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9143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纵三路南段道路工程设计项目纵三路南段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规范Ll设计合同依据本次设计任务依据茶园B标准分区纵三路南段、支七路东段道路工程设计项目中标通知书及茶园B标准分区纵三路南段、支七路东段道路工程设计项目设计合同。L2设计规范、标准1.1.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1.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1.1.3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1.1.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1.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H0)(2015年版)1.1.

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1.1.7 电力电缆敷设技术要求及有关设计规范1.1.8 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1.1.9 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12DlOI-5)1.1.10 接地装置安装(14D504)1.3 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年)1.3.2 重庆经开区茶园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规划(2021.05)1.3.3 重庆广阳岛智创生态城道路设计标准指导性文件(送审稿)(2021.06)1.3.4 茶园B标准分区纵二路(茶园路横二路)【重庆市设计院,2014.091.3.5

3、茶园B标准分区纵三路南段、支七路东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1.09L3.6茶园B标准分区纵三路南段高边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2021.09)1.3.7 茶园B标准分区纵三路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2L(B)138南岸区规资局业务办公会议纪要(2021-87)L3.9设计深度需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中有关的要求1.3.8 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3.11 其它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1.3.12 本项目范围内的1:500实测地形图(2021.05)1.3.13 业主单位提

4、供的其它资料1.3.14 初步设计成果1.4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审查电力工程无意见。二、电力设计原则2.1 城市电力管线土建施工图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并应以管网综合初步设计为依据。2.2 电力管线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2.3 新建管网充分考虑区域管线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地块使用的可能性、便利性。2.4 电力管线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2.5 电力管线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确保各种管线均具备可实施性。三

5、、工程概况1.1 道路概况本次设计纵三路南段起点顺接支七路东段,自南向北延伸,与现状支路平交后,终点顺接横一路,道路全长558.106m,标准路幅宽度为22m,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40kmho3. 2设计范围本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照明、排水、电力(土建)以及岩土等工程的设计工作,共分二册。其中第一册:道路、交通、岩土工程,第二册:排水、电力(土建)、照明工程。本册为第二册排水、电力(土建)、照明工程。本图册设计范围为纵三路南段,设计内容为纵三路南段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3.3现状电力概况目前片区周边横一路有现状18孔电力管线,天文大道有现状14孔过街电力管线,现状支路有现状1

6、2孔电力管线。本次设计道路纵三路南段K0+000K0+170处有现状1孔、2孔电力管线及0.15m*0.15m电缆沟。沿线再无其它现状管线。3.4设计概况本次设计纵三路南段沿道路新提电力排管,主线规模为12孔,并间广2、隔200m左右预留电力过街通道,一般过街规模为9孔,交叉路口过街电wy力排管需多预留23孔。管道总长约为740m。四、工程水文地质概况4.1气象水文4. 1.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湿度大,冬冷夏热,降雨丰富,夏季多暴雨。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8.81,极端最高气温43X2,最低气温-3.8X2,年平均降雨量1204.3mmo降雨期集中在每年59Y,并常伴有雷阵雨,降雨量

7、占全年总量的70%,年平均降雨日168d.平均风速0.7ms冬季多雾,雾日年平均40d,最多达148d,偶见降雪,无霜期长。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7.7C,最高36C、最低5.4C,极端最高温度41.7C、极端最低温度-3.5C,一年中最热为7、8、9三个月,最冷为1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9.9%,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92%、最小64.3%;多年平均降水量1099.8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Imm,降雨多集中在59Y,年平均日照时数1341.Ih,无霜期为319d。4.1.2水文拟建场区属于丘陵山地地貌,线路通过区其余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水文条件总体较简单。长

8、江位于拟建道路北侧约4公里位置。4. 2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4. 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斜坡、残丘地貌。拟建纵三路现主要位于已建小区西北侧,道路北段现主要位原始地貌,道路沿线现状地形西高东低,道路南段大部分道路沿线已经过了挖填方施工。4. 2.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区域地质构造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在线路附近基岩露头处观测,根据道路沿线出露处实测岩层和裂隙,线路沿线测一组岩层产状,该组产状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优势岩层层面及裂隙产状如下:岩层产状为97。/20,砂泥岩互层层面结合很差,属于软弱结构面;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裂隙LXl产状为342/1

