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814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7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教育评价过程是评价者依据某种标准对被评价者有关方面情况进行评判的过程。其中,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必定会影响评价结果;被评价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失真”,从而都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为了提高评判信度,就必须考虑和分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评价心理现象。第一节教育评价心理概述一、评价心理的分类评价心理,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全过程的实践活动和评价过程的各种关系、交往等现实活动的反映。因此,评价心理既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反映评价现实的心理现象,又指对评价现实作出反应的行为方式。(一)根据心理学范畴分类可分为评价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评价的心理过程,指在评价过程

2、中即时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观察、社会知觉、记忆、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等。评价的心理状态,指评价过程中较长时间的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方面的情绪状态,注意方面的集中或分心,意志方面的信心或沮丧,思维待方面的定势与灵活等状态。评价的心理特征,指评价者或被评价者比较稳定、恒常的心理品质。包括个性的不同气质类型;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等。(二)根据评价过程的阶段分类可分为组织过程心理、设计过程心理、实施过程心理、评价过程心理和被评价者的准备心理、自评心理、受评过程心理、结果反馈心理等。组织过程心理,指评价的组织者在组织评价工作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选择评价人员、机

3、构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沟通、相互调控、内部关系处理、评价意见冲突处理、总结汇报等环节中的心理现象。设计过程心理,指评价人员设计评价方案,特别是评价标准时的心理现象,如新奇心理、角色心理、捷径取巧、急躁畏难心理等。实施过程心理,指实施实际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心理定势、疲劳效应、期待心理、同行宽容、冤家心理、时尚心理等。评价过程心理,指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时的心理现象,如亲疏心理、刻板印象、老好人心理、回避心理等,以及工作结束时的大功告成、草率等。被评价值得的准备心理和自评心理,指被评价者准备接受评价和自我评价时的心理现象,如焦虑、疑虑、应付

4、等。受评过程心理,指被评价者接受评价、配合测评时的心理,如对抗、迎合、防卫、怯场等。结果反馈心理,指被评价者接到评价结果通知时的心理现象,如被动、护短、嫉妒、自我辩解、敏感问题心理等。(三)根据评价者或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分类可分为意识倾向性、情意心理、认知倾向、个性心理特征。意识倾向性,指评价者的不同的情趣、爱好、动机、理想、需要、价值观等。情意心理,指评价者的情感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如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时,评价标准掌握较准,信息搜集较细而齐全,分析评价认真;反之,易偏离标准,搜集信息急躁草率。如果是由被评价者引起心情不愉快,易产生偏见,甚至报复心理,使评价偏差较大。认识倾向性,指评价者已有的

5、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知觉模式、思维定势、形而上学或辩证思维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如易受暗示的气质特征而出现“遵从心理”,且遵从程度较大,范围较广等。二、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一)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1、对自信心和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的影响:即对自己评价的认可程度。2、对情绪稳定和不安的影响。3、对意志和动机的影响。4、对要求水平和到达目标的影响。5、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的影响。(二)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1、对制订评价方案的影响:如目标要求与学校实际的矛盾,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制订者的主观意愿与

6、领导意图的矛盾,定性与定量的矛盾等。2、对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影响:如全与缺、真与伪、快与慢、纯与杂等。3、对测定与评价的影响: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信息材料的取舍与归属,也可能影响测定方式和评价的严肃性,造成评分高低、评语褒贬、权重分配、成绩效益认定、水平方向侧重上的偏差等。4、对评价结果解释的影响:是对评价对象作出结论,进行因果分析,较之其他评价活动,受主观心理影响更大。评价者的心理倾向,可能使评价结论产生全面或片面、夸大或缩小、文饰或客观、因果倒置、牵强附会等一系列偏差现象。三、调控评价心理的意义评价心理调控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利

7、用,使评价工作顺利开展。(一)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评价的成败。作为评价方案的准备,主要是评价标准的编制,各种调查提纲、问卷以及试题的设计等。这时设计者的个体经验、认识水平、气质性格、兴趣态度、意志品质、道德水准、情绪状态,特别是价值观等都会对上述各方面发生影响。事实上,制定评价标准就是评价主体对教育规律及其价值的能动反映,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产物。比如,对于教育的目的,是在于满足社会需要还是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其取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评价的组织准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要特别注意人员组成的心理结构的合理性。如知识结构、思

