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5118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小学、中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可能“语文发育不良”的状况会伴随终身。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因素和环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过程不是“直线增长”的过程,可能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但只要看准目标,持之以恒,功夫到时,必定会迎来一个飞跃。,一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1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紧扣

2、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2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工具价值工具性,实用功能,与理论性课程、知识性课程的差异需要“知道、懂得、记得”,更重要的是会运用要在语文的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3注意人文性特点,注重人文修养的培育学生需要人文修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和优势人文性的含义,文明化、社会化,优秀文化滋养,个性、创造性的发展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与自然学科的差异内化,思想文化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具体的素材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4注重语文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综合语文素养,“三个维度目标”的集合,“工具性与人文

3、性统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语文运用的“外延”大小密切相关。如何综合?要结合生活和其他各科的学习,学语文,用语文。,阅读和表达的教学中,要把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统一起来。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情感的教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中,“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5注重从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认知框架、原型、模式匹配对幼儿学习语言过程的考察,人们学习语言的基本过程感性

4、素材的积累,形象、直觉,经验思维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从具体到概括、抽象,归纳与演绎。逐步增强理性思维培养的力度,6努力形成学习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新体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励、引导、点拨与督促、训练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与基本技能、规范的训练,注重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教学学会学习,人的发展的后劲、动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多种因素和手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自我建构素养养成,6把握汉语母语教育的特点母语学习的特点,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情境性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字特点与汉字教学,结构,书写及书

5、写规则汉语特点与汉语教学,规则与规则的例外,语感的作用,整体意识和整体把握能力,二、语文教学中需要防止的一些突出问题,脱离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分析作品 追求逐字逐句“讲深讲透”模式化的解读与写作 远离文本发挥,在“添加剂”上动脑筋 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教学目标过于求多求“丰富”,内容庞杂 教学目标“逐点细分”,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工具与人文分离,习惯于“告诉式”教学,大运动量做题学科知识系统的演绎、讲授与操练在教师的“表演”上做文章汉字教学坚持“四会”的要求,默写词语解释惩罚性练习评价方式单一,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1切实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

6、要务(1)要确保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背诵”目标50+50+60篇(段)。(2)要让学生熟读每一篇课文。(3)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2 切实抓好语文积累语文积累的丰富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背诵、阅读、语文运用的实践都有利于加强语文积累。(1)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每人至少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或摘抄课内外阅读中(或广播电视中、与人交谈中)采集到的语言

7、材料。,(2)开展适当的活动,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3)指导学生边学习新内容,边温习整理“积累本”。(4)鼓励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3切实抓好汉字教育(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学习汉字和汉语拼音。(2)要加强课内外的书写练习。每天语文课上安排10分钟,由老师指导学生练字,既要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规范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还要着眼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3)不能盲目追求练字的量,要讲究练习的实效。要使学生增强在各种场合的练字意识。(4)识字量和写字量的要求不必齐头并进,要切实改变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

8、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要用好字表,讲究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要搞好汉字教学的评价。,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4切实抓好语文运用的实践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还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语文运用实践才能真正实现。(1)在阅读实践中,提高感知、品味、领悟的能力;丰富语文积累,扩大“领会式”掌握的语汇的量。(2)通过“说”和“写”的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在丰富语文积累的同时,“盘活”已有的“领会式”掌握的语汇,增加“复用式”的积累。,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5注意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与“教”的关系。教师的“教”须根据学生的“学”来定位。不能首先考虑这一

9、课如何“讲”,那一课如何“表演”。,5注意坚持首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续)(1)应将学生的“如何学”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教材,确定学生在一阶段里应该学到的内容。(2)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上多动脑筋。,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5注意坚持首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续)(3)要努力改正和防止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偏差,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告别以教师“讲”为基本形式的“告诉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告别以教师“讲”为基本形式的“告诉式”教学,更要摒弃表演

10、的色彩。,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6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1)在“阅读”“写作”等常规环节外,根据具体的课程资源,在课内和课外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2)开展活动,应有具体的目标要求,须讲究实际效果,要反对花哨的表面文章。(3)语文学习活动,应该丰富多样,根据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开创新形式,防止产生单调乏味的局面。,三、关于语文教学一些基本做法的建议,7、教学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设计不同年级段的目标和教学举措,要联系起来考虑,例如,小学低、中、高年级的目标、举措,要和中学期间的目标、举措,通盘考虑,今天的措施既是为了今天的提高,又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布点”,高年级的

11、教学举措要利用好低年级阶段的成果,巩固低年级阶段的成果。,如,阅读教学,对几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总体构思,分头实施,相互促进。诵读,必须完成多少,哪些,达到什么程度?默读,细读、略读、浏览等要求的掌握,工具的运用,阅读方法的学习,什么时期重点是什么,要有总体安排。,课内外阅读的沟通。课内的阅读教学是为了:检查督促,了解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引导点拨阅读的方法,根据需要讲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组织学生练习,总之是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不是仅仅从课文内容出发来系统安排讲解,更不需要都“分析的很仔细、很透彻”。课堂上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督促、了解发现”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进展情况,根据需要作

12、进一步的“引导点拨、组织练习”。,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必须纳入我们的计划。读什么,应该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定,不应放任自流,怎么读,老师要有设计,有引导点拨。测试中,尤其是校内的测试,应该把课外阅读的情况,考虑进去,首先考虑考查他们读了没有,逐步考虑考察读到什么程度。只有沟通课内外,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学和用的整体设计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用语文;增强“用”的意识,锻炼“用语文”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做法,结合所在的生活环境的具体条件,用好资源;跟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义务教育

13、语文课程标准在十年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目标和内容比“实验稿”更加明确、清晰和充实,将使积极投入改革的教师更加充满信心,明确前进的方向。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在今后语文课程的实施中,也必然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一次重大改革,遭遇种种复杂问题,自然不可避免。经济、社会的改革是这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但是我们没有理由退缩,退缩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代价。世界发展、社会进步的潮流,不容许我们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之后,再实行改革。我们只能毫不犹豫地投入改革的洪流,边实践,边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把语文课程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但是希望通过探索和改革,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使课程改革能够更加健康、平稳、顺利地向前发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