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7464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体会诗歌的声韵,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2、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2、得!,例读,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什么叫“因声求气”呢?2、我国古诗讲究“声”,这里的“声”指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3、朗读古体诗时应把握哪几方面?朗读近体诗时应把握哪几方面?朗读词曲时应把握哪几方面?4、什么叫“吟咏诗韵”呢?5、“吟咏诗韵”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6、我们在朗读古诗时,还应注意哪两点?,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

3、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1、因声求气: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诗的精神。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音韵诗韵(情韵),解 题,清代桐城派作

4、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怎样朗读,1、定准基调(把握感情基调以情读)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

5、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解“读”,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例读:,爱的感情:气徐声柔,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悲的感情:气沉声缓,例读:,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惧的感情:气提声凝,蜀 道 难,例读:,将进酒李白,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

6、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例读:,解“读”,定准基调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气_声_,2、展示韵律(掌握声律知识以巧读)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等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

7、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音顿疏密对比。音尾长短对比。音高抑扬对比。音量轻重对比。音速徐疾对比,解“读”,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音顿疏密对比(节奏),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杜甫五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

8、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杜甫五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

9、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音尾长短对比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空”,就应该

10、有一定的停顿。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如“深”“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例读:,实战模拟 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a天门/中断/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参考答案:C,音高抑扬对比(抑扬)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qq语调低,比较深沉、忧伤、狭窄。,音量轻重对比(轻重)语义有主次,音量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欣赏示例”部分,朗读并背诵将进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