,黄毛:灰毛都是2:1,可知黄毛与灰毛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状,黄毛是显性性状,双亲都是杂合体。再根据双亲都是杂合体,后代的表现型应是3:1,而现

18、在是2:1,推出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最后得出,双亲为BbXFXf和BbXFY,F1中成活的雌性是(2Bb:lbb)(1XFXF:XFXf),雄性是(2Bb:lbb)(1XFY:1XfY);F1中尾弯曲雌鼠12是XFXf,尾弯曲雄鼠是XFY,它们生出的后代尾正常占1214=18,尾弯曲占78;表现型为灰毛(bb)尾弯曲(12是XFXF)的雌鼠中,纯合体占1 12=12。 答案 (1)常 BB (2)尾弯曲 X (3)Bb XFXf Bb XFY bbXfY (4)尾弯曲:尾正常=7:1 (5)1:1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四与遗传系谱图及相关计算累试题的答题技巧 一、命题角度人类的遗传病分为常染色

19、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给出遗传系普图及相关条件,要求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或推测后代的患病率,是此类试题的主要呈现形式。二、应对策略(1)熟悉各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2)具备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3)从隐性个体人手分析,以点破面;(4)使用正确的解题顺序,先理解决此类题的最常用方法是假设法(实质就是假设演绎法)。解题时应先作出否定的判断,不能作出否定判断的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以一对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性状为例(有多对基因控制的可分别考虑每一对),先否定再肯定的解题思路如下: 对于发生性状分离的系谱图,判断的程

20、序:否定显性确定是隐性否定伴X染色体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或否定常染色体隐性确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 对于未发生性状分离的系谱图,可分别假设患病和正常性状为隐性。判断程序:假设病是隐性(正常是隐性) 否定病(正常)是伴X染色体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或否定病(正常)是常染色体隐性,确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 三、典题例证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13不含等位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6的基因型为 。 (3)假如1

21、0和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生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 ,生不患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解题思路】 (1)对于甲病有关的表现型:9号表现正常,和父母都不同,可知甲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9号的父亲3号不含等位基因,可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于乙病有关的表现型:6号患病而父母都正常,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8号的儿子14号正常,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对于控制甲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关的基因,1号和2号的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1号和2号分别为XAXa和XAY,5号为XAXA的概率为12,6号为XaY;对于控制乙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关的基因

22、,1和2的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1和2分别为Bb和Bb,生的5号为13BB,6号为bb。综上,5号为纯合体BB XAXA的概率为(13)(12)=16,6号的基因型为bbXaY。(3)按上述思路,可确定13号为bbXaY,因9号为XaY,故4号为XAXa,因3号不含等位基因,为XAY,故10号为12XAXa;同理:4号为23Bb,而3号为BB,故10号为13Bb。10号和13号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 (12)=14;生育的孩子患乙病(患乙病的孩子是13Bb和bb生的)的概率为(13) (12)=16,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14+16-14162=13,故生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

23、率=1312=16,不患病孩子的概率=1-14-16+14 16=58。 【答案】 (1)C B (2)16 bbXaY (3)14 16 16 58 【点评】 按常规方法解题,对于显性遗传病,要否定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否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于隐性遗传病,要否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否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题的解法是先确定隐性性状,再看能否否定该隐性性状是伴X染色体隐性或否定是常染色体隐性,这样解的好处是不需要再考虑否定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否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从而降低了识记难度,也简化了解题程序。按常规方法解题,当求后代是显性遗传病概率时,对于患病的亲代,既要考虑是显

24、性纯合体的概率,又要考虑是杂合体的概率。本题的解法是先转化为求后代是隐性的概率,这样只需考虑患病的亲代是杂合体的概率,从而简化了解题程序。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五遗传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一、命题角度假设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遗传类实验设计及探究题常涉及这种方法。高考命题中有关遗传学实验的考查常集中于此。命题角度有:验证某个个体是否为纯合体;验证某个性状是否为显性性状;验证基因的显隐性;验证某种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培育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的方法设计与验证;相关遗传理论的验证,如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等。可以预见,确定亲本是哪些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互作题,确定某对基因位于X染

25、色体上、常染色体上、X和Y染色体上等综合题将成为高考的压轴题。 二、应对策略对于遗传类实验设计及探究题,主要的解题方法是假设演绎法。即从假定的后代的表现型等是否出现,推测所假设的遗传方式是否成立,由果推因。解此类题时,需要设计自交或杂交实验,建立因和果的一一对应关系后,才能由果推因。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是否是自由组合的方法:只有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应出现的比例时,才能认为是自由组合。 (2)确定显性性状的方法:对于纯合体,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的杂交后代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于杂合体,同一相对性状的个体自交或杂交,后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当不知是

