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2990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 院 经济贸易系 专 业 电子商务 学 号 1109071059 姓 名 李宏伟 指导教师 娜 日 期 2014年11月摘要人际交往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必备条件。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其克服的方法,诣在使大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完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关键词:人际交往 大学生 策略 理论研究目 录1前

2、言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代表性理论1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1认知偏差引发人际交往问题22.2交往心理的偏差引发的问题23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33.1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实践体系33.2在交往实践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33.3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43.4多参加活动,拓宽交际圈子44结论及展望4参考文献51前言1.1研究背景人类的祖先通过人际关系产生了群体、社会和生产力。换句话说,没有人的沟通和传播,即人际关系,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学术思想,技术和科学发明只有相互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才能进

3、步。可以说,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也都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实现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际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热点。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当然对大学生和谐关系的研究,众多学者不仅采用了定性分析研究,而且也采用了定量分析研究。研究手段综合化、数学化,产生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主要以下几个理论:(1) 交往行为理论: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核心乃建立在生活的第三方面即人际关系”;(2) 符号互动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米德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4、的过程;(3) 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专门用于解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理论。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依赖关系。有好的人际关系,就有高的办事效率,否则会处处不顺。理顺了人际交往,统筹把握,精心运作,就能事半功倍。通过总结一下学者们对人际交往的界定,发现人际交往主要有三个要素:1、具有交互性,人际交往是一个交流过程,比如接触、交换、沟通、相互影响等词的运用。2、交流的内容是信息、思想、情感。3、人际交往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产生了影响。虽然,人际交往

5、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关系密切,但依然有差别。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人际交往侧重于人际联系的过程、方式,人际关系则侧重于交往中人际联系的状态与结果。二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的变化又会导致结构的变化。由此观之,人际关系决定了人们如何去交往,但不同的交往方式又会改变人际关系的状况。通过对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确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显得尤其重要。2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认知偏差引发人际交

6、往问题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当先,往往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过分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身边人的感受,总是想到自己,恨不得让自求都围绕他的意愿转动,服从于他。稍不如心意便大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还有的交往模式尚未成熟,至于自己喜欢、合得来的人交往并要求对方顺应自己的标准。尤其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家人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没有受过打击和挫折,因而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自我中心的人,常常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生活中,不能站在朋友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长此以往,同学只会避而远之,这样的就会到处感到孤独无助。2.2交往心

7、理的偏差引发的问题(1)自卑心理: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况。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心理承受能力弱、行为退缩、做事情犹豫不决,而且比较敏感,害怕失败。由于大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成绩优秀程度以及个人能力等各种原因,有些大学生很容易在心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小城镇或者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感觉自己在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有些同学自己的学习成绩差,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有些大学生还会因为自身的外貌或身高而深感自

8、卑。日积月累,这种自卑的感觉压抑在心里得不到正确的发泄,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是一个人,很难融入到大集体当中。(2)羞怯心理:羞怯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较常见的现象。有调查显示,近半数(49.7%)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因为害羞而不敢与人交往”。这类学生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腼腆,不好意思,脸色绯红,紧张不自然。羞怯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很大的约束了自己的言行,难以清楚的、充分的变大自己见解和情感,因此人际滚系的范围很小,进而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3)妒忌心理:妒忌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通过与他人比

9、较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嫉贤妒能,对别人的长处或成绩心怀不满,讽刺、挖苦、中伤、诋毁甚至攻击、破坏,所以嫉妒容易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4)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一种完全由主观猜测产生的不信任心理,是一种负性的心理反应。猜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错误的认知方式和不合理的归因;缺乏自我安全感;不恰当的心理防御。王瑶的研究表明具有高怀疑性特征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友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明显增多,其总体人际关系状况也显著受损。3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3.1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实践体系当前,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

10、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首先,明确课程地位。要科学制订人际交往能力规划,明确教育内容,在设计内容中,要体现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内容,人际交往的技巧等,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纳入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第二,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平台。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既要有完善的、科学的教育理论,还要构建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的实践平台,只有加强理论教育,让学生知晓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系列理论问题,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施展交往技巧。而交往技巧的运用,必须依赖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积极创设仿真环境,利用实践课堂创设环境,要注意主题鲜明,教育目的明确,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真学、真用,达到理论和

11、实践相结合。3.2在交往实践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交往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既是近现代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交往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及发展的现实土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在交往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和掌握相应的人际交往的技能。(1)寻找共同话题,主动交往。不少人怕交往是因为怕与人谈话,觉得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其实,在社交场合可以使用的话题有很多。当时轰动性的社会新闻、重大的体育赛事、畅销书等公众热门话题,大家了解的概率比较大,所以容易接上话,以避免冷场。从中还能观察和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知识结构乃至个性特征,并可能碰撞出其他新的话题。选择能让对方

12、成为“专家”的话题,既可避免冷场,又能增进知识,还让对方十分有成就感和满足感。(2)学会积极倾听。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他是一个值得你倾听讲话的人,倾听所表现出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无形之中就会增强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3)善用赞美与感谢。应该真诚地认为对方值得赞美,并注意发现对方身上值得赞美的地方,将它表达出来。赞美别人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能太夸张而言过其实。过于夸张的赞美会被视为并非出自真心,甚至别有用心。(4)学会批评与道歉。尽管人人都期望朋友之间能够观点一致,和睦相处,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朋友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矛盾冲突。因此,学会批评和道歉很有必要。3.3有针对

13、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辅导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活动空间和氛围,使他们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彼此了解、彼此关爱并相互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心理互动活动,发现问题,探索自我,学习经验,促进个人成长和交往能力的提高。3.4多参加活动,拓宽交际圈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大学生间正常的人际交往。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集体出游活动,这样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很多人际交往的机会,这样就加强了和同学朋友们的交流,使他们既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又可以在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群体气氛中协调与感受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仅有学校的

14、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大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利益。4结论及展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参考文献1哈贝马斯,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

15、M.:重庆出版社,1989.34.2Deb,M.(1985).Some personality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adjustment.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9,46-53.3Berg,H.M.&Ferber,M.A.(1983).Men and women graduate students:who succeeds and why?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54,629-648.4焦阳.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7):71-74.5李晓萍,孟祥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5-47.6刘小明,杨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9:235-236.7韩丽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7-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