8、想品德、素质能力及其它心理状况都不可忽视。(二)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现象对评价的实施过程影响特别明显,因而在实施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也更为重要。表现在信息搜集与分析的环节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现象都能直接影响信息资料搜集的真伪、全缺或快慢。表现在结果的解释和结论的确定上,评价者的心理倾向以及各种心理现象影响尤其突出,这是造成评价偏差的重要原因。如,在教育评价活动中,不少情况是一种集体评价,此时评价者由多人组成,以求结论更加准确客观,但是倘若不注意心理现象的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偏差,这是由于集体评价往往是在同一时空的条

9、件下,对同一评价对象发表意见,这时人际影响十分突出,其结果容易造成相符行为,即某些人的意见和行为,出于各种原因,与他人的行为、意志相符合。(三)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不仅具有鉴定功能和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也具有改进功能。但能否有效发挥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活动中评价者或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育评价全过程的心理活动形式和规律,探讨各种尽责调控的方法和措施,以求克服消极心理的不良影响,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二节评价者心理与调控一、评价者的心理现象(一)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1、角色心理:是身份的自我意

10、识及潜意识的表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特定的职业责任、道德规范、行为习惯、职业利益等的反映。在设计评价方案时,容易从各自的角色心理出发,表现不同的价值取向。2、心理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积极方面,反映了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一定性;消极方面,妨碍了思维的灵活性。3、新奇感:从各个岗位来参加评价准备工作的人员,由于以往从未担任过评价者的角色,会对评价工作以及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产生一种新奇感。开始时可能高兴,遇到难题时又怀疑动摇。4、时尚效应:指对新颖、时髦事物的向往和崇拜的一种心理现象。在追求时尚的狂热中,人往往停止自己的独立思考,

11、服从社会潮流,接受多数人所热衷的东西,来获得心理满足。在制订方案时,由于时尚效应,可能去追求新颖时髦的东西而影响评价方案的方向。5、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所说明的是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

12、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在评价实施前,对评价的期望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积极期望、消极期望和中性期望。积极期望指评价者对评价的期待积极肯定多于消极否定

13、。消极期望与积极期望相反,如果评价者具有消极期望,则工作没有积极性,认为评来评去没有意义。中性期望则指没有过分肯定的期待也没有过分否定的期待,因而在评价中能够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但对有些问题态度不明朗,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二)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1、自尊心理:指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具有力求正确的掌握评价标准、正确运用评价方法、正确执行评价程序、力求取得正确评价结果,以显示自己尊严的心理态势。这是绝大多数评价者的共同心态。其表现为: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对评价活动的不正确作法提出批评意见,坚持正确作法。2、首因效应:就是“先入为主”,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忘、不易改变的心

14、理效应。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首因效应是由表面现象和偶然现象在评价者的头脑中产生的直观表象所形成的。特点主要有:(1)重视表面现象;(2)重视偶然现象。3、近因效应:指由近因形成的新印象所产生的效果,与第一印象在时间上正好相反。卢奇恩斯实验研究表明,首因效应如果因插入其他活动中断,则后来的信息所引起所新印象比原来的印象更强烈。4、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象的某些品质或特征比较突出,使观察者对此产生了特别清晰和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其它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其危害是以偏概全。5、参照效应:指某些评价对象的“形象”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其效应

15、意义是指在某个较高“形象”的参照下,其他评价对象顿然失色;相反,在某个较低“形象”参照下,反衬出其他对象熠熠生辉。6、理想效应:指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叫“求全效应:其效应意义表现为:评价者在评价前存在一个理想化的评价对象,知觉评价对象时则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期待要求和求全心理,以此衡量实际,很容易产生不满意的体验。7、顺序效应:在教育评价中,顺序效应指因评价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产生干扰的一种心理态势。初期可能要求严格,到后期因精力、时间不济,往往草草收场。或者初期标准掌握宽泛,后期却要求严格。8、“趋中”心理: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意对优者