9、4,局部微张,张开度0.21.5cm,间距1.502.00m,裂面粗糙,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为43/44,局部微张,张开度0.21.5cm,间距2.004.00m,裂面粗糙,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5. 2.3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结合地质测绘、调查,拟建场地内地层主要有笫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粉质粘土(Q4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和砂岩,地层结构简单。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 .土层(1)素填土(Q4ml):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碎块石主要成份为泥岩和砂岩,钻探揭露一般粒径约218cm,最大呈30

10、Cin岩芯状,硬质含量约4565%(局部含量约1525%)。填土为抛填后而成,填土的填筑时间小于3年。钻探揭露厚度0.7(ZK79)24.7m(ZK44),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为主要地层。(2)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呈可塑状,局部含植物根系和泥岩颗粒,质较纯,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原始地貌,本次勘察中仅在局部个别钻孔出露。2 .基岩(1)泥岩(J2s):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3A类矿物组成,含长石、云母、石英等隐晶质成分,砂质含量较重,局部j2见灰色砂质条带或灰绿色砂质团斑。强风化岩石的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强度低;中

11、等风化岩石的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一般530Cm左右,最长约35cm,为场地揭露的主要岩性,强风化泥岩岩体破碎,中等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2)灰色砂岩(J2s):灰色、灰白色(局部呈灰黄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岩石的岩芯破碎,碎块、短柱状,强度低;中等风化岩石的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520Cm左右,最长约35c%该层为场地揭露的主要岩性,强风化砂岩岩体破碎,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3)黄色砂岩(J2s):淡黄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岩石的岩芯破碎,碎块、短柱状,强度低;该层在

12、主要分布在纵三路南段。为场地揭露的主要岩性,强风化砂岩岩体破碎,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545Cm左右,最长约35CnU3 .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据钻探揭露情况结合收集钻孔资料可知,拟建场地范围基岩顶面埋深为024.7,基岩顶面标高为247.2293.8m。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强风化带:场地内钻探深度揭露的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L305.40m。基岩强风化带厚度起伏变化较大,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中风化带: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局部短柱状,岩质较新鲜,岩体较完整

13、,采取率较高,岩质相对较硬。4 .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基岩岩性分层规律拟建场地内基岩面倾角一般约为0-35,说明拟建场地内基岩面整体起伏变化大,局部原始地貌冲沟两侧基岩面较陡。拟建场地基岩性主要泥岩及砂岩互层分布,分层规律基本与岩层倾向一致,部分在岩土界面处尖灭,部分在砂岩或泥岩内部尖灭。4.3 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地层渗透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收集资料,按照不同的含水层性质,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第四系孔隙水,二是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原始地势较低地段,赋存于松散土层(人工填土)中,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源,水量、水位变化大,且不稳定。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基岩裂隙

14、中,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好,中风化基岩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岩体较完整完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富水性一般,总体渗透性较差,含水性较弱。(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勘察区内纵三路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拟段道路沿线内无溪流河道,大气降雨后沿地面或下渗后径流,多进入地势低洼一带,形成潜水;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原始地形控制,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向原始地形相对低洼处(原始沟谷)径流,其次为大气蒸发。(3)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动态特征按埋藏条件不同,场地内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无统一稳定地下水位,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水位及水量受季

15、节影响大;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和风化带基岩中,在溪流附近钻孔地下水较为丰富,其次场地其他地段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大。(4)水位钻孔完成抽干余水24小时后观测各孔的地下水水位,原始地形相对高处钻孔均为干孔,原始地形相对低洼处(溪流两旁)钻孔受小溪水流补给,水位恢复较快,但在勘察期间纵三路未发现地下水位,支七路桥台位置由于填方厚度较大,塌孔严重,故未能在填方区测得地下水位,桥墩位置接近沟底溪流,抽水后水位恢复速度较快,故道路桥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水量较大,建议该处桥基采用水下混凝土。4.4 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

