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8660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7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左忖珠去山殂人饮巩固梃升工程蹂胡影响想告表建设单位:吴忠市红寺堡区水务局评价单位:宁夏中环国安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二。年H一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一一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一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一一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一一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一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

2、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一一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一一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吴忠市红寺堡区水务局法人代表王贯举联系人王博文通讯地址吴忠市红寺堡区太任山镇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751900建设地点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其中:苏尖山组地理坐标为

3、东经106o28,36,北纬37o2338新庄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o33北纬37。252”。立项审批部门吴忠市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红发改审发202083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口技改口行业类别及代码D4610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占地面积(平方米)57537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36.1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4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4月项目内容及规模:Ix概述1.1项目背景红寺堡区属宁夏吴忠市管辖,东邻盐池,西接中宁,南起同心,北毗青铜峡市、利通区及灵武市,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约40km,土地面积2767k?,下辖红寺堡镇

4、、太阳山镇、柳泉乡、新庄集乡、大河乡5个等乡(镇)。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崛起的一座新型县区,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当地水资源量少,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2020年针对红寺堡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红寺堡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了脱贫销号村人饮工程的调查工作,针对脱贫销号重点村的村内入户设施进行了摸排调查,据此,对几个脱贫销号重点村集中实施脱贫销号村人饮工程。根据现场调查,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

5、庄村饮水仍存在问题。现状入巷供水管道于2006年建设,管道材质为PVC管,管道间连接采用胶粘,供水管道运行至今已十几年,随着管道管材老化,粘连剂氧化,管道扰动极易出现破损、渗漏;由于村庄房屋未经过统一规划,房屋布置散乱,新、老住户安装自来水时间差异,导致部分自来水入户管道被压在房屋下,随着入户管道使用年限增长,供水系统压力的不稳定,入户管道出现破损、渗漏,水流淹没房屋基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入户管道上的阀件经过多年运行,出现锈蚀、损坏,供水无法及时的启闭;村内管道附属阀井主要为联户水表井、分水井,原设计联户水表井、分水井均为砖砌体,井直径为1.01.2m不等,井内、外壁抹面砂浆脱落,防水能力

6、差,建设标准低,冬季保温能力差;现状部分阀井设置在道路中间,由于近几年扶贫攻坚,道路硬化,路基整平,阀井设施遭到破坏,管理人员上、下井抄表困难;阀井井盖由于多年车辆经过,破损程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达到农村饮水同源、同质、同网,提高农村饮水“四率一水平”(即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提高管理水平),供水存在问题的村民用水需求十分强烈。因此,吴忠市红寺堡区水务局计划投资136.17万元建设“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1.2 项目建设必要性2020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脱贫攻坚的完成之年,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扶贫销号工

7、作一直是红寺堡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实现干部职工包村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清零”工作,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结合红寺堡区农村饮水安全“清零”实施方案(红开发(2019)14号)红寺堡区脱贫攻坚自查方案、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吴忠市调研督导组及红寺堡区“大走访”反馈的问题,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清零包村实施方案。本项目主要涉及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2个组,受益总人口2H户,总计832人,本次入户工程只考虑常驻户;受益人口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311人;其中,苏尖山组131户4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87人;新庄组80户417人,建

8、档立卡贫困户33户124人;而解决当地居民用水问题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仗,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1.3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本项目主要进行农村人饮供水管道铺设,建设任务是解决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2个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等有关规定,该项目属于“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5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工程”(表1-1),确定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表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行业类别环评类别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三十三、

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5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工程/全部/因此,为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吴忠市红寺堡区水务局于2020年11月10日委托宁夏中环国安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委托宁夏中环国安咨询有限公司开展环境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成项目组,认真分析了工程技术资料后,确定了工作方案;第二阶段我公司技术人员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初步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初步调查,初步识别了项目周边环境敏感区,收集了有关敏感区的资料;第三阶段我公司于2020年11月13日2020年11月14日对项目评价区进行了声

10、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第四阶段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我公司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最终编制完成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报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4.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主要进行农村人饮供水管道铺设,建设任务是解决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2个组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公布),项目属于“鼓励类”“二、水利”“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4.2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根据

