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137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并对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共考查8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一、考纲解读,二、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是与仿写、扩写、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 二是能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 三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三、考点透视,下面分别说明八种修辞方法。,修

2、辞1:比喻,(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甲和乙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一是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二是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三是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 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四是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

3、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4)比喻的种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一是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二是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

4、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三是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归

5、结比喻的种类及特点,(5)、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注意:(6)比喻要贴切,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把大水比作比老虎与后面的“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不搭配。,(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

6、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修辞2:比拟,(2)比拟的种类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3)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运用比拟的注意点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点拨1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如

7、: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例句是比喻,把“神州”喻为“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沉睡。例句则是比拟,此处是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修辞3:借代,(2)借代的种类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形象代本体。例如:一队红领巾唱着歌走下山来。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

8、“笑”的结果。)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点拨2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

9、体不出现。(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如: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帐。(“歪嘴巴”是那个人长相上的特征,与所代的人有关联,是借代。)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帐。(“寄生虫”与本体并无关联,只是某人不劳而食与“寄生虫”相似,是借喻。),、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等。、借喻

10、可以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如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四、【备考策略】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题几乎都有对修辞的考查,考生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三点:一是辨清异同:在掌握常考的八种修辞的基础上,考生还应该仔细辨别易混淆的修辞间的异同(如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异同等),也应了解其他非常用修辞的特点(如反复、通感、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明确作用:只有掌握修辞的作用,才能适时、恰当、合理地加以运用。三是善于运用:考生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有意识地多使用修辞,只有平时多用多练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五、学以致用1、高考真题(2006年四

11、川卷)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喻这一修辞格。解题时要先看清例句由两个比喻句组成,然后仿写时要注意形似和神似。这里特别要注意前面暗喻和后文的逻辑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内容有意蕴。参考答案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2、高考真题(2006年重庆卷)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

12、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_,那么网络世界便是_。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_,那么数学便是_。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比喻手法的运用,仿写时,关键要注意两个喻体的内容能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体现出两者的不同。同时,在选择喻体时,既要具体、形象,又要新颖、有意蕴。参考答案A句:真实的山川草木 缥缈的海市蜃楼B句:滋味甘醇的美酒 索然寡味的开水,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3、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ch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槎ch牙: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4、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六、作业,完成配套学案的课外强化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