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78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中 刘娟,披文入情因情入诗,中考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2、会审题 明确指向是什么(确认内容、意象等)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为什么(分析原因、情感等),3、精表述 切入准确、答题规范 抓点准确、无一遗漏 分层清晰、一目了然,1、明考点:鉴赏形象;鉴赏语言;鉴赏表达技巧;点评思想内容;点评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弄清楚诗歌内容(题材),第一课时,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古诗:凭吊古人、古事,借古讽今。对人表缅怀之 情;对事表昔盛今衰的感叹。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闺怨诗:对远行人的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

2、对自己的劝勉。羁旅诗:思乡念亲。,忧国伤时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示儿陆游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石壕吏,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二、搞明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三、细揣摩诗中情感,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厌恶官场黑暗。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

4、爱祖国山河、抒发闲适情调。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阅读鉴赏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方面的术语。,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

5、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四、巧掌握诗歌的艺术技巧,行文构思,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流派,行文构思方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通感、双关、衬托、反语、借代、反复、互文、,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直接抒情,间

6、接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正面、反面;渲染、烘托(正衬、反衬)白描、色彩、远近、高低、大小、明暗、动静等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喻已、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表现手法,沉郁苍凉(边塞诗)、缠绵细腻(婉约派)慷慨悲壮(爱国词)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 甫的沉郁顿挫 李 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 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清新明快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 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 游的悲壮爱国李贺的雄奇悲壮 苏轼的豪放旷达 王安石的

7、刚健豪放(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风格流派“诗庄”、“词媚”、“曲俗”,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景物:衡阳雁去、边声角起、崇山峻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衬托了戍边战士思乡、悲凉之情。同时还写出了他们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立志报国)的特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特征:寂寥、荒漠、肃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练习10、33)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

8、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

9、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练习3)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 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儒家经典,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

10、暮至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木兰诗)(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义无反顾。,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11、,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五、学会品词语,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第二课时,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我们能很快找到它们:,(1)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2)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春雨的小、温柔,脉脉绵绵,写

12、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常用的语言鉴赏术语有: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婉雅致;用语华丽;绮丽飘逸;粗犷豪放;激越高亢;缠绵哀怨;,实战演练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分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赠张丞相),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

13、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全诗以“_”字为行文线索,以“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_”之情。点明这种情感的词语是“_”2、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行,喜悦,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

14、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 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修辞:拟人:“争”、“啄”极写春的勃勃生机;对偶:句式工整,琅琅上口。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最爱,(练习3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答:

15、“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练习3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6、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 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3)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

17、会得比较准确 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 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 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 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 意已浓的景象。,知识储备意象,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物象、形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18、。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折柳-月-菊花-寒蝉-鸿雁-燕子-杨花-流水-长亭-登楼-莲-,古诗常见意象集释,表惜别,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坚贞高洁的品质,悲凉的同义词。,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今非昔比、物在人亡,离散、漂泊,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离别,常有思乡怀远之意,与“怜”、“恋”音同,表达爱情,意境: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 的诗歌艺术境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知识储备意

19、境,苍凉悲伤,常见意境举隅,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方法点拨】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2、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具体方法】意象含义:表层含义(解释诗句)+深层含义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景)+交融了什么意境(境)+主观感受(情),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20、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问题: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步骤二(境),步骤三(情),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创造了开阔、气势雄浑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答: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意境壮阔

21、悲凉。,再设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设题: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意境特点。,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步骤二:(境)全诗创造了壮阔悲凉的意境。,步骤三:(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渔家傲(范仲淹),(练习21)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2、,忧国忧民,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答:写了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夏夜特有的声音。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 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衬夏夜的寂静。,(

23、练习7)西江月 辛弃疾,赤 壁 杜牧(练习3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 一轮圆圆的落日。,单车欲问

24、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4分)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答: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 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 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

25、分);从中透露出诗人 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使至塞上王维,(练习3)(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汗青”、“南冠”在诗中分别指什么?2、(甲)、(乙)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根据(甲)、(乙)中的画线句子,比较它们在写法方面的不同之处。答: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代指囚徒,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强

26、烈的爱国情怀,(甲)用了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的现状,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乙)用了典故,用钟仪来自比,既点明自己被捕,又抒发了作者忠于故国之情。,答:这句诗写了:从古到今,人难免一死,但一定要为救国而死,这样一片丹心将 永垂史册,映照千古。(写了什么)诗句用了设问、借代修辞,(怎么写了)形象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为什么写),(练习19)(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甲)中用了什么典故?典故的作用是什么?答:2、(甲)(乙)中都有赋予新意的名句,把它们找出来,并且分别说说它们的新意是什么?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向秀作思旧赋,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王质烂柯,暗示贬谪时间长,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之情。,【小结】,在备考古诗鉴赏这一考点时,首先要掌握古典诗歌的分类(内容上可分为抒情诗、言志诗、名理诗;也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讽谕诗

28、、闲适诗),诗歌的句法特点(语序、对仗),诗歌的用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艺术风格。其次要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以及鉴赏诗歌的术语。,【答题步骤】,上面我们归纳的几点,落实到具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几个步骤:A、把诗歌默读两遍,先有个总印象;B、找出诗中写景、写人、写物的名词,注意它的修饰成份,弄清楚它写了什么。C、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笑、乐等),弄清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D、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总的思考。,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郭沫若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