11、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本项目建设与“三线一单”符合性见表1-2。表1-2项目建设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表三线一单符合性生态保护红线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宁政发(2018)23号),木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具体见图1-1。环境质量底线项目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区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属达标区;苦水河水质监测因子中除CoD、BODs、总磷和总氮外,其他各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

12、的污染物,如扬尘、噪声等,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旦随着施工完成,影响随之消失。因此,项目建成后不会造成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变化,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的要求,未触及环境质量底线要求。资源利用上线项目主要能源消耗为水和电,消耗量相对整个区域来说较小,因此,项目建设不触及红寺堡区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项目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生态环境环境准入清单中。由表1-2可知,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环境管理要求。2、编制依据2.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

13、18年12月29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防治法(2019年1月1日施行);(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0年1月I日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施行);(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9月1日施行);(H)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14、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5月27日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9月28日施行);(14)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2016年7月27日施行)。2.2政策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2016年11月24日);(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

15、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5)106号,2015年12月30日);(5)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6)108号,2016年12月30B);(6)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宁政发(2018)23号,2018年6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宁政发(2018)34号,2018年10月1日);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忠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吴政办发(2017)26号,2017年4月5日);(9)吴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吴忠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

16、18年-2020年)的通知(吴政发(2018)35号,2018年11月14日)。2.3 技术导则与规范(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地表水环境(HJ2.32018);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声环境(HJ2.4-2009);生态影响(HJ19-2011);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

17、(HJ884-2018)o2.4 项目依据环评委托书(2020年11月10H);(2)吴忠市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方案的批复(红发改审发202083号,2020年11月6日);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噪声检测报告(宁夏中环国安咨询有限公司,2020年11月23日)。3、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吴忠市红寺堡区水务局总投资:136.17万元,资金来源为红寺堡区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地点: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其中:苏尖山组地理坐标为东经

18、06。28,36”、北纬37。2338”,新庄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T北纬37。252”。根据调查,苏尖山组规划实施范围北侧、西侧、东侧以及南侧均为农田;新庄组规划实施范围西侧为农田、南侧为农田,东侧为公路,北侧为农田。项目所在区域行政区划见图1.-2o4、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规模根据备案文件,项目设计水平年为2035年,设计年限15年,设计供水保证率95%,居民最高生活用水定额为701./人d建设内容根据备案文件,项目铺设及更换PE管5.7km,管径4063mm,压力等级1.251.6MPa0自来水入户211户。配套改造各类管道建筑物104座,其中流量计阀井2座,分水阀井12座,联户水表井

19、33座,消防阀井2座,穿路建筑物55处。安装智能水表213块(不包括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组成根据备案文件和工程建设方案,项目组成情况见表13。表1-3项目组成情况表工程类别建设内容主体工程输水管线苏尖山组新铺设主管在苏尖山组北侧村口预留的分水井处接入,入村支管沿道路-一侧铺设,共铺设各类供水管道14.04km,其中50mm1.6MPaPE管1.50km,40mm1.6MPaPE管2.06km,25mm1.25MPaPPR冷水管10.48kmo新庄组新铺设主管在新庄组东侧村口预留的分水井处接入,入村支管沿入村主干道一侧布置,共铺设各类供水管道8.55km,其中63mm1.25MPaPE管0.0

20、7km,50mm1.6MPaPE管0.9km,40mm1.6MPaPE管1.18km,25mm1.25MPaPPR冷水管6.4km。配套工程道属筑勿管附建4苏尖山组改造各类阀井31座,其中流量计井1座,预留井1座,联户水表井23座,分水井6座;穿路建筑物27处,穿水泥路25处,穿沥青路1处,穿面包砖1处30m;过路拉管7260m,改造水表131块。新庄组改造各类阀井18座,其中联户水表井10座,分水井6座,预留井1座,流量计井1座;穿路建筑物28处,穿水泥路27处,穿沥青路1处;过路拉管1285m,改造水表80块。其它安装智能水表213块(不包括信息化平台建设)。公用工程供水施工期用水从附近农

21、业灌溉蓄水池拉运至工地,运距约510km0排水管道试压废水经泼洒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农户厕所。供电因砂工程量小,场地分散,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临时工程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为巴庄村周边村民,施工时设置活动帐篷或租用农家闲置房屋用于材料临时堆存库,不另行建设。取弃土场块石料、粗骨料从沙坝沟料场购买,距离项目区约70km,细骨料从孙家滩料场购买,距离项目区约40km,水泥自太阳山区购置,距离项目约70km,钢筋、木材就近在红寺堡采购,距离项目区约45km,不设置取土场。此外,开挖弃土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合理处置,不设置弃土场。拌合站购进商品水稳料和砂砾,不进行现场搅拌。施工

