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4551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科目一(1-2)1.超市货架上有各种饮料,喜茶、康师傅、百岁山和娃哈哈各一排,已知,娃哈哈在中间的两排中,康师傅和喜茶不相邻,喜茶不在第一排。下列关于四种饮料由前到后的排序正确的是()oA.康师傅、百岁山、喜茶、娃哈哈B.百岁山、娃哈哈、喜茶、康师傅C.康师傅、百岁山、娃哈哈、喜茶D.喜茶、娃哈哈、百岁山、康师傅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OABCD科目二(3-10)3 .教育工作要抓住受教育者发展的成熟期、关键期,这是依据人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4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

2、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因为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5 .决定着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o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6 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A.能动性B.阶段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7 .在教育工作中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8 .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其

3、代表人物是OoA.孟子B,荀子C.洛克D.华生9 .在个体身心发展学中,强调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根本动因的是()。A.霍尔B.弗洛伊德C.威尔逊D.华生10 .【案例分析题】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教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爰做鬼脸,引起同学哈哈大笑。请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Q)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2)如果你是教师,你觉得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科目一(1-2)L【答案】Co解析:根据题干娃哈哈在中间的两排中,可以排除A项。

4、根据康师傅和喜茶不相邻,可以排除B项。根据喜茶不在第一排,可以排除D项。故选择Co2 .【答案】Bo解析:每组中的第二个图是第一个图上半部分向下翻转,第三个图是在第二个图的基础上,那部分再向下翻转。科目二(3-10)3 .【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选项A,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

5、展。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选项B,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选项C,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

6、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选项D,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综上,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项C。4 .【答案】Co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存在顺序性的规律,就要求教师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性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A选项,学生不仅仅有机械记忆的能力,还具有其他的记忆的能力。B选项,题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育工作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自身的职业素养。D选项,教育活动除了受遗传素质的制约以外,还受到环境、学校教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o5 .【答案】Do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结合题干故本题选Do6 .【答案】

8、Co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题干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体现的是个别差异性。故本题答案为Co7 .【答案】Ao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9、。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题干中欲速则不达的意为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JI访性要求。8 .【答案】A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A选项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观点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银我也,我固有之也。除此以外内发论的代表人物还有卢梭、柏拉图、格塞尔、霍尔、高尔登、威尔逊等。B选项荀子是外银论的代表人物,强调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教育的功能在于化性起伪。C选项洛克也是外银论的代表人物,观点是白

10、板说。D选项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的观点是: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无论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运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Ao9 .【答案】Bo解析:本题考查人身心发展的内发论中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选项A,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选项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认为,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故B选项符合题意。选项Cz威尔逊,提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内发论代表人物。选项D,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反对研究意识,直接

11、研究外显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所以华生是外银论。综上所述,题干强调的是性本能,提出者是弗洛伊德,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答案选择Bo10【参考答案】Q)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学生上课时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坐在窗边的学生把窗帘开了又合上,是为了满足尊重和爱的需要。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受教师关注较少,在同学中一般地位不高,所以,他们总想要寻找机会表现自己,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2)如果我是教师,将采取以下办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合适的机会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根据

12、学生的特长,给这些学生提供适当表现机会;在学生中,只要他们有了进步,有了成功,就及时表扬,满足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3)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