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4809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 (2).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一、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其方法,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

2、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二、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三、教法学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而,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

3、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我要突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五、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景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

4、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课的一开始,我会从绿色环保的话题引入,然后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给小树挂什么牌?小草在睡觉行人莫打扰的警示牌,告诉了我们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了突出重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1、由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学习。教学时,不要急于计算,要引导学生根据问

5、题寻找相关信息,列出加法算式并作出解释。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口算方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现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在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借助学具理解用3+6的道理。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口算方法,只要合理,我都会给与肯定。通过交流充分的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材没有安排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例题,这个知识点放在自主练习中,我会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2、第二个红点主要是解决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我参照第一个教学步骤,重点帮助学生理解20与23中的20 的道理。【

6、这2个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共享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在突破难点方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重点理解,谁比谁多?多多少的含义。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如纸片,小棒等摆一摆,再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对于数量关系的描述,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操作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就可以。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出算式,独立完成。【以上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课堂教学中轻松愉悦的掌握了

7、知识,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三)拓展练习,提高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精心选择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习题的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1、基础性练习:自主练习 是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检测。2、拓展性练习:自主练习 是两个实践性的题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3、思维性练习:自主练习 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为了培养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设计,现巩固后深化,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内化,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版主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知学习的乐趣。四、

8、板书设计:我将本节课最主要的内容放在黑板最显眼的地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目了然,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准备。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浅谈,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指正。谢谢!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的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人民币”中的第二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课标中强调“数学生活化”,数学生活化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来构建数学模型,并从中体验和感悟数学

9、的思想方法,最终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在各种版本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在人教版中的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2页,创设情境,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让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最后一个环节的设

10、计是让学生学会看图、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教材首先呈现文具店货架上部分商品和标价,通过“从下面任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和“算一算需要付多少钱”的活动,学习元角分的简单加法计算,然后通过“小小快餐店”合理安排自己午餐的活动,进一步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这两种不同的版本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因地制宜地组织多种购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过程与方法:引

11、导学生参与购物的实践活动,亲自经历元、角、分的计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亲身经历、实践、体验、感悟。二、说学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达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进一步分析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人民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就对花钱有了认识,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自己买零食的经历,所以

12、说对简单的计算应该不成问题。而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学生虽然已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购物”的知识。学生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倾听意识模糊,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为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三、说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安排了4个环节:口算创设情境

13、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每个环节。(一)、2分钟口算。课前教师准备了口算的课件,共12题,每三道题为一组,设计以不同人民币为背景口算学习策略:大面积口头展示设计意图:1、通过口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做题速度。2、通过口算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新鲜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设计的题比较简单,让大号的同学也有成功感。从开始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4、复习旧知识。(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哪些小朋友去过商店买过东西?你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还是一个人去的?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呀?(哦,真厉害!)老师和聪聪在超市买学习用品时就碰到了困难。你能帮忙告诉我们文具的价钱吗?”学习策

14、略:大面积展示、交流设计意图:1、先从谈话引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爱显摆的特性创设我和聪聪、遇到了困难,谁有能力帮助我们?奠定了这节课的基调。2、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以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预设效果:1、有些同学可能把物品讲的不清。2、有些同学表达时可能语言表达的不完整。(三)、构建模型1、学习任选两件物品算一算要付多少

15、钱?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螺旋上升、层层递进、先扶后放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想象如果是你去超市,你想随意选哪两种商品,算一算要付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之后采取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然后进行班级展示、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学生的算法和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理解5角+8角=13角=1元3角时,先集体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优化方法,再同桌说一遍加强巩固。在此之后设计了“15角=( )元( )角”的填空题和比较题。此活动设计为15分钟,在小组内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答案,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为

16、展示和讲授做充足的准备,并找几个组回答。设计意图:一是分散“几元几角=( )角”的学习难点,二是通过这一题展示不同的比较方法时进行巩固练习。这样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优化课堂结构,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2、猜一猜: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你买东西用了1元钱,你说你买了什么?(比一比谁拿智慧星多。)学习策略:全班进行展示设计意图: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 知道1元钱能买些什么东西也是数学?从这样一个疑问。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产生对新