22、便道施工区域内整体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周边有京藏高速、定武高速、滚红高速;项目区内有S304、G344国道且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内乡村道路网也十分完整,不修建施工便道。环保工程施工期废气设置2m高硬质密闭围挡、施工场地洒水、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加强车辆保养等。废水管道试压废水经泼洒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农户厕所。噪声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固体废物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可回收的外卖综合利用,不可回收的与开挖弃土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合理处置,废包装材料经收集后送至就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理。5、

23、总图布置管网布设原则根据工程规模,供水性质及方式,供水管网线路选择遵循以下原则:“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作为输配水管道设计的指导思想。供水管道选线应选高线布置,以减小管道压力,避开道路一定距离,但也不能距离太远,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管线布置要直而短;建筑物少,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管道沿地面敷设,避免深挖、高填和复杂地质区段,同时满足冬季运行保温的要求;建筑物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满足供水区村庄的需水要求,避免水质污染。尽量避免穿越公路、民房、公共设施,减少施工干扰。供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设,并按照村民住房分布,在保证其供水要求和安全的条件下,使各供水点具有合理的水头压力,从而达到经济合理。检

24、查井、减压阀井、联户水表井等全部避开交通道路布设,且有利于排水和管理。总体布置苏尖山组:新铺设主管在苏尖山组北侧村口预留的分水井处接入,分水井处分水井地面高程为1329.43m,自由水头为33m,供水管道管径为50mmPVC0入村支管沿道路一侧布置,当巷道较窄无法正常开发时,择优选择能够开挖的管路,在巷道交叉路口设置分水井,从分水井分水沿巷道铺设入巷管道,在68户居民中间处设置联户水表井阀井,安装水表,解决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131户4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87人)的饮水问题。新庄组:新铺设主管在新庄组东侧村口预留的分水井处接入,分水井处分水井地面高程为1306.45m,自由水头为9

25、0m。入村支管沿村庄主干道一侧布置,铺设管道,在巷道交叉口处设置分水井,从分水井处分水,铺设入巷管道,在612户居民中间处设置联户水表井,安装水表,解决太阳山镇巴庄村新庄组131户4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24人)的饮水问题。苏子尖组项目总体布置见图1-3,新庄组项目总体布置见图1.-4o6、工程建设方案输水管线管材选用项目所用管道直径5063mm,公称压力为1.251.60Mpa,全部采用PE管道。设计流量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设计流量为3.48m3h,新庄组管道设计流量为3.50m3ho管网水力项目太阳山镇巴庄村配水管道水力计算见表1-4表1.-5o管沟断面设计管道基本沿地形走势铺设

26、,根据设计规范,管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由地质勘察资料可知,整个项目区绝大部分为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1.37m,本设计确定管顶以上覆土深度不得小于1.60mo本工程的管网主要采用PE管。回填土靠近管壁20cm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允许含有直径大于5cm的石块或膨胀土,并要求土质均匀。管槽开挖成梯形断面,开挖出的土料尽可能的堆放在管沟地势高的一侧,本项目区土质为壤土,设计管沟底宽为0.6m,开口宽为1.56m,边坡为1:0.3。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管沟应力求平顺,减少不必要的转点和起伏。附属建筑物阀门井依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本项目布置有分水井、联户水表井及流量井等三类阀井。在各分水点、节点

27、、始末端设置闸阀井。分水井(可兼做检查井):在供水系统的管道的分水处均设置分水井,井内安装分水三通或四通、钢制闸阀、甲乙管及水表等管件及阀件。联户水表井:在供水系统管道的接近用户处设置水表井,供用户安装水表接管入户。流量井:设计在村口分水井设置一座流量井,为后续实施自动化、信息化工程安装流量阀、压力阀等配件预留位置,本次阀井内设计只安装总控闸阀和水表。设计阀井1座,为方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内尺寸为200Omm*2000mm,井深2000mm。预留井:设计在苏尖山组、新庄组村口分别设置预留井1座,并在井旁设置消防警示标志,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设计预留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阀井。本项目翻建分水井1

