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63614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综述.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目 录1绪 论12 张紧轮支架的分析22.1张紧轮支架的工艺分析22.2张紧轮支架的工艺要求23 工艺规程设计53.1 加工工艺过程53.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53.2.1影响加工方法的因素53.2.2加工方案的选择63.3 确定定位基准63.2.1粗基准的选择63.2.1精基准选择的原则73.4工艺路线的拟订83.4.1工序的合理组合83.4.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83.4.3加工阶段的划分93.5张紧轮支架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103.5.1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103.5.2张紧轮支架的偏差计算113.4.4加工

2、工艺路线方案的比较11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134 铣35MM和28MM平面夹具设计234.1 问题的提出234.2 切削力和夹紧力计算234.3 定位误差分析254.4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26结 论27参考文献281 绪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夹具设计是我们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为我们即将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是指导生产的重要的技术性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及其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

3、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因此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好坏是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依据。在编制工艺时须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而机床夹具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而本次对于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张紧轮支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2 张紧轮支架的分析2.1张紧轮支架的工艺分析张紧轮支架是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比较小,结构形状较复杂,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较高,此外还有小头孔端要求加工,对精度要求也很高

4、。张紧轮支架的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和小头孔粗糙度要求都是Ra6.3,所以都要求精加工。其小头孔与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张紧轮支架底面与大头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边有平行度公差和对称度公差要求等。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影响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此它们的加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2.2张紧轮支架的工艺要求一个好的结构不但要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而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设计者要考虑加工

5、工艺问题。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图2.1 张紧轮支架零件图该加工加工表面:平面加工包括张紧轮支架底面、支架底面反面台阶面;两支脚的两个端面。孔系加工包括13孔;腰形孔。以平面为主有: 张紧轮支架底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Ra=6.3 两支脚端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Ra=6.3。 孔系加工有: 13孔的钻、铰孔加工,其表面粗糙度为;腰形孔铣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求 Ra=25;张紧轮支架毛坯的选择铸造,因为生产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单边余量一般在,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占用生产的面积较小。因其年产量是4000件,由3表2.13可知是小批量生产。上

6、面主要是对张紧轮支架零件的结构、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为铸造和中批的批量生产方式,从而为工艺规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3 工艺规程设计3.1 加工工艺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张紧轮支架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对于张紧轮支架来说,加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孔的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处理好孔和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尺寸精度。由上面的一些技术条件分析得知:张紧轮支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关系精度要求都不是很高,这样对加工要求也就不是很高。3.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一个好的结构不但应该达到设计要

7、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保证加工的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我们设计张紧轮支架的加工工艺来说,应选择能够满足平面和孔加工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及设备。除了从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两方面考虑以外,也要适当考虑经济因素。在满足精度要求及生产率的条件下,应选择价格较底的机床。3.2.1影响加工方法的因素 要考虑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根据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选择加工方法及分几次加工。 根据生产类型选择,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专用的高效率的设备。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则常用通用设备和一般的加工方法。如、柴油机连杆小头

8、孔的加工,在小批量生产时,采用钻、扩、铰加工方法;而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拉削加工。 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采用磨削或电加工;而有色金属由于磨削时容易堵塞砂轮,一般都采用精细车削,高速精铣等。 要考虑工厂或车间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应考虑不断改进现有加工方法和设备,推广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 此外,还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如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特殊要求,工件形状和重量等。选择加工方法一般先按这个零件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来选定最终加工方法。再选择前面各工序的加工方法,如加工某一轴的主要外圆面,要求公差为IT6,表面粗糙度为Ra0.63m,并要求淬硬时,其最终工序选用精度,前面准备工序可为

9、粗车半精车淬火粗磨。3.2.2加工方案的选择 由参考文献3表2.112可以确定,平面的加工方案为:粗铣精铣(),粗糙度为6.30.8,一般不淬硬的平面,精铣的粗糙度可以较小。 由参考文献3表2.111确定,13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6.3,则选择孔的加方案序为:钻铰。腰形孔铣加工加工方法3.3 确定定位基准3.2.1粗基准的选择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子符合图纸要求。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

