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389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62张PPT).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进而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分封制与宗法制,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宰相制与内阁制等。2.注意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创新,并关注其运行特点、历史影响。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内阁制等。3.注意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与演变。,学法指导,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开创,汉至元完善,明清达到顶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教学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 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2.知道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作用。3.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目标,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即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建立:禹死启继,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的局面逐渐形成。(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商代政治制度: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卿士等官职,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

3、奉命征伐。,家天下,相,禹,3.夏商政治制度特点: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 色彩。,神秘,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禹,让位,让位,禅让制,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以能”。,伯益,理应让位,启,禹的儿子,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王位世袭制,确立:夏朝(启)

4、,原始社会后期“传贤”“传子”“公天下”“家天下”传承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统治思想: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背景: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武王,定义: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封建”古今有别:西周的分封制史书上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后者是指一种社会形态。,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内容:,功臣,交纳贡赋,影响: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等级森严

5、。但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

6、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周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楚庄王只好退出周疆。,周族是以农耕著称的古老部族,起初生活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期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西周历时200余年十二王,周公建制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周武王自称天子,所有诸侯国都是由天子授权分封的。,把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封给你,你在此建立国家。,申国,申侯受封,周朝实行分封制度,西周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民,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服从天子

7、、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周朝成为延续百年的强国,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家天下”的宗族色彩浓厚,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士,士,士,士,士,士,士,士,诸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级,庶人、奴隶,统治阶级,天子,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宗法制是用 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内容:推行王位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

8、宗、小宗体系,其关系是相对的;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贵族,父系血缘,嫡长子,周天子,概念阐释,轻巧识记,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大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既是全国的大宗又是最高的政治领袖。,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

9、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因为父王最疼我。,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财产和土地,为天子,被称为大宗。并且对按照分封制对父亲其他儿子进行分封,为诸侯,被称为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平民,诸侯,卿大夫,嫡长子,嫡系余子、庶子,诸侯,【卿大夫】,【诸侯】,【诸侯】,【天子】,【卿大夫】,【士】,宗法制的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等级制度。,宗法制的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固秩序,防止争夺,

10、巩固分封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 权地位,(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A.积极: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客观上有利于古代国家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尊宗敬祖、寻根认同意识、团结互助友爱精神,注重家庭,提倡尊老爱幼等进步思想和意识,从而容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积极作用。,B.消极:强调家族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等宗法制消极

11、遗存,导致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以来受到约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也对现代化建设存在一定消极影响。,宗法制的要点,分封制与宗法制比较,为了进行有效统治。,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嫡长子继承制,加强了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西周延续数百年的强盛。,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两者互为表里。,等级森严,宗族色彩浓厚。,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配原则,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体现在政治方面就是分封制。,

1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三、礼乐制度,西周时期规定了贵族宴饮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天子用鼎,诸侯用鼎,士大夫用鼎,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礼乐制度补充,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主要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不

13、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周礼举例,对妻子的称呼 周天子的称后 诸侯的称夫人 卿大夫的称孺人 士的称妇人,对死亡的称呼 天子叫崩 诸侯叫薨(hng)卿大夫叫卒 士叫不禄,“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文明凸现了西周文明高贵、典雅和精致的一面,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礼乐制度,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1.神权和王权结合(凡事占卜)。2.以血缘

14、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结构(分封制和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集中(地方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利)。4.族权和政权合一,家国一体。,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宗 法 制:制

15、度体系的核心分 封 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探究点1分封制的对象史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思考根据史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答案,答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答案,探究点2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史料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16、”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思考史料反映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还有哪些义务?,答案纳贡。其他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1.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古代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3)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4)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史论总结,主题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探究点1宗法制的原则及特点史料,思考结合右图,回答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答案,答案基本原则: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

17、以贵不以长。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探究点2宗法制的影响史料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横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试举例说明。,答案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答案,宗法制的深远影响(1)当时影响凝聚宗

18、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起封建等级政治结构。(2)现代影响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史论总结,1.全方位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

19、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拓展提升,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具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分封制,各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

20、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解析,1,2,3,4,5,解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等级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占主体,实行的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故C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故D项错误。,6,2.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行省制,答案,1,2,3,4,5,解析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21、,材料只提及许国来自于分封,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礼乐制的本质是等级制,材料未提及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行省制产生于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解析,6,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D.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3.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有关,如“福”字形为图一,“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二,“尊祖祭祀的庙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答案,解析,1,2,3,4,5,图一 图二,6,解析根据图片及材料可知“”应为祖先牌位,这与统治集团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宗法制,未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故B项错

22、误;甲骨文中很多字均与祖先牌位有关,说明商朝政治以祖先牌位代表的血缘宗族为基础,故C项正确;祭祀祖先牌位不能体现王权的神秘色彩,故D项错误。,1,2,3,4,5,6,4.(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禅让制 B.世袭制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解析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袭,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等级制度,故符合宗法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后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解析,1,2,3,4,5,6,6.左传僖公记载:“冬,(鲁僖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材料表明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1,2,3,4,5,答案,解析材料中“讨不服”“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表明礼崩乐坏,故D项正确。,解析,6,知识整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周朝政治制度,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西周末期逐渐瓦解,秦朝消亡,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