16、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分类为HI类。本次勘察中采取无名溪流水,进行水质简分析实验,水质分析试验结果见勘察报告表2.6-1。根据水化学简分析试验成果判定,拟建场地内地下水对硅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地区经验,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由于已有填方厚度大,填料来源不清楚,.建议施工期间加强填土成分鉴别,必要时取样校核水土腐蚀性。4.5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勘察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墓穴、孤石等不利地下埋藏物。4. 6结论与建议1、拟建道路为市政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地质勘察等级甲级

17、。2、工程区无断层通过,无不良地质现象,道路沿线区域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场地填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场地现状边坡稳定,经过治理后适宜道路建设。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附录A,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4、道路沿线分布的地层岩性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黄色砂岩和灰色砂岩。场区填土为III级硬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为II级普通土;强风化基岩为III级硬土;中风化泥岩属IV级软石,中风化黄色砂岩和灰色砂岩

18、为V级次坚石。5、按拟建道路设计标高就平场后,纵三路南段道路边坡最大设计挖方高度20.84m,该段边坡为岩岩层层面的顺向坡,应注意开挖和支护:6、场地内路基回填前对现有填土需经翻挖分层碾压逐层检验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期路基填料应进行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应满足有关路基设计规范要求,以免填土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道路跨越基岩面陡的地段,不同持力层交接地段地基均匀性差,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7、岩土工程参数取值见岩土说明。施工期间应加强持力层取样校核承载力,加强岩体结构面和潜在滑动面检验校核。8、路基边坡开挖时应从上至下分阶分段开挖,加强监测,动态设计,遇与报告不符的不利结构面及时通知勘察、设

19、计到场校核。9、平场、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弃渣等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拟要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应树立严格的环保意识,工程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0、桩基施工完毕待桩身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好载及动测试验,以检查桩身质量,验算单桩承载力。A5AIK本工程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加强施工阶段的验槽工作IioJ和裂隙调查工作,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安全。施工中应加强地质服务工作,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五、IoKV电力土建工程设计5.1管廊设计本次设计考虑电力排管具有美观、安

20、全、防盗等优点,设计范围内IOkV及其以下电力管线均采用排管形式,交叉路口过街电力排管需多预留23孔。本次设计纵三路南段道路路基段标准路幅宽度为22m,两侧人行道宽4.0m,电力管道单侧布置,位于道路西侧人行道下,距路边石O5m,主线规模为12孔,间隔一定距离预留过街电力排管,规模为9孔。详见本图册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5.2电力排管(1)电力排管在终端、分支处、敷设方向及标高变化处设置电力工作井。(2)电力排管管材采用DN150X4纤维编绕拉挤电力保护套管(BWFRP),环刚度SNN25000Nm2,管材应满足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1-2部分(DLT802.1802.2)并使用配套管枕。电

21、力排管在人行道下覆土(管顶至路面)不小于07米,电缆排管过街管顶距道路路面不小于1.0m。(3)电力排管在施工时沟底平整,电缆管的中心间距大于022米,多层电缆管间隔1.5米安装电缆管架一组,电缆管层间中心间距0.22米,用C25混凝土包封。排管底部采用IOOmm厚底板,采用C25硅配1020()双向筋进行加固。(4)电力排管沿线预埋1根-60X6热镀锌扁钢,在工作井内与镀锌角钢相连接地。全线接地扁钢均需可靠焊接连通,接地扁铜在首端、末端和每座工作并设置重复接地极,重复接地极采用一组(3根)长2.5米的L606热镀锌角钢作接地体,全线接地扁钢与重复接地极热镀锌角钢连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22、姆。接地极设置于靠近地块侧。(5)电力排管应设置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3%坡向电力工作井。(6)电力排管管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每根管子只穿一根电缆,电力排管尽可能做成直线。(7)电力排管的两端口应采取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措施。(8)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电力电缆弯曲最小半径电缆类别3芯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66kv15D20D35kvIOD121)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0.4kvIODIOD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9)沿线预埋一根通信管,通信管选用规格为110X6mm的