10、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张

11、紧轮支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从张紧轮支架零件图分析可知,主要是选择加工张紧轮支架底面的装夹定位面为其加工粗基准。3.2.1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即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基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各工序所采用的夹具比较统一,从而可减少夹具设计和制造工作。例如:轴类零件常用顶针孔作为定位基准。车削、磨削都以顶针孔定位,这样不但在一次装夹中能加工大多书表面,而且保证了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12、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精基准时,有时两个被加工面,可以互为基准反复加工。例如:对淬火后的齿轮磨齿,是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这样能保证齿面余量均匀。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可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例如:磨削机床导轨面时,是以导轨面找正定位的。此外,像拉孔在无心磨床上磨外圆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此外,还应选择工件上精度高。尺寸较大的表面为精基准,以保证定位稳固可靠。并考虑工件装夹和加工方便、夹具设计简单等。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张紧轮支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但用一个平面和一个孔定位限制工件

13、自由度不够,如果使用典型的一面两孔定位方法,则可以满足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的要求。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时,考虑的重点是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使装夹准。3.4工艺路线的拟订对于中批量生产的零件,一般总是首先加工出统一的基准。张紧轮支架的加工的第一个工序也就是加工统一的基准。具体安排是先以孔和面定位粗、精加工张紧轮支架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后续工序安排应当遵循粗精分开和先面后孔的原则。3.4.1工序的合理组合确定加工方法以后,就按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数。确定工序数的基本原则: 工序分散原则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

14、。便于采用通用设备。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产品更换容易。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水平不高。但需要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生产管理复杂。 工序集中原则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使用设备少,大量生产可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以提高生产率。但采用复杂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成本增高,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中,为简化生产管理,多将工序适当集中。但由于不采用专用设备,工序集中程序受到限制。结构简单的专用机床和工夹具组

15、织流水线生产。加工工序完成以后,将工件清洗干净。清洗是在的含0.4%1.1%苏打及0.25%0.5%亚硝酸钠溶液中进行的。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净。保证零件内部杂质、铁屑、毛刺、砂粒等的残留量不大于。3.4.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制订工艺路线时,应考虑工序的数目,采用工序集中或工序分散是其两个不同的原则。所谓工序集中,就是以较少的工序完成零件的加工,反之为工序分散。 工序集中的特点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使用设备少,大量生产可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以提高生产率。但采用复

16、杂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成本增高,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工序分散的特点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便于采用通用设备,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产品更换容易。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需要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生产管理复杂。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各有特点,必须根据生产类型。加工要求和工厂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那一种原则。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中,为简化生产管理,多将工序适当集中。但由于不采用专用设备,工序集中程序受到限制。结构简单的专用机床和工夹具组织流水线生产。由于近代计算机控制机床及加工中心的出现,使得工序集中的优点更为突出,

17、即使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仍可将工序集中而不致花费过多的生产准备工作量,从而可取的良好的经济效果。3.4.3加工阶段的划分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常把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 粗加工阶段粗加工的目的是切去绝大部分多雨的金属,为以后的精加工创造较好的条件,并为半精加工,精加工提供定位基准,粗加工时能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予以报废或修补,以免浪费工时。粗加工可采用功率大,刚性好,精度低的机床,选用大的切前用量,以提高生产率、粗加工时,切削力大,切削热量多,所需夹紧力大,使得工件产生的内应力和变形大,所以加工精度低,粗糙度值大。一般粗加工的公差等级为IT11IT12。粗糙度为Ra80100m。 半精加

18、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是完成一些次要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保证合适的加工余量。半精加工的公差等级为IT9IT10。表面粗糙度为Ra101.25m。 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切除剩余的少量加工余量,主要目的是保证零件的形状位置几精度,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要求.另外精加工工序安排在最后,可防止或减少工件精加工表面损伤。精加工应采用高精度的机床小的切前用量,工序变形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精加工的加工精度一般为IT6IT7,表面粗糙度为Ra101.25m。此外,加工阶段划分后,还便于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序。由于热处理性质的不同,有的需安排于粗加工之前,有的需插入粗精加工之间

19、。但须指出加工阶段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刚性好,精度要求不高或批量小的工件,以及运输装夹费事的重型零件往往不严格划分阶段,在满足加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常只分为粗、精加工两个阶段,甚至不把粗精加工分开。必须明确划分阶段是指整个加工过程而言的,不能以某一表面的加工或某一工序的性质区分。例如工序的定位精基准面,在粗加工阶段就要加工的很准确,而在精加工阶段可以安排钻小空之类的粗加工。3.5张紧轮支架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张紧轮支架的铸造采用的是制造,其材料是HT200,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3.5.1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张紧轮支架为铸造件,对毛坯的结构工艺性有一定要

