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039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知识点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家干预的增加(1)原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措施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3)效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4)调整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1)资本主义国家

2、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2)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深化拓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知识点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3、,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轻巧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三社会结构的的新变化1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深化拓展三种阶层的划分(1)“白领工人”:指工人阶级中从事脑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较好。(2)“蓝领工人”:指工人阶级中从事体

4、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一般。(3)“中间阶层”: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知识点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1)含义: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作用:“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3)调整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

5、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2社会运动(1)黑人民权运动原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目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2)妇女运动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3)在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

6、规模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易误提醒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史料一二战后美国政府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史料二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

7、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以上史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思考根据上述史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各自策略与共同经验。解读抓关键信息是解读史料的关键。依据史料一“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根据史料二“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等信息可分析其策略。尝试解答(1)策略: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2)经验:都利

8、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作用(1)积极作用: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福利政策史料一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四口之家)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

9、.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摘编自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史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根据史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解读(1)史料一表中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

10、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应注意根据表中数据整体把握表中信息。(2)史料二根据五处句号逐一归纳,关注“开支”“速度”“救济”方面的变化,认识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尝试解答(1)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西方福利国家形成原因及影响(1)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2)影响“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

11、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特点和实质1原因(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3)

12、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的“救世主”。(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2特点(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3实质: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3、: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工人阶级内部出现“白领工人”“蓝领工人”与“中间阶层”。(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1)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2)新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第二次

14、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3“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生存和稳定的重要基石。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公民的民主权利。1沃尔特拉菲伯在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B从材料“政府

15、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国家干预经济,故选B项。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C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C项正确。时至今日尚未实现“自由贸易”,故排除B项;A、D两项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来始终存在的共性,故排除。3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

16、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后才出现的()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电讯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 D内燃机技术A根据“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故A项正确。4阅读下面的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美国经济发展变化表,表中出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主要是()国别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联邦德国3%48%49%美国2%36%6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本题考查学生信息解读和概括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联邦德国和美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故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