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4022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思想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从哲学的高度说清“人”。正确全面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人学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

2、。如果对人的内涵和外延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就难以正确把握人们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从哲学的高度说清“人”,才能找准位置,发挥独特作用,实现应有价值。 一、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 自古以来,人性问题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哲学难题。古代先哲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往往出于偏见或过于狭隘。人性要么是善的要么是恶的,要么是利己的要么是利他的,要么是理性的要么是非理性的。在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中,人性是一个现实范畴而不是一个思辨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

3、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马克思一再明确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是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即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人,这种人属于一定形态和社会结构,是与现实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与上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交融在一起,是具体的、经验的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视为一种“现成”存在者,是一种摆在眼前的、可以用理性的、概念的方

4、式来予以静观的对象。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去反思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以此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马克思人学特别强调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不是摆在眼前的作为认知对象的现成存在者,而是在生存活动中显现和展开自身的一种性的特殊存在者。人的自我表现和自我生成是同一过程,因为人是什么样的,完全与他如何“表现”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完全与他的“生产”相一致。从这个视域理解人,显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人看作是一个“生存活动者”,而不是一个知识性“现成存在者”,更不能用知性和对象化的知识态度来教育人,而是要立足于人的本质的现实性,从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去理解思想政

5、治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性活动,但它并不是以某种主观观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它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服务于社会实践需要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受此影响,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从对社会现实的感性认知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和看法,因而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科学理论的引导,又要面对新时期的社会现实,立足实际,针对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和个性差异,分清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的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定位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能更清楚、更本质地理解人是

6、不受任何先验尺度的限制反而能处处运用“自己”的尺度,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而也就把握住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学透视的核心和关键。 二、 主体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人学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人的发展的一种自由状态,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其中,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基本的内涵,创造性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对现实的超越,自主性则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层次。人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确立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7、说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注重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马克思历来反对蔑视人,反对只把人看作某种“手段”,主张“人始终是主体”,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每个人各有其不同的主体性,人的个性和人的主体性始终是统一的,人的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视教育者为唯一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被理解为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个人的物质需求和自由权利,把受教育者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教育客体,使教与被教成了主从关系,教育对象在这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受教育者成为没有独立、没有自主、缺乏创造性的教育客体,严重地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