28、2座,翻建联户水表井33座,翻建流量井2座,新建预留井2座。其中苏尖山组:翻建分水井6座,翻建联户水表井23座,翻建流量井1座,翻建预留井1座;新庄组:翻建分水井6座,翻建联户水表井10座,翻建流量井1座,翻建预留井1座。入户工程本次改造工程涉及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131户、新庄组80户,经典型计算,每户居民所需入户管道平均80m。根据现场勘测,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40户、新庄组65户居民满足开挖条件,入户管道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铺设,由工程负责开挖;苏尖山组剩余91户、新庄组剩余15户居民不存在开挖条件或开挖难度较大,本工程采用机械拉管方式铺设,入户管道80m,其中70m由本工程采用拉管铺

29、设至居民庭院门口,在庭院门口设有2mx2mx1.6m拉管工作坑;剩余IOm由居民自行铺设。巴庄村需要新建入户工程,每个组布设了主要供水管道、入巷管道,为便于群众入户取水,设计在每个自然村预留入户管道,预留25PPR1.25Mpa入户管道长度为80m。项目区规划全部采用入户自来水,计划每5-12户布设1座联户水表阀井,单户入户工程含水龙头1个、25弯头(1.25MPa)2个、25锁闭阀(1.25MPa)I个、25PPR热熔球阀(1.25MPa)I个、25活接头(1.25MPa)I个、25mm丝口铜制管箍(1.25MPa)I个、25PPR冷水管(1.25MPa)80m;本项目不考虑新建入户取水井。

30、项目规划实施范围共有入户211户,开挖入户工程明细见表16,拉管入户工程明细见表1.-7o表1-6开挖入户工程明细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水龙头个1225弯头(1.25MPa)个2325锁闭阀(1.25MPa)个1425PE热熔球阀(1.25MPa)个1525活接头(1.25MPa)个1625mm丝口铜制管箍(1.60MPa)个1725PPR冷水管(1.25MPa)(含安装)m808方开挖m364.009土方回填m362.72表1-7拉管入户工程明细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水龙头个1225弯头(1.25MPa)个2325锁闭阀(1.25MPa)个1425PE热熔球阀(1.25MPa)个1525活接头(

31、1.25MPa)个I625mm丝口铜制管箍(1.60Mpa)个I725PPR冷水管(1.25MPa)m80过路拉管工程拉管长度为两个联户水表井间距,穿路I1.O处。巴庄村各组村道均已硬化,本次设计管道穿跨混凝土路面采用非开挖拉管的施工方法,拉管施工主要是采用地下定位系统,通过导向,分级扩孔的方法,确保钻机按预定的轨迹完成导向孔,从而达到准确铺管的目的。可有效解决道路管道施工难题,它具有环境影响小,对交通影响小,对地层破坏小、施工安全可靠、周期短等特点。本工程管道均为PE管,穿跨方式均采用拉管,对于管道在硬化路下,一次拉管长度不大于300m。结合上述分析,管道附属建筑物情况见表1-8表1-8管道

32、附属建筑物统计表行政村自然村过路拉管工程附属建筑物村组过路拉管分水井预留井流量井联户水表井巴庄村苏尖山组7260m6座1座1座23座新庄组1285m6座1座1座10座合计854512座2座2座33座7、占地情况项目总占地面积5.7537h?,均为临时占地,主要为管线开挖占地。项目管线主要沿乡村道路两侧建设,占地类型为荒地和道路用地(穿路处),用地面积分别为5.5236hm0.230Ihm2o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9表1-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供水规模万m31.882供水户数户2113更换PE管道km5.74更换PPR管道km16.885穿路处110

33、6分水井座12翻建7预留井座2新建8流量井座2翻建9联户水表井座33翻建IO安装智能水表块21311总投资万元136.1712建设期月29、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条件项目区现状项目区属缓坡丘陵地带,工作区内无大的沟壑,场区地形开阔,便于施工布置。管道基本沿现有道路布置,为项目施工创造了便利条件。供水及供电本项目施工因砂工程量小,场地分散,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施工期用水从附近农业灌溉蓄水池拉运至工地,运距约510km建筑材料块石料、混凝土粗骨料:从沙坝沟料场购买,距离项目区约70km。细骨料:从孙家滩料场购买,距离项目区约40km。水泥:自太阳山区购置,距离项目约70km。钢筋、木材:就近在红寺堡采购