26、否是纯合体时,看同一相对性状的个体自交或杂交的后代,若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后代,则该后代表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若未出现不同于亲本的后代,则亲本都是纯合体。 (3)确定纯合体、杂合体的方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双亲都是纯合体;同一表现型的个体自交或杂交,若后代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则双亲都是杂合体。 (4)确定控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和Y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以D和d基因控制相对性状而言):表现为隐性的雌性和表现为显性的雄性杂交,若后代中拘雌性都是显性,雄性都是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是XdXd和XDY;若后代中的雌性都是隐性,后代中的雄性都是显性,则

27、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双亲是XdXd和XdYD;同一表现型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都是雄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是XdXd和XDY;同一表现型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都是雌性,则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双亲是XDXd和XdYD。三、典题例证由基因D和d控制的A和B两种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它们可能是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雄果蝇的A表现型为显性,雌雄个体只是杂合体的表现型不同)、伴X染色体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为了确定其遗传方式,某同学用A表现型的雄果蝇(不含等位基因)和B表现型的雌果蝇(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发现雄性后代都是A表现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现型:(1)

28、该同学的实验可以说明该性状不是 遗传。 (2)利用该同学的材料,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杂交实验的雌蝇需用处女蝇) 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 解题思路 解本题时需根据有关的遗传特点进行假设推理。获取和利用题中的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推理如下:若为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雄果蝇的A表现型为显性,雌雄个体只是杂合体的表现型不同),则A表现型的纯合雄果蝇为DD,B表现型的纯合雌果蝇为dd,F1为Dd,雄性后代都是A表现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现型,符合题意;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亲本为XdXd(雌性、B表现型)和XDY(雄性、A表现型),后代为XdXd (雌

29、性、A表现型)、XdY (雄性、B表现型),和雄性后代都是A表现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现型不符,不符合题意;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则A表现型的纯合雄果蝇为XYD,B表现型的纯合雌果蝇为XX,F1为XX和XYD,雄性后代都是A表现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现型,符合题意。综上,利用该同学的材料已证明该性状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很可能是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或伴Y染色体的遗传。若想进一步证明是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还是伴Y染色体遗传,让F1果蝇交配得F2即可。若为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则F2为DD:Dd:dd=1:2:1,F2的雄果蝇中的A表现型:B表现型=3:1,雌果蝇中的A表现型:B表现型=1:3;若为伴Y染色体的

30、遗传,则F2的雄果蝇都是A表现型,雌果蝇都是B表现型。 答案 (1)伴X染色体 (2)使该同学的F1果蝇交配得F2,若F2的雄果蝇中的A表现型:B表现型=3:1,雌果蝇中的A表现型:B表现型=1:3,则为从性遗传;若F2的雄果蝇都是A表现型,雌果蝇都是B表现型,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六免疫类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一、命题角度对于免疫部分的考查主要涉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主要的命题角度有: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等过程图解为背景形式出现;以文字背景信息形式出现;以曲线图、结构图为切入点等形式考查免疫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应对策略首先要综合分析

31、题干中体现出来的内容;其次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准确的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1)对于过程图解题:熟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淋巴细胞产生等过程图解;具备分析“变形”图解的能力,能够迁移应用。(2)对于文字背景信息题:熟悉免疫的基础知识,关注吞噬细胞的功能、淋巴因子的作用、抗体的产生等细节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字分析能力,能够仔细审题,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3)曲线图、结构图题:分析相关曲线、结构图是突破的关键。 三、典题例证例 请回答免疫的相关问题。 I人体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利用抗体和各种白细胞来识别和杀死这些入侵者。但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一部分人体免疫系统却误将

32、某些自身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有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cumato arthritis)、风湿性心脏病等。研究显示,在自身免疫疾病出现明显症状的数年前,人体就会产生一些自身抗体(autoatibody),它们会慢慢侵蚀自身组织。自身抗体的发现意味着有朝一日,医生可以通过检测健康人的血液,看其中是否含有某种自身抗体来预测这个人在今后会不会患上某种疾病。有了这种准确的疾病预测方法,病人就能利用药物和现有的干预手段,预防或延迟病症的出现。请就题干中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自身免疫病是一种因人体免疫能力过强,而引起的误伤 的一种疾病,在治疗这种疾病时,通常要使

33、用 剂,以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而AIDS则是一种因 引起的疾病,是 的简称。 (2)I型糖尿病是一种因 细胞受伤而产生的 (填激素名称)过少引起的依赖型疾病,这种激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 的作用是 的,并由此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3)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正常人A与糖尿病人B(水平虚线表示正常值)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是 。 如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 有密切关系,该过程属于 免疫。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抗原决定簇),呈递给 和 ,使