20、求: 由于铸造件尺寸精度较高和表面粗糙度值低,因此零件上只有与其它机件配合的表面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其表面均应设计为非加工表面。 为了使金属容易充满模膛和减少工序,铸造件外形应力求简单、平直的对称,尽量避免铸造件截面间差别过大,或具有薄壁、高筋、高台等结构。 铸造件的结构中应避免深孔或多孔结构。 铸造件的整体结构应力求简单。 工艺基准以设计基准相一致。 便于装夹、加工和检查。 结构要素统一,尽量使用普通设备和标准刀具进行加工。在确定毛坯时,要考虑经济性。虽然毛坯的形状尺寸与零件接近,可以减少加工余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但这样可能导致毛坯制造困难,需要采用昂贵的毛坯制造设备,增加毛

21、坯的制造成本。因此,毛坯的种类形状及尺寸的确定一定要考虑零件成本的问题但要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在毛坯的种类形状及尺寸确定后,必要时可据此绘出毛坯图。3.5.2张紧轮支架的偏差计算毛坯余量参考相关标准,端面加工的都留2mm的余量,小孔不铸造3.4.4加工工艺路线方案的比较在保证零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条件下,成批量生产可以考虑采用专用机床,以便提高生产率。但同时考虑到经济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拟订二个加工工艺路线方案。4.5.1 工艺路线方案一1通过铸造的方式获得毛坯2时效处理3粗铣顶部平面4粗铣、平面5半精铣顶部平面6粗铣两支脚底面7半精铣两支脚底面8钻扩铰2-13孔9粗铣操纵杆

22、支架R16腰形孔,留1mm加工余量10半精铣操纵杆支架R16腰形孔,达到尺寸公差要求11铣削侧面 18孔凸台12钻扩铰18孔13钳工去毛刺14检验是否合格 4.5.2 工艺路线方案二1通过铸造的方式获得毛坯2时效处理3粗铣顶部平面4粗铣、平面5半精铣顶部平面6粗铣两支脚底面7半精铣两支脚底面8粗铣操纵杆支架R16腰形孔,留1mm加工余量9半精铣操纵杆支架R16腰形孔,达到尺寸公差要求10铣削侧面 18孔凸台11钻扩铰2-13孔12钻扩铰18孔13钳工去毛刺14检验是否合格 因2-13孔有较高的位置要求,故它们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减少装次数,提高加工精度。根据先面后孔,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23、和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则,将端面的精铣和下端面的粗铣放在前面,下端面的精铣放在后面,每一阶段要首先加工上端面后钻孔,端面上放后面加工。初步拟订加工路线方案一。方案一遵循了工艺路线拟订的一般原则,但某些工序还有一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讨论。如车上端面,因工件和夹具的尺寸较大,在卧式车床上加工时,它们惯性力较大,平衡困难; 通过以上的两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分析,最后确定工艺路线方案一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通过铸造的方式获得毛坯2时效处理3粗铣顶部平面4精铣顶部平面5粗铣两支脚底面6精铣两支脚底面7粗铣、平面8铣削侧面 18孔凸台9钻扩铰2-13孔10钻扩铰18孔1

24、1钳工去毛刺12检验是否合格 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工序3:粗铣顶部平面机床:立式铣床 X52K刀具:硬质合金端铣刀(面铣刀)材料: 齿数铣削深度:1.5mm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3,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取机床主轴转速:, 式(1.1)实际铣削速度: 式(1.2)进给量: 式(1.3)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L=64mm刀具切入长度: 式(1.4)取刀具切出长度:取=1.5mm走刀次数为1mm机动时间: 式(1.5)工序4:粗铣两支脚底

25、面机床:立式铣床 X52K刀具:硬质合金端铣刀(面铣刀)材料: 齿数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3,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取机床主轴转速:, 式(1.1)实际铣削速度: 式(1.2)进给量: 式(1.3)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刀具切入长度: 式(1.4)取刀具切出长度:取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 式(1.5)工序5:精铣顶部平面机床:立式铣床 X52K刀具:硬质合金端铣刀(面铣刀)材料: 齿数铣削深度=0.5mm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

26、册表2.4-73,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取机床主轴转速,由式(1.1)有:, 实际铣削速度,由式(1.2)有:进给量,由式(1.3)有: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刀具切入长度:精铣时刀具切出长度:取=0.5mm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由式(1.5)有:本工序机动时间工序6:精铣两支脚底面机床:立式铣床 X52K刀具:硬质合金端铣刀(面铣刀)材料: 齿数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3,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取机床主轴转速,由式(1.1)有:, 实际铣削速度,由式(1.