34、,距离项目区约45km,不设置取土场。此外,开挖弃土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合理处置,不设置弃土场。因此,项目具有较好的施工条件。施工总体布置施工营地管道工程施工区位置较为分散,主要项目是管道安装,流动性较大。施工时设置活动帐篷或租用农家闲置房屋用于材料临时堆存库,不另行建设。取弃土场建筑材料均从各料场购买,不设置取土场。此外,开挖弃土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合理处置,不设置弃土场。拌合站购进商品水稳料和砂砾,不进行现场搅拌。施工便道区域内整体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周边有京藏高速、定武高速、滚红高速;项目区内有S304、G344国道且巴庄村内乡村道路网也十分完整,不修建施工便道。工期安排根据建设方案,项

35、目计划建设工期2个月。10、项目总投资与环保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36.17万元,环保投资估算17万元,占总投资的12.48%。具体见表I-IOo表1-10项目环保投费估算表时段污染防治措施环保投资(万元)施工期废气施工场地及沿线区域定期洒水,砂石料等采用苫盖措施9噪声减振、隔声6固废建筑垃圾、废包装等的清运处置6合计17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临时占地属国有未利用荒地和道路用地(穿路处),无原有污染源及主要环境问题。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峥、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红寺堡区地处东经105。4

36、345”106。42,50”、北纬37。2808”37。3723”之间,是承接宁夏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临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北距首府银川市127km,南距固原市220km,西距甘肃省兰州市360km。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约40km,行政区域面积2767k0目前,辖2镇3乡(红寺堡镇、太阳山镇、新庄集乡、大河乡、柳泉乡)、1个街道办事处(新民街道办事处)、5个城镇社区(罗山、鹏胜、创业、振兴、东方社区)、63个行政村。项目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苏尖山组、新庄组,其中:苏尖山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36”、北纬37。233

37、8”,新庄组地理坐标为东经理6。331、北纬37252根据调查,苏尖山组规划实施范围北侧、西侧、东侧以及南侧均为农田;新庄组规划实施范围西侧为农田、南侧为农田,东侧为公路,北侧为农田。2、地形地貌红寺堡区主要由罗山古洪积扇、红寺堡洪积冲积平原和黄河河谷平原构成,地形平坦开阔,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1.501.150,灌区地面黄海高程为1125-1145m红寺堡区地处烟筒山(主峰海拔1715m)、大罗山(主峰海拔2625m)和牛首山(主峰海拔1775m)三山之间,属于鄂尔多斯台地西南缘的缓坡丘陵地貌,区内沟谷发育良好,主要有红柳沟、单双阴沟等沟谷由东南向西北注入黄河。3、地质构造及地震项

38、目区处于昆仑秦岭褶皱系走廊过渡带之东北边缘,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在本地区表现较强烈,形成以奥陶、泥盆、石炭纪地层为主要隆起的褶皱带、新构造运动形成新生代坳陷带,产生了一些断层,并发生了多次地震。本地区的断裂构造主要产生于古生代地层中,如罗山西麓正断层,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西,倾角80度左右,长度大于50km,断层上盘为第三系红柳沟组地层,下盘为奥陶系米钵山组地层。本地区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并发生了多次地震,使第四系地层遭到错动及变形,营盘井一带的特点为形成了许多走向北北西-南南东向断层,断层均切穿红寺堡新生代盆地内的上第三系地层。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地区地震动峰值

39、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裂度为卬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4、工程地质项目区位于灵盐台地南西边缘与宁南黄土丘陵的过渡地带。该区第三系泥质岩层为基地,地表沿缓坡丘陵状古地形起伏,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地势渐低,高程12401485m.地形呈缓坡状,在接近东南侧丘陵状抬升,与缓坡高差十余米;项目区中有一冲沟呈南北分布,切割深度不大,仅十余米,冲沟的沟脑及上游呈“V”字形,中下游多呈“U”字形,沟底切割到第三系泥质基岩。地表广为风积沙覆盖,属于沙漠与波状丘陵相接的地貌景观,局部出露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状粉土。项目区域地层岩性主要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Ngna)砖红色

