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3084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德阳三中高二历史月考一.选择题(48分)1.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D自然灾害的威胁2. 梭伦改革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3. 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 A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 B元老院 公民大会C公民大会 民众法庭 D公民大会元老院4.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

2、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5.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削弱了宗室地主的势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 B C D6.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7.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

3、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8.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授予爵位 D奖励耕战9.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的有() 军功授爵制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实行连坐法 A B C D10. 下图是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此图集中表明( ) 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汉族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同化了 C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汉族胡化 D少数民族也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11. 北魏孝文帝

4、“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了当时( ) A鲜卑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13. 促使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农耕经济形态的吸引14. 造成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B北宋统治者实行

5、“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15. 下列关于宋真宗时(1005年) “澶渊之盟”的分析,正确的有 ( ) 它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和议书 它是牺牲北宋人民利益换取和平的产物 是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和议书 对边境人民没有积极作用 A B C D16.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A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之关键,当时的贤才大多支持变法 B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之关键,但变法过程中有用人不当现象 C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之关键,加强保甲制度实行将兵法D认

6、为社会治安是国兴之关键,国家政权与大地主争夺经济利益17. 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与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18. 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C学习三经新义和策论 D依靠“恩荫”19. 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 ) A.有改革国家的经济制度思想 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

7、产紧密联系 C.否认财政困难的症结是兵多官臃 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20.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D都为了富国强兵,来增加政府财政21. 1416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状况是()资产阶级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一些君主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ABC D22. 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是()只有内心虔诚地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建立民族教会简化基督教宗教仪式ABC D23. 关于

8、马丁路德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B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C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联系D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和因信称义24. 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人这样形象的比喻: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或国王)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二材料解析题(52分)25.(13分)材料1: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

9、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2: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3: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1分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2分(2)材料2又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1分 他采取了什么策略?2分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4

10、分 (3)材料3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1分 请从材料中找出依据.2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 居 司马光家传集材料2:(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3: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2分 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2分(2)结合材料2、3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2分(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

11、要原因和真实意图。4分(4)对于是否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1分 为什么?2分27.(13分)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从图一中的铁农具和图二中的奖励耕织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措施中的什么信息?4分(3)据图二中的奖励耕织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 是否正确?1分 为什么?4分28.(13分)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请回答:(1)三幅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5分(2)联系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什么。4分(3)请你就图三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评价。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