27、2)有:进给量,由式(1.3)有: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刀具切入长度:精铣时刀具切出长度:取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由式(1.5)有:本工序机动时间 工序7:粗铣C平面机床:立式铣床 X52K刀具:硬质合金端铣刀(面铣刀)材料: 齿数铣削深度=1mm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3,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取机床主轴转速:, 式(1.1)实际铣削速度: 式(1.2)进给量: 式(1.3)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L=64mm刀具切入长度: 式

28、(1.4)取刀具切出长度:取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 式(1.5)工序8:铣削侧面 18孔凸台机床:立式铣床 X52K刀具:硬质合金端铣刀(面铣刀)材料: 齿数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3,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1,取机床主轴转速,由式(1.1)有:, 实际铣削速度,由式(1.2)有:进给量,由式(1.3)有: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刀具切入长度:精铣时刀具切出长度:取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由式(1.5)有:本工序机动时间工序9: 钻扩铰2-13孔机床:Z525 刀具:硬质合金锥柄麻花钻头。型号:E2

29、11和E101 带导柱直柄平底锪钻(GB4260-84) 公制/莫式4号锥直柄铰刀 刀具材料:切削深度: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52,取切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53,取机床主轴转速,由式(1.1)有:,取实际切削速度,由式(1.2)有:被切削层长度:刀具切入长度: 式(1.8)刀具切出长度: 取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 式(1.9)工序10 钻扩铰18孔工件材料为HT200,硬度200HBS。孔的直径为18mm,公差为H7,表面粗糙度。加工机床为Z525立式钻床,加工工序为钻、扩、铰,加工刀具分别为:钻孔15mm标准高速钢麻花钻,磨出双锥和修磨横

30、刃;扩孔17.7mm标准高速钢扩孔钻;铰孔18mm标准高速铰刀。选择各工序切削用量。(1)确定钻削用量1)确定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表28-10可查出,由于孔深度比,故。查Z525立式钻床说明书,取。根据参考文献7表28-8,钻头强度所允许是进给量。由于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轴向力(由机床说明书查出),根据表28-9,允许的进给量。由于所选进给量远小于及,故所选可用。2)确定切削速度、轴向力F、转矩T及切削功率 根据表28-15,由插入法得:,由于实际加工条件与上表所给条件不完全相同,故应对所的结论进行修正。由参考文献7表28-3,故查Z525机床说明书,取。实际切削速度为:由表28-5,故3)校

31、验机床功率 切削功率为机床有效功率故选择的钻削用量可用。即,相应地,(2)确定扩孔切削用量1)确定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表28-31,。根据Z525机床说明书,取=0.57mm/r。2)确定切削速度及 根据参考文献7表28-33,取。修正系数:,故 查机床说明书,取。实际切削速度为 (3)确定铰孔切削用量1)确定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表28-36,按该表注4,进给量取小植。查Z525说明书,取。2)确定切削速度及 由参考文献7表28-39,取。由参考文献7表28-3,得修正系数,故 查Z525说明书,取,实际铰孔速度 (4)各工序实际切削用量 根据以上计算,各工序切削用量如下:钻孔:,扩孔:,

32、铰孔:,4 铣C(35mm和28mm)平面夹具设计4.1 问题的提出本夹具是用来铣尺寸35和尺寸28的平面,零件图中两个小孔的中心距也有一定的公差要求.另外,此中心线为三个侧平面的设计基准,有一定的垂直公差要求.但此工序只是粗加工,因此本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1 定位基准的选择首先必须明确其加工时应如图所示,这样水平放置,便于加工。那么要使其完全定位,可以采用:一面加支撑钉和滑动V型块定位,这样既简单又方便。一底面限制的自由度有3个,一个支撑钉限制两个自由度,一个滑动V型块限制