40、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h+p)的角砾;上更新统冲积层(QB。的土黄色黄土状粉土、粉细砂;全新统风积层(Q4co)粉砂、细砂。具体分述如下: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N1.h)砖红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该组地层遍布全区,组成工作区的基底。其岩性主要为砖红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上部风化裂隙发育,薄-厚层状结构,泥质胶结。上部风化严重,为强风化,易碎,遇水易崩解。以河湖沉积为主。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P)的角砾广泛分布于项目区,在西侧渐薄至缺失。杂色,中密-密实,充填物为细砂,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分选性差,为次棱角状。由西向东呈渐厚趋势。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eo

41、)的土黄色黄土状粉土、粉细砂黄土状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孔隙大,竖向节理发育,局部夹有透镜状粉细砂。粉细砂:褐黄色,中密,厚度较小,多以透镜状产出。第四系全新统上段风积层(Q4w)粉砂、细砂广泛分布于项目区,黄褐色,松散,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5、气候气象红寺堡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其特点可概括为:光照充足、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大风、沙暴、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根据红寺堡开发区志,红寺堡区19912011年气象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37.9年平均地温11.3平均无霜期1

42、40-170d年太阳总辐射148.9kca1./m:年日照时数3036.4h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大风天数55d最大风速21ms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2%年均降水量277mm年均蒸发量2050mm6、水文特征地表径流红寺堡的地表水主要有降水形成的山洪和某些较深沟道由地下水出露形成的沟水。灌区开发后引进的黄河水是后期进入灌区的地表水。山洪是瞬间即过的地表水,现尚无观测资料。沟水和黄河水自1999年以来进行了定位监测。沟水:主要有红柳沟、甜水河及苦水河均为山洪形成的沟道,平时有流水。酸碱度(PH值)、全盐含量、氟化物含量都偏高,既不能饮用,也不可做灌溉,但其沟系发育完整、稳定,可为灌区排水提供有利条件。

43、渠道(黄河)水:按红寺堡灌区从黄河引水25ns,年引水量约为3亿nA用于灌溉,属于季节性渠水。根据调查,项目规划实施范围区域地表水体为苦水河,位于新庄组东北侧0.62km、苏尖山组北侧1.45kmo地下水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划分为松散层第四纪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含水层松散层第四纪孔隙水a.烟筒山洪积扇区分布于烟筒山北及东北麓的洪积扇上,区域地下水埋深扇顶40m,扇底2030m,含水层主要为萨拉乌苏组中的碎石、角砾、及砂土层和分布于山洪沟当中的碎石、角砾、砂土层。山洪沟地下水位埋深2.04.6m,含水层厚度0.642.86m,出水量7133d0靠近山前部分(沟上游)矿化度0.0

44、90.63g1.,靠近扇底(沟下游)水质变坏,矿化度1.435.50g1.,此区涌水量很小,无开采价值。b.红寺堡盆地潜水埋深1015m,局部埋深1.72.8m,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盆地地下部的砾石层及砂壤土层。该区地下水主要靠罗山、烟筒山基岩裂隙水、山前洪积扇潜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潜水以水平排泄为主。c.大罗山洪积扇区主要分布于大罗山西、北、东三个方向的洪积扇上,此区地下水主要靠大罗山基岩裂隙水及大气降雨补给,水位埋深西部915m,北部上部915m,东部一般大于15m。东、西部洪积扇含水层透水性较弱,北部洪积扇为强富水区,含水层厚度1040m,地下水埋深小于20m,单井出水量50100m3d,

45、矿化度0.84.0g1.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滚泉红岩丘陵区,含水层以泥质岩类为主,砂岩、砾岩分布较少,含水层含水较弱,水质不佳,含水层厚度1040m,出水量2060m3d,矿化度313g1.,水质较差,无开采利用价值。7、土壤红寺堡区土层深厚,由灰钙土、新积土、风沙土和盐士4个类型组成,以灰钙土为主,面积103.6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82%;其次是风沙土,面积14.18万亩,占11.3%;新积土面积7.88万亩,占6.2%;盐土面积较小,仅占0.5%。土壤养分状况是低氮、贫磷、富钾、有机质缺乏,多数小于10gkg,平均为6gkg0从土壤结构来看,土壤团粒结构较少,质地差,大部分为易遭风蚀,结构松散的中沙土和粗沙土。从土壤剖面来看,表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