16、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意给劣者以太低的评价,而使评价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9、成见效应: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牵制评价者的注意和认知,使其总是围绕固有看法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凡符合自己固有看法的就认定为真,否则持怀疑态度甚至认定为假。二是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时,从成见出发,进行因果分析和价值判断,对与自己成见相悖的因果关系或价值认定加以排斥,最后以自己的固有看法作出结论。10、宽大效应:即表达积极肯定的评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评价。11附和权威心理:在评价过程中,有的评价者在对评价对象作评价结论时往往先了解领导或自己认为是“

17、权威人士”的意见和态度,当了解到领导或“权威人士”的意见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哪怕明知领导或“权威人士”不对,也要违心使自己的结论与领导或“权威人士”的意见一致。(三)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1、类群效应: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类群关系影响评价客观性的一种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影响。表现为亲疏、熟陌、利害、远近等。2、从众心理:指个体因团体或个人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即“随大流二造成从众心理的原因有:一是规范压力的作用;二是信息压力的作用。3、逆反心理: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其产生的心理基础有

18、二,一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是与人们好胜心有关系。4、本们心理:指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其效应意义表现为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其价值观,如用人部门的代表一般要求偏重评价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动手、实践、交际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以及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5、模式效应:指以过去的有限经验和固定模式去解释评价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若评价者头脑中储存着多种固有模式,则会造成先入为主,离开评价标准,错误地把评价对象纳入主观固有的某种类型或模式之中;或者不细致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把自己主观认定的某种特征,归属于评价对象。二、评价者心理调控(一)评价者素质能

19、力的调控:1、把好选拔关;2、评价技能培训;3、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学习有关文件如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标准、教育科学理论、各种教育政策文件、评价经验总结等和思想觉悟、政策水平、道德品质和纪律法制教育如组织原则、规章制度、保密条例等。(二)管理上的调控: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检查、监督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或控制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三)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第三节被评价者的心理与调控一、被评价者心理(一)自我评价的心理现象自我评价心理现象是指在准备接受评价的阶段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自我评价和准备接受评价的心理状态与倾向。1、自我认可疑惧心理自我评

20、价对现代评价来说是任何外部评价的基础,其意义有两点:一是自我认识(诊断或总结),二是作为外部评价的基础。自我评价的这种特征,使得自评者必然产生一种疑惧心理怀疑自己的评价的与将来的外部评价是否相符。这是这一阶段多数自评者必然要发生的现象。它可能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1)过低自我评价。唯恐自评高于外部评价,以影响“人格形象”,于是以较低水平评价自己。(2)模糊自我评价。为避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正面矛盾冲突,于是采用概括化的定性描述,运用含糊的词语作出评判。(3)过高自我评价。认为自评是基础,外部评价走过场,因而企图以自我评价基点来抬高外部评价的基点。2、被审心理被评价者在接受外部评价之前,往往产生

21、被动接受审查评价的心理,特别是那些资历较浅的被评价者,更是如此。被审心理是一种被动心理,对评价的影响也是消极的。(1)自我评价草率;(2)对评价要求领会不全面,材料准备不充分或杂乱无章;(3)忙于准备表面工作,以求形式上给评价者留下“好印象”;(4)评价过程中小心谨慎,畏首畏尾。(二)受评过程心理现象1、应付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如自我评价马虎草率,图形式,走过场;评价动员不力,敷衍了事;提供材料不全面;日程安排计划不周,时受冲击;评价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滥竽充数;对评价者所提要求,推诿搪塞等。2、迎合心理:这也是一种与应付心理表面相反的“积极”心理一一不正常、不健康的“积极”。也会产生消极影

22、响。(1)腐蚀软化作用。酒城肉兵,阿谀奉承,使人“拿了手短,吃了口软”,心理麻醉,失去防卫;使原则瓦解,标准崩溃,评价偏离方向。(2)线索诱导作用。形式上“积极”状态和态度上的“认真”气氛,使评价者受到情绪感染,发生移情,心境上染上愉悦、理解、同情的色彩,被诱导进入正面肯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偏向性的肯定。3、自卫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生活中处理自己与现实关系的心理现象有两种,一是适应,一是防卫(或自卫)。在评价过程中,自卫心理一般表现为如下几种思想和情绪。(1)疑虑一一紧张一一厌烦(怯场)连续心理。对评价的意义、要求认识不清,容易产生疑虑心理,怀疑评价是否有损于自身,也可能怀疑评价的科学性