23、UPVC蜂窝管,管孔排列平、齐,间隔均匀,管间缝隙(指上、下,左、右之间)为15mm。5. 3工作井(1)工作井的设置原则:直线段工作井的距离不宜大于60m,在转弯和分支处应设置工作井,以便电缆的穿入和抽出。当有电缆中间接头时,工作井的尺寸还需考虑中间接头的安装和检修方便;本次设计各并不设置转角。(2)所有直通及三通电力工作井做法参照人行道电力工作井大样图,不明之处可参考国家标准图集。电力工作井井室采用C30混凝土现浇,井盖做法按照不锈钢下沉式盖板大样图,并具有相应电力标志。四通井详见图集07SDlOl-8第68、69、70页,井盖统一采用球墨铸铁井座及井盖,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

24、道最低选用D400类型,并具有相应电力标志。(2)每座电力工作井内设置一根110UPVC排水管,底板向排水管的泄水坡度不小于0.5%。为防止排水管堵塞,管底标高略高于底板标高35cm,与就近的雨水井相连:如果就近的雨水井底高于电缆井底,在电缆管下用110UPVC排水管与低处电缆井连通便于排出电缆井内积水,排水管道坡度按1.5%安装。(3)每座电力工作井的两侧除需预埋供安装立柱支架等铁件外,在底板以及与排管接口部位,还需预埋供电缆敷设施工所需的拉环。(4)每座电力工作井外侧设一组(3根)长2.5米的L606镀锌角钢作接地体,在工作井四周均匀接地。(5)安装在电力工作井内的金属构件采用-60X6镀

25、锌扁钢与接地体连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IO欧姆。(6)电力工作井两侧的排管孔口应沿井壁切平,并用砖块或排管厂家橡皮胶圈临时封堵。(7)本工程中所有电力并布置于人行道下,需安装电力类标示,以标示该处为电力管线工作井,盖板或铺装层表面光洁。其顶面标高原则上与地面标高齐平。5.4结构设计参数(1)工作井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2)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3)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环境等级环境类别最大水股比最低混凝上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地大碱含量(kgm,)露天环境、与无腐蚀性的水和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a)0.55C250.23.0(

26、4)电力工作井防水等级为:三级,防水耐久性年限为:15年,工程采用水泥砂浆防水为一道设防,并设置排水管。5.5设计荷载(1)电力工作井墙体及井盖地面均布活荷载按20KNm2设计选用。(2)工作井井盖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3)电力工作并上方禁止车辆通行。5.6分支接线(1)在道路电力排管侧线缆可就近接入电力工作井,所有分支接线由管线单位和产权单位自己设计施工预埋,设计提供相关的措施仅供参考,以相关实施单位要求为准,本次仅包含主线通道范围。(2)架空线下地拆除后在地上部分应加镀锌钢管靠墙可靠固定。(3)下地埋敷部分管道应在人行道地面做相应标识,以便后期维护检修。(4)所有接入建筑内的支管及分支

27、附属管道均从电力工作井及预留接口处接出。(5)电力排管管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每根管子只穿一根电缆,应做成直线,中间不能有弯曲段,以便于穿线。六、排管施工6.1 管道放线本工程电力排管放线均按电力管线节点坐标表严格放线,工作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工作井横轴线交点。6.2 沟槽开挖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o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1.5控制(详见管道断面图),如果现场条10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管顶覆土不足1.0m填至路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6.3 地基处理(1)管

28、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0Mpao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2)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6.4 沟槽回境(1)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当工作井位于车行道下时,应在工作井四周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回填宽度不宜小于80cmo(2)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

29、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3)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LO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4)沟槽内砖、石、木块、纸袋等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不得带水回填。(5)不良土质地段沟槽开挖时采取的护坡和防止沟槽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6)沟槽开挖后须及时施工、按规范要求及时回填,如遇下雨应遮盖,避免雨水浸泡路基和冲刷开挖放坡面。沟槽开挖后应对施工原因形成的沟槽和不平的也应同时进行处理,以防积水,影响道路路基及管网基础安全。6.5受影响现状综合管线处理措施本次设计针对实施范围内零星的现状管线提出基本处理方案,保证概算对管线迁改部分的工程量不漏项,最终迁改或加固