34、后者分化为 和 。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会被 攻击。 解题思路 本题第1题是材料信息题;第题是过程图示题。总的特点都需要从所给材料、过程示意图中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这也是解题的关键。 I(1)掌握自身免疫疾病的定义就能轻松解答本小题;(2)I型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疾病,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胰岛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关系为拮抗,共同调节着人体的血糖浓度。(3)人体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正常人血糖浓度渐渐升高并达到最高值,随后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值的范围,而糖尿病人血糖浓度虽然后来下降了,但还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本题考查吞噬细胞的相关知识,分析图示过程是解

35、题的关键。吞噬细胞吞噬异物是内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完成的。直接吞噬外来的病菌是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也能发挥作用,首先,它能够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使后者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会被效应T细胞攻击。 答案 I(1)自身组织和器官 免疫抑制 自身免疫缺陷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胰岛B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拮抗 (3)甲 (1)流动性 非特异性 (2)T细胞 B细胞 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七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答题技巧一、命题角度近年高考对植物激素调节的考查

36、主要涉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命题形式可分为:考查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的设计;预测实验的结果、总结实验结仑;考查实验原理和实验假设;分析实验过程、比较实验数据、关注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等。 二、应对策略(1)熟悉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做深入剖析,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迁移应用。(2)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般都能直接从题干中读取,也可间接通过实验步骤、实验变量,总结得出。明确设计实验的原理:一般在题干中能找到实验原理,即使在题干中找不到,它也是教材中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原理。正确选择材料和用具:

37、目前,实验所给材料和用具都必须使用,此点可作为验证你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的依据之一(题目已经给出)。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设计的方向,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理清实验步骤;此外,要加强训练,提高能力。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和分析:要分清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预测的实验结果应与实验的假设相一致;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其结果往往有多种可能,且一个结果对应一个相应的结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关键是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此外,还要多关注以识图分析题的出现的有关植物激素的试题,此类试题多以生产、生活为主要背景。三、典题例证 I例 许多实验研究生长素

38、(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式,如用玉米胚芽鞘作为实验材料:实验1:将切除的胚芽鞘尖端放于琼脂块上(图1),移去尖端后,将琼脂切成体积相等的若干个方块,将方块不对称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实验保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12h,每个胚芽鞘弯曲的角度以图2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每次放入等面积、等体积琼脂块中的胚芽鞘尖端数量不同,这样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2:用含有不同浓度IAA的琼脂块代替胚芽鞘尖端进以步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1)绘图表示,如何将琼脂块放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果?(2)为什么实验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 。(3)解释实验2的结果:IAA从013ulmo

39、lL1过程中, 。 (4)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弯曲角度分别为 、 。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定量实验研究。虽然本实验与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有一定的区别,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以教材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思考出发点,理解、分析和设计实验,这是应对此类实验设计题的关键。为考查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的一侧,用来测定促进生长的效果,弯曲角度越大,说明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效的,超过此范围,反而有抑制作用。通过对图4的观察,可知在超过13ulmolL1后,弯曲角度下降。答案 (1)如图所示 (2)防止在光下光照不

40、均匀,或者是单角度、单方向光照影响实验结果 (3)IAA浓度低,促进生长;IAA浓度高于13ulmolL1时,弯曲角度开始下降,说明促进生长的作用降低 (4)15度 18度生物答题技巧系列之八种群增长曲线及应用相关试题的答题技巧 一、命题角度种群增长曲线是利用曲线来形象表示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是生物坐标曲线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命题思路的重要体现形式。此类试题考查切入点主要有:曲线中“K”值的应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基本特征间的关系;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等。根据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有两种种群增长曲线的基本形式:“J”型曲线和“S”型曲线。 二、应对策

41、略针对种群增长曲线题,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两种曲线的异同点: 项目“J” 型曲线“S”型曲线条件无限环境,理想条件有限环境,自然条件原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环境条件有限,受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J” 型增长的两种情况:实验条件下;一个种群刚迁移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有种群数量的最大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将不再增长;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的阻滞作用,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按比例增加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差异总结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即“J”型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

42、2)具备分析曲线的能力,主要方法:知道横、纵坐标的意义,找出两者之间的大致关系;明确曲线中特殊点的意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特别是种带增长曲线斜率的含义。(3)仔细审题,运用题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达。三、典题例证 例 请回答下列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问题: (1)若图1是某池塘中鲫鱼生长曲线图,则在捕捞时,应让池塘保持(填N0、K2或K)尾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图2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可能为 关;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型。 (2)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特设计了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据图可以判断大草履虫为 (被捕食者捕食者)。根据图乙的曲线特点,可以判断沉渣能够影响大草履虫和栉毛虫的 。通过图甲和图乙的综合比较可知,同一种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同不同)。解题思路 分析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