17、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2、“猜一猜”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计算,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训练,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选择信息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教学预设:生1:可以买1块橡皮和1把尺子。生2:可以买2个练习本。生3:可以买5块橡皮。生4:可以买1块橡皮,1个练习本和2根铅笔。如果第2、3种情况学生说不出,教师加以点拨,一带而过。三、解释应用:1、小小快餐店:首先出示快餐店情境图,然后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图中都有什么,价钱是多少,多让几名同学发言。然后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售货员阿姨说一共12元,包括什么,她是怎么算出来的。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同桌交流,“你自己来安

18、排一次午餐,你会怎么选,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最后全班交流自己午餐计划。学习策略:先对子之间交流,再组内交流展示,最后全班进行展示。设计意图: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自理能力。3、培养学生合理饮食的搭配的能力。教学预设:答案会很多,只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安排是否合理就可以了。2、达标测评: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

19、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交流后,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学法策略:时间为5分钟,先独学,然后组长检查,最后全班展示,交流进行大面积展示,交流、质疑、补充。设计意图:1、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2、通过问题讨论把反馈进行了分层训练。教师预设: 可能有大号的同学计算错误。3、知识延伸实践性作业,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到生活中去。师:购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在购物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我们学的本领用到你们的生活中去。4、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评价,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

20、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2.教材简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而本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我在本节课教学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信息技术等多种工具的强有力支持下,给学生提供多种素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

21、探索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学会交流自己的想法。二、说学情1、一年级的学生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2、本年龄段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不长,因此,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3、现实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并能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进而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创造规律,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

22、学生初步认识直观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生动活泼的情境,培养学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使学生初步学会发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能够对思考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运用规律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与态度方面: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规律,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自由发挥想像力创造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的价值。其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

23、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四、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和思路: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事物排列规律的普遍性,找出直观事物的简单变化规律。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事物规律的发现、欣赏、创造过程中去,并能将创作作品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五、教学过程(一)欣赏感知1、欣赏图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吧!(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一些有规律的照片和图片)屏幕

24、依次显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新年街上悬挂的灯笼、斑马线等。2.感知规律这些图片美吗?这么美的照片中有些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学生依次读出。3、明确目标:教师引出课题这些照片中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顺序的,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使用意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可以感知到我们身边有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很美的,自然产生认识规律、探究规律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探究中发现、活动中创造第一次探究:1、创设情景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瞧,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

25、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未布置完的会场看了这个会场,你想说些什么?2、自主探索规律:学生发言: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说说这个会场是用什么来布置的;或发现这个会场还没布置完;或发现彩灯、彩旗和彩花挂的时候是有规律的(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我会提示他们)小组讨论:这些事物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由汇报,初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汇报:彩旗是按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交替出现的;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彩花是按红、绿、黄这样的规律来布置的3、根据认识的规律布置会场。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彩旗、灯笼、彩花布置的规律,这个会场还没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亲自动手帮

26、他们把会场布置完。根据刚才初步感知的规律,请学生选择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下一面彩旗的颜色,继续布置会场。计算机适时给予评判和鼓励使用意图:通过多媒体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有效地探究,促使人人都有发现,人人的发现都有价值。第二次探究: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看我们共同布置的会场漂亮吗?(展示布置完的会场。)【设计意图:将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课件演示小朋友们手

27、拉手跳舞,并伴随着有规律的音乐。)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音乐停,小朋友静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跳舞的同学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他们是按一个女同学一个男同学这样的规律站的;如果跳舞的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大家看:课件演示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加深对最全面答案的理解,突破难点。】第三次探究:出示入场券(教学例题3)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显示联欢会入场券或用练习卡出示入场券要求学生用涂色工具或彩色笔按规律涂一涂,画一画,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2

28、、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3、当验票员,校对结果。谁来当验票员?(请几名学生上台验一验其他学生的“入场券”)。设计意图:通过“填联欢会入场券”的活动更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4.参加联欢会(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这样做”;跟着老师做我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每组设计一串动作,展示并带着大家一起做。(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88页例题2)跟着老师摆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得高高的,好吗?自己摆一条规律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小组合作,用各种图形

29、创造一条规律。)小组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一条规律,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总结中提高、生活中运用1、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规律?2、布置实践性作业。出示“美丽的校园”图,旁边设置许多可移动“小树”、“小花”和“小草”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春天来了,请小设计师们运用我们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我们温馨的家吧!使用意图: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用多媒体设计我们的校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美术课程相互融合。学生兴趣盎然中,将学到的知