33、限制一个自由度,为使定位可靠,加工稳定,我所设计的定位方案,总共限制了工件的全部6个自由度,属于完全定位。在该定位方案中,一个支撑面顶住,限制了z轴的移动,z轴的旋转,y轴的旋转三个移动自由度。一个支撑钉限制了y轴的移动,x轴的移动,一个滑动V型块限制了z轴的旋转,这样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根据上面叙述选择方案。4.2 切削力和夹紧力计算(1)刀具: 高速钢错齿三面刃铣刀40 机床: X52K型万能铣床 由3 所列公式 得 查表 9.48 得其中: 修正系数 z=24 代入上式,可得 F=889.4N 因在计算切削力时,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安全系数 K=其中:为基本安全系数1.5 为加工性质系

34、数1.1 为刀具钝化系数1.1 为断续切削系数1.1 所以 (2)夹紧力的计算 选用夹紧螺钉夹紧机 由 其中f为夹紧面上的摩擦系数,取 F=+G G为工件自重 夹紧螺钉: 公称直径d=20mm,材料45钢 性能级数为6.8级 螺钉疲劳极限: 极限应力幅:许用应力幅:螺钉的强度校核:螺钉的许用切应力为 s=2.54 取s=4 得 满足要求 经校核: 满足强度要求,夹具安全可靠, 使用快速螺旋定位机构快速人工夹紧,调节夹紧力调节装置,即可指定可靠的夹紧力4.3 定位误差分析(1)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确定。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平面、滑动V型块和支撑钉间隙配合。 (2) 工件的工序基准为孔心,当工件孔

35、径为最大,定位销的孔径为最小时,孔心在任意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等于孔与销配合的最大间隙量。本夹具是用来在铣床上加工,所以工件上孔与夹具上的定位销保持固定接触。此时可求出孔心在接触点与销中心连线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为孔径公差多一半。工件的定位基准为孔心。工序尺寸方向与固定接触点和销中心连线方向相同,则其定位误差为: Td=Dmax-Dmin 与机床夹具有关的加工误差,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由参考文献5可得: 滑动V型块和支撑钉定位误差 : 采用自动对中夹具后,定位误差取决于对中块螺杆以及滑块的制造误差.同时,对对中块利用调整螺钉进行调整并的误差只有0.08mm.在后续的铣断工序中,利用中间大孔定位,孔

36、壁与定位销的配合间隙为0.05mm.因此加工完成后大孔与小孔的中心距的最大误差为 0.08+0.05=0.130.2mm所以能满足精度要求. 夹紧误差 : 其中接触变形位移值: 查5表1215有。 磨损造成的加工误差:通常不超过 夹具相对刀具位置误差:取误差总和: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所设计的夹具能满足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4.4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干涉。应使夹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降低成本。提高夹具性价比。本道工序为铣床夹具选择了压紧螺钉夹紧方式。本工序为铣余量小,切削力小,所以一般的手动夹紧就能达到本工序的要求。本夹具的最大优点就是结构简单

37、紧凑。夹具的夹紧力不大,故使用手动夹紧。为了提高生产力,使用快速螺旋夹紧机构。结 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零件制造过程、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大学中所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方法。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理论上正确无误的设计,在实际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这样,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所设计的机构是否合理,在实际运用中能否正常工作,而不仅仅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课程设计使我学会了从实际出发加工零件和设计夹具。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到零件的加工难易、材料、成本等问题,所选用的零、部件都是操作简单,通用性较强的标准件,从现时以最低的

38、成本实现最先进的加工。但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镗孔夹具,在刀具加工完退出工件孔时,有可能会划伤工件内孔表面,本可以在夹具体内部设置液压升降系统,使工件孔与定位立台可升可降,这样,在刀具退出时,使定位立台连同工件孔一起升起,从而避免划伤。但考虑到成本问题,未采用这种方法。为此,镗孔的专用夹具还有待改进。无论怎样,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获益良多,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答卷,也是我成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上海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9、1590。4 方昆凡,公差与配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599。5 王光斗,王春福,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579。7 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 刘文剑,曹天河,赵维,夹具工程师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587。9 上海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584。10 周永强,高等学校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11 黄如林,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

40、余光国,马俊,张兴发,机床夹具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595。13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长春汽车厂工人大学,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580。14 李庆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适用手册M,银州:宁夏人民出版社,1591。15 廖念钊,莫雨松,李硕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915。16 乐兑谦,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17。17 王先逵,机械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8 Machine Tools N.chernor 1584.15 Machine Tool Metalworking John L.Feirer 1573.20 Handbook of Machine Tools Manfred weck 158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