23、、可能性,是否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自身情况,评价结果是否公正。由疑而虑,便进入紧张状态,担心评价会影响个人(单位、群体)的名誉、领导印象、晋级提薪、重点扶持等。由紧张又产生两种心理状态。一是厌烦,二是怯场。(2)回避一一旁观一一磨抗心理。在前述心理支配下,有的采取回避态度,如请假、出差,藉此脱离评价现场。回避不了的则采取旁观态度,如表面上不不露声色,形式上积极参加,但是一言不发,冷眼旁观,态度暧昧,以此冲淡评价气氛,获得内心平衡。有的回避不了,则采取磨抗态度,或者把缺点、问题、弱点掩盖起来,不暴露可能导致否定评价的材料;或者对不得不暴露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手段;或者采取大帽子下开小差,以

24、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手段文过饰非。(3)显示一一夸耀一一比闹心理。自卫心理的另一种表现是以进为退的策略,即一反躲躲闪闪、含糊其词的姿态,转而积极参加、四处活动;或是宣扬自己的长处、优点、贡献、绩效,以图“取长补短”,冲淡人们对短处的注意;或是挑剔别人的短处和问题,转移视线;或是以攻为守,揪评价者的小辫子、钻空子,以图混淆视听,打乱阵脚,使评价者自顾不暇,从而自身从容逃脱。(三)结果反馈心理现象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评价,都必须把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被评单位或决策者,即评价报告的接受者,通过教育决策、自学改进工作或造成社会舆论,促进被评价单位或被评个人改进工作。在反馈评价结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

25、现象,其中有的是消极的,为此,必须予以注意和调控。1、敏感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分数敏感,一般是针对曲线图、侧面图、比例分、位置名次等;(2)利害因素敏感,即人们更为关心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那些指标和要素;(3)公正敏感,即结果不为被评价者满意时,被评价者便转而关注起评价是否公正,企图否定评价。2、护短心理护短又称为文饰,又叫理由化的适应,指被评价者为掩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寻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即一个人为了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说明。如把考试成绩不好说为身体不好或出题不公正。其表现形式有:一,把

26、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态度投身到他人身上,用他人类似的行为为自己开脱;二,把问题的原因归之于客观偶然因素;三,自我解嘲,使自己的心理上得到安慰和平衡。3、嫉妒心理一般是在得知自己的评价结论不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4、对评价进行评价心理被评价者在了解评价结果时,会产生对评价评头论足的心理。严格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反馈,但如果动机不纯或缺乏自知之明时者,也可能藉此刁难以致否定评价。其形式主要有:(1)以自我评价或自我感觉否定外部评价;(2)挑剔评价过程的细节,寻找缺点、问题、失误以否定评价结果;(3)以非正式评价否定评价;(4)以局部评价否定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5)以自身纵向比较和与他人横向比较的评价

27、否定客观评价;(6)以历史的评价否定现实评价。此外还有责备评价不公正、指责评价不注重成绩、重视缺点,怀疑评价不科学等。二、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是由对评价的认识和评价活动引起的,其心理内容集中地表现为怎样对待评价的问题上。因此,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主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控制评价的方式与活动。(一)提高对评价的认识(1)搞好评价动员,宣讲评价的目的、意义及积极作用;(2)征求群众对评价方案的意见,采纳合理建议;组织指导自我评价,推行评价结果与本人见面,打破评价的神秘;(3)讲明评价的计划和日程安排,使被评价者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4)建立和健全评价制度,公

28、布评价纪律,把自我评价与接待配合外部评价的态度、工作效果等也作为有关考核内容之一;(5)被评单位的领导和骨干要为群众作出榜样,以正确的态度积极投入评价工作。(二)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所谓评价效应,指通过评价者的目的、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构成的评价心理机制及倾向性,与不同的评价方式结合,使用于被评价者时所引起的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情绪状态、意志动机、需要和成就目标、与评价者人际关系的变化等。评价态度体系与评价方式的结合可以分为几种评价类型:以评价的肯定与否定分为正评价与负评价;以评价的态度划分,有期望型、激励型、公正型、偏见型、偏激型;以评价主体划分,有外部评价、自我评价等。以上类型中显然要摒弃的是偏见型和偏激型。(三)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四)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