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8267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能级与原子轨道数和容纳电子数的关系,1,3,5,7,72,52,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 个电子,2,12,32,核外电子填充顺序图,构造原理:1s;2s 2p;3s 3p;4s 3d 4p;规律 5s 4d 5p;6s 4f 5d 6p;7s 5f 6d,能级交错,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稳定),电子放出能量,电子吸收能量,如:Na 1s22s22p63s

2、1,如:Na 1s22s22p63p1,核外电子排布规则:,1.能量最低原理,2.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C:1s2 2s22p2,3.洪特规则,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充满(p6,d10,f14),全空时(p0,d0,f0),半充满(p3,d5,f7),24Cr:1s22s22p63s23p6,3d54s1,4、以下是表示铁原子的几种不同化学用语。,铁原子结构示意图,铁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

3、d64s2,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64s2,铁原子价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64s2,铁原子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核素表示式能确定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元素即为核素,考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能层数),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主族元素: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最高正价副族元素:大多数族序数=(n-1)d+ns的电 子数=价电子数,元素周期表的分区简图,2.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

4、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解答: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2O、MgO,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H3BO3、H2SiO3都是弱酸。这些都说明“对角线规则”的正确性。,科学探究,(一)原子半径,1、影响因素:,2、规律:“三看”,(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二、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大小,取决于,(1)电子的能层数(2)核电荷数,(2)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3)电子层、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反之,越小。,(二)电离能(阅读课本17),1、概念,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5、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符号1表示,单位:kj/mol。,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符号2。,电 离 能 增 大 电 He 电 离 离 能 能 减 增 小 Cs 大 电 离 能 减 小,元素电离能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第A元素 A的元素;第A元素 A元素,(三)电负性,(阅读课本18),1、基本概念,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电负性是相对值,没单位),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 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F,电负性增 大 电 He 电 负 负 性 性

6、 减 增 小 Cs 大电负性减 小,元素电负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非金属区,金属区,Cs,F,半径金属性、还原性碱性失去e,半径非金属性、氧化性氢化物稳定性酸性得到e,半径金属性、还原性,考点三共价键,知识回顾:,1、化学键的定义,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2、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3、化合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全部是共价键的化合物。,小结:比较键和键

7、,强度大,不易断裂,强度小,容易断裂,轴对称,镜像对称,“头碰头”,“肩并肩”,1、C H 是键。,2、CC 是键。,3、C=C 一个键,一个键。,4、C 一个键,两个键。,课 堂 小 结,二、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破坏1mol化学键形成气态基态原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课 堂 小 结,等电子体: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等电子体原理:原

8、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三、等电子原理,考点四分子的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V形,正四面体,三角锥形,V形,价层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 xb),2,直线形,3,平面三角形,4,正四面体,配合物理论简介,一、配合物的组成,考点五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性质,1、键的极性判断方法,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均匀对称的分子,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子,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极性分子与非极

9、性分子,判断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1)对于双原子分子不同原子极性分子,如HCl相同原子非极性分子,如H2,判断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2)对于ABn型分子法一: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法二:看中心原子有无孤电子对,若有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则为非极性分子。,PCl3、CCl4、CS2、SO2,非极性分子,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而萘和碘却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现象:,“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水和甲醇相互溶解,氢键存在增大了溶解性

10、,四、溶解性,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考点六晶体常识,小结: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粒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有序排列,各向异性,固定,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没有,粒子排列相对无序,各向同性,不固定,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是否呈现周期性有序排列,二晶胞,1.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蜂巢与蜂室,铜晶体,铜晶胞,体心:1,面心:1/2,顶点:1/8,棱边:1/4,均摊法: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x个晶胞所

11、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x,4.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密度求法:NM,=,NAa3,密度N微粒数(分子数、原子数)M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NA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a晶胞参数,晶胞边长。1nm=10-9m=10-7cm1pm=10-12m=10-10cm,回顾:三种晶体类型与性质的比较,【规律方法】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除少数外)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有的很低,如汞(常温下是液体)。,原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结论:结构相似的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12、晶体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练习:比较金刚石、硅、SiC(金刚砂)的熔沸点:。,金刚石SiC硅,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F2N2,CH3OHCH3CH3。,考点八突破五类晶体模型,7、典型的原子晶体,金刚石的结构特征:在金刚石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采取SP3杂化,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以共价键跟4个碳原子结合,形成正四面体,被包围的碳原子处

13、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这些正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构成一个坚实的,彼此联结的空间网状晶体。金刚石晶体中所有的CC键长相等,键角相等(10928);晶体中最小的碳环由6个碳组成,且不在同一平面内;晶体中每个C参与了4条CC键的形成,而在每条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故C原子与CC键数之比为:1:(4 x)=1:2,1 mol C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ol,SiO2的结构特征: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Si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同时,每个O原子跟2个Si原子相结合。实际上,SiO2晶体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的晶体。最小的碳环是由6个Si原

14、子和6个O原子组成的12元环。1mol SiO2中含4mol SiO键,干冰的晶体结构图,分子的密堆积,(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冰中个水分子周围有个水分子,冰的结构,氢键具有方向性,分子的非密堆积,6、分子晶体结构特征,(1)密堆积,有分子间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使晶体中的空间利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这种晶体不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如:HF、NH3、冰(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2)非密堆积,只有范德华力,无分子间氢键分子密堆积。这类晶体每个分子周围一般有12个紧邻的分子,如:C60、干冰、I2、O2。,5、晶胞类型:,(1)氯化钠型晶胞,1.钠离子和氯

15、离子的位置:,钠离子和氯离子位于立方体的顶角上,并交错排列。钠离子:体心和棱中点;氯离子:面心和顶点,或反之。,2.每个晶胞含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3.与Na+等距离且最近的Na+有:,12个,4.与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有:6个(配位数),(2)氯化铯型晶胞,1.铯离子和氯离子的位置:,铯离子:体心氯离子:顶点;或者反之。,2.每个晶胞含铯离子、氯离子的个数:,3.与铯离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铯离子、氯离子各有几个?,铯离子:6个;氯离子:8个(配位数),1个,(3)CaF2(萤石)型晶胞,2.Ca2+的配位数:,F-的配位数:,1.一个CaF2晶胞中含:,4个Ca2+和8个F,8,4,F,Ca2+,例、如右图所示,在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中,每一个最小的碳环完全拥有碳原子数为_,每个C完全拥有CC数为_,石墨中CC夹角为120,CC键长为 1.421010 m层间距 3.35 1010 m,2,3,Po(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