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3971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中华文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主干整合 核心突破】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作用:能够将大量的

2、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A.区

3、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如:吴越文化、滇黔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点拨提升】1、注意中华文化发展的三个特殊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2、从古至今,中华文化走

4、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因此,我们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3、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吗?不是。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4、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类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见证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5、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考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梳理】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

6、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典例精析】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建筑,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7、具有民族风貌的建筑加速消失的同时,一批造型奇特的建筑争相登台,“千城一面”愈演愈烈,致使中国地标性建筑却看不到中国味。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答案(1)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2)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

8、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目标】考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考点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考点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主干整合 核心突破】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2.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及形成(1) 作用: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9、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 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古代)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近代)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当前)3.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 团结统一:形成: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作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 爱好和平:形成:中华民族素来

10、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体现(作用):体现在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之中;体现在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中;体现在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努力和重要贡献之中。(3) 勤劳勇敢:形成: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作用: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4) 自强不息:形成、作用: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

11、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点拨提升】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2.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上看:“古代、近代、当前”三个历史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之中。3.爱国主义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相互关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他们是一个相互

12、联系的整体。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成员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生,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关系图示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爱国主义自强不息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考点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 爱国主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 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

13、息的精神支柱。3.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点拨提升】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古代爱国主义缔造、维护和捍卫祖国统一及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近代爱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朽的封建主义专制制度。考察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应当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考点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1)弘扬和

14、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5、。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6)人人都应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命题探究】1.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

16、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