30、方案需要与管线的权属单位共同议定临时及永久方案。为保证管线安全,建议由相关专业单位完成管线迁改。(1)电力管线根据建业单位提供的最新的管线物探资料显示,本次设计道路纵三路南段K0+000K0+170处有现状1孔、2孔电力管线及0.15m*0.15m电缆沟。本次设计道路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现状电力管线产生破坏,因此本次设计遒路实施过程中需对现状电力管线进行迁改,由于该内容已单独立项,本次设计仅对该段管线迁改进行工程量统计,保证管线迁改部分的工程量不漏项。七、质量要求(1)电缆排管必须经电力试验单位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2)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施工险收规范执行。八、过街管线处理为保证道路

31、路基压实度,过街管线的沟槽应待水稳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坡率为1:0.2,排管两侧工作宽度由一般管段的0.5m调整为0.2m,而后安装过街电力排管,并采用C25素混凝土进行原槽回填。九、地下管线标示地下管线标示安装于排管上方的地面铺装层,间距为15m,其表面应与地面铺装层相平,详见人行道电力工作井大样图及相应的行业及国家标准。十、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

32、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十一、其它(1)施工前应与电力部门、业主及相关入住企业联系并充分沟通,征求意见,并进行审批,是否同意按本设计施工,如同意此设计,则按本施工图施工,如有异议请及时通知设计按相关单位意见修改。沟道及各节点大样工艺须征得电力公司同意后方可施工,并要求电力公司和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参与中间验收。(2)过街管线反开挖及回填段施工过程中,邀请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检查该程序。(3)管廊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到其它管道,须及时向业主报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4)本工程中有多处过街管线,施工时应注意与其他管线单位通力配合,避免平面及高程发生矛盾。(5)本次

33、设计为电力排管土建部分,但在施工中应与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协调施工,如遇现场开挖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即使通知设计,以便会同其他相关管线一道更改。(6)所有预制和浇筑的混凝土构件须保证表面平整光滑。模板的形状、规格应保证设计图纸要求所浇筑混凝土构件的规格和形状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拼缝紧密、牢固,预留孔洞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规定。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不得有粘结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泥土等附着物。(7)电力管线实施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与相交的所有道路电力管网延伸接顺,并预留接口与规划道路未实施的交叉路口电力管网接顺。如果过街管标高无法满足覆土要求,时可采用路面加固措施来保证过街管的安全。如遇

34、管线和工作井位置有重合及冲突时,通告设计方确认后,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交叉口施工时,须与相交道路管线接口位置核对无误后实施,保证管线接顺。(8) 土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场地及基坑排水。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采取安全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9)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10)施工单位在进行土石方工程时,应注意按规范要求进行合理支护、分层开挖。免槽壁失稳出现塌方,影响施工,甚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11)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

35、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十二、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规格19孔电力排管E76DNI50纤维编绕拉挤电力套管(BWFRP)212孔电力排管m543DN150纤维编绕拉挤电力套管(BWFRP)315孔电力排管m98DN150纤维编绕拉挤电力套管(BWFRP)4人行道直通井座18详见本图册配套大样图5人行道三通检查并座5详见本图册配套大样图6人行道四通检查井座1详见图集07SDIol-8第68、69、70页7镀锌接地角钢m188/60X6X2500角钢接地极8镀锌接地扁钢E731-6X60扁钢接地体9UPVC排水管m375110(按每井15m考虑)10C25素混凝土m3302

36、过街排管反开挖回填。沟槽上石方1沟槽挖方m32690土石比暂定2:8,弃方处理原则同道路,以最终收方为准。2沟槽填方mi2270压实度见道路路基要求,以最终收方为准,现状道路破除及恢史1人行道铺装破除及恢史mj41人行道下按105放坡,人行道路面结构形式同纵三路南段新建2车行道破除及恢竟r24车行道下按1:0.3放坡,车行道路面结构同纵三路南段新建现状综合管线迂改1现状电力管线m1501孔,1孔,2IL150X150,铜,自行迁改场检验,所材料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设计选择的材料型号仅供参考,不做为订货依据,要求满足性能、规格和参数,并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认证

37、和合格产品即可。(12)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规程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每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必须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13)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14)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15)本次综合管网施工图设计只包括电力管线土建部分设计,其他综合管线(给水)不在本次设计范困。施工时请业主及时协调相关产权单位进场,避免影晌施工进度。(16)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其他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管材来代替设计选定的管材,建议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并应征得电力部门、设计单位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