30、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六、板书设计找规律猜颜色 画一画摆图形 做一做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今天我说的课是统计,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提供动物运动会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接着呈现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

31、统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身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3

32、、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创设热闹的动物运动会场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然后交流,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第一层次合作交流,经历统计全过程。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提了这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统计经验,

33、思考出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接着,组织学生思考要解决刚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该怎样统计,要想知道“有几只小猴?几只小兔?几只小狗?”又该怎样统计。通过交流、引导,引出可以按比赛项目、按动物种类分别进行统计。结合交流,适时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这样设计,呈现了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接着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分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的填写。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比较:看了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

34、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统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我这样设计,自然地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且通过多次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层次应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情景:工作员小熊要为跳高运动员每人发一件红色运动服,为长跑运动员每个发一件绿色运动服。厨师小猪要为每只小狗准备一份骨头套餐,为每只小猴准备一份桃子套餐,为每人小兔准备一份萝卜套餐。请你向他们提供一张最合适的统计表。这

35、样设计,重在让学生学会应用统计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价值,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深化。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安排了两道联系生活的又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次结合“想想做做”第1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调查统计小组里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类电视节目和一种球类活动。然后引导分析:两份统计表各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我们班的哪些情况?最后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你还想知道我们班的什么情况?你最想统计什么?组织学生开展相似的统计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

36、,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二层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题。组织学生把一些图形先按形状再按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并填表,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这个练习重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并且让学生再次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媒体优势,选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中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

37、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秒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内容。此前,学生已对1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

38、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所以,我把“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因此,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

39、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正确区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同时我认为学生是否能选用恰当的时间单位进行事件表述,是其时间观念建立情况的反馈,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正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

40、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观察的方法活动实践的方法独立思考的方法小组交流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加强学生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情境导入,感知秒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就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和学生一起倒数十秒,迎接新年的到来,学生放开亮嗓,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

41、、四、三、二、一 ”。随着新年钟声响起,同学们顿时欢呼起来。此时我小结:像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秒的认识。并板书。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引导探究,认识秒,探索1分=60秒我打算分为5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

42、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等。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

4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播放课件,在观看的同时,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发出惊呼,自然地感受到要珍惜每一秒。我感到时机已成熟,立即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课件出示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师生共同阅读、欣赏。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及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初步体会“一秒”的价值,并自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同时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新理念。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表示1秒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44、同时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了1秒的价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10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20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

45、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我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秒的知识?”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争先恐后地说出:“我知道秒针走一小格表示一秒”“ 我知道秒针走一大格是五秒”“ 我知道秒针从数字12到数字3表示15秒”“我还知道1分=60秒”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表示一秒。然后问:“那秒针从数字12绕一圈,再走回到数字12,经过了多长时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忙了起来,在学具钟面上拨动、观察、并与同桌交流,我巡视辅导,并适时展示精确直观、交互性很强的课件,学生很快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刚好走了一小格,有学生补

46、充道:“我发现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一格是1分。”学生很自然地探索到1分=60秒。设计意图:这样做,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上,自然探索有关秒的知识,从一秒、几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重难点的解决也水到渠成。(三)开展活动,加强体验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秒,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 :整理文具我让同学们自己计时,整理文具需要多长时间。话刚落音,学生立即整理起来。对整理地又快又整齐的,我及时给于表扬。对整理较慢的学生,我及时给予鼓励。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

47、体验到了时间的宝贵,而且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二 :深呼吸一次大约几秒?同桌互测并在小组内交流,要求一提出,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认真地投入到体验之中。在体验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活动三 :一分钟能干什么?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画画、写字、看书、数数、做口算题、默古诗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活动中动静结合,有起有伏,放手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感知中提高,进一步加深对秒的认识。(四)、巩固练习1、钟面上1格就是1秒,思考:走3小格是()秒;走5秒要走()小格;走10秒要走()小格认识大格与小格的关系。讨论:1大格里有()个小格;30小格里有()个大格; 1圈里有()个大格()个小格认识秒和分的关系。思考:秒针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1分 = ()秒2、在( )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3、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2)、小芳跑50米用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